簡體版

從洪荒六聖看華夏文明

從洪荒六聖看華夏文明(一年前寫的,沒事傳上來)

最近迷上了洪荒小說,僅以封神一書對洪荒六聖做一次分析。[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天道鴻鈞,分立六聖,執掌洪荒天地,三界六道。所以六聖各有其道,合為天道,分為聖道,各自不分高下,隨天地大勢沉浮流轉。

大衍五十,天道取其四九,所以大道在天道之上,那遁去的一才是關鍵。天道與大道的唯一區別就是存在感,大道無始無終,在盤古開天之前,天地未分之時,懸于上方,包容一切,游離其外。而盤古開天,清濁兩分,萬物演化,盤古用自己的生命成就整個洪荒,將其感悟的道俱現化為三界六道。但是這片天地卻與大道有一個唯一的不同——它怕死,是以天道不知何時出現,用以維護洪荒,以期永恆不滅。所以最後當通天教主要打碎洪荒,重立地水風火之時鴻鈞出現,將其打斷。並賜下藥丸,限制三清繼續爭斗,事實上就是天道打壓道門,並為西方教,也是以後的佛門大興,打下伏筆。這全是三清自取,與他人無關。

說完天道,該講一下封神的主角——洪荒六聖,事實上六聖分為三股勢力,分別是道門三清,西方接引準提,以及超然的人族聖母女媧。

先說女媧。

女媧在書中提及最少,可是卻是最為逍遙的聖人,她捏土造人,為人族聖母,只要人族一日為天地主角,她就一日無憂,聖人所爭不過道統,面皮。女媧不立大教,沒有道統,本身永享人族香火,又為妖族唯一的聖人,招妖幡可號令所有非其它聖人門下的妖族。無論面皮,勢力還是自身實力都近乎完美,又尊天道(沒有直接殺紂王),雖然在六聖中實力可能不是最強,可本身的條件卻最接近老子所定的的無為之道。

然後再說一下西方二聖。

接引準提一見蓮花,一見菩提,最後自立佛門,分掌寂滅輪回,二聖根據盤古所化洪荒的啟發,將自身的道俱現化出西方極樂世界,可謂是有大智慧,大毅力。雖然其極樂世界有些虛幻無憑,不過這都是封神之後的事情,暫且不提。封神中對西方二聖的描述也是不多,如神龍見首不見尾,不知其所以。

下面則說一下這次的主角道門三清。

封神中的道門是天道最完美的闡述,三清分掌陰,陽,平衡,合起來就是完整的天道,不盈不缺,如同太極一樣完美無暇。事實上道門就是天道鴻鈞所創,而鴻鈞又被稱作道祖。只是如此完美的道統最後卻支離破碎,甚至威脅到了天道的存在,最後連三清都被鴻鈞變相封印,殊為諷刺。可是這究竟是誰的錯?

有人說元始天尊以大欺小,勾結外人迫害自家兄弟,非要借天地大勢滅殺截教,是道門的最大毒瘤;也有人說通天教主持寶自驕,不通天時,其門下妄阻天下大勢,欲以力逆天,布下誅仙,萬仙兩陣,逼迫原始天尊不得不另求外援,欠下西方好大因果,最後又要打碎洪荒,才另道祖震怒,致使道門三聖皆被限制,為封神首惡。

可我覺得他們都沒錯。道統之爭向來殘酷,闡截二教之道完全相反,雙方各衛其道,自然無所不用其極,玉清聖人的手段可以理解。上清聖人雖顧全大局,填滿了封神榜,其上甚至有金靈聖母這樣的內門親傳弟子,以及三宵趙公明這樣的**力之輩,可截教萬仙畢竟弟子太多,其教義更是深得人心,只要有人渴望成功,渴望走出自己的道,截教道統就不會消失,只要天道大勢一過,上清道統自會重新席卷天下,永立在闡教之上,這是元始天尊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他要借這次大勢將截教打散,使其氣運分散,以便闡教最後發展。是以玉清聖人沒有錯。

而通天身為聖人,雖然顧念舊情,頗通天時,卻也不是泥捏的,可以任其欺凌,弟子教派被自家兄弟伙同外人計算打殺殆盡之恨,即使是普通人也無法忍受,何況通天乃是不死不滅的上清盤古聖人,自然會一怒拔劍,想要魚死網破也是可以理解。所以上清聖人也沒有錯。

錯的是誰已經一目了然。可太清聖人錯在哪呢?

他錯在沒有堅持自己的道,或者說是沒有履行自己的職責。鴻鈞出場時曾做歌曰︰「一道傳三友,闡截兩教分。」玉清為闡,上清為截,道盡造化玄妙,演化天道**,可交替執掌教化天地,若如此則他人永無出頭之日。可是太清在哪?身為六聖之首,三清之長,他又擁有怎樣的權利?在我看來鴻鈞就是要他來保持平衡,天道歸闡,就壓制上清,扶助玉清;天道歸截,則壓制玉清,扶助上清。他就像太極圖上陰陽之間的那條線,雖然飄渺虛無,卻是整個道門道統的核心。可是他失職了,也許是他心懷萬民,不忍看見人族再有紛爭;也許是他不干居于幕後,想要讓太清之名在洪荒壓過諸聖;也許只是他對自己職責的理解錯誤,總之他徹底偏向了闡教。並滅掉了截教,致使道門支柱失其一,教義不再完整,道統有缺,乃是真正斷送道門霸主之位的罪魁禍首。不過道門不能獨霸洪荒,卻給了西方教及其他勢力機會,才有後來的百家爭鳴,佛法東漸。是天下之幸,符合利益均沾的準則,穩定了洪荒中的暗流,致使人族大興,洪荒逐漸平穩發展,順應了天道大勢。其中一飲一啄,造化之無常反復,可見一斑。

最後說一下三清的道與天地大勢。

如同洪荒天地是盤古的道的俱現化,極樂世界是佛門道統的俱現化一般,三清也有各自能夠反映出自身道統的俱現化產物,那就是他們的法寶。三人各有一個主法寶,分別為太極圖,盤古幡和誅仙四劍;各有一個成道法寶,分別為扁擔,三寶玉如意和青萍劍;而老子又額外有一尊天地玲瓏塔,以示其為三清之長,六聖之首,也是他執掌道門,鎮壓諸聖的根基。

先說太清老子,天地玲瓏塔為盤古開天闢地而得功德所化,定在頭上便萬發不沾,立于不敗之地。象征太清聖人為盤古三清之首,是天道的認可,就像免死金牌,只要在洪荒天地之中就不受任何災劫。它是天道對盤古身隕的補償,老子作為盤古元神所化三清之首,得之可謂正理。同時也是這件法寶使他成為六聖之首,聖人之中的最強,鴻鈞讓他主導整個道門也是名至實歸。而他的主法寶太極圖則是整個道門道統的完美鏡像,是道門實際領導者的象征。其成道法寶扁擔則代表了平衡,是他責任的象征。可惜如此完美的聖人偏離了自己的道,倒向了玉清聖人,卻使得兄弟蕭牆,道門分崩離析。

玉清元始天尊的主法寶為盤古幡,幡代表秩序,為帝王之物,而闡教的核心思想最後歸結為兩個字,就是「禮法」。這也是封神之戰後一直到現在中華文明的核心思想,是華夏帝國制度的完美體現,所以書中以闡教為主角,是為正。他的成道法寶為三寶玉如意,象征吉祥與和平,是他責任的象征,而闡教的最終目的就是建立一個理想鄉,就如佛門極樂世界一般。封神之時人族已成天地主角,需要休養生息,所以注定需要一個教義平和的聖人來教化眾生,所謂天地大勢,不過是人心所向,通天教主舉天下為敵,安有不敗之理?然而教義平和的教派不止一個,玉清原始只顧打壓自家兄弟,卻最終便宜了西方教,連道統也在春秋戰國時分為儒,法兩家。正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圖為他人做嫁衣。

上清靈寶天尊為通天教主,他有教無類,秉性耿直,顧念兄弟舊情,愛護弟子,可謂仁義聖人,是眾人眼中的模範。其主法寶和成道法寶皆為劍,誅仙四劍並陣圖象征道有多條,條條不同,卻皆在天道之中,而截教的核心思想就是截取適合自己的天道,人人可得道,人人可成仙。有點像現在的主流思想,也是天地正宗,大道至理,只是如果當時人族按照他的教義發展是不可能統一管理的,很可能會出現歐洲那種小國林立的狀況,畢竟當時的通訊水平,不可能使軍政之令即時傳達,若無現在看似刻板陳雜的封建禮制統一管理,是不可能將華夏各地整合成一國,人族無法得到良好的修養,中國很可能會像中世紀的歐洲那樣野蠻落後,卻無能為力。所以書中以截教為反派,是為邪。而他的成道法寶青萍劍象征其開疆拓土,守護種族的責任。封神之前的洪荒是什麼樣子的雖然書中沒說,我們卻可以想象出來,在這個妖魔滿地,仙人亂飛的世界中人族的資質並不突出,六聖沒有一個是人類,書中聖人之下的最強者︰孔宣,趙公明,陸壓,一為孔雀,一為清風,還有一個雖然不知其本體,不過號稱先有鴻鈞後有天,陸壓道君還在前的人不可能是女媧造出來的。可見人族想成為天地主角有多難了,所以天道需要一個教義強勢的聖人來攻略四方,而截教的教義卻有利于培養高手,是大劫之前的不二之選,其門下萬仙應該就是這一段時間以戰養戰所修成得正果。奈何最後門人或上榜身死,或魂飛魄散,或歸于西方為人嫁衣,成為他人的墊腳石,通天教主最後都被禁足紫霄宮,連道統都在春秋戰國時被百家瓜分,偌大的金鱉島只留下無當聖母一人,在空曠的碧游宮中默誦黃庭.可謂是非成敗轉眼成空。讓人感嘆造化無常,唯道永存。

看過封神的人都有疑問,作為主角正道的闡教自元始天尊往下,常常以大欺小,以多欺少,勾結外人,可謂不要臉至極;而作為反派邪道的截教卻重情重義,不畏強權,雖有叛教之小人,濫殺之惡人,卻盡顯其風流本色,可謂雖敗猶榮。這卻又是為何?事實上當我寫以上這段話的時候,腦中浮現的卻是道門的精義——太極。純陽之處生太陰,純陰之處生太陽。闡教與截教就像陰陽魚中的那兩個點,為大道之極,于大劫中演化天道玄奧,造化非常。彼時紂王無道,陷萬民于水火,武王以有道伐無道,民心天道在周,闡教諸仙以陰謀詭計,巧取豪奪為表,行的卻是解救萬民的功德之事,自然無往不利,戰無不勝。而截教以重情重義之名,阻擋天下大勢,延誤華夏一統,背後卻是天下萬民的累累白骨,可謂罪孽深重,死不足惜。

(以上背景僅以封神一書所描述的去理解,也許歷史上並非如此,不過神話不是歷史,可以當作一個架空故事來看待)

最後說一下天道大勢,以及封神之後的影響。

之前說過,天道大勢乃人心所向,而環境又影響人心,決定了天道的走向。封神之前洪荒中巫妖並行,神魔亂舞,人類在可怕的外力下舉步維艱,所以他們需要強大的力量來保障自己的安全,截教應運而起。封神之時人族獨霸洪荒,需要休養生息,然而當時的生產力低下,所產生的利益很難正常分配並有效的作用在推動社會發展之上,上位者自認為只有自己才能合理利用這些有限的資源,可又怕他人不服,以至戰亂叢生,所以需要禮教來時時刻刻提醒人們人生而有別,以減少矛盾,同時需要法制來約束其他不受控制的外因,穩定社會,以農業為本,進行原始積累,厚積薄發,循序漸進的推動生產力,以期達到質變。

歷史上秦漢一統天下,方使分久必合之勢烙入人心;隋造大運河連通南北,奠定之後幾大盛世王朝的基礎;唐宋將華夏思想經濟推向巔峰;明將政治制度趨于完善。如果沒有崇禎和滿清的崛起,中國馬上就能實行君主立憲或類似的制度,百年之內皇帝將成為純粹的擺設,社會完成自主進化。可一切只是假設,崇禎皇帝重掌皇權,滿清趁勢崛起,強行將大勢逆轉。

如同3000年前的截教一般,這個華夏最後的王朝綻放出了逼人的光芒,自太祖太宗往下12任帝王皆乃當世人杰,朝中各代人才輩出,將帝國文明展現的淋灕盡致。奈何夕陽雖好,卻終將隕落,舊地勢力越強大,變革時人們所受的苦難就越多。生產力的飛速發展使得利益越來越多,人與人的差距也越來越大,資源需要回歸給人民,由人民來創造更多的利益,推動社會發展。而階級的思想已經成為了阻礙社會發展的源頭,人們需要更多自主與自信,民主成為了天道的大勢。但是這不符合當權者的利益,矛盾由此產生,新的大劫悄然降臨。

天道若輪,常轉不止,然其中主角交替往復,沉浮不休。無名以現其妙,有名可觀其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