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558 定論(下)

出了總督府,三人並肩走在街頭,朝著軍營的方向。劉文秀與李定國兩人面上帶著微笑,身旁的艾能奇卻是滿臉的狐疑。

「朝為萬夫長,晚做小上尉……定國,這軍階降的可真夠快的啊?」劉文秀自嘲地笑道。

「是t ng快……這要是換在幾年前,我一定跟他拼命。可現在……上尉小了點,要是給我一個營,那萬夫長我還不稀罕當呢。」李定國自家知自家事。所謂的萬夫長,兵馬當中除了精銳,更多的都是負責搖旗吶喊的老弱病殘。真打起來,精銳在前頭沖擊,沖下來了老弱病殘跟著一哄而上。敗了,扭頭就跑。當初李定國手中不過兩千精銳,就夾裹著上萬百姓。這萬夫長的水分就可見一斑了。一個陸軍營六百多號大兵,且不算讓人聞風喪膽的咖啡磨機槍,單單是m1644的排槍就能把這一萬多人打崩潰。

「用不著……給我個重武器連,有兩t ng咖啡磨,足夠的子彈。守個隘口擋一萬兵馬一年都沒問題。」附和著笑了一聲︰「這下子咱們黃埔三杰可算要分開了。你們倆都是帶兵的,就我一個參謀。沒听教官們說麼,參謀不帶長,放屁都不響。」

李定國嗤的一聲笑了︰「炮營可是孫帥的寶貝,哪能剛來就交給你?且等著吧。」

「我說……」艾能奇終于插嘴進來︰「文秀,你方才跟孫帥打的什麼啞謎?什麼自有定論,對視一會兒跟著大帥一起傻笑。」

「朽木不可雕。」劉文秀笑著刻薄地說。

李定國沉吟了一下,道︰「我們是降將,自然想著建功立業。廣武軍自然是最好的地方……沿襲了澳洲軍戰術,成立晚,比一張白紙強不了多少。我等來廣武軍,自然想著一為報國,二為疆場搏個萬戶侯。且孫帥享天下之人望,萬民都盼著孫帥北伐。此刻首輔提出北伐,孫帥怎會反對?只怕明知道內里有y n謀詭計,也得硬著頭皮沖在最前頭。對于孫帥來說,這臉面可是比x ng命還重要。若孫帥不為所動,那他就不是享天下之人望的孫傳庭。」

一邊的劉文秀接口道︰「到了那個時候,都不用朝廷如何。只怕孫帥一手帶出來的廣武軍就得造反。所以,孫帥騎虎難下,唯有迎頭而上。」

艾能奇皺眉。李定國上來拍了拍其肩膀︰「想那麼多作甚。戰場廝殺,哪來的平平安安?只消我等用心帶兵就好,馬士英如何,這可不是我等降將能操心的。」

三人沉默了一陣,繼續朝著軍營走去。夕陽下,三個身影拉得老長。

總督府。

孫傳庭不再猶豫了。就如同李定國說的,此時退避,那就不是他孫傳庭的x ng格。坐在書案前,一封奏章寫了撕掉,撕了再寫。如此反復,旁邊的垃圾桶里早已堆積滿了。

戴著澳洲產的老花鏡,鏗鏘有力地落下最後一筆,孫傳庭長出一口氣。招呼來書吏,即刻電發南京。

一封孫傳庭的電文,讓朝野上下分歧不已的眾人總算統一了口徑。清流等人,想來視這位孫帥為清流新領袖。刻下老大發了話,小弟們自然不敢置喙。兩湖、雲貴、四川的重臣們,見孫傳庭已經矢志北伐,只能各懷心思上表附和。

市井百姓似乎更高興。男女老幼紛紛上了街頭,耀武揚威地喊兩句‘北伐’‘滅韃」時不時的跟著國子監的監生揮舞一下拳頭。

小孩子們如同過了年一般,在街頭巷尾瘋跑。見著修建的武毅軍,總會追在後頭唱著‘武毅軍,真威武’的童謠。從北地逃過來的百姓,一個個咬牙切齒,喊著報仇雪恨。便是那些毫不相干,從沒見過韃子的,也會笑著附和。

為什麼打韃子?因為那是韃子,所以得滅掉!頭腦簡單也好,思想樸素也罷,總之沒有人對韃子心存半點好感。聲勢如潮之下,隱遁在南京城內的滿清細作,終于驚慌了起來。

北伐嘛,南明小朝廷一年總要喊上七八次,每一次大多都雷聲大雨點小。今兒沒錢,明兒沒糧,後天兵力不足,懦弱的南明大臣們總會找到合適的理由。細作們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甚至想,隔江對峙這種情況只怕要持續上幾十年。沒準會成南北朝?

可這一次不一樣了,鬧騰成這樣,只怕南明這次要玩兒真的?孫傳庭表態,各地督撫附和,朝野上下意見一致。隨後兵部下文書,抽調各省精銳火器軍共十萬,水陸並進,克期北伐。更詳細的計劃還在後面,廣武軍並四川各部兵馬,十月底于四川前線集合。孫傳庭為主,病入膏肓的秦良玉為輔。

另一路,兩湖、雲貴之火器兵馬,朝著南京運動。準備在南京集結,而後作為主力部隊正面強攻。

眼瞅著形勢突變,細作們或者瘋了一般往北京送消息,或者膽戰心驚之下干脆一夜之間沒了蹤影。

如此,朝野上下達成共識,看起來北伐之議已成定局……除了一件事——澳洲人的意見。想到這個問題,不論是首輔馬士英還是微末小吏,盡皆皺眉不已。當初國亂,滿清南下,馬士英萬般無奈之下放手一搏,請了澳洲援軍。一戰過後,大家驚愕于澳洲人強悍的戰斗力,開始憂心忡忡地擔憂,請神容易送神難。這些澳洲人萬一有了別樣心思,賴著不走可怎麼辦?

澳洲人再次出乎了大家的意料,他們似乎對于大明廣袤的國土不感興趣,剛樂于像個卑劣的商人一般攫取每一分的利潤。當時不少人都感嘆著澳洲人仁義,背後把澳洲人鄙視成白痴。

于是乎隨著規模越來越大的貿易額度,各式各樣的澳洲新鮮貨流入了大明朝。從衛生到文化,再到日常用品,最最重要的是軍火。武毅軍同樣不可忽視的戰斗力讓所有人眼前一亮,覺著這是抵擋滿清最好的辦法。

幾年的功夫,六支武毅軍紛紛建成。人馬六萬,大炮百門,這等強悍的火器軍,若是放在當初,足以吞下阿濟格大部。

南明的朝臣滿足于火器軍給自己帶來的安全感,但另一件事卻愈發讓所有人不安起來。這些澳洲步槍,大明不但不能自己造,甚至維修都有問題。壞了只能找澳洲人在上海的軍械所。更為要命的是,澳洲人一直卡著彈藥份額。

似乎擔心南明月兌離控制,澳洲人始終將南明的軍火存貨保持在三個月的正常消耗量水平。而後消耗多少,便賣給南明多少。

不論歷任的兵部、戶部大臣如何與之磋商,彈藥水平始終保持在這般。既不多,也不少。這點彈藥,足夠南明應對突發事件。當然,上海的軍械所里存著不少存貨,一旦發生突發事件,澳洲人可以用輪船迅速將彈藥運抵南京。

如此,便如同澳洲人的大手始終遏著南明的脖子一般。一旦不听話,南明就得發生彈藥危機。

此前雖然給澳洲大使王飛溝通過,跟史文博溝通過,業已達成了澳洲各銀行代理發行南明戰爭債券。關于北伐之事,已經通過氣。可現在馬士英依舊得硬著頭皮,低聲下氣地去哀求,懇求澳洲人高抬貴手,多放一些彈藥。

八月初,馬士英與王飛會面的詳細細則放在了國會的听證會上。

出售大批軍械、彈藥?這沒問題。問題是馬士英得寸進尺,想要再次雇佣澳洲軍充當打手。馬士英甚至策劃了一次迂回大登陸。明軍全線出擊,將滿清大軍吸引出來。澳洲軍趁著背後空虛,在大沽口登陸,直搗黃龍。

理所應當地,國會爆發了爭吵。

「為了那麼點軍費,犧牲我們的士兵,去幫人家復國……我想不出這對澳洲有什麼好處。」

「好處?好處就是可以立刻滅了該死的滿清。」

「問題是南明沒有做好準備,我們同樣沒有做好準備。按照陸戰隊去年的說辭,杰瑞至少需要三個師,以及幾萬人的民夫,才有可能深入內陸,去攻擊北京。」

「陸戰隊都是膽小鬼!你隨便問一個陸軍軍官,他們肯定告訴你只需要一個師。」

爭吵了整整一天,毫無結果。唯一肯定的是,國會同意了擴大軍火外銷提案。至于出不出兵……這是一個矛盾。逐漸淡薄的民族情感,越來越強的利益y u導。加上澳洲不到八十萬的人口,算上海陸軍卻有著七萬多士兵。這些軍隊散在各地,澳洲、海外領、日本、南明、中南半島、呂宋。

煎熬之中,六天之後,陸軍中將傅白塵突然出現在了國會听證會上。信誓旦旦地表示,不需要更對的援軍,單靠淮揚地區駐防的大半個師,就足以達到戰略目的。面對著各種刁難,會議期間脾氣不好的傅白塵幾次摔了帽子,又忍下來。

冗長的一天過後,議員們終于進行了表決。七比六,陸軍的提案最終通過。

當電文送到馬士英面前的時候,大明首輔長出一口氣。結果比預想的要好,也許,這次可以賭一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