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現代*武俠 16、[評論]閑話江湖

近來,《江湖外史》名滿江湖,眾家贊譽不絕于耳。一時心癢,上網訂了一本,花了兩個晚上細細研讀,有感。

一、略評《江湖外史》

可能是期望值較高罷,我對這本書其實是有些失望的。正如作者自言,全書是借金庸、古龍筆下的人物說事,對金、古人物的分析停留在表層,更多的是借其引出自身想法,回味年少輕狂,討論個人道路選擇。就這個層面來講,該書被冠以「網上評論金庸古龍最精妙、最富于才情的文字」,似乎有些言過其實了。

然《江湖外史》也有它的精彩之處,個人記憶比較深刻的是開始幾篇談和尚的︰《風塵外物》、《走過大地不留痕跡》與《活著》,認為其中對金、古作品中眾多和尚形象(無花、少林老僧、老實和尚、虛竹、不可不戒)的分析很是精彩,「如何讓道路遇合自己的天性和心靈的要求,是一種大智慧」、「走過大地、不留痕跡」、「活著,並且挺住」等感言也令我心有戚戚焉。

《江湖外史》值得一讀,尤其是七、八十年代生的武俠愛好者們,它能勾起我們對武俠的向往、對青春的回憶。但如網上所說,它適合在午後的陽光中,不費頭腦懶懶地翻閱。

二、武俠評論

竊以為武俠評論,當以倪匡為尊。其文字之詼諧生動,構思之靈巧新奇,分析之入骨深刻,真個是筆粲蓮花,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每每讀之,心潮澎湃,震撼不已,必拖出金庸著作品之再三以解饞。現在回味起來,依然口齒留香。

最好的武俠小說研究專著當數陳平原的《千古文人俠客夢》,那是本適合正襟危坐,靜下心來慢慢細讀的書。該書由古及今,將中國千百年來的武俠作品脈絡清晰地一一展示出來,可謂是引領中國武俠文學登堂入室之作。這書名曾深深地吸引了我,如該書序言︰「‘千古文人俠客夢’,既有入夢時的香甜,也就有夢醒處的苦澀,這點很好理解;我更想指出的是,此夢並非‘來無影,去無蹤’,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國人的歷史記憶。」

三、我眼中的金庸與古龍

從初中始讀金、古,一直認為金庸磅礡大氣,如「笑傲江湖」之曲;古龍流于孤傲,如莫大先生的胡琴,「一味淒苦」。我本俗人,看小說為的消遣,從不願深思。古龍的作品雖好,但看起來太累,比較起來,還是金庸的小說更合我的胃口些。

古龍叛逆,金庸平和。古龍筆下皆風liu倜儻的浪子,如李尋歡、陸小鳳、楚留香、沈浪、葉開、蕭十一郎,多為落魄式的英雄,放蕩形骸,不拘小節;金庸筆下雖有率性之人物,如令狐沖、楊過等,但均形象端正,居社會主流,受世俗約束,好不容易有了個非英雄的韋小寶,卻以市井無賴出身在主流社會混的風聲水起,威風八面,是古龍筆下諸位萬萬做不來的。

古龍的英雄都是寂寞的,曲高和寡,天涯我獨行;金庸的俠士都是熱鬧的,一呼百應,受萬眾景仰。古龍的人物掙扎于世俗,寫的是真正的江湖;金庸的人物超月兌于生活,講的是變相的政治。古龍更多的顯示了人性的陰暗,金庸則更多的代表了光明和希望。或許,我之所以喜歡金庸的作品,正是因為這份正面和樂觀罷。

《江湖外史》里說古龍《楚留香傳奇》中的無花和尚和金庸《天龍八部》中的無名老僧,用了這樣的評論︰「如果用三重境界說來衡量的話,無花只到達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第二重境界。相比之下,另一個和尚,金庸《天龍八部》中的無名老僧,到達了‘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最高境界。」我認為,對這兩個和尚的評語,也可以代表對古龍、金庸的看法。古龍讓我們覺得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金庸卻很有些出世高人的味道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