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武*俠 21、武林門派大全(2)

少林派

武林第一門派,無論在歷史上還是武俠小說中都被視為中華武學的泰斗。少林寺僧眾習武源遠流長。早在北魏年間少林建寺初期,即有武裝僧眾保衛寺廟財產。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混戰,割據洛陽的王世充與佔據關中的李世民在嵩山一帶廝殺。少林寺洞察時局,決定站在李世民一邊。寺僧率眾以拒偽師,幫了一代英主的大忙。李家天下坐穩後,少林寺「屢被恩寵」,還被特準建立武裝僧兵。從此,少林寺形成育經拜佛與練武並重的傳統。

到了明代中葉,少林寺棍法已自成一派,寺僧參加了江浙沿海抗擊倭寇的戰斗,在各路應募兵馬中「最為驍勇」,于是聲名大震。明朝亡後,一些前朝遺老隱身少林寺,「殫精奮力于技擊之練習」,為「滅胡興漢」之謀。相傳顧炎武抗清挫敗,曾路過少林寺,作五言長詩追憶少林武僧隋末立功、明代抗倭的功績,哀嘆「豈無材杰人,發憤起頹廢」。又傳明朝宗室朱德疇入少林寺剃度為僧,後為少林寺主持,號「痛禪上人」。他曾主持制定「少林寺十戒」,第一戒即為「肄習少林技擊者,必須以恢復中國為志願,朝朝勤修,無或稍懈。」也許就是這個原因,少林武功在順治、康熙數十年間,即有「天下武功在少林」一說。當時的武功高手呂四娘、白泰官、馬和尚、甘鳳池都自詡少林真傳。一些反清團體也借重少林寺的聲望。《洪門問答》寫道︰「武從何處學習?在少林寺學習。何拳為先,洪拳為先。有何為證,有拳為證︰猛勇洪拳四海聞,出在少林寺內僧,普為天下歸洪姓,相扶明室定乾坤。」由此可見,武俠小說中推崇少林寺,絕非妄談。

少林寺深深陷入武林糾葛,還與它的松散的管理有關。早在明朝時,「中州僧眾不納度牒,今日削發為僧,明日長發為民,任自為之」。白蓮教興起後,少林寺眾多俗家弟子踴躍加入,受挫時又回寺避難。社會上一些「長槍大矢、其技最悍」的強人「亦每削發變形入比丘中」。而少林僧人中一些武功高手也經常借募化之機雲游四海,到處比武獻技。少林寺與江湖武人的雙向交流,既豐富了少林武功,又傳布了少林的聲望。

不樂幫

專以使人不樂為樂的江湖門派。該幫遠居南海不樂島,前身為醉金烏雲中玉所創之金烏門。當年雲中玉酒醉大漠,感天而悟出妙絕乾坤之九式奇招,是為醉金烏招法,百余年中鮮有其敵。後多烏門盤踞有樂島,成為江湖中聞名色變的不樂幫。雲中玉之後,其弟子白鶴高立喜穿白色長衣,既高且瘦,輕功極佳,憑一套醉金烏招法和先天無極門失傳之雁翅功稱霸開林數十年,無人能與爭鋒。風來儀人稱妙仙子,文學根底淵博,詩詞哥賦,琴棋書畫,無所不精。據說她與人對敵之前,常喜先考較文字功夫。此人擅駐顏之術,年過七十而不輸少婦風采,武功造詣和高立難分伯仲。宮一刀早所從雲中玉習氣波刀法,刀法練成而未得神髓,為師斷其一臂。其後奮發圖強,深得刀法個中三昧,有一刀驚雷之勢。只是刀法殺機過重,第一刀尤愛斷人手臂。不樂島防衛嚴密,奇陣縱橫,百余年中登島尋仇者幾無一生還。不樂幫為害江湖,人莫能敵,官府亦無奈他何。幫眾不事產業,好以「不樂之捐」。被找上的都是富甲一方的大戶,寫上金色捐款單的數目總是以百萬計。拒不捐金者,先斷其臂,再敢拒者,取其性命。不樂幫後因內部瓦解,為海無顏、潘幼迪、朱翠等乘機剿滅。(見蕭逸《無憂公主》)

太湖幫

明朝遺民糾合志士、反清復明的秘密組織,勢力遍及長江上下游。由于幾次密謀失敗,一代英才調謝;加上清廷采取懷柔政策,傳到敖如山湖主手上時,太湖幫已經演變成一個普通的江湖幫會,放棄了反清初衷。不過,此幫不與官方打交道,在黑白兩道別樹一幟。總堂主丁盛幫助主持東海鏢局,對于擊潰「江南分令」起了重要作用。(見東方玉《東方第一劍》)

太湖七十二家山寨

包括東洞庭山、西洞庭山等山寨,總寨主王宇庭。諸寨均屬抗擊外族入侵的民間義軍,與北方武林盟主蓬萊魔女、江南武林盟主文逸凡相呼應。(見梁羽生《鳴鏑風雲錄》)

五雷盟

由五位少年豪俠組成的俠義組織。大哥西門孝,外號「震天鐘」,以銅鐘為兵器;二哥諸葛涵英,外號「無情板」,持兩塊鐵板,據說是周朝定鼎功臣散宜生相傳之物;三哥司馬琮,以兩支玉筆為兵器,據傳為秦朝大將蒙恬所制;四弟歐陽天貺,在五雷盟中功力最高,以萬年寒晶所制的奔雷串為兵器;五弟龔,為號「小雷神」,使銅錘和銅錐。結盟後喊出四句口號︰「奔雷盟五義,天下是吾家,盡伸不平恨,碧血灑黃沙」,以行俠仗義為已任,豪氣干雲,頗為武林人士側目。(見陳青雲《五雷盟》)

五行宮

江湖上行事詭異一個幫派。乃根據古代陰陽五行學說命名,下設黃金宮、青木宮、白水宮、魔火宮、戊土宮。陰陽五行相生相克,五宮人眾各有神通,但均奉白水宮為主腦。白水宮以獨門功夫——一種腐蝕性級強的魔水稱霸,諸物一遇魔水即爛,即使是倒入土中,也會將土地爛出一個大洞。白水宮宮主是白水娘娘,倒有些許仁厚心腸,設計偉授少俠方寶玉功,佐助他力卻強敵。(見古龍《一劍震神州》)

五岳劍派

泰山派、衡山派、華山派、嵩山派、恆山派結為同氣連技的五岳劍派,在江湖上揚名立萬。早年魔教十長老攻打華山時,五派看家劍法盡為所破,高手傷亡慘重,許多劍法就此失傳。五派惱羞成怒,設毒計把十長老誘入山月復石洞中害死,從而憑一些二流劍法繼續稱雄武林。

五岳劍派在一團和氣中不乏爭權奪利的丑行。嵩山派掌門左冷禪、華山派掌門岳不群都想獨霸五岳,為此把陷害、收買、暗殺等卑劣手段都用上了。各派內部也不安寧。華山派有劍、氣二宗火並,泰山派有玉璣子等人的吃里扒外。五岳劍派很不光彩地合並為五岳派後,竊居五岳派掌門的岳不群故伎重演,把五岳高手騙入華山山月復石洞中,加上左冷禪突然闖入,互相殘殺,同歸于盡。最後,只有令狐沖統屬的恆山派人馬還算齊整,但五岳劍從此一蹶不振。五派的式微不是由于外敵入侵,純粹是內部矛盾激化走向內耗的結果,而且內部的勾心斗角常常以防範外敵的借口出現。五派中創新受到抑制,能人橫遭排擠,自私打扮成忠義,專橫暢行無阻,這樣一種劣勝優汰的社會結構必然走向消亡。

話說回來,五岳劍派畢竟屬俠義道,多有頂天立地的英雄,如舍身救護儀琳的華山派弟子令狐沖,寧死不肯賣友的衡山派高手劉正風,古道熱腸的恆山派定閑、定逸師太。他們是五派的脊梁,可漢的是在這樣一種腐朽的社會結構內,他們非但無法挽狂瀾于既倒,而且還往往陷入悲劇性命運之中(見金庸《笑傲江湖》)

日月盟

清初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民間義軍,總壇設在河南信陽。首領關一孤,真名叫凌霄客關崇岳。關一孤派人與湘贛邊界的百里光聯系,試圖擴大日月盟的勢力。(見雲中岳《紅塵碧玉》)

長青島

黑道上的一個幫會,曾多次在蘇州等地盜竊財物。島主段南溪,但後台老板是病書生花明。鐵雲在九華山頂峰擊敗段南溪,逼他撤銷島主的如意金旗令,遣散下屬,長青島從此瓦解。(見蕭逸《天龍地虎》)

勾魂幫

黑道幫會。苗疆九鬼惡婆之女崔玉環為實現父願,秘密組成勾魂幫。她以巨大神掌掌法為誘餌,延攬江湖武林高手加入幫中,助她殺戮武林同道。幫眾在行動前服變音丸,使其聲厲如鬼,戴青銅面罩,穿黑色瓖白邊衣服,殺人後用劍在被害人背上劃深且大的「十」字。幫眾互相之間不得暴露身份,也不得向外人透露身份,否則外死。幫眾行動前,以勾魂令是一塊長約半尺,寬可寸許的青銅板,正反兩面俱鑄著無數栩栩如生、大小不同的猙獰鬼面。在幫主崔玉環習成巨靈神掌蓋世神功後,該幫由秘密轉為公開,勢力鼎盛,三山五岳的武林人物均投其麾下。但隨著崔玉環被金昂霄殺死,該幫也日漸式微了。(見陳青雲《巨掌魅影》)

古墓派

因居住古墓而得名。當年,全真教始祖王重陽舉義師反抗金兵,建造了一座石墓存放軍糧物資,其中機關眾多。義興起失敗後,王重陽憤而隱居古墓,自稱「活死人」,意思是雖生猶死,與金人不共戴天。女俠林朝英對他一往情深,嘆惜他一副大好身手埋沒在墳墓之中,便使激將法將他騙出石墓,二人攜手同闖江湖。但王得陽于邦國之仇難以忘懷,常言匈媽未滅,何以家為?對林朝英的深情厚意裝痴喬呆,林朝英只以為王重陽瞧她不起,終于在終南山與他比武決勝,以智贏得石墓這個賭注。從此住在墓中,終身未曾復出。

林朝英怨恨王重陽,是以竭盡心智,研究出了克制全真派武功的《*》。林朝英所收皆為女徒,並要她們立誓終身不出古墓,除非有一男子甘願為其獻出生命,誓言方破。因此,此墓中人武功雖強,卻未起門派名字,後因其居住古墓,江湖人便稱為「古墓派」

古墓派幾代皆為處女相傳,至楊過方有男徒。此派輕功卓絕,劍法、拳法靈動精妙,《*》更是全真派的克星。(見金庸《神雕俠侶》)

龍虎門

一個統帥武林的門派。第一任掌門人宇內一聖張子漁開功蓋世,率弟子圍剿血女獲勝,奪得武林寶典《銀圖秘錄》。第二任掌門人左玄。第三任掌門人盧靖後亦被推為武林盟主。龍虎門為武林安寧作出了重要貢獻。(見臥龍生《鬼谷》)

東海門

江南第一家大鏢局東海鏢局演變而成的門派。鏢局人聞滄海號稱劍、掌、鏢三絕,在江湖上盛名久著,弟子遍及大江南北,大家索性就稱東海門下。聞滄海之孫聞天聲被殺害後,東海門一度式微,聞天聲的三弟子楚玉祥別投明師學藝有成,東海門重振威名。(見東方玉《東方第一劍》)

長樂幫

江湖上一大幫派,總舵設在鎮江。該幫雖非無惡不作,但行凶傷人、恃強搶劫之事卻不少,尤其不設婬戒,更為武林中所不齒。長樂幫除幫主外,下分內三堂、外五堂,以「貝大夫」貝海石武功最為高強。貝海石欲謀幫主之位,又不敢接賞善罰惡令,遂找到石中玉做傀儡幫主,哪知這樣一來倒引出許多故事(見金庸《俠客行》)

生死判

也稱報應神,專門替人復仇的一個恐怖集團。凡見江湖上發生重大案件,他們一定要緊追不舍,為冤死者復仇。事後留下一枝枝朱筆,這些朱筆皆沾的是人而不是紅朱,象征此案了結。對于報應神,江湖上誰也弄不清他們的來路。(見雲中岳《古劍強龍》)

白馬門

江湖幫派,原發端于東岳泰山,後分為東西兩支。東派並入少林,入了禪宗,西派便是後來的白馬門,也稱白馬西宗。郭白雲任掌門人期間,白馬門扶危濟困,在江湖上聲名大噪。郭白雲死後,白馬門在其徒郭大野、司空遠手中一度式微,幾落宇內十二令鐵海棠之手。直至寇英杰功成歸來,力斗鐵海棠之流,方重振白馬門。(參見「白馬山莊」條,見蕭逸《馬鳴風蕭蕭》)

地鼠門

江湖上一個特殊的門派,擅長輕功、縮骨功及視、听能力。此門中人體形瘦小,貌似老鼠,形象猥瑣,但頭腦聰穎。地氧的意思,就是見不得光亮,卻能在黑暗中出沒于溝、渠、洞、孔之中。常九即出于此門,長于隱形追蹤。(見臥龍生《飛花逐月》)

地獄門

江湖上一個奇異幫派。開山祖師天仙鬼人,第二代掌門天仙道人,第三代掌門地獄神君,第四代掌門鐘振文。掌門人信物是鬼頭令旗。天仙鬼人與無虛靈僧、獨臂神窮並稱當世三大奇人,他們擔心地獄門武功所傳非人,所以將數件武功秘籍封藏在石獄門一石洞中。天仙鬼人與無虛靈僧、獨臂神窮並稱當世三大奇人,他們擔心地獄門武功所傳非人,所以將數件武功秘籍封藏在石獄門一石洞中。天仙鬼人死時,已算到百年之後,鐘振文會入洞得到武功秘籍,繼任第四代掌門人。地獄門武學中,陰陽經最為厲害。天仙道人遵師遺命,練成換魂術,使地獄門邪派色彩甚濃。地獄門在醫藥方面成就很高。天元聚魂丹可增一甲子功力,縮為藥水可將七尺之軀縮小成四寸小人,憶神丹可達過目不忘之效。(見梁羽生《武林三絕》)

西域少林派

由中土少林派而衍生的武學流派。宋元之交的某所中秋,少林寺的方丈苦乘禪是由主持一年一度的達摩堂大較技,由方丈及達摩堂、羅漢堂大較技,由方丈及達摩堂、羅漢堂兩位首座考較闔寺弟子武功,查察在過去一年中的進境。眾弟子獻技畢,當達摩堂首卒苦智禪師正欲品評時,香積廚中的火工頭陀越眾而出,指斥苦智武功不足以當達摩堂首座之職,並出手連敗達摩堂首座之職,並出手連敗達摩堂九大弟子。原來這生性陰鷙的火工頭陀頗有過人之智,二十余年來偷學了極上乘武功,因常受監廚僧人之毆,使他恨上了全寺僧侶,故于此日顯露身手,出手十分狠辣,竟將心存慈悲的苦智禪師雙掌擊斃,且于當晚將香積廚與之有隙的五位僧人重手打死。闔寺僧眾怒之下,派出幾十位高手追索逃逸的火工頭陀,卻均無功而返。寺中高輩僧侶為此變幫大起爭執,互責互咎。羅漢堂首座苦慧禪師一怒而遠走西域,就此開創了西域,就此開創了西域少林一派。

經此一役,少林寺的開學竟而中落數十年。自此定下寺規,凡是不得師授而自行偷學武功者,被發現後重則處死,輕則挑斷筋脈,使之成為廢人。

西域少林開派以後,奉苦慧為師祖,武學造詣頗不同凡響。因相隔路途遙遠,數十年來極少和中州少林互通音訊,但畢竟誼屬同宗,仍相互關照。當西域少林知悉昆侖三聖何足道要來中州少林約期比武,便派潘天耕等三名弟子赴少林寺傳訊。(見金庸《倚天屠龍記》)

百花谷

江湖幫派。位于百花山中,創始人為百花仙婆戴瓊英。戴瓊英年輕時貌美聰慧,但際遇坎坷,曾一度墮入風塵,後遇異人救出傳授一身武功,乃僻居百花山中,並四出拯救身世可憐的弱女子帶回山去,領著她們自耕為活。後來那些紅顏薄命憎恨男人的女子紛紛前往投靠,戴瓊英便將她們分品級而冠以花名,有「一品十二命」牡丹、蘭花、梅花、ju花、桂花、蓮花、芍藥、海棠、水仙、蠟梅、杜鵑、玉蘭十二仙子;「二品十二命」珠蘭、茉莉、瑞香、紫薇、山茶、玫瑰、丁香、桃花、杏花、石榴、月季十二姑娘;再下又有「三品十二命」及許多花婢花媽等等。所有女子衣服的左前胸皆繡有與自己花名相符的花卉,極易辨認。

百花谷前是一片森林,谷口是一個地洞,走出地洞,進入谷中,一片綠竹林中布有奇門陣法。穿過竹林,眼羊豁然開朗,但見四面皆山,中有平地約數千畝,樓閣儼然,良田花圃,一派世外桃源之景象。走進房舍區,依次可見「婢屋」、「三品舍」、「二品院」、「一品宮」等等。「一品宮」樓閣仿宮廷而建,回廊闌干,花木扶疏,優美如畫。越過「一品宮」,眼前出現一幢殿宇,名曰「黌宮」,雄偉壯觀。過黌宮是一片曠場,細草如茵,曠場前面是一座瑰麗巍峨的大殿,紅磚碧瓦,殿門上橫掛一匾,其上雕著「花王殿」三個金字,氣派不凡。

百花谷禁止男人入內,違者處死,亦嚴禁欲谷中女子與外面男人交往,否則逐出百花谷永不收留。但戴瓊英之後的「百花仙子」盧亞仙卻破了這兩條戒律,收進許多男人作為花客,又強行擄掠年輕女子入谷,且派谷中女子頻繁出現于江湖,以期達到統治男人,統治武林的目的,完全違背了戴瓊英創谷初衷,最後使百花谷名存實亡。(見秦紅《虛俠嬌娃》)

江南分令

勾漏山君的女兒授意成立的秘密組織。江南分令暗殺聞天聲、林厚祖等人,奪取林大祥綢緞莊的財產,又以歸心散收服江南各門派,企圖稱霸武林。總監為秦大娘,為人陰險毒辣。武功卓絕的楚玉祥識破他們的陰謀,江南各門派合力將其擊潰。(見東方玉《東方第一劍》)

宇內十二令

橫行于西北兼及熱河、察哈爾地面的一個龐大的幫會組織。令主是武藝卓絕、炙手可熱的鐵海棠。他們驕橫霸道,熱焰滔天,江湖上聞風喪膽。總壇設在金沙灘風雷堡。門下弟子眾多,組織相當嚴密,在總令壇之下,管轄著十二分令壇(後擴大為二十四令),每一分令壇設令主一人,下分為四舵,各設舵主一人。尚有天、地、乾、坤四壇分別總管各事。這二十四令、九十六分舵,蛛網般遍布各處,總人數在萬人以上。這是鐵海棠苦心經營,希冀賴此獨霸中原的一份基業。然而「江山代有才人出」,白馬門後起之秀寇英杰為報師門之仇,經歷坎坷,終于手刃鐵海棠,挑了宇內二十四令。(見蕭逸《馬鳴風蕭蕭》)

全真教

清虛散人仙逝後,王重陽繼們,將全真教派推上頂峰。王重陽繼位,將全真教派推上頂峰。王重陽繼承清虛散人絕技一陽指,在華山論劍中壓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北丐洪七公、南帝段錦,博得「天下武功第一」稱號。其門下七大弟子亦有所成就。不過,待王重陽死後,教中無人繼承全真教絕學一陽指,終至衰微沒落。(見金音《神箭金雕》)

華山派

五岳劍派中的一個門派,位于華山玉女峰。自從岳肅、蔡子峰偷窺《葵花寶典》,華山派分為氣宗、劍宗,各不相讓,導臻玉女峰大比劍,氣宗獨霸華山。偽君子岳大群任掌門後,一心吞並五岳,害人又害已,華山派終于式微。(見金庸《笑傲江湖》)

紅衣教

發跡于甘肅的江湖幫派。總舵流動不定,多設于水中大船上。紅衣教主孫漢清,很少與教眾見面,即使開會也是隔著屏風垂听。紅衣教分舵遍布十八省,每省香堂一至五個不等。教內級別森嚴,管理嚴密。普通教眾衣飾上綴一星,小得主綴兩星,中香主三星,大香主四星。教中共有中原堂、關東堂、西北堂、西南堂、江南堂、東南堂、海外堂、京津堂八大堂。教中有四大長老,綴五星。四大長老之外,有軍師、左右拾遺、紅衣使者,共八人。此八人能參與教政,面見教主。總舵設有笙歌隊、功勛隊和鐵血隊。功勛隊教眾面貌舉止極似教主,專門在危難場合作教主替身。鐵血隊皆為教主領導,擔負暗殺、綁架、刺探敵情和內部監視事務。紅衣教崛起于江湖,其心不在江湖。初創之時,宗旨為驅逐滿清,恢復中華。因目標宏大,所以教眾均心憂天下,樂于為教務捐軀。紅衣者遍布社會各界,頗有資財,而教主和教眾生活卻極為節儉。此教教規極為奇特,違反教主意志為第一大罪,叛者為第二大罪,其他如教眾男女婚配等規定,頗具邪魔色彩。紅衣教欲聯合武林力量與清廷抗衡,不自量力地做一統武林的嘗試,遭到失敗。教主孫漢清受清廷封賞,走上了勾結朝廷,與武林對抗的道路。(見鬼谷子《打遍東西南北》)

紅燈門

由年輕美貌的少女組成的江湖幫派。紅燈門從不和江湖人物來往,門主是紅燈魔女。紅燈門擁有特異的武功天魔舞。施展時紅燈中光影晃動,模模糊糊,都是女子,再配上奇妙的音樂,使人一看即無法自制。金劍門門主王宜中差一點被魔功迷住,幸有一元神功護身,方免不測。(見臥龍生《金劍門》)

扶桑派

據傳為唐代武學大師虯髯客遠走海外後在扶桑島所創。其本門武功主要為扶桑創法和混元一氣功。扶桑派從唐至清,歷時千年,分成三支散在海外,後陸續回到中原。由于牟宗濤一度以掌門自居。在重新立派中原的泰山大會上,扶桑派發生分裂,林無雙比武奪得掌門。此後內部紛爭不已,直至本門前輩高人東海散人現身,協助清理門戶,扶桑派方進入安定發展時期。(見梁羽生《游劍江湖》)

奉天會

一個野心勃勃的江湖秘密組織。身為明朝應天府都指揮史的將軍楊震,因父親叛國被誅,因此對大明朝廷懷下深仇。他依恃超群武功,專一劫救死囚,組成奉天會,制造天下紛爭和事變,企圖先行稱霸江湖,爾後奪取江山。金陵總捕頭鐵九如自度能力不逮,遂懇請楚留香出馬相助。經過曲折重重的追索和驚心動魄的較量,奉天會的龍驤堂、虎賁堂、白鳳堂、鷹揚堂、豹韜堂及青衫隊相繼被殲,自稱「聖君」的楊震亦身亡于金陵總舵。(見古龍《假面傳奇》)

青龍幫

武林中迅速崛起的幫會,以湖南奇岩谷野心勃勃的連雲堡主雷震東為幫主。青龍幫集攏武林敗類,暗通清廷,專與維持武林正義數十年的「武林盟主」作對,企圖取而代之。後在中秋雷峰塔之會上徹底崩潰。(見司馬翎《黑白旗》)

青龍會

江湖上綿延數百年的一個神秘組織,在古龍的多部作品中都曾出現。青龍會下分十二堂,分別以月為代號︰「正月」負責目標;「二月」負責滲透;「三月」負責傳遞消息;「四月」負責財源,「五月」負責刑罰;「六月」負責訓練;「七月」負責策劃;「八、九、十月」負責行動;「十一月」負責肅清叛逆;「十二月」負責暗殺。每堂下分三舵;每三個堂又以「春、夏、秋、冬」為序組成「管」。為了幫助狄青麟佔勝楊錚,青龍會先後派出三月堂主因景小蝶和二月堂主花舞打語打入楊府臥底。錘毀滅了破青龍會,亦打入其中並成為十二月堂堂主。後楊錚等雖部分地打擊了青龍會的力量,但仍未能最終找出其龍頭老大。(見古龍《那一劍的風情》)

清城派

四川境內的一個武學門派,位于青城山松風觀,有道教淵源。當年青城派掌門長青子與林遠圖比武,輸在林的避邪劍法之下,引為奇恥大辱,三十六歲即郁郁而終。後輩掌門余滄海滅了林遠圖後裔林震南一家,搶奪《避邪劍譜》未逞,後死在林震南之子林平之的避邪劍下。(見金庸《笑傲江湖》)

明教

由摩尼教發展而成的秘密民間組織。據古籍載,古波斯人摩尼創立摩尼教,于7世紀末傳入中國。入華後吸收佛道兩教的部分教義,在民間傳布,發展為一種宗教組織,稱為明教。唐會昌三年禁斷,但仍在江、浙、閩一帶秘密流傳。自唐以來,農民起義往往借此教為組織工具,宣傳民眾。該教酋張角為教祖。唐末五代時流行于陳州一帶,後梁末母乙以此發動起義。北宋、南宋間流行于淮南、兩浙、江東、江西、福建等地,不斷組織農民起義等。摩尼原始教義以光明與黑暗為善惡的本源,光明最終必將戰勝黑暗。教徒奉摩尼為光明之神,並崇拜日月。服色尚白,提倡素食、戒酒、果葬,務節儉,相親互助,謂為一家,宋代官書或私家著作往往蔑稱其為「吃菜事魔」或「事魔食菜」。武俠小說依據此段史實,加以渲染,鋪陳出許多有關明教的轟轟烈烈的幫事。如敘述元朝時為江湖俠義道所鄙夷仇視的明教于險遭滅教大禍之時,張無忌倚伏九陽神功,見義勇為,挽狂瀾于既倒,出任明教第三十四任教主,並習得明教護教神功「乾坤大挪移」。他率領群雄,東征西殺,反抗朝廷,共襄義舉,使被蔑稱為「魔教」的明教在江湖上揚眉吐氣。小說中描述明教組織嚴密,教主之下設左右光明使者、四大護法王、五散人,以及金、木、水、火、土五旗掌旗使。(見金庸《倚天屠龍記》)金庸每在作品中涉及明教時,總是先將之描述得怪異邪詭,為正人君子不齒,其後方大開大闔地寫出所謂邪派人物中亦不乏豪氣干雲的大丈夫或敢作敢為的「真小人」,且辯論會地拉出某些正派人物的可鄙可憐可氣之外,來闡述一種正亦邪、邪亦正,執于正邪之分是無理且無謂的辯證觀點。但在其它武俠小說作者筆下,「魔教」則全然是陰毒邪惡的化身,沒有什麼翻案余地了。

空門幫

天下間最不倫不類的幫會。由五個老和尚、五個老道士、五個老尼姑共十五位空門敗類組成。他們掛羊頭賣狗肉,為非作歹,貽羞空門,後被雪山三聖之一李臨風以十五枚鐵釘射死。(見古龍《快刀浪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