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儀式十分熱鬧,秦志遠見到了好多家里的親戚。
大爺爺大女乃女乃很早去世,只留下一個姑姑,名叫秦玉紅,並沒隨著族譜規定的字來排行。
這說明,老秦家當年的那位祖先,也是個重男輕女的老封建。
二爺爺,也就是秦志遠親爺爺這一枝,目前只剩下了秦志遠,
三爺爺,家里人丁興旺,三個兒子兩個姑娘。
他們的二兒子很小的時候就夭折了,家里只剩下兩男兩女,分別是秦萬春、秦萬榮、秦曉梅、秦曉英。
萬春大爺家,只有秦志昌一個兒子。
萬榮大爺家有兩個孩子,一個男孩兒,一個女孩兒,分別叫秦志勇和秦香玉。
曉梅姑姑嫁給了一個叫楊東山的人,也是兩個孩子,楊達敏和楊達才。
曉英姑姑嫁給了一個叫袁世豪的人,只有一個姑娘,叫袁靜。
儀式結束之後,因為家族人口太多,千多口子人,實在是沒辦法湊在一起吃飯。
所以,族長讓大伙兒各回各家,各找各媽,自己去解決吃飯問題。
這時候,秦志遠才有機會跟大家坐在一起,好好吃了頓飯。
可惜的是,秦玉紅姑姑嫁的遠,在外省,因為情況特殊,全家人都趕不回來。
但吃飯的時候,他發現了一個問題。
袁靜今年二十五了,他得叫一聲姐,但他身邊一直跟著一個虎頭虎腦、黑不溜秋的小男孩兒,看起來十來歲的樣子。
看樣子,不應該是袁靜的孩子。
那又會是誰的孩子呢?
看了看五十來歲的小英姑姑和姑父,他又覺得依著夫妻倆的體格,四十來歲時生個小兒子也很正常。
他不由想起了沈若初。
沈若初上高中的時候,她父母還給她生了個弟弟,姐妹倆相差了足足十五歲。
這也能看出,沈杰夫妻倆是勤耕不綴,不但地打理的好,種也是不錯的。
「嗯?」
秦志遠注意到,這個叫袁洋的孩子,竟然跟他在沈家看到的那個照片有點像。
可看看圓臉的曉英姑姑和姑父,虎頭虎腦的袁洋有一張小圓臉,也就不奇怪了。
這頓飯在鎮上吃的,十多口人足足要了十多個菜,喝了五六瓶白酒,這才散了伙。
回到家,大家坐在一起說話聊天,秦志遠隨口說起了袁洋。
「大爺,我三姑什麼時候生的袁洋呀?看樣子,袁洋應該有十來歲了吧。」
「唉,這孩子命苦呀。」
大爺沒說話,大娘說話了。
秦志遠很感興趣,就問到底怎麼回事。
「這孩子其實不是你曉英姑姑的親生兒子,是撿的一個孩子。」
「撿的?大娘,我在家的時候,好像我姑還沒撿到這個孩子吧?」
秦志遠從小在寧家營子村長大,在鄉里上的小學,在縣里上的中學。
他上高中的時候,去了顧城。
然後從顧城考上了福源大學。
算起來,從高中到大學,到現在參加了兩年工作,差不多過去了九年了。
時間真是不見混,這一晃就過去這麼久了。
當時,怎麼去的顧城,他也說不清楚。
反正就是上完初中,本來要在縣城上高中,結果竟然去了顧城的高中。
而且,他記憶中,那個學校的排名還不錯,每年的本科上線率都能達到百分之四十以上。
扯的有點遠,他記憶中,初中畢業之前,曉英姑姑家從來沒見過這孩子。
「你說的沒錯,這孩子是你去了顧城之後,他們撿著的。」
「好像是在山路邊的深溝里,當時天很冷,可孩子穿的很單薄,身上還有傷,對了,腦袋還被撞了個窟窿。」
「曉英和你姑父把他撿回家之後,就趕緊送這孩子去了鄉衛生院。本來以為這還沒救了,但沒成想,或許是老天爺保佑這孩子竟然活過來了。」
「但是,病好之後,這孩子就傻乎乎的,時不時蹦出來的話,讓人模不著頭腦。」
萬春大娘不勝唏噓,本來,曉英和袁世豪以為這輩子再也不會有男孩兒。
誰知道老天爺送了一個給他們。
但不知道老天爺是不是睡迷糊了,竟然給了他們一個傻子。
但是,這孩子實在是太乖巧了,十分听話,盡管腦子有些不靈光,但十分稀罕人。
所以,這些年來,小英姑姑和世豪姑父也認了命,真心把他當成親生兒子養著。
誰知道,這孩子跟他們兩口子好是好,但似乎都不是那麼親近,反而跟袁靜特別親。
只要一睜開眼,就必須先看袁靜,知道姐姐在家,這才放心,一天都沒事兒。
要是看不到姐姐,也不鬧,但就是自己偷偷的哭。
別看他腦子不好使,但是學習卻沒什麼太大問題,雖然沒考一百分,但是成績在學校也算是上游水平。
因此,他們兩口子下定決心好好培養這個孩子。
去年,他們攢了一筆錢,帶著孩子去縣醫院看了看。
孩子腦子里,似乎有個血塊,壓迫了什麼神經,所以導致他有點傻。
只要通過手術把這個血塊拿出來,這孩子就一定能夠變聰明。
而且,醫生說,這孩子之所以失憶,可能跟這個血塊也有關系。
秦志遠表面上沒有什麼表情,但實際上心中卻像排山倒海一樣。
沈若初弄丟弟弟,實在高三上學期,大約十月份。
那時候,她弟弟三歲多,秦志遠還在上初三。
算了算時間,曉英姑姑是在他上高一的時候撿到的孩子。
中間差了至少八九個月,那麼,有沒有可能這孩子就是沈若初的弟弟呢?
秦志遠琢磨著,臨走之前是不是去曉英姑姑家看看。
大伙兒為這個命運多舛的孩子唏噓了半天,就各自睡去了。
臨睡之前,秦志昌特意跑過來,跟他聊了半天。
壞還是圍繞著後面大青山發現的那塊石頭。
「志遠,如果這真是寶貝,那就好了。到時候,咱們想辦法把那些寶貝挖出來,不但咱家能起大樓房,就是咱村子,也一定會過上好日子。」
秦志昌的眼中全是憧憬,這樸素的漢子,沒想著找到寶貝自己家吃獨食,而是想著跟全村的鄉親一起分享。
這種一心為公、大公無私的精神,讓秦志遠都有些汗顏。
這些基層干部中,確實有值得官員們學習的榜樣。
「哥,明天我想去一趟曉英姑姑家,你能不能帶我去一趟?」
「你是不是對袁洋的事兒很上心?沒問題,我回頭帶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