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洛一直在考慮前幾篇文章的內容。
正好葉定生不用。
張洛拿來用了。
張勝文是和張洛在小市買了個工匠。
但是一個工匠。
什麼時候才能把書給印出來呢。
胡張二人的戲都要雕好幾個月。
那時候怕是征文已經結束了。
張洛也是一番心意。
雖然他們二人對辦文報都認為不太合適。
但還是願意支持張洛。
在縣里的文壇盛如活如茶的進行時。
張洛在鎮海衛軍卒的護送下。
在深夜中回到了鎮海衛。
這麼就快干好了?
回了鎮海為。
張洛才招待費河道上的沖刷工程已經完工了。
都靠西山匪的幫助。
鎮海衛上次將西山匪給抓起來後。
張阿公考慮到衛沒那麼多地方了。
于是把他們分配到了河道邊修工事。
胡力對這些西山匪有大仇。
自然不會請饒了他們。
在一群人沒日沒夜的干活下。
張洛從縣城回來。
收河工作竟然已經完成了。
這河道畢竟只是條支流。
工量算不得大。
這幾日蓄水池邊上蓄水。
下流的河道都快干了。
正巧張洛現在回來。
可以進行詞沖流沖沙工作了
張洛休息一晚之後。
就和鎮海衛眾人來看河道邊。
看到河床中那麼多的泥沙。
能一次性沖完嗎?
這工程是張洛提議修的。
也到了看結果的時候了。
東山的村子今天也過來了。
自從見識了鎮海衛鳥銃隊的實力後。
他對鎮海衛是恭敬的不行。
小愣子張勝生也被放了假。
站在河道旁。
這麼泥沙能弄好嗎?
張洛看著蓄水池里的河水。
對胡力下令道︰
「打開壩口,準備放水。」
胡力立刻讓人把蓄水池的壩頭打開。
只見到壯觀如龍的河水沖刷下來。
全部流進了河床之中。
和河床上的黃沙混在了一起。
混合著河水向下流沖來。
鎮海衛的老百姓哪見過這些。
一向自詡膽子很大的張勝生。
也被這場面給嚇到了。
躲在了張洛身後。
小珠更是慌張的閉著眼。
念叨著媽祖的祝語。
隨著蓄水池上的河水。
逐漸變少。
上游河床上的泥沙。
已經被河水沖洗的差不多了。
河水開始逐漸變得白紙。
張洛沿著河道向下游走去。
一干人等也都跟在張洛身後。
河流依然混急。
張洛一直沿河道往下。
直到走到了下流流向大海的地方。
滿是黃沙泥土
才勉強松了口氣。
沖流法算是成功了。
這水務技能的經驗可真好刷。
一會就到五級了。
這次治河,在蓄水池邊上又多發現了幾十畝地。
張洛正琢磨著再種些什麼好。
鎮海衛和東山村的人看到河水已經變得清澈了。
都感覺太不可思議了。
河床一下子深了很多。
這下子就算是下了大暴雨。
也很難淹上路道上來,
「白了白了!」
一位東山村的村民跳著喊道。
看到沒有一絲沙石的河道。
張阿公和胡村子內心都欣喜不已。
他們兩人走到張洛面前。
正要跪地行禮。
被張洛提著預知給攔住了。
張阿公握著張洛的手說道︰
「張洛,治理好了河沙。」
「乃是村里的千年功績啊。」
即使是前兩人百戶在的時候。
這河道沙石的問題也沒能解決。
治理河道不光是門手藝活。
更需要足夠的人脈威望。
而且中游還涉及東山村。
不是鎮海衛一家能完成的。
東山村村子也說道;
「張先生,我想應該在河道邊刻一石碑。」
「紀念這次修河的成功啊。」
邊上眾人都紛紛表示同意。
張洛模著下巴。
想了一會。
覺的是該把治理河道的過程寫下來。
給後人治河留一個警示。
河道支流這些東西。
但治好一次。
是需要每一次人都來維護的。
回到衛所里。
張洛听見張勝王這個活寶。
正在和幾個跟班吹著牛。
跟班里不光有鎮海衛的人。
還有東山村的孩子也在。
張旺生儼然已經成了兩個村子的小霸王了。
「你們知道治河的道理嗎?」
張旺生盯著身子驕傲的說道。
孩子們當然都不清楚的搖了搖頭。
張旺生說道︰
「這其實呀就是我大哥在課上講的百姓日用之道。」
听到這。
張洛也緩下腳步。
想看看這小活寶能講出個什麼所以然來。
「就和咱們用水沖大便一樣。」
「水越大沖的就越多。」
「你們听懂了嗎?」
孩子們都點了點頭。
隨後都回家。
告訴了父母這個水沖大便的理論。
張洛張大嘴巴。
一個好好的泥沙沖流法。
怎麼在張旺生嘴里成這個樣子了!
好在張蓮生也在邊上。
一手抓住自己弟弟。
捂著他的嘴。
不想讓他再胡說八道。
看來回去又要被打一頓了。
張洛只能在心里期望。
得下點重手啊。
不然以後鎮海衛是要倒牌子的。
河道邊,胡力將一個小娃。
領到了張洛面前。
又給上了三兩銀子。
當做入學費用。
請張洛收他兒子為徒。
胡力的兒子。
名為胡復安。
十歲不到。
但個子還挺大的。
再看胡力整個大塊頭的模樣。
這娃只要好好吃飯。
以後怕是胡和她爹一樣。
張洛問了胡復安幾個簡單的問題。
他都還能勉強答的上來。
尤其是這小家伙。
喜歡在話中帶入士兵,打仗。
這類詞匯。
讓張洛覺的這孩子適合從軍。
可惜這個時代。
唯一讀書才是王道。
張洛收下了這個娃子。
不管是以後當兵還是科舉。
讀書都是必不可少的。
看到張洛收下了胡力的兒子。
東山村里的幾個大地主。
也動起了心思。
想把自家孩子給送來學習。
張洛的名聲已經傳篇東山村了。
連村子家的兩個孩子。
都佩服張洛。
縣里的教諭還說了。
張洛很有機會成為生員。
做這樣的人的徒弟。
肯定是前途無亮的。
從河道回來後。
幾人都到了宗祠里。
張長光向幾人說明了。
縣衙給下來的賞賜。
張洛又提出了徐家二個鋪子的空位。
一時之間宗祠里面熱鬧了起來。
縣衙的兩個書吏。
可是大肥差。
一年就算不多貪。
也有十幾兩銀子能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