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學就在城西。
位于縣里的城隍廟邊上。
離張洛一行人住宿的地方不遠。
等到張洛走到離縣學不遠的地方時。
發現城隍廟的側門停著好幾輛馬車。
張洛認出了這就是昨日在城外看到的馬車。
只見廟宇側門大開。
幾個下人拉出了一道帷幕。
將馬車擋在了里面。
同時也擋在了前往縣學的道路。
張洛趕忙拉住張長偉說道︰
「慢一點,前面是官府女眷的馬車。」
「我們等他們離開再過去。」
果真,張洛遠遠的看見一個清麗女子的影子。
照影在了帷幕之上。
官宦家的女子,在尚未閣前。
都是不能隨意見人的。
但在明代。
封建禮教嚴重的同時。
各種女性追求自由的事情時長發生。
文化風氣最為昌盛的東南地區。
各種思想也是最為開放的。
甚至有些地方已經出現女子學堂。
少數的士大夫還喊出了解放思想的口號。
明代中期就是這麼一個自我矛盾的時代。
封建保守,思想自由。
在這個時期相互沖撞著。
可惜這一切都會隨著王朝的衰退。
最終毀在了封建戰火之中。
張洛回過神來。
正好一陣風刮起。
將前面的帷幕卷了起來。
露出了一張俏麗的臉龐。
一旁的張長偉趕忙捂著眼楮低下頭去。
但張洛由于沒有這個習慣。
依舊朝著前方看著。
下人忙急忙將帷幕拉上。
那少女似乎感受了遠處的目光。
轉頭和張洛對視了一剎那。
之後帷幕便被重新拉上。
張洛心里冒出一個詞:「佳人。」
沒幾秒,前面的車隊開始緩緩開動。
佳人的身影逐漸遠去。
又等了半柱香的時間。
知府家的車隊都已經開走了。
二人這才來到縣城學堂。
縣學作為明代縣一級的教學機構。
這是一棟十分氣派的建築。
張洛看見了縣學門口的聖賢門。
此門代表了孔子等一干儒家聖賢。
代表了此門之後是文星璀璨之地。
這種聖賢門。
只有古廟和官家學堂才可以有。
晉江縣學的聖賢門是石銀相間的。
顯的非常的大氣。
走過聖賢門。
後面又是一道古門。
上面插滿了一些兵器。
自唐代開始,會在官衙前立上兵器。
門上的兵器越多,官階也就越高。
明代的器門這完全成了門的模樣。
用于警告閑雜人等不要進入。
正中的禮殿是縣學的正殿。
這用于舉形重大的活動。
里面還有一座高大的孔子塑像。
正殿邊上的房屋是用來講課的地方。
左邊屋上掛著一個銀制文牌。
上面寫著「明文堂」三個字。
中間供奉著一些儒家聖賢。
如朱熹,程頤等大家。
右邊那一塊是學堂里的學生宿舍。
後邊則是廚房,倉庫之類的地方。
張長偉拉著張洛朝著右邊的宿舍走去。
張洛邊走邊觀察著。
感覺這座很大的晉江縣學有點淒涼。
太陽已經完全升起。
但張洛卻沒听到一絲的讀書聲。
甚至都沒見到過幾個生員。
雖然整體看書去很是干淨。
建築看上去也很新奇。
但讓張洛總覺得少了一些生氣。
晉江縣歷史上出過歐陽詹這樣的大詩人。
文化底蘊很是充足。
每次的會試殿試。
福建學子中進士的人數都是排在前列的。
加之福建又是著名的科舉大省。
按理來說晉江縣學不該這樣淒涼才對。
秀才宿舍都有文牌標記。
張洛二人很快就找到了張阿公所說的生員。
生員也能叫做秀才。
張洛見到他第一面。
就發現這位吳姓秀才已經是個三十多歲的人。
按俗話來說。
應該算是個老秀才。
三十多歲的模樣,頭發已經半白。
還有禿頂的跡象。
穿著一件帶有破洞的儒生服飾。
縴瘦矮小的樣子。
長的像是一個生無分文的落魄戶。
張洛怎麼也沒料到。
考上童試的秀才。
竟然長成這個樣子。
「吳秀才,這是我爹和你提起過的族人。」
「張洛兄,這位是吳秀才。」
張洛裝作尊敬的模樣。
向吳秀才行了個標準的書生禮。
看見張洛如此誠懇。
吳秀才點了點頭說道︰
「鎮海衛那麼多年總算有了好苗子。」
「我也為張阿公感到高興啊。」
說完,他幫張洛簽上保書。
然後又拿出一枚小印章蓋上,遞給了張洛。
拿到了自己期望的東西。
張洛緩聲問道︰
「吳秀才,這晉江縣學,怎麼如此清冷,沒見著幾個人?」
吳秀才似乎被觸踫到了敏感的地方。
他猛的嘆了好幾口大氣。
小聲說道︰
「都是新來的康教諭搞的事。」
「晉江縣學本就沒多少人。」
「他還弄一個關考。」
「沒有通過的人都要撥出生員身份。」
「這麼一弄,縣學里的人就都跑光了。」
「只剩下我們這些窮秀才。」
「就指望著幾兩祿銀子生活。」
「不然換我我也早跑了。」
看到吳秀才這般頹廢的模樣。
張長偉站起身子說道︰
「這康教諭怎能這般做法。」
「縣學里可都是名副其實的秀才啊!」
張長偉斥責教諭。
吳秀才確卻是說道︰
「康教諭也是為了縣學著想。」
「清理一下縣學里的風氣。」
「但晉江縣學積弊已久。」
「不是增設一兩門考試就能解決問題的。」
張洛不解的問道:
「吳秀才,到底什麼原因讓縣學到了這番地步啊?」
吳秀才嘆氣說道︰
「晉江縣有點本事的秀才都在泉州學堂讀書。」
「到縣學里來都是些指望祿銀過日子的窮秀才。」
「上一任教諭在的時候。」
「也明白晉江縣學比不上泉州學堂。」
「都放任大家自己學習。」
「十幾年來,縣學里也就二人過了鄉試成了舉人。」
「而泉州學堂幾乎每幾年就有一個。」
「所以要你選肯定也會去泉州學堂的。」
張洛和張長偉互相看了一眼。
搖了搖頭。
真沒想到那麼大的一個縣學。
竟然落到了這般田地。
但是張洛也不驚訝。
福建書香氣氛濃重。
有錢人都喜歡讀書辦學堂。
晉江縣的這座泉州學府。
建立與北宋時期。
算得是文化歷史雙底蘊了。
張洛啟動「古代史」里的知識。
查到明朝曾經有過禁書運動。
于是問道︰
「當今朝廷不是曾有旨意。」
「不讓民間私辦學府嗎?」
「這泉州學堂膽子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