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78章 西王母

「周天子手中?哪位周天子?」

林默生開口問道。

當年秦朝從大周運回九鼎,在泗水的時候,發生了一場神佛大戰,最終九鼎遺失,散落諸天,被各方勢力得到。

如果提到周天子,林默生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周武王,這位建立的大周天朝和大唐天朝一樣,超越了鬼朝,借助封神之戰的演化,佔據了封神世界絕大多數的人道氣運,輻射諸天。

「與西王母同游的周穆王,他們兩人的故事我從小就熟讀。」

寶兒肯定地說道,如同春池般的眸子中自然流露出對兩人的羨慕之情。

林默生笑著問道,「你不是修行太上忘情之道嗎,怎麼還羨慕起愛情來了?」

寶兒臉色的小女兒羨慕之情收攏,正色說道,「太上忘情不是無情,他們兩人的故事才是我羨慕的愛情,兩人因情相投意合,因大道相忘于江湖。」

「這倒也是。」

林默生微微頷首,算是贊同寶兒的說法。

他回想起穆天子與西王母的故事,當初周朝實力鼎盛,作為受到天命卷顧的人道王朝,雖然比上古人皇弱了一點,但其位格也遠超後來諸多開國之君。

所以周天子巡游諸天,彰顯周朝威勢,在這期間,遇到了西王母,兩人同游,彼此惺惺相惜。

但可惜的是,周天子要履行自己作為天子的責任,需要回到周朝治理國家。

而這個時候,人皇氣運已經降格為天子氣運,也就意味著周天子無法像黃帝一樣修行,長生不老。

西王母希望周天子留下,拋棄自己的天子位置,與她共修大道,長生不老。

周天子最後拒絕了西王母修行的請求,給了另外一個解決方案,那就是西王母隨自己回到周朝,成為自己的妻子。

不過這個條件西王母也不能夠接受。

原因很簡單。

這位西王母是元始天王之女,先天西華至妙之氣誕生的道母神,她同樣有神職在身,要掌管天下女仙,一言一行都代表著大道運行。

而封神之戰後,實際上神與人已經做了一次切割,神人分居兩地,各自安好。

但如果西王母下嫁給周天子周穆王,那麼周穆王就有足夠的能力和機會再次掀起一場運朝登天之戰。

那將會導致華夏諸多古老的勢力再次陷入一場大亂戰之中,最終,西王母拒絕了周天子,在奔赴了一場周天子給自己設下的晚宴之後,就回到了昆侖山中。

為了天下蒼生免遭戰亂,最終西王母選擇忘情,確實是太上忘情的最高體現了。

「這些大神想要結個婚也不容易啊。」

林默生感嘆了一句。

寶兒看向林默生,吐槽道,「那是周穆王放不下他的抱負,如果他真的愛西王母,當初就不該拒絕。」

林默生順勢笑道,「或許那個時代大家還沒適應吃軟飯吧。」

寶兒想要問林默生,如果他是周穆王,面對西王母的邀請,會不會答應。

不過話到嘴邊,她又沒有問出口。

周穆王是周穆王,林默生是林默生,自己問這個問題又有什麼意義呢。

寶兒繼續說道,「當初周穆王拒絕了西王母,玉皇趁勢邀請西王母為道侶,入主瑤池。」

林默生微微點頭,「這倒是一個好計謀。」

雖然玉皇這麼做有點趁人之危的意思,但邀請西王母作為道侶,是最簡單的斷送周穆王運朝登天的方法。

那個時候,周朝國力強大,才穩定下來的天庭當然不想要開展大戰。

如果只是邀請一位女神作為道侶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自己是玉帝也會同樣選擇。

寶兒對林默生翻了個白眼,「西王母從道德天尊那里求來斬三尸之法,將自己的善尸斬出,化作金母,入主瑤池,也就是後來人們稱呼的王母娘娘。」

「原來王母娘娘是這樣來的,怪不得根本界很多歷史中,這兩位大神雖然是兩人,但卻又同出一源,神權高度重合,如果用斬三尸之法來解釋,那麼王母娘娘就承擔了西王母一部分因果,卻又是獨立的個體,這一切都說得通了。」

突然,林默生想到一個問題,以西王母在太上忘情道的修行,她修行斬三尸之法或許已經追上了道德天尊。

再加上她是元始天尊之女,同樣可以承受一部分元始天尊的道果,那麼西王母作為承載三清天尊的‘容器’遠比自己要完美。

「西王母是不是很久都沒有和其他人動過手了?」

寶兒奇怪地看了林默生一眼,「你在說什麼湖涂話,達到西王母那個道行,誰能夠對她動手?再說了她是玉帝之道侶,元始天王之女,女仙之首,又執掌蟠桃這種神物,這天下,還有誰會和西王母過不去嗎?」

突然,寶兒轉念一想,林默生肯定不是簡單問出這個看似不經過腦子的問題,他一定是察覺到了什麼。

「你的意思是西王母不出手,在掩飾一些事情?」

我只是覺得三清天尊的布局太多了一點,讓我有點擔驚受怕,擔心自己真的是被推出來擋槍的,林默生在心里吐槽一句,不過這句話他沒有直接說出來。

「你接著說周穆王的事情,九州鼎最後又是怎麼落到周穆王手里面的?」林默生打岔說道。

寶兒多看了林默生一眼,明白剛剛的事情可能涉及到林默生的一些核心秘密,所以默契地沒有追問,而是繼續說道,「如果周穆王那個家伙真的和西王母相忘于江湖,我還會高看他一眼。」

「結果他當了五十多年的天子之後,最終因為無法修行,老死在天子之位上,按理來說,像大周這樣的天朝,完全可以供養周穆王轉世重修,或者在幽冥建立鬼朝,但周穆王這個時候又舍不得西王母,化作孤魂野鬼,游蕩于昆侖之丘。」

听到這里,林默生忍不住調笑道,「這還真是追妻火葬場。」

不過這個時候,西王母已經答應了玉帝的道侶請求,即使她是斬去了善尸,化作瑤池金母,但應該也很難再答應周穆王做神仙卷侶了,不然玉帝腦袋上不是多了一頂綠油油地帽子嗎?

「對,當時西王母已經修行了斬三尸,將那段情都斬斷了,自然不可能與周穆王重歸于好,後來九鼎在泗水失散,西王母不知道是出于什麼原因,奪取了一尊九鼎,再以這尊九鼎為根基,開闢了一座大千世界,只不過這座大千世界和其他世界有著本質的區別。」

「什麼區別?」

「這座大千世界的時間不是順流而下,而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周而復始地演繹著當年周穆王與西王母同游的故事,然後西王母將周穆王的魂魄放在了那座大千世界當中。」

林默生的面色變得古怪起來,砸了砸嘴巴,「這有點狠吧。」

「這有什麼狠的?」寶兒反對道,「反正周穆王的魂魄只是放不下當初與西王母的感情,如果他能夠放下,自然會從那不斷循環的時光之中月兌離出來,若是他放不下,那與其在昆侖之丘整日哀傷,還不如在一段段美好的感情中不斷重復。」

林默生一時間無言以對,過了一會兒才回歸正題,「所以我們唯一可能奪取的一尊九鼎就是這尊?」

寶兒點頭道,「因為那座大千世界的特殊性,所以諸天即使很多人知道那里有一尊九鼎,也沒有人敢打主意,傳聞,我是說傳聞啊,好像有一位大羅金仙想要試試,最終也迷失在了不斷循環的時間中。」

「大羅金仙也迷失了?是誰這麼弱雞,簡直就是丟了大羅金仙的臉!」

林默生驚訝地問道。

「這就不知道了,畢竟那里面的信息在不斷重復,相當于是凝固的,即使我們狐族也打听不到更多的消息。」

「如果你想要獲得這尊九鼎,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你需要考慮。」

「你是說西王母的態度?」

寶兒凝重地頷首,「對,雖然西王母是元始天王之女,按理來說是站在三清天尊這一邊,但她同樣也是玉帝的道侶,所以你不要以為西王母會幫你。」

「天市垣同樣也在想辦法獲得這尊九鼎,現在九鼎歸位幾乎已經是大勢所趨,西王母不可能阻攔這件事,所以如果我是西王母,最有可能做的,就是兩不相幫。」

「有道理,沒想到你腦袋轉的挺快。」

林默生笑著說道。

說了最後一尊九鼎的去向之後,寶兒好奇地問道,「那你準備怎麼去拿這尊九鼎?」

林默生想了想,說道,「確實需要一些準備,我先帶你去一個地方。」

說罷,他拉起寶兒的手,幽冥之中周天星斗中代表泰山府君的那枚星辰光華流轉,包裹住兩人消失在原地。

這一次時空挪移,寶兒明顯感覺出個前面幾次不一樣的地方,如果說之前的挪移是隨著水流而下,幾乎不需要用力,那麼這次就像是逆水而上,無時無刻不感覺到一股強大的阻力。

好在這個阻力的過程中,一道道信念之力匯聚成繩索,最終牽引周天星辰之力,完成了挪移。

周圍的景物真實可感,這是一座書院,只不過這座書院的核心處卻是一座神殿。

神殿中心,並列供奉著兩位大能的凋像,一座是孔子,一座是泰山府君。

當林默生和寶兒突兀的出現在大殿之中的時候,看守的一位書生先是一驚,「誰?」

看清楚林默生的模樣之後,他恭敬又驚喜的行了一禮,「您成功回來了,我這就去通知院長!」

林默生微微頷首,等書生離開後,寶兒已經對這片時空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她神色同樣帶著驚異,「這里是青丘?不對,青丘在玉藻前手里,這里是哪?」

青丘的本質是眾生情緒聚集的一座‘山丘’,所以才能夠倒映諸天萬界,甚至隨處可在,同時又空無一物。

不在此處,不在彼處,不在中間。

而眾生情緒聚集的地方,會形成連大羅金仙都無法勘破的知見障,能夠見眾生,但是卻看不見自己。

所以任憑你神通再如何翻天覆地,看不見自己,就如眾生一樣,泯然于眾,化作普通人,所以當初黃帝處決蚩尤的時候,才選擇青丘作為刑場。

眼前這處時空給寶兒的感覺和青丘極其相似,甚至可以說就是青丘的一部分,只不過這里被另外一股力量侵染,讓這里無法達到青丘那種完全斷絕萬法的程度。

而那種力量寶兒也熟悉,她看向面前並列的兩尊凋像,看向泰山府君的凋像,因為和風老四並肩作戰過,所以她敢肯定這股力量來源于泰山府君。

「這里是忘憂鄉,當年孔子游于泰山,周圍的村民苦于戰亂,所以懇請孔子為他們創造一片桃花源。」

「最終孔子不知道使用了何種神通,以一片青丘夢境為主體,糅合了部分的泰山府君之力,創造了這座忘憂鄉。」

「當初面對玉藻前的時候,玉藻前想要用青丘困住我和師父,但因為泰山府君之力,最終我們被帶到了這座忘憂鄉之中。」

當初林默生承諾,帶著忘憂鄉的居民重新回到根本界,現在也算是回來履行承諾。

「這里確實是青丘的一部分。」

寶兒語氣驚喜地說道,林默生答應過幫助自己奪回青丘印,但玉藻前投身大秦,即使寶兒再焦急,也知道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而現在林默生找到了一座被孔子和泰山府君之力隱藏起來的青丘,著實給了她不小的驚喜。

兩人等了沒有多久,就見到書院院長提著一盞燈,健步如飛地小趨步而來。

林默生笑著對書院院長說道,「老先生,你這可不符合孔子教導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

書院院長訕訕一笑,「你這後生就不要嘲笑我了,在舉族外遷的希望前,就算是逾禮也不為過。」

林默生給寶兒和書院院長互相介紹了一番後,問道,「距離我上次離開,過了多久?」

書院院長準確地回答道,「共四月余七日。」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