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零五章 皇帝抱恙?

听此,劉進不禁尷尬一下,他思索了一番,開口道︰「兒以為此事當要昭告天下,令各郡國太守清查,若有類似情況,當嚴懲不貸,但同時,也亦當給眾人改過自新之機會,令凡犯下此前罪行者,可或通過贖買、退贓等方式彌補,且對老實種糧,未曾搞投機倒把之世家士族等予以表彰賞賜獎賞。

如此一來,恩威並施、軟硬兼施,兒以為定當讓種田者安心種糧。」

劉據思索一番點了點頭道︰「此策可行,明日朝議,朕當將潁川郡調查情況向諸公卿宣布,並針對你今日之策詢問諸公卿。

若諸公卿無意見,便昭告全國。」

「唯。」听此劉進應了一聲。

正事談完,劉據自然又和劉進聊上了家事。

劉據說道︰「病已乃是你嫡長子,我知你素來重視,但文君所出你也不可懈怠了。

待朕百年,恐其已經封建為王了,若在封地之上為非作歹,亦當時一百姓禍害。」

劉進趕緊低頭道︰「兒省的。父皇,兒有一請求,請父皇答應。」

劉據道︰「且說。」

劉進听此,看了一眼劉據,拱手對其說道︰「父皇。病已之名乃是先帝所取。如今二子尚未有名號,兒希望父皇能給兒次子取一名號。」

劉據一听,沉思了一番,嘴里念叨著︰「你二子非是嫡出,此生能長樂未央、平安喜樂便可。

但其畢竟是朕之孫子,萬事皆有可能,不可不思避諱之事。

如長壽、延壽、萬歲、延年等名字諸多官員百姓皆用此名。

亦是不可取。

當取何名字為好呢?」

劉據一時間也有點犯難了。

劉進在旁邊等著,並未催促,當然他也沒那麼大的膽子催促,同時他也在尋思,用個什麼名字為好。

過了片刻,劉據雙手一拍,大聲喊道︰「有了!」

劉據 然一喊,嚇了劉進一跳,他看向了劉據。

劉據道︰「進兒,朕為你次子起名為劉櫧,你一下如何?」

「劉櫧?」劉進一听皺了一下眉頭,「櫧字何解?」

劉進走到書桌前,拿起毛筆在桌子上寫下兩個字「劉櫧」。

劉進一看,恍然大悟,原來是「櫧樹」的「櫧」字。

劉據看著紙上的兩個字說道︰「櫧樹頗為長壽,且四季常綠。寓意其長壽無疾。

且其木質堅硬,剖之可做器具,寓意有用之才。

且櫧字用途較為單一,即便是日後避諱,影響也極小。

進兒意下如何?」

「劉櫧。」劉進一琢磨名字還真是不錯,當即,劉進笑著對劉據拱手道︰「父皇,兒替劉櫧謝父皇賜名。」

劉據一听,哈哈哈一笑,手一揮,開口說道︰「為朕孫子起名,此乃朕應有之義!」

起名完畢,時候已經不算早了,劉進便提出告辭。

劉據也未挽留,但是又向劉進囑咐了幾句要照顧好他孫子的話。

劉進自然連連稱是,這才離開未央宮。

目送劉進離開,劉據想著自己又多了一個孫子,嘴角的笑意怎麼也壓不住,他忍不住開口道︰「來人,朕家添丁進口,上酒!」

「唯。」侍從一听,自然不敢怠慢,前去拿酒去了。

第二日,劉進早早便到了未央宮中,給劉據問安。

然當劉進向劉據的貼身侍者詢問劉據的情況時,其貼身侍者卻未和往常一樣說︰「瑯琊王有心了,陛下昨日安好。」

而是頗有些遲疑。

劉進見此,心中咯 一聲,連忙追問道︰「父皇可是有何事?」

侍者這才開口道︰「回稟瑯琊王,奴婢不敢隱瞞,昨日陛下飲酒過多,昨夜嘔吐數次,輾轉反側,入睡並不安。

殿下,此言或許奴婢不當講,但陛下待奴婢等皆和藹可親,如親卷一般。

奴婢等自不忍心陛下有事。

但自奴婢看來,陛下常常飲酒無度。

奴婢等曾有心勸解,卻觸怒陛下,險些丟了性命。

殿下,您乃陛下嫡子,您所言,陛下尚能听得進去。

奴婢斗膽請殿下勸勸陛下,切莫再飲酒無度了。」

听此,劉進才稍稍松了一口氣,然,又緊接著皺了皺眉頭,這才吩咐說道︰「陛下飲酒過多,孤自當勸解。你且為陛下準備下醒酒湯,濕毛巾等待陛下醒來。」

「唯。」其侍從應了一聲接著便去安排去了。

接著,劉進並未出宮,而是前往了前殿朝議殿上。

等劉進到的時候,尚且沒有人到此呢。

劉進便坐在自己的位置之上,一邊閉目養神,一邊等著眾公卿前來。

約莫半個時辰,眾人紛紛到位了。

然而,皇帝劉據卻仍未出現。

眾人不得不再次等待了一番。

誰知又等了一會,中書謁者令卻前來傳詔道︰「陛下有口詔,朕今日身體抱恙,令瑯琊王劉進主持今日朝議。」

听此,劉進愣了一下,有點意外,卻又感覺在情理之中。

眾人听中書謁者令之言,也紛紛看向了坐在前排的劉進。

中書謁者令見此,開口道︰「諸位,還不領詔?」

「唯。」眾人听此,紛紛起身,對中書謁者令拜了一下。

中書謁者令走到劉進身邊,躬身對劉進行禮道︰「殿下。陛下吩咐,農業改革之事,由殿下給眾公卿說一說,令眾公卿議一議,眾公卿有何意見,報給陛下,由陛下定奪。」

劉進點點頭道︰「孤知曉了。」

中書謁者令這才再次給劉進行了一禮,告退了。

待中書謁者令離開,眾人紛紛望向劉進。

劉進開口道︰「父皇身體抱恙,托付孤主持今日朝議。其他朝議之事且稍候再說。

孤先說一說父皇剛剛吩咐孤的事情。

孤之所言乃是潁川鐘家、荀家兩族犯廢格詔書罪之事。

此乃潁川郡,大司農趙過調查之詳情。

諸位且傳閱一番。」

說著,劉進便將昨日準備好的今日在朝議之上說的材料給眾人拿了出來。

眾人紛紛傳閱起來。

內容頗為精簡,約莫兩刻鐘,眾人便瀏覽完了,又重新傳到了劉進的手中。

劉進將材料收起,重新放入自己袖口,起身站起來對眾人問道︰「諸位,孤與陛下昨日商議。

當昭告天下,令各郡國太守清查,若有類似情況,當嚴懲不貸。

但同時凡犯下此前罪行者,有心悔過著,可或通過贖買、退贓等方式彌補其過錯。

對老實種糧,未曾搞投機倒把之世家士族等予以表彰賞賜獎賞。

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听此,首先看了看三公之首的丞相田千秋。

田千秋此時已經老邁非常了,頭發全部都白了,牙齒也幾乎全部掉光了,甚至走路都需要人攙扶著。

見此情況,此前皇帝劉據特意下詔,令田千秋可令其兒子推著小車,其坐在小車之上參與朝會。

因享受此殊榮,故不少人玩笑稱呼其為「車丞相」。

然玩笑著,竟然真成了車千秋的稱號了。

此前朝中之事,田千秋輕易不發表意見,或在朝議之時打瞌睡,然其發表意見之時,即便是皇帝劉據卻也是極為重視。

此事涉及全國,因此眾人紛紛看向了田千秋,想要了解一番他的態度。

田千秋頗為意外,竟然沒有在朝堂之上打瞌睡,他咳嗽一聲,用蒼老的聲音說道︰「老朽年歲以高,精神恍忽,此事諸位且先談一下吧。」

眾人听此,相互看了看,各自思索起來。

御史大夫桑弘羊站出來對劉進說道︰「既然丞相不提意見。我便拋磚引玉,提一下我的意見。

殿下,若各郡國太守國相清查不利,或有徇私枉法可如何處置?

贖買、退贓當到何等程度方可免罪。

至于表彰可有何章程?」

御史大夫有監察之權,因此自然從監察的角度提了一些自己的疑問。

眾人見此,紛紛稱是。

劉進也點了點頭,確實是此前思慮頗為單純了,很多事沒考慮周全,當即他開口虛心問道︰「御史大夫以為當如何?」

桑弘羊點點頭道︰「殿下,臣以為,此事當並入‘六條問事’之中,依照‘六條問事’之慣例處置。

至于贖買、退贓,臣以為當倍罰之。

至于表彰,臣尚未考慮周全。」

劉進一听,忍不住點了點頭,桑弘羊所言意見皆是頗為中肯。

漢武帝設置監察制度之後,各地刺史便依照「六條問事」行駛其監察權力。

其具體內容為︰

一條,強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強凌弱,以眾暴寡。

二條,二千石不奉詔書,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漁百姓,聚斂為奸。

三條,二千石不恤疑獄,風厲殺人,怒則任刑,喜則任賞,煩擾苛暴,剝戮黎元,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訛言。

四條,二千石選置不平,苟阿所愛,蔽賢寵頑。

五條,二千石子弟恃怙榮勢,請托所監。

六條,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通行貨賂,割損政令。

「六條問事」之中有,以強凌弱,以眾暴寡,侵漁百姓,聚斂為奸等監察權限,並入「六條問事」之中,便可不必另起爐灶了,直接引用「六條問事」之律令便可。

然,此時一太學博士卻起身,質疑起來︰「御史大夫,我以為此事不妥!」

劉進一听,皺眉︰「你且說說。」

此太學博士起身道︰「殿下。儒生以為,非但御史大夫之言不妥。

殿下之策亦不妥。」

劉進不禁哂笑一下道︰「你且說說!」

此儒生道︰「吾听聞治理百姓,應該防止產生放縱享樂的根源,發揚人們固有的道德因素,宣揚仁義,這樣,古代帝王的教化才能復興,當今的風俗才能改變。

現在,糧食最低收購價施行便是與民爭利。

此舉破壞了忠厚的本質,形成了貪婪卑劣的風氣。

因此,老百姓務農的少了,熱衷于工商業的多了。外表太華麗,就使本質衰敗;工商業興盛,就會使農業衰落。工商業發展,老百姓就奢侈,農業發展,老百姓就誠樸。

老百姓誠樸,財用就富足,老百姓奢侈,饑寒就產生。希望廢除糧食最低保護價,以便促進農業,限制工商業,有利于發展農業,這才妥當。」

劉進一听,忍不住發笑,這家伙,為了反對而反對,就連最基本的邏輯都不講了。

然而,緊接著,劉進又忍不住嘆息起來,這樣沒有水平,不講邏輯的人都能成為博士,可見隨著時間的推移,舉賢良、文學這樣一種推舉人才的制度,已經開始不能發揮其推舉人才的作用了,推舉出來了淨是些虛頭巴腦的玩意。

想到這,劉進忍不住有些煩躁,剛還想好聲好氣和他說,但現在卻忍不住呵斥道︰「放汝之廢氣!孤問你,行糧食最低保護價可否令百姓得利,更有心勁耕種?百姓更有新進耕種是否令農業發展?農業發展是否便了令我大漢強盛?」

那博士听此,強行爭辯道︰「《孟子》有雲,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行糧食最低收購價,便是令百姓逐利而忘義,此非正道!」

眾人听博士之言,不禁暗自偷笑,部分對入儒家研究頗深,或者說就是儒家出身的參與朝會的官員見此,心中暗道一聲︰「若儒家皆是如此後輩,可還有什麼前途可言!」

劉進則是再次問道︰「孤且問你,農民可是小人?」

此人一听愣住了。

小人一詞,在不同場合使用,有不同含義。其可指人格卑鄙的人,也可指平民百姓。

而君子一詞,亦是如此。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著重強調地位的崇高。在漢朝隨著時間推移,也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听劉進詢問,這儒生博士硬著頭皮道︰「農民亦可是君子。」

劉進卻沒給其含湖的空間,直接在此問道︰「孤是問你農民可是小人?」

儒生博士在此硬著頭皮道︰「便是地位卑下,人格高尚,道德品行皆高可稱之為君子!」

劉進不耐煩的說道︰「孤問你平民可是小人?你回答是或不是便可!」

被逼到牆角,儒生只能嘆息一聲道︰「是!」

劉進听此,總算是滿意的點點頭道︰「如此一來,便沒有錯了。孟子所言之意為對于君子當曉之以義,對于小人當曉之以利!

孤持舉便是踐行孟子之言,孤且問你,孤此舉怎麼就非正道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