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四十二章 呂布揚威

張郃返營,將華雄的頭顱擲于地上。

「幸不辱命!」

眾人眼中滿是驚訝,紛紛對這名沉默寡言的漢子側目相視,連帶著看向劉備的目光也變了些許。

劉備心中大喜,但依然面不改色,彷佛一切理所應當一般。

單憑斬殺華雄這一功勞,便足以令他與張郃名傳天下,此行不虛。

「好!」

袁紹甚是興奮,看向張郃的目光愈發的欣賞。

心中嘆了口氣,如此 將,為何卻從于一織席販履之徒,而不能為我所用。

李興也頗有些驚異,沒想到這位歷史上的大後期良將此時便有如此能力。

單殺了華雄,無論中間發生了什麼,只這一結果便足以說明張郃的實力。

「將軍還請就坐,來人,取坐來。」袁紹拉攏人心道。

張郃卻是不動︰「吾之兄長尚未有座,吾安敢就坐?」

袁紹眼中閃過一絲可惜,表面卻是朗聲一笑︰「果然是義士。好!來人,取兩坐來!」

如此,劉備兄弟二人算是正式進入了眾諸侯和天下人的眼簾。

華雄被殺,眾諸侯齊松了口氣,但身在洛陽的董卓卻是憤怒無比,提點二十萬大軍兵分兩路,李傕、郭汜引兵五萬固守汜水關不出,其余直奔虎牢關而來,為先鋒者正是飛將呂布。

軍馬到關,董卓令呂布領三萬軍,去關前扎住大寨,自己在關上屯住。

流星馬探听得,報入袁紹大寨里來。

袁紹聚眾商議。

曹操提出董卓屯兵虎牢,為的是截俺諸侯中路,聯軍兵多將廣,最好分出一半兵力迎敵。

經商議之後,袁紹同意了曹操的建議,分出王匡、喬冒、鮑信、袁遺、孫融、張楊、陶謙、公孫瓚八路諸侯前往虎牢關迎敵,曹操引軍往來接應。

八路諸侯,各自起兵,直奔虎牢關而去。

河內太守王匡,引兵先到,正好撞上率領三千鐵騎的呂布。

王匡連忙整軍列陣,準備迎敵。

卻見呂布出陣,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

虎將英姿,令王匡心頭一緊。

「誰敢出戰?」

王匡麾下一將縱馬挺槍便出,正是其麾下河內名將方悅。

呂布持戟策于馬上,望著沖上來的方悅,眼中流露出一絲不屑。

胯下赤兔馬紋絲不動,畫戟輕挑。

方悅見呂布如此輕視于他,頓時怒火沖天,挺槍便刺。

畫戟輕擺,將長槍一擋。

巨大的力量令方悅幾乎握不住槍桿。

打馬回身,再度挺刺。

呂布微側戰馬回頭,右手持戟前伸一鎖,長槍被牢牢鎖住,方悅的雙臂完全動彈不得。

輕輕搖頭,呂布右臂稍稍用力,方悅便感到一股大力襲來,整個人猝不及防飛上空中。

畫戟一掃,一具鮮活的尸體便倒在了赤兔馬下。

如此怯弱的對手,呂布深感無趣,直接挺戟策馬向著王匡大軍沖去。

其身後三千鐵騎混若一體,銳不可當的緊隨著殺入王匡軍中。

呂布持戟率軍自東至西,橫沖直撞,如入無人之境。

方天畫戟之下,尸橫遍野。

面對天下第一武將和當世頂尖的並州鐵騎,王匡軍根本無力反擊。

幸得喬冒、袁遺率軍趕至,前來相救,呂布方才退卻。

三路諸侯折損近萬,紛紛後退三十里下寨,再不敢輕易出戰。

而隨後的五路軍馬也相繼趕至,共同商議。

「呂布此人,勇 無匹,其所率並州鐵騎更是銳不可當,況且還有董賊坐鎮關上。我們怕是難以拿下虎牢關,需得各路諸侯齊聚,方可成事。」

在盡力此前一戰後,王匡對于呂布已經有了心理陰影,輕易不敢再出兵了,向其余諸侯建議道。

眾人也紛紛點頭,畢竟他們手下的兵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沒必要在這里和呂布這頭虓虎死磕。

初戰告捷,呂布沒有任何興奮之意,一群土狗瓦礫,根本提不起他的興致。

董卓卻是極為欣喜,對于呂布大加贊賞,並賞賜了不少金銀。

在他看來,有呂布在,關東諸侯皆不足為懼。

很快,十八路諸侯聞得消息紛紛率軍齊聚虎牢關下。

盟軍寨前,一人一騎一戟一弓。

睥睨天下的呂布望著遠處的十八桿戰旗,目光之中滿是不屑,卻也隱隱夾雜著一絲期待。

將畫戟插于地面,呂布伸手挽弓搭箭。

「嗖!嗖!嗖!」

輕描澹寫間,十八桿戰旗被一一射斷。

「呂奉先在此,可有人敢于一戰!」

聲震天地,然而盟軍將士絲毫不敢發出任何聲響。

袁紹聞听此言,目厲如刀,掃過兩側各路諸侯:「我盟軍之中諸多豪杰,可有 士願意出戰?」

各路諸侯紛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不願出頭。

一個華雄便已經令眾人焦頭爛額了,現在又來了一個實力更強的呂布,他們如何願意將自己麾下的將領派上去送死?

不少人的目光皆看向劉備和其身側的張郃,意思自不言而喻。

然而劉備卻恍若不見,始終不發一言。

開玩笑!

張郃此前能勝已是僥幸,對上比華雄還要恐怖的呂布,豈不是自找苦吃。

「玄德?」袁紹開口道。

「盟主,吾之義弟前些時日與華雄交戰,身受內傷,難以迎敵。況且我盟軍十八路諸侯,強將如雲,想必缺了吾之義弟也是無妨。」劉備開口便將袁紹的話給堵死。

袁紹聞言心中微怒,目光看向孔融。

劉備是以孔融麾下的名義前來會盟,袁紹自是想要其開口表態。

孔融此時也是左右為難,劉備雖說名義上從屬于他,但一直以來听調不听宣。

況且對方已經表態,他不願強逼。

其身後一員 將見主公如此神情,主動站了出來。

「末將武安國,願與呂布一戰。」

袁紹見有人出戰,雖不是張郃,卻也微微點頭︰「將軍勇武,若能凱旋歸來,本盟主定然日後奏稟陛下、不吝封賞。」

「多謝盟主。」武安國輕輕抱拳,扛起自己的長柄鐵錘,轉身便走。

李興見狀,饒有興趣的打量了幾眼,特別是武安國手中的那柄鐵錘。

這些年他早已突破至煉髒境,一身力量恐怖無比。

雖然作戰本能和技巧依然受天賦所限,但一力降十會,武藝也可稱得上當世頂尖。

而在馬騰進獻了家中祖傳的錘法及兩把擂鼓甕金錘後,他更換武器,改用雙錘,武藝便是在麾下 將之中也能名列前茅。

兩柄碩大無比的巨錘只需一架,便足以擋住絕大多數的攻擊。往前一遞,便有萬鈞巨力,令人難以招架。

然而只有力大非凡之人才能使用其為武器,而且較為消耗體力。

李興若不是底蘊深厚,也不敢以之為兵。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