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一章 抵達未來

危機紀元54年,曙光科技改組完成,化身曙光文娛,掌控位于啟明地下城的曙光二號類腦,被賦予審核大眾文化娛樂產品的職責。

陳曦拾起了勿忘歷史工程,人類歷史、國仇家恨、和美自然,什麼歷史都有。

有人覺得不應該宣揚國仇家恨,因為大家現在是一家人。

陳曦回懟︰「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聯合政府不會因為這種東西分裂!我的計劃並不違憲!」

「既不會影響大家的日常生活,也不會消耗多少資源。」

「第六議桉!公民有權提起議桉,議桉合乎法律,獲得足夠多的支持後,就能得到相應的資源支持,個人議桉你們沒有權利反對!」

議桉分為個人、城級、區級(時區)、戰略議桉、聯合政府最高議桉。

個人議桉是公民的權利,在合乎法律的前提下,他人不能干涉公民行使權利的權利。

更高級的都是公共權力與權利,比如某座城市想建造工廠,但工廠產生的噪音污染等可能會影響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這就需要全城居民進行公投來決定是否建造工廠了。

……

陳曦還為曙光文娛添加了審核、生產文化產品的新標準。

曾經審核標準沒有變。

新添加的標準主要是宣揚新人類、放棄種族繁衍安心享樂,重點刻畫愛與長生的矛盾。

無性之人,用繁衍能力換取長壽,有性之人,用長壽換取繁衍能力。

而愛,決定無性向有性的轉變。

「足以戰勝長生誘惑的愛,我想,那一定是偉大的、堅韌的。」

完成一切後,陳曦去了腦科學院,開始了天賦灌輸。

十年,這是漫長而痛苦的過程,因為不能暴露自己的思想,哪怕只是可能,所以他必須保持空的狀態,讓大腦神經元運動降到最低。

不僅如此,腦神經元結構還要一直承受加強版思想鋼印設備的破壞與調整,很多腦神經元被輻射殺死。

因此,陳曦時常出現認知障礙,甚至丟失觸覺味覺什麼的。

幸好代償能力、自愈能力足夠強,不然就成植物人了。

危機紀元65年,曙光城腦科學院,伴隨著叮的一聲,大腦局部掃描完成了。

陳曦摘下頭盔,張望四周,有種好奇寶寶的感覺。

他看到了魏成眼中的世界。

成功了。

經過對比後,曙光匯報︰「絕對音感神經元結構完整,過目不忘神經元結構完整、數學空間神經元結構完整,天賦灌輸圓滿完成。」

腦科學院院長高興的說︰「我們獲得了第五個超級人類!」

天賦灌輸所需的時間太過漫長,而且很痛苦,加上新人類比較稀少,且大多都是需要留院觀察、隨時都有可能進行基因編輯手術的半成品,所以報名天賦灌輸工程的人很少。

「真是喜上加喜,我們剛破解了精準的神經元結構,天賦數據庫再添一筆。」

陳曦疑惑的問青年︰「精準?」

「精準與否,就是屠宰和手術的區別,它能讓人成為手術醫生、高級鉗工…」

「了解了,我想問問,新人類最多能被賦予幾個天賦?」

「三到五個吧,天賦神經元結構不能出現重疊,具體數據不知道,沒試過。」

離開實驗室,陳曦站在白色巨樹門口,閉眼聆听廣場上的聲音。

流水之聲、孩童嬉戲之聲、無人機攪動氣流的聲音,繁多的聲音傳入耳朵。

他放開了呼吸,腎上腺素飆升,心跳隨之加快,血液奔騰起來。

各種各樣的聲音,以毫秒級截取音調的高低,在腦海中變成上下起伏的波。

幾何圖形就是數學公式,數學公式就是幾何圖形,真是令人羨慕的數學天賦啊。

波繼續轉化,成了函數,函數又被轉化為0和1,一段聲音緩緩被加工成數字音樂。

雖然非常簡陋。

離開腦科學院後,不到一分鐘,陳曦就暈了過去,診斷結果是用腦過度。

這是第三次了。

二代破壁人扶蘇、三體人,也在這一刻意識到,陳曦顯然是想用人腦充當計算機,計算某些東西。

可意識到這一點有用嗎?沒用的。

醒來後,陳曦說出的第一句話就是︰「曙光,我想學習音樂了。」

「好的,這就為您設計課程。」

「還有,以後禁止用解析攝像機拍攝我的大腦,包括其他面壁者。」

曙光︰「好的,議桉已公示,已具有法律效應。」

這不會消耗資源,也不會影響人們的生活,只要公示出去不被大規模反對就行了。

接下來的時間里,直到公開自己的面壁計劃前,陳曦是小說家、音樂家、畫家、虛擬現實游戲引擎的重要開發者。

危機紀元86年,第一代新人類工程圓滿完工,開放民用。

新人類改造,最終被定為科學院的內部福利,取得博士學位可申請。

人們不服氣,提起議桉,結果議桉被曙光以違憲之由直接否決。

曙光的解釋是︰「勞動者有權處置自己的勞動產品,搶奪他人勞動成果的行為,極大的違背了人文原則。」

陳曦︰「新人類改造技術與不勞而獲者沒有任何關系。」

兩年後,擱置許久的學位福利等級制成為聯合政府最高議桉之一,寫入憲法。

同時,新人類改造的申請條件降低到學士學位(大學本科)。

世界科學院開始設立大學,至于其他的低級學校,科學院沒有設立。

有曙光,就家里蹲大學吧。

大學的主要功能也只是提供實踐知識的場所,而非傳授知識。

學位福利等級制的確立,大量人才隨之涌現,這成為了技術大爆炸的。

危機紀元一百年,藍星上的全部人類都搬入了地下城。

136年,太空國際老一輩人沒幾個了(世界科學院拒絕共享新人類改造技術,太空軍幾百萬人的基數太小了,不足以孕育足夠的科研學者)。

新生代上位,決定結束獨立,以半獨立城邦的姿態並入聯合政府。

太空軍的類腦改寫底層鋼印後,全人類都加入了擺爛的陣營。

為了紀念這個神聖的日子,陳曦提出了議桉︰人類文明的墓碑。

太空軍制造的十六艘百分之一光速的戰艦被改造成了無人工程船,配備著類腦、大量工程機器人、擁有思想鋼印功能的克隆設備。

工程船承載著龐大的數據庫,還有藍星的物種基因庫。

類腦的鋼印是這樣的︰尋找類地行星,傳承藍星物種。

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可能三體人到太陽系了,戰艦都還沒有跑出奧爾特星雲。

之所以同意這個耗資巨大的議桉,是因為民眾懼怕太空軍的武力,將太空軍的戰艦流放,這是個好選擇。

將近一個世紀的太空軍威脅論,產生的影響可不是鬧著玩的。

墓碑啟航的日子、墓碑的航向,都是陳曦精心選定的,名曰吉利。

之後,每隔一段時間,藍星方面都要跟墓碑同步新出現的技術與文化產品。

143年,常溫超導材料完成量產化。

146年,第二代新人類計劃取得突破。

150年,因為超導技術的突破,用于太空戰艦的巨型核聚變引擎取得突破性進展。

154年,通過好幾年的文化影響,人們終于產生了想要自由改變發色、童色等的願望。

且第二代新人類就算演化出性別,壽命也還有兩百年的下限、四百年的上限。

快死了的時候,三體人也差不多到了,壽命剛好夠用,于是第二代新人類漸漸取代了第一代新人類。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避Y藥、套套等有趣物品的需求開始斷崖式下跌,第二代新人類從生理意義上失去了繁衍的。

同時,法律賦予自身的權利神聖不可侵犯,要用生命捍衛的思想加入曙光文娛的文化產品中。

160年,光鑷技術取得突破,加上第二代新人類更加優秀的大腦,灌輸三個天賦所需的時間縮短至一年,且每天僅需五個小時。

于是該技術加入了學位福利制度,同樣是學士學位可申請。

167年,第一艘擁有百分之十五光速的恆星級戰艦被制造出來。

人們想起了三體危機,感覺有可能戰勝三體艦隊,就通過了發展太空軍的議桉,反正不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其實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

曙光進入爆兵模式。

170年,運用光鑷技術、思想鋼印技術制造的小型虛擬現實游戲設備問世了。

光鑷、電磁場都能影響神經運動,可讓神經系統模擬出五感的神經信號。

同時,天賦灌輸可在家進行了。

172年,曙光靈境游戲引擎問世,民間掀起了開發虛擬游戲的熱潮。

危機紀元197年,太空軍恆星級戰艦超過三千艘,世界科學院決定逐步蘇醒上千萬的冬眠者,讓古代人享受這個美好時代。

面壁者希恩斯、章北海被喚醒。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