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五十九章 土鱉的原理示範!(第二更)

要知道,傳統的河道治理當中,這清理河床底部堆積淤泥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步。

因為河道表面上漂浮的垃圾、或者是固體顆粒物都好說,加大資金的投入,利用人工、化學的辦法就能清除掉

但是淤泥就不一樣了!

需要派遣打撈船、挖掘機進行下水進行挖掘,而挖掘打撈上來的淤泥,還必須地靠船只運輸出去。

這種傳統的清淤辦法,既費時又費力,而且效率也是低下地令人發指。

為啥?

還不是因為淤泥這種東西是半凝固狀態的啊!

試想一下,這挖掘機器的鏟斗一鏟下去,挖上來的時候,大部分混著河水的淤泥就會順著鏟斗里的細縫重新回流到河道里去。

這一鏟一挖之間,就會帶來不必要的損耗和無用功。

而運輸淤泥的過程也是同樣如此,從運輸船到岸上的清淤車,這來回搬運過程當中肯定避免不了淤泥的泄露,從而造成環境的二次污染。

但是一旦淤泥這東西能凝結成固態,像是陳浩之前見到的泥磚那樣,那麼打撈淤泥的工作就會變得異常輕松起來。

所以當陳浩將最後一步凝固、結塊的示意圖畫出來後,在場包括環保局、水利局在內的所有市政工作人員全都露出了一副驚為天人的表情模樣!

「臥槽!」

「居然還能這樣治理河道淤泥?」

「加速凝結淤泥成塊?」

「為啥以前就沒有科學家提出這種方案啊?」

「而且用的還不是化學、物理凝固試劑,居然還是一株生物水草!」

「我的媽呀!這第一集團是要逆天嗎?」

因為在他們這些被傳統清淤思維禁錮的人眼里,這最後一步工作原理,簡直就是騷地不能再騷的神仙操作了。

當然了,除了這最後一步淤泥凝固的作用,還有之前植物縴毛搬運污染物顆粒物的示範圖,也成了在場工作人員津津樂道的討論議題。

「植物的縴毛居然會動?」

「而且動的跟機械傳送帶一樣?」

「這是往水草里加納米微型馬達了嗎?」

「如果深究起來,這小小的水草里頭不知道蘊含了多少高科技的成分!」

「還有這種可怕的吸附重金屬能力,居然是普通植物的幾十萬倍?」

「這應該是把超富集(積累)植物的類似功效也加進去了吧?」

「這到底是哪個腦洞大開的研發團隊培育出來的水草?」

「問題是這麼多功能加進去,這種水草居然還真被培育出來了!」工作人員們議論紛紛,在場的諸位領導也在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當然了,他們嘴里說的大部分都是對研發能力的贊嘆。

至于科班出身的谷春江局長,在看到真地能在如此污染嚴重的河道里進行正常存活、工作後,也是一臉驚愕地表達了自己的見解︰「除了這種匪夷所思的淨水、去污原理,這種水草的生存能力應該也極為強悍才對。」

「想在這樣的酸堿性偏差混合的水體內生存,沒有一定的耐性是絕對沒辦法做到的!」谷春江拿著一份水體文件報告,一邊向眾人傳閱展示,一邊耐心地講解道。

至于那位環保局的李農局長見同僚有理有據的分析,自己也沒有閑著。

此刻的他更是把身上的制服外套一月兌,身先士卒地帶著幾個環保局的工作人員登上一條垃圾打撈船,就往河道里冒著大量氣泡的劃了過去,打算近距離觀察一下這的工作全過程。

沒辦法!

太他娘的神奇了!

哪怕是李農這個投身環保工作了幾十年的環保局老人,在見慣了國內國外稀奇古怪的治污產品後,也從沒有一款治理污水的專利產品,能跟陳浩帶來的這株進行比較的。

當然了,除了想近距離勘察、記錄這種的過程,李農這個環保局局長也想親眼見證一下這條污染了幾十年的死水河道能變得干淨。

畢竟這條死水河道貫穿整個瑞城老城區,每天都會因為惡臭、水體污染被附近的居民瘋狂投訴。

對于這條死水河道,瑞城市政府又沒有特別好的治理手段和辦法,長期擠壓下來,他們環保局可是承受了不小的壓力在身上。

而身為環保局的局長,李農更是因為塘河污染投訴的問題,沒少被各級領導批評過。

眼瞅著這橫在自己心頭的一個心病,居然能有一天被成功治理的希望,李農當然是希望挨近一點,去親眼見證這奇跡的誕生。

只不過他這不劃船還好,一把垃圾打撈船往河道中央一撐過去,船槳所帶起的河水就越來越干淨起來。

好家伙!

這越劃,越靠近的投放點,這掀起的河道水就越干淨清澈!

這一幕,不僅僅讓船上的李農等人驚呆了,就連守在岸邊,死死盯著河道水體變化的瑞城大小領導們也是心潮澎湃起來。

「快看!」

「河道開始變清了!」

「水里的懸浮顆粒物在下沉!」

「我的天吶!」

「這死水河道髒了幾十年,還真有變干淨的一天嗎?」

不知是哪個工作人員激動地喊了一聲,所有人的目光都被河道中央的變化給吸引了過去。

只見原本還烏漆嘛黑的河道里頭,突然在陽光底下泛起了一層層刺眼的鱗光。而李農等人劃船掀起的槳浪,更是將原本只有黑色的河道給分隔成了外黑內綠的景象。

越靠近河道中心投放點的位置,這種「綠」就越發明顯,而往河岸變靠的水則是由黑轉淺,同樣有一副往綠色轉變的架勢。

見到這河道變化的一幕,守在岸邊的趙老書記更是激動的滿臉紅光,連聲贊嘆了數個「好!」字。

倒是陳浩這個培育的始作俑者,此刻卻是低頭盯著手機上不停走數的秒表,默數著水草投放下去後過去的時間。

「臥槽!」

「在水生那個大池子里起碼要等半小時才起作用,在河道里居然只用20分鐘就行了?」

「這的起效時間,難不成是跟水體容量和河道的流動性有關?」——

ps︰第二更!!繼續求票,看官姥爺們中午好,數據繼續求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