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18章 才子孫秀才2

見勾三皮突然發火,孫秀才只得立起身來,歉然賠禮道︰「這位仁兄請稍安勿躁,剛才小生听了仁兄一席話,只是覺得如此寶貝仁兄連番蔑稱‘破爛’二字甚是不妥,不自然就月兌口而出,若有冒犯,實屬無心,還望見諒則個。」

「什麼這個那個,少在大爺面前文縐縐的窮酸,大爺懶得听你廢話。」這個那個則個,憑勾三皮一肚子的草包要想分得清楚實在太有難度了,倒是寶貝破爛分的清楚無比,于是挑了地面上的包包一眼,繼續蠻橫道︰「你說這包包里的一堆破爛是寶貝?還說大爺的話不妥?瞎眼了吧,這些個破筆桿子、破石頭,破瓦罐也能稱為寶貝,那麼大爺拉泡屎也是寶貝吧?」

在勾三皮的眼中文化人用的筆硯之類也就等同于一泡屎。

「恁地粗俗,不可理喻。」污言辱耳,孫秀才實在不知該如何作答才好,搖頭而嘆,不想再與之糾纏,便就俯去欲將地上包包里的筆硯之物包裹起來。

那想勾三皮來了勁頭,上前糾纏道︰「窮酸的,講給大爺听听,也讓大爺長長見識,這些破筆桿子瓦罐是些什麼寶貝啊,難道比金子銀子還值錢嗎?」

孫秀才瞥一眼,搖頭輕語︰「不知學者不可教也,就算說了你也不懂,何必多費口舌。」

「你不說,大爺怎麼能懂?這不是屁話嗎。」勾三皮瞪起了眼。

「無趣,無趣。」孫秀才只是無奈地搖頭。

「瞧不起大爺?」勾三皮咧起了嘴巴,眼珠子斜到了一邊。

這一句話才是廢話,孫秀才不想再多說一句廢話了,實在無趣得很。

那料勾三皮就是這個一個無趣的人,無賴地糾纏不休,眼見著秀才不理不睬,就要掄起胳膊玩暴力。

好在幸而有小健哥在,及時出口道︰「秀才哥,人家仁兄哥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是很虛心地向你求教,不管怎麼說也是有那麼一點人性的光輝,咱們傳授他一點學問又何妨呢?講給他听听,這些筆硯瓦罐之類是些什麼寶貝?」

听小健哥一言,孫秀才抬起頭來,目光溫潤地在小健哥面龐上閃了一閃,顏色綻開,意會地點頭道︰「看在這位少爺的顏面上小生就說點學問給這位仁兄听听吧,免得以為我在歧視他。」

難道不是歧視嗎?

天下的文化人可以肯定都是非常歧視沒文化的人,這就是層次。

「就怕小生講了許多,某人就是不知所雲。」

文化人為什麼不屑與盲流之類溝通,其實不是不想溝通,是有某種原因的。

「窮酸的,你是在嘲笑大爺?以為大爺听不出來,什麼他娘的不知所雲,大爺心里明明白白,當我是二傻子啊,再敢多放一個屁。大爺可就不客氣了。」勾三皮還是知所雲的,誰說講了許多某人不知。

孫秀才訕然一笑,板正面孔,這才開始講授學問道︰「仁兄請豎耳听好,且听我慢慢道來,這包包里的筆硯之類雖是尋常可見之物,可是卻非凡品呀,這可是千金也難換的好東西呀,故而小生說它是比金銀還值錢的寶貝。」

「什麼?就這幾個破***金子銀子還值錢?唬大爺呢,以為大爺是三歲小孩呢?」

大爺怎能是三歲小孩呢?果然是二傻子的話。

孫秀才平心靜氣講解道︰「仁兄勿燥,且听我講解其中奧妙。」

說著,伸手一指地面上包包里的那支毛筆︰「且看這筆,仁兄可知這筆的來歷?」

「一只破筆有什麼好看,大爺管它什麼來歷,能值幾個銅板。」勾三皮翻了翻白眼,白眼向天,偏不向地,地上的一堆破爛有什麼好看,還不如瞅瞅天上的鳥呢。

此時天空果然有一只鳥飛過,低頭亂瞅,好似發現了地面上的熱鬧。

卻听孫秀才搖頭而語︰「仁兄差矣,這支筆可是大有來歷啊,而且價值千金。」

「價值千金?一只破筆價值千金?笑死大爺了。」勾三皮滿臉的橫肉都在顫動,發笑︰「我看你這窮酸書讀多了傻了吧,呆子說夢呢。」

「非也,小生不呆也不傻,價值千金其言不假,就算說是千金也不換也不為過啊。」孫秀才一本正經地說道。

「千金也不換?大爺的,就算白給大爺都不稀罕換。」

孫秀才只好再次搖頭,不知是否應該再次對牛彈琴下去。

這時,小健哥開口了,帶著欣賞的笑容道︰「秀才哥,看來你挺識貨的,遇上不識貨的人真的是對牛彈琴有口難言,咱們就不必和粗人一般見識了,就當這話是對本少爺說得,本少爺想听听你的高見。」

勾三皮听了小健哥嘲諷之語,又是哼的一聲,半邊臉甩到了天上,那模樣還真有點像蠢牛。

孫秀才會意一笑,彎身撿起地上包包里的毛筆,伸手一指筆桿道︰「這位少爺請看,此筆筆桿上刻有二行字。」

筆上刻字尋常之事,一般都是刻有制筆人的名字和筆毛所用材質,以及制筆人給筆起的雅稱,比如有的筆桿上會刻有什麼「狼毫」「鼠毫」「大白毫」「小白毫」「大如意」「大白雲」「小玉梅」「某州某某氏或某某坊制筆」等等諸如此類的字。有的上面還會刻有具有詩意的文字,用來增加品味,比如有的筆上會刻有「流雲行水,水墨丹青,墨韻唅香。」之類。

如果有愛筆之人購得心愛之物還會在上面刻字留名,或許也會在上面提上一兩句詩詞以示珍愛。

現在秀才手中的這支筆上就刻有一行字跡飛逸的詩文,但見孫秀才手指一點,頗是風騷地搖頭念道︰「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我去,月兌口而出竟是這麼一句騷文,果然一只騷男。

這詩句太有名了,即便文盲不會吟詩也會溜,即便不會吟詩不會溜,那也不知耳朵根子听了幾多遍。

這一句耳熟能詳的詩句豈不就是……南唐後主「鯉魚」那首最為有名之作流傳千古的《虞美人》嘛!

(本章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