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10章 局勢逐漸平息

周公仁已經收到了鄭克殷的指令,將會派出吏員通過林勝豪府中下人所認識的林大江的這條線索,將此案繼續徹查下去。

匆忙回到圭谷的鄭克殷,則可以暫且休憩下來了。

如今已經接近永歷四十七年二月,雨水仍然豐沛,他作為殖民司的最高長官需要在查案以外繼續掌管著諸多事務。

其中合儒知州蔡漢襄來信講解了今年的洪澇狀況︰由于古狼河水庫系統起了作用,古狼河漲的水雖然還是漫在古狼河下游兩岸,但泛濫的範圍距離大綿河有點距離,受災的僅僅是人煙稀少的河間地和古狼河東側。

合儒州的人家、田地基本都是在大綿河西側,今年合儒人都夸贊鄭司長和蔡知州解決了水患,實乃明主!

過去合儒州因考慮到河水泛濫的問題是不種冬小麥的,但修建了水利之後,官府也鼓勵農家種上冬小麥,蔡漢襄相信開春之後合儒會迎來一波豐收。

那樣一來,鷹陽那小小的糧食危機將會得到徹底解決!

新任鷹陽闢地使陳賴章則發來匯報,並捎上了留在鷹陽的洪守信的匯報信——這是鄭克殷要洪守信干的——介紹了鷹陽方面的情況。

由于采子節收獲的橡果有一部分從圭谷、合儒調到了鷹陽,鷹陽各部番人的橡果也都被殖民司收繳儲藏,這一部分的確填補了很大一塊糧食需求;而造船廠不斷下水用于捕魚的舢板,收獲的水產自然也有利于填上鷹陽五千子民的肚子,這樣也終于是順利地度過了這個冬天。

在過年前後,這五千番民也已經全部完成了牛痘的接種。

鐵匠鋪制造的武器,則已經完成了兩成左右,陳賴章相信到今年四月應當就能完成鄭司長設下的指標。

至于洪守信的來信則主要講的是成功號啟航一事。

為了讓洪守信在扶桑有事可干,不因司長宣傳「基督徒威脅論」而感到不安,鄭克殷便是安排洪守信為自己監督船務工作以及與扶桑的基督徒的溝通工作。

一時間洪守信甚至代替了神父,來領著那三家大匠官和其他墨西哥人在禮拜日共同祈禱。

洪守信甚至希望在鷹陽建一座小型教堂,鄭克殷也同意來年農閑時節調一點殖民司的番奴幫他們建設,那麼洪守信現在唯一的遺憾就是,他畢竟不是真正的神父,做不了彌撒。

不過船務才是鄭克殷更關心的事。洪守信在信中用西班牙語寫道︰

「成功號啟航之前,鷹陽舉辦了非常盛大的典禮。

「數以千計的印第安人來到澳蓮渡海港邊上,都想看他們所說的‘山船’的啟航,以至于中國長官要命令士兵維持秩序。

「衛大人(衛思蜀)向水手們做了激昂的講話,使水手們鼓舞了斗氣,而衛大人又與陳大人(陳賴章)、謝大人(謝劍方)還有我做了仔細的叮嚀。

「衛大人是個很好的人,勇敢,博識,好奇心旺盛,頗具魅力,敢于冒險,也很關心我們基督徒的事務。

「他盡管從未指揮過船隊做過真正的航行,但他已經做好了大量的功課,在世界地圖上做滿了標記,對航程距離做了精密的計算,並且也多次親自指揮成功號在蒙特雷灣(松灣)的試航,基本掌握了艦船的各種功能的使用。

「唯一值得擔憂的,便是我們從未前往北太平洋一探究竟,路上是否會有未知的風險,我們一無所知。

「無論如何,元宵節後的那一天,天氣難得地很好,衛大人在典禮過後,率全體船員登上成功號,岸上和船上各自鳴起號聲,衛大人則如同經驗豐富的航海家那樣指揮起錨、降帆,終于迎著西風,向西北方向離開。

「這一件事,一定會成為鷹陽接下來很長時間里的重要話題。

「願上帝保佑衛大人,願聖母瑪麗婭使成功號航行順利,他們的航行也與我們商號的生意息息相關,他們能夠成功歸來,便也意味著拉米雷斯先生也能夠得到亞洲的財貨,雙方一起共享榮華富貴。

「這便是我的觀察,鄭大人。」

可以說洪守信的工作做得很好,其語言直白、準確而又充滿感情,唯一令鄭克殷有些頭疼的,便是這個時代的歐洲人寫字都愛用上具有藝術性的斜體,洪守信雖非歐洲人,卻也采用了同樣的寫法,似乎是想彰顯自己很有文化,但結果卻是鄭克殷要很小心地慢慢辨別。

除了來自合儒和鷹陽的匯報信,沈誠也派人來到圭谷給鄭司長做了匯報,柴鹿塔軍營的操練馬上就要結營,屆時這數千番兵都將回歸各部社,分別倒轉圭谷、合儒、鷹陽、句芒山和君岳。

沈誠自己則會先帶著番兵回到合儒,休整二日,再領戶口屬于圭谷的番兵們回到圭谷。

完成操練結營返家的這些番兵,很可能可以幫助鄭克殷鎮住圭谷的場面——圭谷明人多多少少也懷疑殖民司練番民為兵,如果有人真要信了「阿七」們的煽動做出不當之事,那麼番兵們馬上就可以受殖民司之命出面制止!

掌握暴力機器,是維持良好秩序的一大基礎。

這樣一來,局勢也就能漸漸平息下去。

鄭克殷知道接下來的幾個月里,他大概需要在圭谷、合儒兩地認真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拜年時陳夢球所提出的,烈儒教等等用于融合漢番的文教成果,不該只向番人宣教,而應當同樣向明人傳播!

這一次圭谷坊間在「元宵夜案」之後那麼快就形成歧視、聲討番人的浪潮,正是因為過去多年之中漢番和諧共存僅僅存在于表象,是漢番混居、兩族充分接觸、番人也大多學會了講漢語的自然結果。

但實際上明人並沒有真正了解過番人的語言、文化、信仰和風俗,這種「相融」是單向的、明人在上番人在下的,便也很難做到打心底里認同「漢番相融」。

就像鄭克殷提出收化百番既要「收」(收服)也要「化」(教化),那麼明人也同樣如此——殖民司和司兵出于工作的需要倒是做得很好,那麼接下來,融合認同就得推開至全民。

做好此事,也必會對不久後的南北內戰大有裨益︰明人將能夠充分支持幫自己阻擋敵軍的番兵隊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