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歷四十六年臘月,圭谷城。
監察使府中有些陰冷,盡管現在沒有下雨,但略帶潮氣的凜冽空氣還是讓林盛友有些難受。
也難怪皮草在扶桑那麼受歡迎,尤其是圭谷這兒,明明明人都是來自中土南方,卻都披著皮大衣,戴著絨帽,顯得像是北方人甚至胡人似的。
林盛友是在台灣出生、長大的,那兒的冬天只是略有些陰,可沒那麼多雨,夜晚稍稍有點秋清,但白晝卻不冷不熱,非常舒適。
而他眼前的監察使蔡添也同樣穿著和圭谷漢番眾民一模一樣的服裝。
大概是看出來他有些瑟瑟發抖,蔡添笑道,「過幾天,我叫人去買件皮衣,用水獺皮做的,給你作為新年賀禮。」
蔡添用的不是問句,林盛友便沒法拒絕,「欸……好吧,實在是太多謝大人了。」
「畢竟我也不希望自己的部下吃西北風,對吧。」蔡添坐在書案之後,流露出溫和的面容,「那麼這一個月里,你又有哪些收獲?」
林盛友來到監察使府的書房中,站在蔡添的對面,正是要來匯報工課的。
他知道監察使蔡大人來到圭谷已有大半年時間,基本模清楚了圭谷城內外的情況,也清楚朱振等鄭克殷一方的人把他盯得很死,因而為了完成馮總制指示的「挑撥漢番矛盾」的任務,制定了由部下們偽裝成下人在市井活動的策略。
林盛友便是其中之一。
這一策略是有效果的,畢竟朱振主要盯著蔡添本人,而他們這些部下以采買食貨為名出入監察使府,朱振也沒法親自跟蹤,只能派一些朱家的部下來暗中跟隨。
林盛友當然都感覺得到那些人的存在,畢竟大家干的都是一樣的事,自然有這方面的敏感。
只是這也使得他不得不先花些時間消除敵方探子們的疑慮,最初的一個月里,真的只是上街采買物資,給蔡大人辦點和工課無關的事。
這樣的策略和蔡添本人所做一模一樣。
當然監察使府也是有更復雜的策略的——幾位同僚故意高頻高調前往一些關鍵場所,比如番姓里村,比如番禮堂,比如幾大廟祠,也和一些大宗族的人來往,看著像是果然在故意刺探情報一樣。
這樣一來,朱家的部下便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那幾位同僚身上,林盛友等幾人便得到了充分的空間。
這時他再利用在街市當中東拼西湊得來的情報順藤模瓜,果然可以找到一些對番人極為不滿的大宗族的成員。
其中最令蔡添和林盛友欣喜的,當屬圭谷林家。
林可是閩台大姓,神州東渡到了扶桑之後仍是如此。然而令林家相當不滿的是,有個別番社被殖民司賜了林姓,似乎是鄭克殷司長有意攪混他們的宗姓認同。
圭谷最大的林家與番人總有一些糾紛,這是因為他們的厝村與池苑坊(這是圭谷城西北郊的一坊)中的番民接壤,便常有爭奪土地、林木、河溪水源等事,林家的工坊也與番人家庭有生意上的競爭,那知州周公仁卻總是在公堂上偏向于番民,這令他們更為不滿!
但鄭克臧、鄭克殷兩兄弟與他們手中的殖民司向來如此,而他們在圭谷勢大,林家的族長林勝豪也只能小心地維持與他們的關系而不鬧翻,在這些沖突中也只能認了。
「除此之外,我還听說在大人還沒來到圭谷的時陣,發生過一件小事。」林盛友繼續說道,「那時陣鄭克殷張榜公示要在合儒闢立開天坊,將征募欲改善生活、欲獲得新授田地的人家,同時強制遷調各里窮戶。
「林家本就擔心自己宗族之內有人遷走,正欲在宗祠召來各家家主議事,有一家名叫林先的與他阿老(老婆)卻正好在此時說要響應官府,遷到開天坊去。
「林勝豪听說開天坊將有大量的番人,本就很憎厭,但那是官府的政策,他也不好說什麼,只是祝福了林先一家。
「但是旁人都感受得到林勝豪的態度,結果第二日林勝豪家的幾個查埔仔(男孩)就和林先的囡仔林小小在街上諍懷(吵架),那林小小竟引來番人查埔和鄭克殷的逗孫(佷子),也就是鄭克臧的囝,和他們打起架來,打得林家的囝仔渾身是傷。
「林勝豪得知此事,便帶著下人抄上家伙去鄭府找說法,結果被鄭克殷冠冕堂皇地搪塞回去,只是賠了點湯藥費,讓林勝豪又吃一虧。」
听林盛友講完,蔡添輕輕頷首,試圖消化這一情報。
林盛友之所以能從林家得到這麼多的情報,其中一大原因便是他也姓林,並且在接觸林家的過程中常常表態自己也很嫌番人,得到了林家人的共鳴,以至于最終林家的族長林勝豪都願意接待他。
蔡添捋著胡須道,「如此看來,這林家若有機會,定會與鄭克殷、周公仁以及番人勢不兩立。
「不過我倒是好奇,林勝豪在南遷圭谷的時陣,就不知道殖民司的政策嗎?」
林盛友答道︰「這一點我也和林家聊過,鄭克臧將殖民司南遷到圭谷之後未久,就讓人傳出消息說圭谷有大片可墾荒的良地,林家是在那時南遷而來的。」
蔡添忍俊不禁,「那鄭克殷要闢立開天坊招募欲遷的人家,林先一家響應,和林勝豪當年的選擇不也相款嘛?他卻要看人無(瞧不起人),未免太哭爸了?
「但不管怎麼講,林家的確是我們可以利用的對象。
「你要繼續和他們好好維持關系,需要錢銀財寶的話,我給你一些。
「晚些時陣,你跟他們講,他們保持和殖民司的關系可以,但若是受臭頭雞仔的番人的氣了,可不要憋著,必會有大人物給他們撐腰。」
林盛友當即表示明白。
他也的確明白,隨著情報網和關系網的鋪開,蔡添一定會利用好這一點,不斷戳破「漢番和諧共融」的大騙局,激發圭谷明人的厭番情緒。
屆時南北雙方徹底撕破臉皮,那圭谷明人在他們的號召下背叛殖民司——當然他們會說是棄暗投明——那便是十余萬明人中的絕大部分統一陣線,對抗殖民司那一搓人馬與他們手下的野蠻番人,他們將必勝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