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890章 跨界大牛(陸神 友情客串)

當橘枳來到燕大找李家洋教授時,李家洋教授這里已經有了一位客人。

「橘枳,我來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國內數學界的新秀,陸舟教授,不久前才從普林斯頓卸任教授一職,回國任教!」

ps︰哈哈,皮一下很開興!

听到說這位從普林斯頓卸任教授,回國任教,橘枳心里也波動不少,這年頭,國內能走出去的人才是越來越多了,但走出去之後,能不忘初心,回國發展的就真不算多。

業內甚至有個冷笑話︰國內是個超級大的教育工廠,以世界一流的應試教育和最多的人口,為華爾街,以及外國的高尖端技術領域培養了大量人才!

「陸教授,這就是我之前給你提到過的橘枳同學,你表示非常感興趣的那幾篇發表在《ai》上的文章就是出自他!」

听到這消息,陸教授也有些激動,和橘枳握手之後,笑著說︰「橘枳同學,幸會!我剛才還在和李教授交流你在ai領域的部分觀點,沒想到這就見到正主了!」

橘枳也露出笑容,「陸教授,幸會!」

寒暄之後,三人坐下來聊天,從李教授口中,橘枳才了解到這位大牛的人生是何等開了掛一般的存在。

大一的時候,證明了梅森素數猜想,也就是由國內數學家及語言學家周海中于1992年在《梅森素數的分布規律》一文中提出的猜測,使周氏猜想成功上升為周氏定理。

證明周氏猜想之後,這位大佬就像是徹底覺醒了,在普林斯頓關于梅森素數猜想證明的學術報告會上,一口氣將孿生素數猜想斬下,讓世界數學界的大牛們為之震驚。

而孿生素數猜想算是波利尼亞克猜想的「k=1特殊形式」,在攻克孿生素數之後,大佬繼續前進,最終在波利尼亞克猜想上也畫出一條斜線,並且憑借著孿生素數猜想和波利尼亞克猜想的成就拿了一塊科爾數論獎的獎牌!

在普林斯頓就讀期間,這位大佬的目標似乎已經放在了「哥猜」這種頂級難度的猜想上,並且在畢業之前將「哥猜」攻克,為這座數學大廈徹底封頂。

憑借著該項成就,大佬被普林斯頓大學直接授予畢業資格,並且成為普林斯頓最年輕的教授。

任教期間,大佬還指導自己的學生成功證明了角谷猜想!

ps︰我對陸神的人生成就時間線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完全一樣確實不太好搞。

作為菲爾茨獎、沃爾夫獎、克拉福德獎等數學大獎拿了個遍的人,如果僅僅是在純數理論使勁折騰也就罷了,這位大佬還是個閑不住的人,在材料學、物理學、能源學、生化學、工程學竟然都有成就,簡直是個怪物!

而現在,跑到燕大來和作為國內ai領域大牛的李家洋教授交流,他的指向已經非常清楚了,很明顯就是要往信息學方向進軍了。

科學改變世界,而數學改變科學!

這位大佬一直在實踐這句話。

陸神︰「橘枳同學,我在普林斯頓的時候,曾經和dr.jhon有過交流,他在ai發展方向上的觀點與你發表在《ai》上的文章不謀而合,我比較好奇你們為什麼認為ai的最終走向只能是神經網絡與仿生?」

沒有去接這個問題,橘枳反而對陸舟問道︰「陸教授,您在普林斯頓與dr.jhon見面之後,還和他有過其他交流嗎?」

陸神搖頭,「當我想聯系他時,就听到了他遭遇車禍身亡的消息,和他同行的dr.king也未能幸免!」

既然陸神掌握的情報到此為止,橘枳就不能把兩位大牛身亡背後的內容告訴他,這種事情可不是知道的人越多越好。

話題拉回來,橘枳回答陸神的問題。

「國內……嗯,不只是國內,當前ai領域的研究在我看來是閉塞的,所謂ai領域研究不過是簡單控制技術和指令執行的加強,轉換效率的提高,根本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ai!」

「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的ai應該就像是超算運行,它從始至終都在重復的不過是一個窮舉的過程,但因為計算機的優勢,超高的運轉速度讓窮舉這種低效率的方法得到答案的速度完全碾壓我們人類,所以人們現在開始依賴計算機,依賴它的效率。」

「而我們應該追求的ai發展方向應該是讓ai如同人腦一樣,可以跨越窮舉的過程,通過抽象思維一口氣跳躍到正確的彼岸,只有等這一天到來的時候,ai才能名副其實!」

「但要讓計算機實現對人腦功能的模擬,目前比較明確,算是比較有希望的方向就是神經網絡與計算機仿生!」

說到最後,橘枳停頓了一瞬,然後補上,「dr.jhon和dr.king兩位在這條路上的研究似乎已經有了些成果,但飛來橫禍讓這些成果可能要更晚些年頭才能出現在我們面前。」

橘枳沒有想表達什麼,只是單純闡述事實而已,如果這兩位大佬還健在的話,說ai領域要掀起一場改換天地的風暴也毫不為過。

听著橘枳說,陸神一直沒有發表意見,等到橘枳說完,他還沉默了好一下子,然後說︰「其實,我並不看好這方面的發展,但我不看好的原因和李教授不一樣,我並不認為技術發展到新的高度,人們會對此表示無法接受,畢竟人類才是最擅長適應環境的生物。」

「但我認為要實現在網絡上構建完全的人腦機能非常困難,我甚至是斷言,在技術正常發展的情況下,要完成對人腦機能模擬,最少也二十到三十年的時間,而且這二十到三十年里發展出來的技術還可能是不成熟的,風險性大的。」

「所以,我更偏向于通過機器學習的作用,賦予ai信息收集與情緒模擬的能力,當信息收集數量不斷累加,交叉互引,引起質變時,通過信息延展性實現自我判斷與選擇的ai將會誕生,而這是當前可以,也是可能實現的方向!」

說完這句話,陸神就起身表示告辭。

對此,橘枳和李家洋教授都沒有表示挽留。

為什麼?

因為大家都得到了彼此想要的,而且,道不同不相為謀,大家在ai領域的觀點是完全偏離的,這還有什麼好交流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