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一章 柴油機初接觸

此時,劉一鳴正在和一群名牌大學畢業生,圍著兩個巨大的機器發呆。

「找到是哪兒出問題了嗎?」劉一鳴瞅了半天,向其中一個人問道。

「汽油機是加工問題,現在也可以用,不過震動太大了,而且太過笨重,實用化很難,柴油機我們做了兩次,到處都是難點。」李敏博說道。他是倫敦大學的畢業生,學的機械,之前在軍工廠幫忙,軍工廠步入正軌後,在1890年十月底,開始搞汽油機。

「沒關系,我這有張圖紙,你可以試著做一做,成功了就趕緊申請專利。」劉一鳴本來想一點一點放出訊息,引導他們,但是想到明年柴油機的專利就會被注冊,後年就會出來,于是就一股腦的將柴油機的圖紙拿了出來。

二十世紀前三十年,汽油機還是主流,不過在大型動力上,柴油機和蒸汽輪機才是主流,劉一鳴準備爭一爭這個。

「司令,我想,能不能你留下來講解一下?不然我們又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李敏博不好意思的說道。

劉一鳴環視一周,發現周圍的人也用亮晶晶的眼神看著他,劉一鳴頭皮發麻,但是想走也走不掉。

「行!我去車上一下,拿點兒東西。」劉一鳴只能答應,然後跑到車上,將抄的柴油發動機修理手冊拿在手里,這是五十年代版本的,對比現在,先進了四十年。因為這個東西,就是三十年代中期出來的,可是我們要在五十年代,被人援助以後才有。

「來,我先給你們講解一下柴油發動機的原理,首先,我們要明白柴油與汽油的區別……」劉一鳴給他們講著課。

「……所以柴油發動機是使用高壓壓燃柴油,扭矩,輸出馬力,比汽油機高,但是他的重量比較大,適合運用在大型機械上,基本原理講完了,有誰有不懂的嗎?」最後一句話一出,劉一鳴瞬間後悔,初中物理學知識已經是極限了,更多的不過是碎片化的見識,他知道工作原理,傳動系統,組成,還有什麼懸掛,變速器,差速器,但是只是知道個名詞,也許還見過,但是不知道怎麼做,更不知道原理啊!

果然,一群人張著亮晶晶的眼楮準備發問,還好這時候突然跑進來一個人,是楊參謀。

「司令,王廠長來司令部了,說有重要的事向您匯報!」楊參謀一頭霧水的說道。

「前面帶路!」劉一鳴毫不猶豫的站起身說道,仿佛前面有多麼重要的事情等著他一樣。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哦!對了,這本書你們也可以看看,記住,今天給你們的資料都是絕密級,五十年不解密的,不允許向外透露一絲一毫!」劉一鳴反手把柴油發動機維修手冊給了李敏博,並說道。

「是!」李敏博學著敬了個軍禮,他也是部隊的人,或者說泗水所有大學生,都是部隊的人。

「什麼事?誰來了?」走出廠區大門,他才問道楊參謀。

「是王偉,王廠長。他什麼都沒說,就是說要見你。」楊參謀又是一頭霧水,感情您不知道啊?

「王偉?!」劉一鳴想到了什麼,有點懷疑自己的運氣是不是太好了。

「快,回司令部。」劉一鳴催促道。

馬車兒兒的跑向司令部,王偉坐在沙發上,是不是的看看懷表。

「王偉,找到了?」劉一鳴打開門,不可置信的問道。

「是的,同時發現了好幾個培養皿,都是同一個菌種,用了幾種致病菌和普通菌種,效果很好!」王偉激動的說道。

「走!帶我去看看!」劉一鳴說道。

身份證-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王偉鎖好的房間里,一排排培養皿在架子上放著,里面長著各種各樣的霉菌,劉一鳴希望培養出青霉菌,他的生產資料只有大規模生產的技術,但是沒有菌群的初始培養技術,而霉菌,並不是所有霉菌都是青霉菌。

劉一鳴本來做好了打算,哪怕長一點,通過不同的方式,慢慢培養,完全沒有問題,花個十年二十年,青霉素依然是價比黃金的特效藥,真正解決大規模生產問題,要到二戰去了。

「這幾個就是,對多種致病菌都有奇效,周圍的種植細菌群幾乎都溶解了。」王偉很興奮的說道。

「先別著急,將這幾個菌種擴大培養,你先準備足夠的菌群,我去配置營養液,然後提純,看是不是我們要找的東西。」劉一鳴說道。

「菌種擴大大概需要半個月。」王偉說著,爪哇天氣好,氣溫濕度都適宜,菌群擴大很快,但是劉一鳴希望如果是正確的,就多搞一點。

「行,半個月內我會搞定營養液的。」劉一鳴有營養液的配方,有提純的技術指導,並不難,難得是大規模工業生產的建設。

劉一鳴離開了,他要去尋找玉米,還好,雖然爪哇沒有玉米種植,但是巴達維亞有一點玉米庫存,是荷蘭商人進口的,不多,也就一噸左右,因為少見,還特意被報備過。

讓船盡快把玉米拉到泗水之後,劉一鳴沒有進一步擴大的想法,此時拿出青霉素,有點太過于耀眼了,磺胺已經足夠耀眼了,順便一提,劉一鳴給磺胺定價是一英鎊一粒,不打算走高端路線,而是全面鋪貨,當然也不便宜,相當于四兩白銀或者五美元,而治療一次發炎,需要吃三到九粒。

青霉素?那只會以特效抗菌藥的名義流傳在內部,然後在一戰時放出來,因為那時候英美國家已經有了磺胺,而現在嘛,英美還沒有,雖然已經有人想要闖進制藥工廠,但是沒能成功。

前鋒村,也叫第一行政村,有人口720,超過16的一個沒有,來這里當村長的是前指導員鄭星洲,副村長是高明軒,副連長退役。

密碼五六ゞぃ四三陸七伍

兩人來之前以為是來軍屯的,興致勃勃的到來,結果發現接手了一個學堂!是的,這個村的第一棟建築是學校。

劉一鳴說把這些孩子丟進學校去,陳思源和兄長商量了一下,反正要修建學校,就干脆在前鋒村修建了第二小學。第一小學在泗水,一群能容納兩千學生的大型小學。

「司令!」*2

兩人敬禮,劉一鳴回禮。

「司令,您叫別人來吧,這是真做不了啊!」鄭星洲還不好意思,高明軒不一樣,大吐苦水,「司令,咱那兒懂得帶孩子啊,我也才十九歲,看見這些孩子,我是一個頭兩個大!」

「怎麼?沖鋒你都敢上,孩子你不敢帶?」劉一鳴刺激道。

「他,他不一樣!這些孩子,不是孩子的問題,我不會做這個!」高明軒說道。

「行了,我就是來看你們有什麼問題的,說說,有什麼困難。」劉一鳴說道。

「缺人,勞動力,分配的三千畝水田根本種不了,再不來勞動力,全都荒了。」高明軒說道。

「還有老師,七百多人的學校只有十個老師,忙不過來!」鄭星洲補充到。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現在到處都缺人,從巴達維亞招了四百名教師,正在培訓,馬上就會分配下來,不過這些教師年齡有點小,他們也需要時間學習,生活上照顧一下他們!」劉一鳴說道。

沒有辦法,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口號下,初中文化以上的人,從十八到二十八,都報名教師招聘。

理論上是夠了,實際上這就是整個南華的大半力量了,而需要人的地方不止這里,年齡在18-22的,還需要優中選優,選出三百名軍官,水兵文化可以低一些,但是還有大量的留學生,挪過來挪過去,劉一鳴決定以輪換的方式送去留學。

預科班就在南華開設,英國已經同意了,美國還不知道,如果貸款通過的話,那應該也行,教師一邊學習預科科目,一邊當老師,教小學,而且是半放養式教學,沒辦法,精耕細作沒那條件!

還是不夠,留學生加工人,最起碼需要送出去三千人的知識分子,劉一鳴把眼神放在了高中生和初中畢業生頭上,小學建立在高中旁,高中采取大學的課程制度,沒課的時候就去帶低年級的孩子。

初中畢業生,沒考上高中的,就可以考老師,而且工作滿一年,三年之內還有一次考取高中的機會,這樣勉強堵住缺口。

「是!」兩人答應的很簡單,根本不知道,學校從五年制變成了十一年制!

「第二守備旅會帶一批野人過來,到時候你們監督著他們種田。」劉一鳴想了想,還是增加了些支持,「種地所得用來改善孩子和老師的生活,修建學校什麼的,對了,新開墾的土地兩年免稅,你給其他村子說一下。」

「我建議你們,種田完畢之後,把南部的那一片林子,開闢成油棕樹林,政府會發種子,那是好東西。」劉一鳴說道。

「是!」還是這樣的回答,劉一鳴想發火,但是看到他們黑乎乎卻略顯稚女敕的臉龐,火一下子就消了。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來,我給你們規劃一下……」劉一鳴耐住性子將社區建設,文化建設,經濟建設的計劃和作用完完全全的給他們做好了,讓他們邊執行邊學習。

「還是太快,太缺人了。」回去的路上,想著這些十幾二十歲,就要負責幾百上千人衣食住行的干部,劉一鳴沉默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