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796章 烏斯季諾夫深夜低語與變化的局勢

沙俄時代的俄軍存在一種特殊的情況,越是下級的軍官往往越有計謀越善于作戰,隨著等級的提高,到了上層軍官這里,基本上都成了酒囊飯袋。

斯大林看到的蘇聯紅軍伊始的幾乎所有優秀指揮官就來自于基層,只可惜他們大部分都是托洛茨基和圖哈切夫斯基提拔的,不是真的臣服自己。

斯大林也提拔了許多人,只可惜人才太少。

這位烏斯季諾夫何止是人才?!簡直是罕見的天才!年紀根本不是什麼問題,反而他因為年輕,有著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以及年長者普遍缺乏的強大主觀能動性投入到工作中。他擔任負責武器生產的部長,一來他本身就是武器研發者出身,二來他天生有管理他人的能力,雖然年輕,他人心服口服。

烏斯季諾夫的工作做得非常好,斯大林恨不得再給他發幾枚勛章。

當然,現在斯大林將這樣一個年輕人召到克里姆林宮,最大的目的就是听取這位專家的意見。

斯大林自己又不是軍械專家,這番把全聯盟的了解輕武器的重要人物請來,他們的最終討論結果,基本上就是斯大林的最終態度。

現在,看過了報告文件的烏斯季諾夫,他瞪大是雙眼證明了其內心的驚愕。

這種特殊的表情讓斯大林眼前一亮。

「烏斯季諾夫同志,您現在感覺如何?」

「真是……真是不可思議。」

「哦?」斯大林不進站起身。

此刻的烏斯季諾夫依舊瞪大眼楮,亦是站起身嚴肅中帶著聲音的顫抖,他壓著身體的震顫︰「領袖同志,如果……如果這份冗長的報告內容完全屬實。我覺得……」

「您覺得如何?!」斯大林迫切地問。

「這份報告針對別列科夫的樣槍的描述太完美了,簡直就是我夢寐以求的、適用于我國陸軍的最優秀、最合適的槍械。我想我應該和他深談。」

「那麼您呢?費德洛夫同志?」

年邁的費德洛夫深深的點點頭,示意對這件事的極其高度的興致。

就這樣,當楊明志還在軍列上狂奔的時候,有五位蘇聯的軍械研發「大佬」奉命齊聚在克里姆林宮,不僅僅如此,還有另一些年輕的武器研發人員,也在趕來的路上。

甚至有一位姓卡拉什尼科夫的年輕人,正千里迢迢坐著火車,從西伯利亞往莫斯科趕。雖然卡拉什尼科夫傷愈後又開始搞輕武器研發,他並不在斯大林的邀請名單里。這一次卡拉什尼科夫是受到老師費德洛夫的邀請,即便不能參與什麼重要活動,費德洛夫也有意把年輕人撮合到一塊互相做點科研的探討。

即便卡拉什尼科夫今年才23歲,費德洛夫覺得,自己的這位極其年輕的學生,才是自己事業的繼任者,就仿佛是自己的「小兒子」。

「我也很想听听那位年輕將軍的意見。」費德洛夫謹慎的答復。

「好吧,他很快就到了。在此之前,烏斯季諾夫同志,我把關于新型槍械的報告交給您,您先做一下準備。等到明日的晚上,您就在宮里等候。」

就這樣,當其他的槍械設計專家被安排好下榻的別墅或旅館,烏斯季諾夫獲得新的任務。

作為蘇聯的武器裝備人民委員,烏斯季諾夫享受著極高的待遇,所以在莫斯科他擁有自己的別墅,雖然別墅幾乎不使用。

拿到了西伯利亞軍區提交的報告,烏斯季諾夫表現得極大的慎重,回到官邸便開始仔細品讀,以專家的身份找尋文件中隱藏的關鍵信息。

這番品讀可是不得了,紙面上的數據過分喜人,簡直讓自己這個專家難以相信。然而西伯利亞軍區的司令員親自上手,操持新式步槍連續打了六百發,打到護木都燻黑,這件事本身就充分證明了,軍區司令犯不著吹噓什麼。也從側面證明,新槍的質量至少還不錯。

而另一項關于時間的數據才是最讓他震撼的。

從圖紙到成品的靶場試驗,時間在一周內。他們的研發速度非常快,西伯利亞地區的工廠,生產速度不也更快嗎?

報告上寫的非常明白,多個工廠雖然參與了樣槍制造,每一個廠子提供的工人和設備極為有限。即便是有限的設備也能迅速生產,如果樣槍被認定可以大規模生產,全聯盟的許多工廠,是否也能迅速投產呢?

新西伯利亞市的沖鋒槍廠承擔了樣槍生產的大部分工作,可那個工廠戰前還不存在,仔細想想看,就是一群新入行的工廠,迅速完成了一種新式槍械的生產。

軍區司令親自表示新槍性能卓越質量上乘、工廠能夠迅速生產,這就是報告的核心東西。

烏斯季諾夫負責監管整個蘇聯的武器生產工作,他不可能事無巨細的關注。但他是設計槍械出身的,自然對蘇軍的單兵武器裝備情況情不自禁的特別上心。

他有著擁有著很大的權力,甚至能憑一己之見,決定一款新銳武器是否可以量產。

諸如火炮、飛機等等重型戰爭兵器,烏斯季諾夫有著自知之明,關于這類武器他會廣泛听從同僚的意見,以「民主」的方式決定那些重武器該量產。

而在槍械方面,現在的烏斯季諾夫覺得自己在國防人民委員會已經有了很高的話語權。諸如一年前,伏羅希洛夫等人聯名要求國家調整svt40的換裝計劃,改為量產莫辛納甘的事,已經不可能再發生了。

夜已經深了,審閱完所有的報告,烏斯季諾夫放下了自己的眼鏡。

「啊!武器應該是一種消耗品,要能大規模生產,有著足夠完成任務的性能,還能夠在戰爭環境下大規模生產,這樣的武器就是最好的。」

「還不僅僅如此,要在這些基礎上盡可能的有著更強的戰斗力,全軍的單兵武器早晚都要實現自動化。」

「別列科夫,你到底是什麼人?中國怎麼可能存在你這樣的人物?你到我們的蘇聯就是為了帶來變革的?」

「火箭炮,還有自動化的步槍,還有火箭助推榴彈,你用了廉價低成本的手段,為我國奉獻了性能卓越的武器。你!你……還能搞出什麼神奇的東西。」

獨自一人的烏斯季諾夫自言自語的說了一大通。他最後關上台燈,囑咐副手和衛兵自己的「夜班」結束。命令他們看管好領袖送的文件後,就回到自己的臥室。

三十四歲的他躺在松軟的大床上,整個頭腦非常清晰,輾轉反側于明天的事。

別列科夫,這個比自己區區小四歲的老弟,明日一下火車就直奔克里姆林宮了!和那人的會面會是怎樣的呢?

「見鬼!我真該和他好好喝頓酒,就在這里。別列科夫,但願你的酒量和你的才能一樣,都是卓越的……」

楊明志知曉斯大林對新槍的事高度重視,居然把很多專家都請來了,這其中全都是最著名的人物。

楊明志亦是對僅比自己年長四歲的烏斯季諾夫有著高度興趣,很快必將與此人見面,但他唯獨想不到,自己會在九月二十九日晚,就見到這個人。

其實對于斯大林,新槍這件事並非絕對重要,別列科夫能研發出新式武器當然是好事,然而在其武器科研專家身份的背後,他還是一位作戰專家。

以往的資料都表明,這個來自異國的男人,不可思議的對這場戰爭有著非同一般的認識,他的許多大戰略的想法,居然和軍隊的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高度吻合。

這樣的結果一直令斯大林即興奮又遺憾。

太可惜了,如此人才本質上還是個中國人,加入蘇聯國籍這件事就好比給駿馬套上韁繩,只是一種控制手段。

別列科夫是聰明人,目前的跡象表明,他需要從自己這里獲取好處,以完成他的目的。

也許這個男人可以和朱可夫見個面,現在正好就有一個機會。

反正其本人即將抵達莫斯科,到了首都之後,他不可能自由活動。

斯大林當然摩拳擦掌想要親自操持一下新槍,親自感受一下它的能力是否屬實。這件事完畢,新槍能否投入生產,烏斯季諾夫的意見非常重要,再完成測評前,一切還都是未知數。

不管結果如何,事情結束了別列科夫不能立刻離開。

等待著他的還有一場會議,屆時他別列科夫必須以中將司令的身份,參與這場會議。

畢竟已經是九月底了,斯大林格勒和附近地區的作戰愈發膠著,德軍的進攻氣焰極其囂張,蘇軍也在堅決抵抗。就目前情況看,蘇軍的抵抗過于艱難,斯大林難免有很大的擔心,有道是戰事無常,現在的情況,德軍的確有能力佔領整個斯大林格勒。全賴于第62集團軍不竭余力的那人命去填補,德軍目前僅佔領制高點馬馬耶夫崗。

伏爾加河右岸的兩大片居民區,現在基本還在蘇軍掌控,就是德軍佔有了制高點,居高臨下的戰術優勢太強了。

介于這種情況,五天前召開的緊急會議,朱可夫打電話說明自己的見解。

朱可夫將現在的戰局描述為1812年的博羅季諾決戰,一百年前的那場戰斗,就是法軍佔領了戰場中心的制高點,使用大炮瘋狂的開火,使得俄軍付出慘烈代價才逆轉的戰局急轉直下,最終戰役失敗。

所以朱可夫給予崔可夫的第62集團軍的一道命令,就是右岸城區的部隊,在竭盡所能保衛現在控制區的同時,向馬馬耶夫移動,以求奪回這個戰略制高點。

如果朱可夫對戰局只有這點意見,那就太膚淺了。

朱可夫一直有著更宏大的想法,即便他現在被調到南部,親自坐鎮軍隊指揮斯大林格勒地區的戰略決戰,他也一直心系著北方戰局。

目前,蘇軍還牢牢控制著八月份收復的勒熱夫突出部,隨著九月上旬突出部部隊擊退了兩次德軍的反撲,到現在,朱可夫認為德軍已經缺乏繼續反撲的能力。

為何?德軍既然無法按照既定計劃在九月上旬拿下斯大林格勒,戰爭變成了一場消耗戰,德軍就必須從其他戰場抽掉機動部隊。那麼從北邊抽掉部隊就是最快的捷徑。

何況現在的情況,北方的德軍主力是第九集團軍,指揮官莫德爾據說非常善于防御戰。朱可夫、伏羅希洛夫,以及其他的國防人民委員會成員,都認為北方德軍目前的戰略意圖就是防守。

這說明了什麼?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一拍即合,既然德軍擺出防御態勢,說明他們在全力支援南部戰場。

德軍只求蘇軍不會發動反攻,以打破北方戰場的局勢。

求仁得仁,那麼蘇軍就發動一次戰略反攻,如果能把維亞濟馬突出部的德軍第九集團軍包圍殲滅,說不定還能一下子收復斯摩稜斯克呢!如此一來,蘇軍就從德軍手里搶奪了一部分戰略主動權。

該方案還處于構想中,何況這種構想德軍也能猜到。

斯大林听了華西列夫斯基的意見後,認為在北方發動一次戰略進攻戰役,無論失敗與否,都能大大減輕南部戰局的壓力。

如果要展開進攻,進攻者的目的當然是勝利。

華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目前還在南方指揮斯大林格勒戰役,兩人分身乏術,所以關于在北部開啟一場戰役的計劃,目前只是一個構想。

但是,這是一個可以付諸實施的構想!

斯大林計劃令朱可夫臨時從斯大林格勒飛回莫斯科,以帶頭制定粉碎莫德爾的德軍第九集團軍的戰役計劃。關于該會議,西方面軍司令科涅夫,以及加里寧方面軍司令普爾卡耶夫都將參與。

按理說,這將是蘇軍方面軍司令級別的高級將領參與的會議,楊明志一介沒有實權的集團軍司令,是沒有資格的參與的。

斯大林有自己的考慮,以他感性的認知,這個年輕人很可能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見解。再者,別列科夫並非是完全的局外人。

確鑿證據表明,盤踞在維亞濟馬的德國第九集團軍,其中下屬第100軍,總兵力高達四萬人。

別列科夫在白俄羅斯的沼澤地指揮進行的戈梅利戰役,與這支德軍爆發了慘烈的戰役,他的見解或將給予朱可夫等人很大幫助。

防空氣球遮蔽下的克里姆林宮,這里正在謀劃一個偉大的反攻計劃。莫看德軍依舊保持著攻勢,甚至有迅速突破高加索山脈的趨勢,仿佛只要再努力一把,蘇軍就要撐不住全面潰散了。

德軍專注于自己的作戰,狼堡的一票參謀人員,他們的眼楮緊緊盯著伏爾加河流域的龐大戰場,卻忽視了蘇聯後方的兵力調動,以及海量的新兵訓練。

朱可夫收到了斯大林的秘密命令,他將在十月初飛回莫斯科,把電話里說的那一通「一次性解決維亞濟馬德軍問題」的戰略計劃說明白,以便下屬部隊開始兵力物資的調動。

動身的時間尚未具體說明,所以朱可夫只得把斯大林格勒部隊的指揮權交給華西列夫斯基,他開始研究維亞濟馬地區現在的戰局,在腦海里進行推演。

八月份,就是朱可夫親自指揮的反擊作戰,勝利解放了勒熱夫,迫使德軍的戰線存在一個難啃的硬骨頭維亞濟馬突出部。

經過一個月的修養,那里的部隊實力理應恢復的不錯。朱可夫頗為自信,趁著德軍注意力全在南方的鏖戰,一口氣啃掉維亞濟馬這一硬骨頭,難道還會失敗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