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744章 尼古拉耶夫斯基的支持

關于該怎樣管理一個企業,楊明志自詡有這方面的經驗。

他的確有這種經驗,尤其是針對軍工廠,可謂是老本行。

或許尼古拉耶夫斯基的工廠還缺乏正規性,他估模著,大戰爆發後如大規模新建的工廠,從領導層到基層職工,又有多少人有經驗呢?

尤其是這位廠長,他可是當了很長時間民用工廠的領導。

僅就今日的參觀,楊明志深切的意識到,工廠必須從上到下進行一番改革。這是改革這方面,自己沒有絲毫的權限,在此提出點建議倒是可以。

楊明志並沒有打算在此停留太久,兩個重要的廠房參觀完畢,是時候跟廠長說些關鍵性問題。

很快,在尼古拉耶夫斯基的帶領下,楊明志和隨行的里固施科夫去了廠長辦公室。

「啊,一間樸素的房間,真是太樸素了。」

進了一片平房區的一間房,且說這間房,它樸素到里面就幾張木桌,牆壁上的裝飾物,就只有馬恩列斯裝裱後的素描像,以及一面蘇聯國旗。

「將軍,這就是我的辦公室,您覺得如何?」尼古拉耶夫斯基問。

「還不錯。非常的樸素,比起市長同志的辦公室的豪華,我還是喜歡這里。」

「是啊!市長他們太注重外觀了,我覺得我們應該務實一些。尤其現在是戰爭時期,我們後方節約一些物資,也是對前線的另一種支持。」

後方的一些機關單位存在著鋪張浪費行為,這令尼古拉耶夫斯基非常不滿。他是個聰明人,縱使有不滿還是壓在心里為妙。畢竟,工廠的生產資源和經費全賴上級的撥款!

「您口渴嗎?暖水瓶里還有熱水。」他繼續說。

「既然您邀請,我就喝一點吧。」說罷,楊明志左看右看,「您難道沒有秘書?」

「秘書?算了吧。我的四肢健全,我還沒有老到需要他人照顧的地步。」

「好吧。」楊明志聳聳肩,考慮到蘇聯戰爭之前的平均年齡,這個老家伙的年紀不算小了。

楊明志喝了半杯水,目光繼續掃視著房間。

尼古拉耶夫斯基,都說此人是個機智的老布爾什維克,難道布爾什維克就應該甘于貧窮嗎?究竟是這個家伙喜歡節儉的生活,還是他真沒錢購置好東西?

是時候談談關鍵問題了。

到了現在,楊明志還不想貿然的切入主題。他坐在松木椅上熟練的翹起二郎腿︰「廠長同志,我現在得出一個結論。你的工廠一天就能造出最多三四百支沖鋒槍,真是合情合理。」

「如果再努力一下,一天產量六百支也不說不可能。我願听您賜教。」

「原因也非常簡單,你們的工人數量太少了。確切的說是有技術的工人太少,但我也不否認,您的工廠整體規模並不大。」

尼古拉耶夫斯基完全同意這個,他旋即掰著手指頭念念有詞︰「裝配車間、各種零件的生產車間、負責運輸的調度車間、槍械的出廠檢驗車間,乃至我們的小食堂、配屬澡堂、廠區保潔。林林總總的人加起來有三百余人,實際參與到槍械生產的則是二百人。我當然希望能增加些人手擴大生產,只是,有些人我是不想接收的。」

蘇式工廠采取的那種模式楊明志非常熟悉,工廠的領導層簡直如同一個大家長,工廠和宿舍區往往緊密的在一起,宿舍區內更有五花八門的配套設施。說白了,它簡直就是一個極度微型的城市,也有著古代俄國的農莊遺風,亦是他們自詡並自豪的布爾什維主義的象征。

但這種企業的最大弊端還是組織結構過于復雜,管理的難度可是比西方的企業工廠更為困難。

既然身在蘇聯,楊明志不想反對什麼,他也覺得這種模式充滿了人情味。尤其是在西伯利亞漫長的冬季,數百人住在同一個社區,一起工作生活,它是非常有利于生存的。

工廠的工人太少,听廠長的最後一句話,楊明志實在莫名其妙。

「您……有新的工人來,您似乎不想要?」

「當然!就像軍隊征兵,老弱病殘他們要嗎?」尼古拉耶夫斯基遺憾的搖著腦袋,「那些老家伙真是瘋了。他們讓我們一個月生產一萬支沖鋒槍,就憑現在的人手,我們當然可以完成,僅僅能完成一個月罷了。到了第二個月,我的工人都將累到虛月兌。我向他們反應因為人手太少達不到預期產量,他們給予我一批新的工人。您覺得那是些什麼人?」

「什麼人?該不會是小孩?!」楊明志半開玩笑的問。

「哈哈,您猜對了。就是孩子!真是不可思議,他們減少城里幾個小學孩子的上課時間,讓孩子們來工廠工作。太荒謬了。」

「您是反對的嗎?」

「當然,孩子荒廢學業,我們還有未來嗎?!所以,我只能繼續等待著,等到十月份,一些新的工人接受完培訓,就分配到我的廠子。但願,那時候我廠的產量會大幅提高。」

「您拒絕童工,也許您是對的。」對此楊明志不知該說什麼。

這時候,里固施科夫又做出截然相反的表態︰「都什麼時候了,還去糾結孩子是否去工作?難道十歲小孩生產的沖鋒槍打不死敵人?非常時期我們別無選擇,所以我接受了一批孩子。」

「什麼?」話是里固施科夫說的,楊明志難以不吃驚。「你們是造火箭炮的,就是在沼澤地,我也從不讓咱們的小孩去接觸火箭炮!我至少承認,那些小孩經過一番訓練,復裝子彈修理槍械是好手。」

小孩多數是願意听大人話的,只要教育得當,他們將是非常忠誠的干將,除了身體還過于柔弱。沼澤地的極端艱難的狀況,使得楊明志不得不認同恢復童工的必要性。

或許在新西伯利亞,組織小孩生產武器,也是很必要的。

「唉!我還是反對這麼做,兒童的時間應該用于學習!」尼古拉耶夫斯基最後如是說。

辦公室內陷入小小的安靜。

楊明志沉靜了一會兒,緩緩說︰「廠長同志,您一旦增加了人手,沖鋒槍的產量也就上去了。但是您必須在生產時,增加一道給所有零件打磨拋光的工藝。我們畢竟是軍工廠,必須追求最高的生產標準和零的質量問題。」

「您的見解很到位,但是,為了滿足上級的產量要求,我們……」

「盡量保持質量吧,打磨和拋光也是必須的。我覺得您的工廠目前已經達到效率的瓶頸,即便如此……您……」

就在剛剛,尼古拉耶夫斯基鄭重其事的抱怨了自己的人手缺乏,那的確是其本人的肺腑之言,言外之意也有著對楊明志的抗議。

但這位廠長是個聰明人。

「是沖壓車床的問題吧?您不用擔心,我在會議上選擇支持您,我就不會食言。我愛我的聯盟,我怕她被侵略者佔領。我知道您的許多報道,您的新式武器已經給予我們很大的幫助。我會照著您的圖紙生產一批零件,如果……」尼古拉耶夫斯基強壓著內心的不悅,咬牙堅持到︰「如果您需要租借……您租借沖壓班組,我也願意出借。只要能拯救這個國家,我將大力支持。」

「您……您令我敬佩。」

楊明志如何不感動呢?

這位廠長是值得敬佩之人,楊明志猛地起身,敬了標準的軍禮。

他又緩緩坐下︰「坦白的說,我還以為您有極大的顧慮,看來,您有著極高的思想覺悟。」

「那是當然,我們累一些沒關系,如果您的新式槍械得以量產,我們也將成為光榮的一員。再說了,現實一點說,作為您的合作伙伴,您的成功也意味著我廠將能得到更多經費,哈哈。」

「是的,您幫助我這是您最明智的選擇。等到下個月我的835廠和834廠建成,還需要您派來一些專業人員指導一下。」

「沒有問題。您交代我的事我很快就去落實,您也必須明白,是我的工廠率先參與到您的新槍的樣槍制造。我們絲毫沒有經驗,只能嚴格按照您的圖紙和工藝制造,如果有出現設計性錯誤,那就不是我們的責任。」

呵呵,這個男人還挺現實!

楊明志點點頭︰「要不?我們立個字據?」

「好吧。寫一份合同,即是責任字據,也是關乎到未來的一個憑證。」

一張粗糙的紙上,楊明志最終簽下自己的名字,就仿佛今天簽了字,就是「⑴⑵42」突擊步槍的誕生日。

再審視一下自己的簽名,楊明志繼續提到︰「您是如此的願意幫忙,我真是太高興了。如果我什麼都不表示也不好。廠長同志,我可是特意給您準備了一些禮物。」

「哦?還有禮物?!」

「當然,就在我來的轎車後備箱里。一點薄禮不成敬意。」

薄禮?真的是薄禮?

當楊明志親自把那個木箱抱進這間辦公室,再把蓋子打開,尼古拉耶夫斯基的眼中只有驚訝。而里固施科夫的雙眼已經瞪著那幾瓶伏特加,腦子里浮想聯翩。

「您看,我听說俄羅斯人都喜歡酒,就送您幾瓶伏特加。還有這些黑魚子醬,據說這是俄羅斯的特產。希望您能喜歡。」

「這……這都是給我的?」尼古拉耶夫斯基已經有些顫抖。

「對!就是給您一個人的,希望您能喜歡。」

「哈!喜歡!我當然喜歡!」尼古拉耶夫斯基真是興奮了好一陣子,他到底是聰明人,看到這一幕用剩下不多的理智尋思一番,突然沉下臉質問︰「您送我這一番大禮,恐怕還有事向求吧?哎呀!既然有事情您就直說,何必要送我禮物。如果我收了它,不就是嚴重的受賄行為,這是錯誤的。將軍同志,還請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真是一個正直的人。」楊明志聳聳肩,「我只是想送您這些禮物,至于還有否別的事,我誠懇的告訴您,沒有了!」

「真的沒了?您難道沒有意識到這份禮物的珍貴?就是和平時期,一罐魚子醬的價格也是極高的。」

「是的,所以我覺得應該送給您這些。我沒有特別的意思,只希望和您交朋友。」

「哈哈,朋友!朋友……那麼您是否也給予您身邊的里固施科夫同志一樣的禮物,或者您到了費德洛夫的步槍工廠,也會給予同樣的禮物?」

「當然會的,你們都是我的朋友。我在莫斯科自費買了許多貨物,到了新西伯利亞進行武器研發是主要工作,交朋友也是必須的。尊敬的尼古拉耶夫斯基大叔,我比您小了二十歲,就像是您的兒子。在中國,年輕人給予年長者禮物是一種傳統,您是我敬重的人,還請您收下。」

這番話何止是畢恭畢敬,自知生命最多就剩下二十年的尼古拉耶夫斯基,突然間感覺自己多了一個兒子。

有些話這個老家伙是不願對外人說的。他養育了三個兒子,除了小兒子年僅十一歲留在身邊,另外兩個兒子已經從軍打仗了,他們一直在北部戰線服役,由于都隸屬于被戲稱為「幸運者」的炮兵部隊,因此才繼續幸存。

小兒子雖然遠不到當兵年齡,學校的宣傳已經激起這個孩子保家衛國的強烈愛國心。孩子嚷嚷著去父親的工廠造武器,干脆以不上學向威脅。正是出于這個原因為誘因,令尼古拉耶夫斯基決絕任何孩子去自己的工廠幫工。

然而,小兒子還是跟著他的同學,高高興興的去步槍工廠成為生產線的臨時一員。

站在自己面前的東方面孔的年輕將軍,真理報聲稱此人指揮的游擊作戰,客觀幫助了加里寧方面軍和西北方面軍取得重大戰役勝利。從某種意義來說,此人和自己的兒子們曾並肩作戰。未來,也是自己的「戰友」。

一個渾身勛章的年輕將軍給予一個偏遠地區工廠的廠長巨大禮遇,盛情之下這一箱厚禮如何不收下呢?

「好吧!我接受您的禮物,作為匯報,我將親自監督您所需零件的生產。按照計劃您只需要十支樣槍,那麼我就生產二十套我負責的零件,以便您的更換與拆卸。」

「真是太好了,我們的合作將一切順利。」——

上拉加載下一章 s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