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730章 工資與津貼

「難道食物的誘惑更大麼?」

楊明志看到許多人紛紛離開小禮堂,大門之外,也紛紛響起汽車的轟鳴。

「看來,你們已經饑腸轆轆了?我倒是不怎麼餓。」

許多人離開了,還有一些人留在禮堂內。

楊明志順手把證書揣兜里,對著台下高興的妻子使以眼色,就又搭訕其尚未離開的李森科本人。

李森科並未當即離開,他似乎還要指揮人手,把儀式之後的禮堂打掃干淨。瞧瞧,這個男人正對十多位清潔工發號施令呢?

待那人話說的差不多了,楊明志便湊過身去。

「嘿!將軍同志,您應該直接去餐廳的。難道迷路了?不用擔心,我為您配了司機。」

「不,院長同志。也許……我們中午用不著搞一個盛大的餐會?」

「餐會?餐會當然要有,它談不上盛大,各類美食倒是能讓您滿意。」

「我的意思不是這個!也許……」楊明志頓了頓,「也許我們不該過于鋪張。我對午餐的事並無太大要求,面包塊還有紅菜湯,這就足夠了。至于自助餐會,我想,和幾位重要的同志針對時局暢談一番,這才是最關鍵的。」

「哦?」李森科提起精神,似乎明白了許多。「我是科學家不是政治家。我看得出,市長同志有意和您多聊幾句,會談的場所當然不能在這個小禮堂里。借著午餐的愉悅氣氛,我覺得你們能長嘆愉快。」

楊明志聳聳肩,「我也很想和那幾位同志長嘆一番。準備一個不大的會議室,再準備些茶水點心,我們就能相談愉快。」

「這……我已經差人準備好了自助餐會,還是不用再調整罷。」

「也好。我只希望,以後再有這類關于我的事,請您先听听我的意見。」

「好的,那麼您現在還有別的要求嗎?」

听李森科的話,他似乎不耐煩了。

「當然,我還有事!」楊明志當機立斷,這便輕輕甩動脖子,「借一步說話。」

蘇聯科學院總院從莫斯科一路搬遷到新西伯利亞,在另一個時空的歷史根本沒有這種事,本時空發生了一個小小的巧合。不管是另一個時空還是本時空,新西伯利亞這座城市注定會有蘇聯科學院的一個大型分支機構。楊明志現在站著的位置,就是未來的「科學城」,一個新西伯利亞非常特別的衛星城。

一座嶄新的小城市正在快速建設,礙于時間的倉促,大量的建築不得不先使用木結構。另有許多建築,它們才剛剛開始打地基。稍有常識的人看到那些深深的地基都能明白,未來,會有一批大樓完成建設。

楊明志不想著未來的事,更不關心其他部門,他只著重關注自己的武器設計局的地址。

一宿的睡眠讓這幅疲憊的身體得到很好的修養,住房是溫暖舒適的,它也暴露出諸配套設施存在的重大問題。

「你們在討論住宿問題?」听覺靈敏的費留多夫二人組麻利的湊過來。

「啊!是費留多夫同志,您的面色很不錯。」楊明志客套的說。

「是啊,承蒙院長同志的特別關照,我們兩個的住宿條件真可謂優越,暫且留下了真是最正確的決定。」

「當然,你們兩位也是科學院的客人。」現在的李森科強作笑容,他是在虛與委蛇。

畢竟這兩位是從莫斯科來的「欽差」,他們是貝利亞差遣之人,其身份地位都較高。李森科混了一輩子到了現今的地位,他始終牢記自己財富地位的來源。假若沒有把這兩位內務部較高級人員伺候好,惹得他們發怒,指不定貝利亞也會新生不悅,最終斯大林同志也會生氣。

楊明志絲毫沒有李森科的這方面顧慮,從李森科的眼神里,他看得出這個老家伙是發自內心的希望費留多夫二人組,趕緊拿著新西伯利亞的些許土特產,坐著西進的軍列回去述職。

費留多夫二人組自覺有些礙事,他們很快離開,等著在中午多吃一些燻肉。

「啊!那兩個男人終于離開了。」李森科長出一口氣。

「院長同志,您很在意他們?」

「當然在意。事情到此為止,您就在這里,我們再說些別的。」

扯了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李森科順便提起了另外一些重要事。

那便是「普里皮亞季武器設計局」的完全正式化,他簡短的提到這件事,瞬間引起楊明志的重視。

武器設計局成為科學院的一個下屬單位,就像許多的研究所一樣,在當下,它和諸多的研究所有著同等的行政地位。

它是正規的部門,蘇聯自然支付一筆正規的科研經費。大量的行政方面的文件已經由設計局的波波夫代理簽署,楊明志完全不用擔心這些關鍵事宜,幾乎所有行政方面的事,已經在波波夫等人抵達後的兩天內全部做完了。

現在,李森科趁著這個機會,特別說起了資金的問題。

「將軍同志,聯盟非常重視您接下來的科研,我想您也非常明白,莫斯科的那些高級人員,他們身在克里姆林宮,雙眼就注視著我們這里的科學城。

您的研究所,理論上能獲取的科研經費是無限的,聯盟和斯大林同志都會大力支持您的科研。

現在,盧布現金的購買力有所降低,實實在在的物資才是最重要的,我們科學院方面會努力滿足您的所有需求。我想,新西伯利亞的高級官員也會配合您。您大力的研發,經費的事完全不用擔心。」

其實,楊明志初來乍到還沒把問題想得如此遙遠。難道設計局會缺經費嗎?也許缺,也許……唉,車到山前必有路,真的缺錢了,問上級要嘛。

楊明志尷尬的笑了笑︰「謝謝您的好意,這樣我就真的沒有後顧之憂了。」

「還有一點,是關于您個人的工資與津貼。」

「啊?」

「據我所知,您的戶籍現在自動轉入新西伯利亞,以後……」

「等等!我的戶籍?我還有戶籍?」

「是的,難道您的戶籍證件丟了?」

戶口本?楊明志一拍腦袋,那個小本就早毀于戰火看。或許那個東西很有用?不見得吧!軍官證不是更好用麼?

楊明志尷尬的承認了︰「我在莫斯科的時候沒人跟我說過戶籍證書的重要性,我都是靠軍官證辦事的。」

「正好,一會兒的餐會,您可以和那些官員談起此事。我建議您還是盡快吧戶籍證書辦好,這樣,您以後在這座城市的工作辦事也會更加方便。畢竟,您如果去許多辦事機構,那里的工作人員還是嚴格按照規章,讓您出示許多證件。我想您應該明白。」

「是啊……我……我明白。真是想不到,越是大城市辦事越難。」

听李森科的額外言辭,一種熟悉感油然而生。在那個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每個中國人一輩子會不得不辦理許多證件,諸如買房買車等大事,往往需要出示多份證件以證明自己擁有購買的資格。

證件是必須的,證件太多也是個大麻煩。

李森科的提醒確實很重要,可能兩周後,它重要意義就體現了。

新西伯利亞方面非常支持一位立下赫赫戰功的將軍,以科學家的姿態前來科研工作。他們用極高的工作效率,使得楊明志夫婦在坐著軍列狂奔,就將二人的組織關系全都轉過來了。

新西伯利亞這座蘇聯中部的最大工業城市,戰爭爆發前就一直享受著中央的財政撥款,如今激烈的戰爭時期,其享受的財政援助提高了數倍。城市的工業產能快速增長,科學院的總院搬遷過來,「智力產能」也開始展現其威力。

所以,楊明志的中將津貼,將由蘇聯儲蓄銀行新西伯利亞分行代發,身為軍人的津貼高達兩千五百盧布,加上其余的獎金,合計接近三千盧布,這個數字每個月都會增長。

除此外,李森科最想說的,正是聯盟針對所有的科學家們的高額科研津貼,根據職稱的高低,津貼數額差別較大。

科學院院士,這一極高的職稱意味著兩千盧布的津貼。有些幽默的事,院士的基本工資也才五百盧布。基本工資和林林總總的獎金加起來已經是很高的數額。

一名院士,他在戰爭爆發前的低物價時代,扣完稅的年收入高達兩萬盧布,對比那一時期蘇聯的物價,它真是天文數字。

支付頂級科學家如此高的報酬,蘇聯當然是能夠應對,畢竟頂級的科學家人數太少了,如果不提高全蘇科學工作者的待遇,科技如何快速提升,如何更早的實現工業化呢?

李森科身為院長,非常清楚那些高職稱者的津貼。

「您快一些把所有證件辦理完畢,希望不會影響您領取工資。在新西伯利亞,每個月的最後一天是工資發放日,您可去市里的儲蓄銀行領取您的軍官津貼,以及個人的科學院工作工資,以及您個人的科研津貼。」

「呵呵,看來津貼的項目挺多的。告訴我,大概有多少錢呢?」

「關于這件事,我並不清楚您的榮譽院士的職稱能得到多少津貼,如果其權限等同于普通院士,就是……可以約等于兩千盧布。再加上工資,還有冬季的取暖補貼……還有……總之可能有三千盧布。」

「所以我個人的月收入能有六千盧布了?」

「大概就是如此。還有!」李森科特別提起楊桃,「您的妻子,她是軍人,軍隊給予她多少補貼我不知道。現在我可以告訴您,她現在的身份也是屬于您武器設計的一員,亦是隸屬于科學院的普通科學工作者。針對她的工資,我們按照規定,是一個月二百盧布。她完全沒有職稱,故而科研津貼只有一百盧布,加上其他的幾種津貼,科學院會支付她每月不到六百盧布。」

「六百?真是……差了近十倍。」

既然說的是錢的問題,誰會嫌棄自己的收入太多呢?一年多以前,每個月六百盧布算是巨款,而今盧布正面臨通貨膨脹,購買力每個月都在縮水,莫斯科方面不得不多印票子,並更加嚴苛的執行戰時配給制。

「將軍,看來您有些不悅?」李森科保證說,「科學院方面一直按規章辦事,規章又是按職稱發放工資與津貼……」

「我都明白!」楊明志打斷了話,無所謂的說︰「反正現在本該是最廉價的馬鈴薯,它還是真是廉價。相比于上百盧布一公斤的麥仁,馬鈴薯還能應付。」

楊明志只是表面上無所謂,凡是提及現在的蘇聯物價,他就渾身難受。畢竟,這個生長在二十一世紀的男人,壓根就沒有經歷過全國範圍的貧苦生活。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物質很豐富的時代,最根本的糧食蔬菜的價格對比國民的收入,都是非常理想的。

他腦子里做了一個簡單的估計,現在那個每個月稅後六千盧布的收入,那個位面的自己則是經常月入過萬的。不管是哪一種貨幣,月收入能在當地購買多少人類賴以為生的糧食,楊明志覺得這種「糧本位」的衡量法,最能衡量富庶與否。

那個位面,一萬人民幣面對的卻是七元一公斤的大米,或是三元一公斤的馬鈴薯。

現在的蘇聯呢?糧食成為漲價之最,甚至沒有之一!楊明志至少知道現階段莫斯科的物價,六千盧布能買黑麥仁五十公斤,或是馬鈴薯三百公斤。

蘇聯的配給制又是如何?給予科學家的最高標準,是每天保證一公斤大列巴的供應,面包不夠就換成等熱量的馬鈴薯。一個科學家一個月最多吃掉三十公斤糧食,而無業的婦女或是小孩子,配給量還不到四百克面包。規劃者是這樣希望的,能完美落實配給的地方屈指可數。

如果僅僅以吃飯的角度衡量,楊明志飛快的在腦子里做了一番數學計算。如此高的月收入,他和妻子的絕不可能餓肚子,何況,自己和妻子,乃至設計局的所有人,吃飯問題全由科學院承包了。除非嘴饞進城買食材,否則他不必花費一個戈比。

他已經成為蘇聯的頂級科學家之一,也許這里有水分,至少在每月總收入上,因領取兩個部門的津貼,賬面收入比院長李森科搞出一大截子。

兜里的合法收入很多,這是好事,至于能否短期消費掉,真不是楊明志個人說的算的。

本著莫斯科的經驗,楊明志不覺得新西伯利亞的商品供應會更好,現在就是突然殺到城里,想要大肆揮霍,也是不可能的壓根就沒那麼多商品。

能買五十公斤黑麥或燕麥,前提是國營商店在公開大肆賣出糧食。

這可能嗎?

也許,等到今年全蘇秋糧收獲時,商店會供應多一些商品糧,以吸引市民拿著大把鈔票,耗巨資購買高價糧改善伙食。

未來,錢不再是問題!

「我的收入居然是我手下的十倍,固然因為我職稱很高軍餃也很高,十倍的收入差也太驚人了!蘇聯一直這麼搞,最後也是搞出的事,愣是搞出一群特權人士!見鬼,我和我老婆,已經制度的、合法的、順理成章成了特權人士!

我該怎麼說,如果按照個人奮斗角度去尋思,我真是越來越成功了。可是,那些老百姓,他們……」

楊明志想了一陣子,又和李森科說了幾句,基本把錢的事問明白了,關于錢的事也到此為止。

「算了吧!我們說了太多,也許都要耽擱一會兒吃飯了。」

李森科點點頭︰「我還以為將軍有極多問題呢?您是意思是您已經問完了,急于去吃飯?不用擔心,我們坐上轎車出發吧。或是您願意走路?路途確實很近。」

「那就走步吧,樸素一些是好事。」——

上拉加載下一章 s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