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670章 V1火箭提前問世

楊明志一怔,他清楚斯大林只是打個比方,可是誰知道呢?保不齊這個求勝心切的男人為了勝利,真的瘋狂提拔自己這個骨子依舊的中國人!

話說,那個位面的戰爭進程就是這麼發展的,本位面一些事件因為自己的介入,因為一開始的些許小的偏差,正逐漸變成重大利好改變。維亞濟馬和勒熱夫提前一年的解放就非常說明問題。

"如果斯大林真的讓我當參謀長,即便是副參謀長,我真的可以大顯身手!"楊明志內心里嘀咕著,然而再好好想想,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簡單不夠格。

斯大林只會重用忠誠于自身的有才能者,大清洗後的蘇軍將領都是他的擁躉,其中資歷老又有能力就身兼要職,楊明志這個僅有三十歲的實質外國人,就是很有才干,斯大林才不會瘋狂到把參謀長的權力交給他。

斯大林急需強調︰"不用擔憂什麼,我只是打個比方。別列科夫同志,你就告訴我,你認為我軍未來三年的作戰一路勝利到柏林,勝利的關鍵是什麼?"

楊明志點點頭︰"是雄厚的兵力,數量極多的坦克、飛機等等軍械,還有供應充沛的軍糧。您剛剛問我,如果我有機會給所有蘇軍制定戰役,我姑且就說說我的看法吧。"

"你趕緊說。"斯大林催促道。

"我會仔細考察執行軍事行動部隊的具體狀況,給予他們合理的任務。我有著自己的指揮藝術,就是以最小的人員傷亡代價,並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任務目標,"

"這听起來和德軍的閃電戰類似?"

"不!完全不是這樣!我認為,我們必須以強大的火力擊垮敵人,使得不必用戰士們的血肉之軀沖擊敵人的防線,從而達到少量傷亡即可取得勝利的目的。

然而,我發現一些傳統的將軍,他們只會命令部隊猛烈沖鋒,即便全體犧牲。固然為國犧牲是值得歌頌的,但讓部下大規模送命,統帥是否要調整戰術呢?"

斯大林認真的听,到了最後一句,他听到了一些令人渾身難受的雜音。

是的,斯大林還以為楊明志在點名說自己呢!

蘇軍打出"比亞韋斯托克口袋"和"烏克蘭之圍",僅兩場慘敗,蘇軍被俘整整一百萬人!這還不算其他小規模戰役的損失!就算槍斃了那個擅自命令部隊逃命的巴甫洛夫大將,當莫斯科保衛戰結束,斯大林仔細尋思一下,巴甫洛夫的抗命保住了三十萬兵力。如果那個家伙嚴格堅守命令,蘇軍不但損失更多,莫斯科保衛戰打得也會更加困難。

既然斯大林對戰役布置一直親自參與,失敗的責任自然有他的責任。五月份,就是他強行下令沒準備好的蘇軍強行進攻,斯大林樂觀的認為紅軍趁著莫斯科保衛戰勝利余威,一口氣把德軍趕出國境線,換來的卻是整個烏克蘭和南俄布局的崩潰。

非常神奇的事,薩林奇金在四月底的電報中記述了別列科夫將軍針對"哈爾科夫進攻戰役"的推論,戰局真的完全在此人的推論中。

雖然這個男人可能是在指責自己,但此人對于戰局洞察力的確了得。這個男人四月份就估測到了九月份的戰局,時間回到四月份,就是華西列夫斯基也不會想到蘇德雙方會圍繞斯大林格勒和伏爾加河頓河流域,爆發針對整個南俄的爭奪戰。

斯大林誠懇的說︰"別列科夫將軍,你的大量資料我是看過的。您指揮部隊善于打巧仗,多次打出以少勝多的戰例。你指揮的游擊共和國部隊,累計殲滅了可能有五萬敵人!通過內務部的調查,這個數字是非常真是的。僅從軍事角度來說您是一名優秀將領,如果全軍的師長旅長都像你,恐怕我們在1944年就取得戰爭最終勝利。"

"完全有可能。"

"什麼?我只是夸獎了一下,您是認真的?"

"是的,斯大林同志!您贊譽我善于打巧仗,我是有勝利法寶到。我認為,所有的部隊掌握這些法寶,基層部隊戰斗力都將得到巨大提高。"

"快說,什麼法寶?"

"高科技武器!斯大林同志!這場戰爭的勝利,取決誰的火炮射程更遠,誰到火力更加猛烈,攻勢更加迅速猛烈。誰將擁有這些能力!是我們!尊敬的領袖同志,我向您保證,我有能力讓每一個紅軍班組,都擁有強大戰斗力!"

在斯大林看來,楊明志的許諾完全沒有開玩笑的意味,不僅僅是對未來戰局有著高見,這個男人對軍械發展也有重大見解。

單純在武器研發上,這個神奇的男人真可謂是奇才!他驚艷的亮相感動了國防委員會同仁,一枚碩大的金星勛章實至名歸!

蘇聯固然不乏武器研發專家,以及大量專業的武器設計局。大量的專家有著大量的奇思妙想,他們可以拿出一大堆概念性武器,或是干脆停留在圖紙上,能夠在戰場上展現極好戰術優勢,實乃鳳毛麟角。

當新式武器足夠的多,小規模部隊的戰斗力提升,將有量變變成質變。不過蘇聯的軍工部門也必須在成本和產量間權衡。

這一點斯大林是清楚的,所謂楊明志許諾的諸多新式武器是吸金的怪物,那就只能小規模生產,充當這場世界大戰中各種稀奇古怪,有些戰術優勢就是產量稀少的新鮮貨。這種玩意兒的結局,要麼戰後回爐,要麼成為收藏家的藏品。

那麼,這個男人能搞出什麼?

斯大林陳述性的說︰"別列科夫將軍,您改良火箭助推榴彈,幫助我國軍工解決了這一武器的設計時的種種問題。現在這種武器已經裝備部隊,使得我軍的反坦克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不過德國人也研發了他們的同類型武器,使得我們的坦克也要面臨巨大威脅。

德國的軍事研發水平很強,或許您不知道,英國人聲稱,他們的首都倫敦開始遭遇一種新型武器的襲擊。那是一種射程很遠的火箭炮,德軍從歐洲大陸發射,直接轟炸數百公里外的倫敦!

您也發明了一種遠程火箭炮,射程有多少?"

"是四十公里。"

"四十公里,這個距離的確很遠!當獲悉你們在沼澤地架設發射陣地,直接轟擊切爾尼戈夫的情報,國防委員會一致認為這一情報夸大其詞。你這個發明人就在這里,告訴我,這一切就是真的!"

"的確是真的。"楊明志昂起高傲的胸膛,"在克里姆林宮里,任何的謊言都將被識破。我實話實說,這就是事實。"

斯大林當然相信這是真的,然而任何的情報可有發明家本人的話更可信嗎?這是一個有著較重猜疑心的人,他必須親自確定。

"四十公里,的確很遠。對軍事的了解,我比不上朱可夫、布瓊尼、鐵木辛哥這些元帥,但我知道戰艦主炮的射程,與德軍列車炮的射程。您發明的火箭炮射程驚人,但比起德國人的新武器,還是劣勢太多。我們不得不承認,蘇聯在軍事技術上,對比德國是有劣勢的。"

宏觀上,蘇聯的武器裝備整體的確不如德軍,當然,一切都只是暫時的。

目前的德軍掌握著許多軍事技術的優勢,斯大林所言的那種襲擊倫敦的超遠程火箭炮,楊明志真是太知道這個德國人的新玩具是什麼東西。但是很奇怪,這才是194年啊,德國人真的這麼快就把"V1火箭"這種黑科技搞出來了。

楊明志壓著內心的驚訝,問道︰"您說的德軍超遠程火箭,它是真實的?"

蘇聯和英國即為盟友,請報上的事英國固然有時會押著一些,重要情報有理由和蘇聯分享。斯大林最終得到的情報也是非常有限的,他當下只知道,德軍研制了一種酷似飛機的火箭,它可以飛行很遠,並在八月下旬的襲擊中,導致多達五十名倫敦市民死亡。

這一武器的情報傳到克里姆林宮後,斯大**刻想到了派駐沼澤地的薩林奇金六月初的情報。

即所謂關于沼澤地蘇軍通過"飛魚"火箭炮成功轟炸切爾尼戈夫的事,此事本是蘇軍羅軍于第聶伯河左岸鏖戰時的插曲,它的確有著巨大意義,斯大林遂仔細看了這份特別情報,對內容引起濃厚興趣因為,"飛魚"火箭炮也擁有機翼。

斯大林不禁又一次走到楊明志面前,他擺弄著雙手,將兩種武器做出比較︰"將軍同志,德國人的新發明和你的飛魚火箭炮,它們都有著機翼,或許說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我想到一種可能,您或許有能力進一步研發,使得我軍的火箭炮能非得更遠。"

"這"楊明志陷入短暫的猶豫,他的心思全然在V1火箭上。

一只蝴蝶究竟有多大的力量,從一開始的微小改變,究竟能給整個戰局帶來多大的變化?!

楊明志絕對想不到,他決定用新研發的"飛魚"火箭炮轟擊切爾尼戈夫的德軍駐軍,以報復德軍64師對于平民的殺戮,這次轟擊取得的直接戰果有限,間接戰果驚人!

很早以前,包括小胡子在內的一票德國高級人員,都知道普里佩特沼澤是個惡心的癌癥區,現在這群癌細胞的攻擊性更強了。

德國的軍事專家都認為,是一種遠程火箭炮轟炸了切爾尼戈夫,這就引出了一個非常惡心的問題為什麼德國沒有這種新式武器?

德國關于遠程火箭的研發始于191年,自小胡子當時魏瑪共和國總理後,加大了火箭方面的研發工作。不過這種武器屬于新銳兵器,它能對戰爭有多大進展,第二帝國崩潰後在魏瑪任職的德國將軍,並不看好這種武器。

當然遠程火箭的研發力度,還得看小胡子本人的意圖,而他那時並非完全的獨裁者,控制國家經濟的容克財閥們並不看好遠程火箭炮。

通過發展軍事工業的確是解決失業的好手段,向給予人民羞辱的敵人復仇,更是順應了本時代德國的人心,當然也不乏被關進達豪集中營的德國清醒者。

財閥們投資和軍界皆為閃電戰理論擁躉,有限的鋼鐵大規模用于生產飛機大炮,至于遠程火箭,既然早就立項了,研發還是要搞的,至于經費則是幾乎暫停。

隨著戰爭爆發,德國遠程火箭研發進度接近暫停,科研人員轉而去研制短程支援類火箭炮,以幫助德軍營級部隊擁有更強支援火力。

切爾尼戈夫的爆炸令項目組找到完美的理由,尤其是馮布勞恩親自面見希特勒,向他說明了事態的嚴重性。

"一群深處沼澤地的俄國人,用簡陋的工具制造了一種射程四十公里的火箭炮。很顯然,蘇軍充分掌握了這種戰術武器,一旦俄國開始量產,是不是能將射程提高到一百公里,亦或者二百、三百公里。如果俄國人成功了,一定會將該技術送給英國人,屆時柏林將長期處于遠程火箭的轟炸。"

馮布勞恩是德國著名的武器專家,這對這種科技人才,小胡子可不敢對他的話置若罔聞。他的話並非危言聳听,假設德國的敵人將裝備一種超遠程火箭,德國必須搶先在敵人之前研發成功。

德國的遠程火箭是馮布勞恩負責,一次見面,小胡子非常爽快的做出許諾︰"我將擴大經費投入,你的項目組必須早早完成實驗。"

拿到一大筆帝國馬克,馮布勞恩的項目很快有了突破性進展,僅僅到了七月中低,在法國的試驗場德軍完成發射實驗,發射的三枚彈,射程達到0公里,落點擊中在一片半徑三公里的狹小區域內。

對于本時代的遠程火箭先驅者,在後世看來嚴重缺乏精確性的火箭,馮布勞恩認為他已經獲得成功。

是的,落點散布達到兩公里足夠了,因為倫敦的城區面積可是非常巨大!何況火箭完全沒有制導功能,經過一些列的精密計算,在發射前確定燃料的裝填量,實驗取得不俗成果。

在小胡子看來,他的專家們果然不負眾望,更多的經費投入,使得V1火箭比原時空更早的投入實戰。

自194年八月下旬開始,倫敦開始遭遇VI火箭的轟炸,縱使英國在不列顛空戰後,繼續加大雷達站建設,本土戰機數量也更多,海軍的實力進一步增強,面對這種無人駕駛的"自爆小飛機",它的出現驚奇中帶有恐怖,一時間英國人不知所措。

正是楊明志下令轟擊切爾尼戈夫,僅僅三個月後,倫敦遭遇到不列顛空戰後,最為猛烈的轟炸(雖然傷亡不到二百人)。

而當VI火箭開始帶給戰爭中的德國人士氣的同時,馮布勞恩抓緊了將要帶來人類航天啟蒙的V火箭的研發,他覺得,自己距離成功已經越來越近了。

但他萬萬沒想到,一群蘇聯的同行,就是在切爾尼戈夫搞出大新聞的同行,有的已經迅速坐上開往新西伯利亞的火車。還有一個非常年輕的男人,正作為斯大林的貴客站在克里姆林宮。(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