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627章 為了戰略冬儲

白俄羅斯的湖泊河流極其繁多,利用水域資源養魚早已有之。

1990年,即蘇聯解體前夕,這時的白俄羅斯鮮魚飼養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5萬噸。然而隨著蘇聯的解體,經濟動蕩下的白俄羅斯養魚量持續降低。

她畢竟是一個小國,在蘇聯時期大規模養魚,是為了盡量滿足全聯盟的漁獲需求。蘇聯解體後,作為一個僅有八百萬人口的小國,她狹窄的市場沒有太大的漁獲需求,每年的漁獲產量,就保持在0.4萬噸左右。

產量萎縮到蘇聯時期的四分之一,這其中,有近0%,就是進行河道捕撈所得。

無論是養殖還是捕撈,白俄羅斯的漁獲有七成是鯉魚。甚至特意從中國進口草魚、鰱魚和 魚(也歸類為鯉魚)。除此外,大部分是歐洲鱸魚、六須鯰魚和歐洲鱘。

而在鯰魚村,以及廣袤的普里佩特沼澤,這里獨特的地理環境,使之成為鯰魚的樂土。

對于這一帶的魚雷資源,長久擔**梅利市高級官員的柳得巴廖夫比較清楚。結合一年來的捕撈經驗,此地撈到的魚類,第一就是六須鯰魚,其次則是多個亞種的歐洲鱸魚。本該是比例最多的鯉魚,因地理因素,本地的湖澤中數量不多。

楊明志想要大規模捕魚,有了穩定的食鹽供應,撈上多少魚都能將其制作為耐儲腌魚。

包括新設的七個集體農莊,合計多達十支村蘇維埃代表團,都擼起袖子,就在會議上做出表態,宣誓各自的存在必定能夠打好"捕魚戰役"。

人民的熱情被調動起來,柳得巴廖夫甚是欣慰。

他並非是絕對樂觀的人,因擔憂大家盲目的自信,這番就又站起來,擺起雙手,不合時宜的說︰"同志們,你們還是不要過于興奮。如果是用炸魚手段捕魚,我們的確會收獲頗豐。不過畢竟我們捕撈的是野生魚,它們的數量不會很多。那麼,我們能補到很多魚,指望量變變成質變,還是過于樂觀了。"

這番話點醒了站在台上跟著樂呵的楊明志。是啊,這里又不是大海,就是有魚群,其規模也不大。

楊明志拍拍手︰"我們的最高蘇維埃同志說得很在理啊。我們集中捕魚的確收獲頗豐,諸位還是不要太樂觀的以為魚肉產量能比馬鈴薯多。當然,魚肉是越多越好,如果能熬出大量的魚油,我們還能再制作一批土肥皂呢!

魚肉將是我們能得到的數量最多的肉食,除此外,一切能吃的我們都不該放過。"

"對!您愛吃的蒲公英,我們也可以派人去挖。"耶夫洛夫站起身調侃,他的話引得許多知情者嗤笑。

"沒錯,我們的確該挖蒲公英,它可以作為藥材又是一種蔬菜。"

"不過在我們這里,孩子們更喜歡吹蒲公英的絨球,看其漫天飛舞的美妙景象。"

楊明志擺擺手︰"它的確可以吃,能幫助我們度過困難時期。除了它,現在正值秋季,我們也該大規模的采集蘑菇,晾曬烘干或者腌制起來。還有那些高大的紅松也該結果了,當我們的伐木工砍倒大樹,一定得把松果搜集一下,炒制後的松子也能吃。"

實際上,例如廣泛分布在中國的"地菜",即薺菜,它的原產地就是白俄羅斯所在的東歐,和中國一樣,這種野菜在沼澤地也一樣到處都是。

另有苦菊、琉璃苣、小薊等,其產量很少。

很可惜,楊明志僅僅是因為個人喜好,以及特別好分辨的緣故,對于蒲公英特別上心。

他開啟了話匣子,那些土生土長的白俄羅斯鄉村人民,馬上列舉出了一大堆他不知道的名詞,仔細听其描述,竟是一堆野菜的名字。其中最熟悉的,就莫過于薺菜了。

野菜的產量注定遠不如漁獲,蘑菇的產量也是如此。唯有漁獲才是最重要的輔食和最大的蛋白質來源,那麼關系到腌制魚肉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擺在台前。

伏著講台,楊明志問道薩林奇金︰"關于建設一個食鹽精制廠,您應該拿出方案了吧。"

"當然!現在看來此事不但非常重要,已經迫在眉睫了。"

薩林奇金也是那種追究效率的人,他鄭重其事的向左右人保證,食鹽精煉工廠,最快可在三天後開始投產。

白俄羅斯這片地界,古代曾是一片淺海,滄海桑田後,水分蒸發,剩下的鹽分經過長時間的沉積儲存,逐漸變成了"鹽化石"。

純淨的岩鹽幾乎全是氯化鈉,因分子結構井然有序而無色透明。

不過現在發覺的礦場挖出的岩鹽,它呈現一種天然紅黃色,這是因為其中混有少量硫化物和其他雜質。

薩林奇金對化工生產一竅不通,好在游擊共和國里有高人。

他可以請化學實驗室的總負責人、資歷豐富的化學教授伊萬諾夫,來講解這件事。

只不過這位伊萬諾夫滿口的專業詞匯,讓大家听的雲里夢里,終歸這一套說辭,就是講解如何把岩鹽變成純淨的食用鹽。

既然理論上完全可以實現,下一步只要把工廠突擊蓋好,即便是一個簡陋的工廠,鹽也能開始量產。

楊明志又回到講台,薩林奇金的許諾真是令人振奮。

"好吧,同志們,可能到了八月二十日,食鹽就能量產了。所以在會議結束後,大規模的捕魚行動也該開始。我們終將解決糧食問題,接下來,該是解決牛羊與馬匹的糧食問題。

在我看來,糧食總體還是緊張的,喂馬的精細飼料就不必了。黃豆和黑豆,還是留著我們自己吃。沃曼斯基同志,您怎麼看?"

"我。"愛馬如命的沃曼斯基站起來,又刻意看了一眼志同道合的薩林奇金。

"的確,本來那些空投的谷物就是有限給士兵吃的,我們在養馬的時候,只給從事了非常繁重的體力勞動的馬匹喂食一些豆子和麥子。除此外,它們的食物一直是青草。

我雖然愛馬,做過騎兵,我也知道人畢竟是人。如果嚴冬凜冽,那些馬匹也是特殊的食物儲備。

但我們一直需要畜力,為了養活這些牲畜,我們理應大規模的割草儲備起來。"

"我記得,你們一直在做這項工作。"

"對。我們黑土村掌管了絕大部分馬匹,所有受傷的馬匹也在我們這里的獸醫院治療。包括諸如以為死亡、累死的馬,也多是在黑土村進行處理。現在,存放干草飼料最多的也是我們黑土村。"

"凜冬將至啊!"楊明志稍稍嘆口氣,"每一年的冬季都是一次考驗。據我所知,一匹馬只有吃掉數量驚人的草料才能安全越冬,若是以麥谷為食,需求量就小很多。歷次作戰繳獲中,我們現有的馬匹,應該還有一千匹?"

"目前還有的"沃曼斯基想了想,肯定的說︰"是一千五百匹。我不得不承認,它們的數量真是非常龐大,而且都是些優秀的馱載用馬匹。以我的觀察經驗,一匹勞作的馬,比如拉車等工作,一天必須吃掉七公斤草料。而安靜不工作的馬,只需兩公斤就足夠了。

即便如此,我們的冬季實在漫長。我們我們最多應該"

不等拿著筆記本演算的沃曼斯基得到結論,薩林奇金直接替他回答︰"我們需要1500噸干草!如果所有馬匹在冬季都忙于工作,我們的確需要這麼多數量。"

"啊!1500噸,這個數量有些多。我們現存的干草儲備才00噸,看來我們還得加緊工作!"

楊明志咳嗽兩聲︰"如果如果我們宰殺掉一些劣馬,腌制成馬肉以備過冬,即緩解了草料問題,也緩解了士兵的肉食問題。"

然而,在看到沃曼斯基和薩林奇金這兩張怨念極深的臉後,他意識到自己提出了一個非常糟糕的餿主意。

"司令同志!"沃曼斯基焦急的為馬匹請命︰"它們是我們的重要工具,除非意外情況,我們絕不可殺馬!尤其是冬季,道路被積雪覆蓋,最高效的運輸方式,恐怕就是馬拉雪橇了!再說我們根本沒到那種嚴重的地步!您完全不用擔心我們,等今天的會議開完,我就動員村民,去更遠一些的地方收割青草。嗯,還有突擊的大規模放牧,爭取在入冬前,把所有的馬養的膘肥體壯!"

"我我完全認同。很抱歉,剛剛扯了一個騷主意。"

楊明志深深記得那個位面,關于保盧斯和他的第六集團軍最後時光的糟糕歷史。

第六集團軍三十萬人被包圍,實際被包圍的部隊數量更多。那些為德軍服務的民夫主要有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構成,另有一批波蘭人、羅馬尼亞人等等。

只有少部分的德軍實現了機械化和摩托化,大部分的步兵師的後勤模式,和一戰時期別無二致。

當保盧斯堅持抵抗時,每天獲得的空中補給才區區六噸,更可氣的是,這六噸物資里彈藥佔主要!軍糧已經被吃完,加上民夫在內的五十萬人需要吃飯!

每個步兵師至少有著三千匹的軍馬,他們在饑寒交迫中開始大股殺馬充饑。至少保盧斯的情況比一百多年前的***好很多,戰敗的法軍在風雪中艱難撤退,軍糧吃完又面對庫圖佐夫的堅壁清野戰術,真的發生了析骸而爨的慘劇。

軍馬的必要時的確是重要的糧食來源,現在的游擊共和國的確犯不著生存性的殺馬充饑,留給沼澤地內現有的八萬余軍民,還有時間!

面相整個游擊共和國的擴大會議,到第三天基本接近尾聲。

這一天,針對各類物資儲備的問題,多方人員進行了一方謀劃,其戰略簡而言之便是,傾盡所能,在入冬前搜集所有能得到的糧食,然後以食鹽腌制為主要手段儲藏起來。

通過舉手表決,大家一致通過了增減大批露天糧倉,開挖大量地窖,尤其是針對鐵匠村三公里的那個小土坡,所謂"黑山",對固有的涵洞型糧倉,必須深入挖掘。

確定下來的幾大必須研討的示意,終于在這一天全部研討完畢,並得到相應的解決方案。

公開的會議終于結束,但指揮部內的會議還要繼續召開。

楊明志為整個游擊共和國確定了未來的發展戰略,也僅僅是游擊共和國一隅罷了。

全聯盟的游擊運動必須听從遠在莫斯科的游擊運動指揮部的調度,權限所限,楊明志根本不能暫為客人的三個大型游擊部隊發號施令。不僅如此,就在公開會議結束的當晚,科夫帕克、布馬日科夫和卡爾馬諾夫,聯合說明了他們一直訴求的東西糧食和彈藥。

"你們也太著急了。"坐在指揮部內,翹起二郎腿的楊明志一副不耐煩的模樣。"難道就不能再緩緩嗎?我們剛剛開完大會,要對會議文件進行總結。會議制定的一些新政策將在明天執行,指揮部現在很忙,整個游擊共和國都很忙。"

科夫帕克雖是坐著,整個人恰是渾身不自在。他終于站起身,說︰"游擊共和國很忙,我們也很忙。我的部隊全面撤回來,到今天已經是第七天了。這段日子我一直關注著部隊的休整,我非常感謝沼澤地同志們的傾力奉獻,但是我們是時候撤離了。"

他們畢竟是客軍,戰役結束之後,第6集團軍對他們的管轄也就暫停了。

他們的活動區主要在布良斯克、紹斯特卡和蘇梅等地,不得不說,那里的戰斗環境可比沼澤地險惡多了,究其原因,那里靠近德軍的進攻鋒線,他們所要面對的是大量的德軍精銳部隊。

一開始,楊明志希望他們在完成任務後早點離開,即便送給他們一些糧食彈藥,長久來看,不用多養活兩三萬人,己方後勤壓力能極大緩解。因為戰役中6集團軍傷亡恐怖,事到如今要是馬上催促他們離開,游擊共和國的戰斗力將暴跌。

此一時彼一時,楊明志倒是樂意他們再多逗留一陣子,比如說逗留到九月份。

那當然是不可能!他們離開自己的游擊區,那些為數不多的留守部隊難以施展什麼戰斗力,對德軍後勤的破壞力度也是一個暴跌,客觀上,這些游擊隊主力在沼澤地逗留的時間越長,北方戰場的一線德軍遭遇的後方破壞就少許多,又會導致朱可夫和科涅夫的部隊面臨壓力更大。(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