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617章 解放勒熱夫和維亞濟馬

當楊明志的第6集團軍施行「列奇察保衛戰」的時候,遠在數百公里外的斯摩稜斯克,部署在這里的德軍遭遇蘇軍主力的大規模反攻。

西方面軍司令朱可夫和加里寧方面軍司令科涅夫,兩人謀劃的一場戰略反攻,稱之為194年第一次勒熱夫-瑟喬夫卡進攻戰役,約定的進攻時間正是七月二十九日凌晨三點。

以勒熱夫為核心,在過去的十四個月內,蘇軍已經進行了兩次反攻,而七月底的行動則是第三次。

新的行動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唯獨進攻日期極度保密,甚至進攻開始後,該行動也沒有大肆宣傳。所以當游擊共和國知曉蘇軍發動了這次大規模反攻的確切消息,已經是八月初。

一時間,橫亙在數百公里戰線上的蘇軍加里寧方面軍主力展開戰略反攻,進攻矛頭直指盤踞在勒熱夫突出部的德軍第9集團軍。為了配合友軍反攻,突出部南部的西方面軍,也分出精銳部隊參與進攻。

因為蘇軍第9集團軍的慘敗,導致德軍擴大了勒熱夫突出部的凸角範圍,在這場拉鋸戰中,德軍取得了一次戰術勝利。

吃了一次敗仗的朱可夫眼光放的很遠,他知道,如果殲滅了實力最為雄厚的莫德爾的德軍第9集團軍,蘇軍向西推進的大門就打開了。

莫德爾的部隊正是德軍中央集團軍的主力,在這個節骨眼上,南俄圍繞著斯大林格勒和周邊區域,一場血腥的絞肉機式戰役已經開始。如若德軍從北方調兵參戰,蘇軍的防守壓力徒增。

為了避免德軍分兵南下,也是為了壓縮戰線,發動一場戰略反攻合情合理。而起這次反攻,蘇軍已經籌備了超過兩個星期。

官兵心中只有一個願望,即打破勒熱夫的僵局,盡快突破,將斯摩稜斯克這座古老的城市,從德國佔領軍的魔爪中解放。

早在181年拿破侖侵俄戰爭,俄法雙方在斯摩稜斯克展開血戰,又在博羅季諾展開血戰。一百多年後,從斯摩稜斯克到莫斯科,道路再次見證了血腥,蘇德雙方在長達五百公里的戰線合計布置了超過二百萬作戰軍隊!

蘇軍新組建的部隊有大量從未見識過現代戰爭的偏遠地區青年,他們多是二十歲出頭,最大不過三十歲。他們是蘇聯城里後出生的第一代,許多是191或19年出生,他們發自內心的願意保衛蘇聯,保衛他們習慣的生活方式。

在經歷了區區一個月的新兵訓練,新兵組成的新的步兵師,火速投入到勒熱夫絞肉機。

但大部分新兵根本不知道,蘇聯在這條戰線上,已經付出了一百多萬人傷亡失蹤的代價!他們,這些新來者,他們才是最可憐的人。

他們只是龐大戰役中的一個小棋子,戰役在七月二十九日由加里寧方面軍率先發動,三天之後,西南方面軍投入進攻。

愛國情緒爆棚的新兵,伴隨著數百輛坦克展開對勒熱夫的重點進攻。

然而莫德爾這位防御大師,以反坦克炮、機槍彈幕,和縱橫交錯的野戰防御體系,在被突破了兩道防線後,成功擋住了蘇軍多達十萬人的進攻。德軍的防御勝利只是暫時的,為了這個戰術勝利,德軍第9集團軍損失很大!

如若蘇軍只有這些兵力投入作戰,無疑莫德爾將再度取得防御勝利。

朱可夫率領的西方面軍于八月二日展開全面進攻。

西方面軍分兵牽制德軍第4集團軍,使之難以增援北方的莫德爾。蘇軍主力部隊,尤其是坦克部隊,在漫長的炮火準備和空軍的瘋狂轟炸後,開始針對勒熱夫突出部南部的維亞濟馬推進。

從現在開始,因為楊明志在蘇聯淪陷區的行動,本次反擊戰的戰果,已經和那個位面會發生的結果完全不同!

一個男人能對歷史帶來多大的改變?

楊明志為蘇聯帶來了已經成熟化的RPG技術,這種實用化的新式武器,為普通步兵大幅增強對裝甲目標火力,同時對于步兵亦有可觀的殺傷力。

德軍繳獲了蘇軍的這種武器,但德軍絲毫不震驚。本來單兵火箭炮和無後坐力炮就不是新鮮玩意,只是俄國人將其率先小型化便攜化。第七裝甲師的慘敗的確令德軍大為震撼,隨著一線德軍開始裝備單兵RPG武器,德軍也擁有這類反坦克武器,第一次投入作戰就取得擊毀大量T476坦克的戰果。

如今,投入本次反擊戰的T476,在增厚裝甲的同時,大部分還焊上了一圈柵欄。

而德軍的四號坦克,裝甲厚度強行提升,在基本免疫蘇軍RPG的同時,也完全免疫了蘇軍45毫米反坦克炮的在四百米距離內的正面攻擊。

投入進攻的蘇軍坦克,在逼近德軍戰壕時,旋即遭遇德制RPG轟擊。

正面的柵欄裝甲挽救了一些坦克,還是有一些被灼熱的金屬熱流洞穿,車組全體陣亡。

西方面軍在第一天的突擊中投入了四百余輛坦克,然而不到二十四小時的戰斗,無法戰斗的坦克已多達八十輛。有五十輛坦克的損失就來自于RPG的偷襲,它們經過修理還能繼續作戰,但在突破狀態下,蘇軍根本無非為其更換零件。

防御狀態下的德軍取得了一定的戰術優勢,然而莫德爾被蘇聯兩個方面軍重點進攻,他麾下有十八個師,因長期作戰兵力補充有限,更糟糕的他們不得不分散守衛。

蘇軍的戰略意圖則非常明顯,兩個方面軍,調集十個師和八百余輛坦克,組成鉗形攻勢的第一輪攻擊。

和德軍完全不同的是,蘇軍有兵力雄厚的預備隊。科涅夫意識到推進受阻,旋即增兵作戰,這一次,德軍突出部的北部防線終于被撕開了一個長達三十公里的大口子。

勒熱夫突出部,在蘇軍展開進攻的第五天不復存在!

八月四日,蘇軍解放了滿目瘡痍勒熱夫城區,針對正內的德軍散兵游勇的肅清正在進行。

蘇軍很快確定了新的目標——解放維亞濟馬!

從八月五日開始,科涅夫和朱可夫,開始針對維亞濟馬展開最猛烈的進攻。

戰爭給予莫德爾的感覺就是混亂!

「見鬼!我的援兵在哪里?我需要大量的援兵!」

但第9集團軍的防線失守來的太快,援兵不可能一瞬間出現,何況部分援軍因為一些惡心的情況,他們的增援時間不得不推遲!

所謂「惡心的情況」就是那場「列奇察保衛戰」!

德軍的馮克魯格元帥開始在中央集團軍中抽掉精銳,以增援岌岌可危的莫德爾,但這需要時間。

蘇軍會給予德軍加強防御的時間嗎?不!

朱可夫下達了新的命令,一時間,西方面軍針對維亞濟馬的重點進攻,增加投入了五百輛坦克和裝甲車(為了充數和提高激動力,其中甚至還有五十輛老式的T6)!多達七個步兵師伴隨坦克軍行動!

蘇軍的火箭炮發射車,對著德軍前線步兵陣地狂轟爛炸,為了搶佔時間,朱可夫命令軍隊在煙霧散去前就全面沖刺,不給敵人喘息機會。

戰爭成了這個樣子,士兵的勇武對戰局的影響已經不存在的。進攻的蘇軍投入兵力就是龐大,其戰術武器的數量也非常駭人。

如果說有那方面不足,就是士兵們的單兵作戰能力糟糕。但他們都富有勇氣,打仗不怕死,他們不敢後退也不能後退,歷史的洪流裹挾著這些幼小的身軀,成為德軍機槍下的點點亡靈。而幸存者將踩著戰友的尸體,踏上敵人的陣地。

蘇軍可以忍受很大的傷亡代價,因為他們兵力調運快,人口基數又大。

針對維亞濟馬的攻堅決戰,從八月七日開始,經過了三天血戰,在付出巨大傷亡代價後,尤其是損失了高達五百輛坦克的駭人代價,于八月十一日,蘇軍解放了維亞濟馬!

莫德爾的第9集團軍損失慘重,十八個師中,一支全軍覆沒,八支損失慘重。

莫德爾意識到因為友鄰的第和第4集團軍都遭遇蘇軍牽制,元帥許諾的增援絕不可能迅速抵達!如果自己執意在岌岌可危的最後的維亞濟馬突出部堅持,那麼其中的六個師大有被包圍殲滅的可能。

戰役前的調查數據存在了偏差,或者說過去的兩周,蘇軍增加了大量兵力,且情報隱藏工作做得很好。

他下達撤退命令,被德軍佔領整整一年的維亞濟馬被蘇軍佔領。

之所以被稱之為防御大師,主要在于莫德爾存在一種「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情節。在德軍軍中,他就是被稱之為缺乏進取心,被一些將軍稱之為笨蛋,都是進攻作戰,只要是他率領的部隊必定打的糟糕。

然而沒有人質疑他的防守才能。

在當前,戰士撤退就是最佳選擇。

莫德爾在斯摩稜斯克以東四十公里處修築防線,他的所有部隊擠在這里。那些為集團軍服務的輔助人員,即一大群捷克人、法國人、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統統被趕到第一線,發放武器後充當士兵。

勒熱夫和維亞濟馬都是小城市,飽經戰火已經成為廢墟。

為了解放這里,過去的一年蘇軍付出慘烈代價,本次反攻,朱可夫和科涅夫為自己部隊的勝利大為震撼。

是的,他們也想不到自己居然就這麼完成解放,下一步就可以立刻進攻斯摩稜斯克了!

「全軍繼續進攻,目標斯摩稜斯克,我們必須盡力突破德軍防線!」

朱可夫給麾下各個進攻的師發去內容一致的電報,即敦促他們進攻。

當然,他也收到各部隊傳來的部隊傷亡很大的電報,甚至有的步兵師聲稱,進攻前滿編的一萬一千人,現在就只有三千多人能投入戰斗,本是非戰斗人員的師部文書,也發放了步槍,後勤兵前全部轉為一線戰士。

即便如此,朱可夫相信他的部隊還能堅持,如今就是在比拼誰更能忍耐,如果用進攻部隊全軍覆沒的代價換來斯摩稜斯克的解放,他將毫不猶豫的這麼選擇。

那麼,為什麼德軍就沒有守住維亞濟馬?原因恐怕就歸結為他們兵力的絕對不足。

換言之,假若那支增援莫德爾的第100軍,還有他們上百門的重炮、數百輛裝甲車,沒有經歷列奇察這一遭,而是坐火車走另一條線路,他們早在七月二十七日就能抵達斯摩稜斯克。

莫德爾的確有十八個師,但每個師的戰斗兵力多數才有七八千人。臨時組建的第100軍還是舊編制,莫看該軍才區區三個師,它實際頂的上前線六個師!

一旦100軍順利增援,維亞濟馬的德軍兵力不但超越蘇軍,戰斗力也絕對不弱,甚至因為第100軍的加入,蘇軍能否攻下勒熱夫都是未知數。

然而100軍經歷了戈梅利血戰,不僅總傷亡多達七千人,彈藥的消耗更是空前。他們急匆匆的向白俄羅斯北方趕,大部分士兵不得不依靠兩條腿走到莫吉廖夫,才能乘坐火車前往斯摩稜斯克。

該軍第一批抵達斯摩稜斯克的步兵團區區一千五百號人,他們剛剛經歷列奇察血戰,又愣是走了近二百公里的路,更糟糕的是,時間已經是八月十日了!

他們剛剛抵達斯摩稜斯克,前線就傳來災難性消息,第9集團軍全面撤退。

第100軍姍姍來遲,新來的士兵絲毫沒有銳氣,莫德爾顧不上那麼多,他將這一步兵團立刻拆分成營一級單位,如同木楔一般,立刻命令其火速趕往城東四十公里處修築的那條新防線。

莫德爾不拘泥于軍隊編制,他只考慮防線是否結實。防線的各個節點規劃了固定的兵力,節點損失多少人,就從援兵中抽掉相應人數。如此操作,援兵的編制被打散,防線的各節點也不會因為增援兵力不同顧此失彼,省的被蘇軍抓到人員薄弱之處窮追猛打。

蘇軍的進一步進攻在八月十二日開始,至此蘇軍已經顯露疲態。

在維亞濟馬戰場,一度出現蘇德雙方一千多輛坦克混戰的現場,僅就坦克數量和質量,蘇軍都相對佔優,然而交換比上蘇軍損失更大。

士兵不得不以血肉之軀去沖擊德軍防線,而德軍改變了戰術,並在斯摩稜斯克城外以逸待勞。

和防御突出部完全不同,城外一條二百公里長的平直防線,撤下來的師擺出一字長蛇陣,這可比之前的突出部好守,還不用擔心挨了鉗形攻勢被包圍殲滅。

在援兵全面到來前,莫德爾不得不動員所有的可戰斗人員,包括斯摩稜斯克城里的由德國人組成的治安警察,也被當做一線士兵投入防線。

簡而言之,假若蘇軍成功打崩德軍的這道防線,那麼他們將面對一個嚴重缺乏防守的斯摩稜斯克!

不過朱可夫和科涅夫都暫不知曉這一點,因為前線傳來了非常惡心的情況。

蘇軍沒能突破德軍的新防線,士兵傷亡巨大,坦克部隊進一步損失。但蘇軍畢竟已經投入了四十萬軍人,另有八個師十萬人作為機動預備隊,大軍還在拼命進攻,部隊進攻受挫,持續攻擊的能力尚在。

時間到了八月十三日,第100軍的軍長航特,他的腦袋依舊纏著紗布,頭疼令他整個人變得昏昏沉沉。

他終于在斯摩稜斯克城里見到了自己的上司莫德爾,非常遺憾的進行一番自我批評。

「非常抱歉,我們在白俄羅斯早已到俄國人留守部隊的攻擊!我們傷亡很大,也錯過參與防御戰的最佳時機。」

「不!這一切都是圈套」莫德爾沒有絲毫抱怨新部下的命令,畢竟收復列奇察的作戰是元帥馮克魯格批準的,終究第100軍完成了任務。「你的部隊兵力雄厚,如果你們在蘇軍進攻前抵達陣地,戰局的確不會變成這個樣子。俄國人終究是要進攻的,他們故意選擇你部解決列奇察問題的這一空擋時期發動進攻,致使你部無法增援。不過現在還不算晚。」

航特因為健康問題,暫時無法管理軍中事務,軍長職能有副軍長代理。不過到了斯摩稜斯克,集團軍司令莫德爾決定把匆匆趕來的第100軍主力拆成一個個步兵營,以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投入防御,航特無話可說。

一支四萬人的生力軍陸續抵達戰場,他們的確很疲憊,用于進攻作戰不可能,但作為純粹的陣地防御部隊卻非常合適。

他們的增援的確只是個開始,馮克魯格調集了三個步兵師和兩個裝甲師,以及兩個摩托化旅,于八月十三日開始向斯摩稜斯克方向移動。

德軍還沒有淪落到被動防御的地步,馮克魯格相信蘇軍取得現有的勝利,必然付出了極其慘烈的代價,他們未能乘勝攻破莫德爾匆忙修築的新防線,更有大量情報證明,進攻的蘇軍陣型中裝甲目標數量驟減。

蘇軍已經缺乏進攻的資本,接下來輪到德軍反攻!

那麼德軍有底牌嗎?加上姍姍來遲的第100軍,以及將抵達的援兵,德軍拼湊出了一直總兵力達到十一萬的反攻重拳。再令第9集團軍十八個師的剩余部隊加入反攻,一舉奪回勒熱夫和維亞濟馬,在戰術上是完全可能實現的。

援兵全部抵達要到八月十六日。

馮克魯格給莫德爾下達反攻命令,日子就選在八月十七日清晨,在那之前,必須守住防線。(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