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604章 臨時會議(中)

楊明志不知道的是,薩林奇金和柳得巴廖夫兩人,在大量難民南下時就商量著建立新定居點的可能性。

最終蘇軍依舊選擇擴建普里佩特河右岸定居點,建設工作本該如火如荼的進行,繼續受到德軍南下趨勢威脅,以及科夫帕克的西方奔襲,兩人沒有再在新建定居點問題上多做考慮。

兩位身為游擊共和國國計民生方面的全權負責人,首要任務就是在部隊前線作戰或布防時,給部隊一個穩定的後方。他們首先做的是統計到來的難民,強力征召其中可以打仗的蘇聯公民。至于安置工作,先給他們找到湊合的住處,每天固定的土豆養著,若有勞動任務發動他們行動。

經過一周的警戒,再通過上級和遠方游擊隊的情報,證實了德軍在白俄羅斯南部的德軍兵力大幅降低,德第100軍北上,德軍也沒有新的部隊進駐。這種情況下,德軍繼續南下的可能性肯定是零!他們最大的可能,不過是派遣零星部隊滲透偵查罷了。

其實就算不開這個會議,考慮到戰後的總結性會議將不日召開,在大會上提及這些事正合適。

不曾想,司令楊明志比較心急,還有五千平民正走在通向鯰魚村的曲折道路,鐵匠村這邊就開始著手一攬子解決所有平民的安置問題。

所以在楊明志發言前,薩林奇金敢斷言,司令必有許多地方想的不周,此事需要一番討論。

楊明志的意見是這樣的︰

第一︰擴建霍姆尼奇兵站,于此地生活的平民不得少于兩千人,駐軍當有一個團。

第二︰繼續擴建普里佩特河右岸定居點,于此地生活的平民不得少于兩千人,駐軍當有兩個團。

第三︰增設四個兵站。于霍姆尼奇北方的杜布羅維察村廢墟建立兵站,駐軍當有一個營。于洛耶夫廢墟建立兵站,駐軍當有一個團。于米西渡口建立兵站,駐軍當有一個團,平民不得少于一千人。于第聶伯河左岸斯拉夫季奇廢墟建立兵站,駐軍當有一個團。

第四︰增設兩個哨站。于斯洛韋奇納河口附近石橋建立哨站,駐軍不少于一個連。與西北方向納洛夫拉鎮廢墟建立哨站,駐軍不少于一個連。

第五︰于鯰魚村以南以及礦場周邊地區建立新的居民定居點。關于新定居點選址,就以建設化肥廠時,備選的另兩處平地為基準,建設新的住宅區。

以上五個大內容,即是楊明志的大規模擴建計劃。

對于游擊共和國來說,他的規劃堪稱一個大手筆!

楊明志是一邊說,一邊在地圖上用鉛筆,把要擴建、增設的兵站、哨所和定居點的大概位置標注,使得觀者一目了然。

「您……您的計劃真是龐大,我現在有些擔憂,我們能否立刻落實!」薩林奇金擔憂地說。

「看來您是初步同意了?」

「是的,大方向上我是認同的,一些細節方面我們當然是要進一步探討。不知其他同志還有什麼意見。」薩林奇金說罷又看看其他人。

除楊明志外的十二人,有五人實際是客居于此!當這些外地游擊部隊完成休整後,將帶著他們一萬多人的部隊,回到各自的游擊區。

諸如擴建霍姆尼奇等兵站,在更靠北的地區建設新的哨站,這些措施是沒有人反對的。因為假若敵人在未來施行新的南下攻勢,前置的哨站早一點發現他們,游擊共和國將有至少一整天的時間進行全民動員,可以說這項措施干系到人民的生命。

楊明志規劃的前四點,所增設的兵站、哨站,都是在原有城鎮或鄉村的廢墟上重建。那里本就有大量的建築材料,由因附近被開發過,恢復重建的速度將是非常快的。

有問題,就是在楊明志的第五項內容,向鯰魚村以南的方向擴展!

薩林奇金問︰「我也在南方建立新定居點,不過這方面的困難就比較大。比起我們這里,那里被開發的只有礦場和化肥廠,以及一條完全又時常泥濘的林間土路。兩側的環境要麼是大片樹林,要麼是一堆泥塘小水坑。您確定我們要在這樣的環境建立新定居點。」

楊明志點點頭︰「就目前來看,也就是那里是整個游擊共和國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因為人跡罕至,大片區域未被開發,德軍想要從南方滲透進來將是極其費勁的。那麼對于我們,必須利用這種沼澤泥塘的天然屏障,將大量平民安置過去。」

頓時,耿直的卡維茨基村長覺得自己的鐵匠村收到了一些威脅︰「司令同志,您該不會是打算,分流出一些鐵匠村集體農莊莊員,到礦場附近墾荒吧?」

「這……我感覺您在擔憂些什麼?」

「對的!我很擔心那些民眾。他們已經在鐵匠村住的很久了,基層的勞動小組模式建設的非常完善,許多人還成為了民兵。如果……」

「啊!您是擔心我把你的人員拆分一下,會對管理上帶來麻煩?這個您放心,還有黑土村和鯰魚村的村長,我並不打算從三大集體農莊拆分居民南下拓荒。曾建的新定居點,就有新來的平民居住!」

如此,三個村長吃了一枚大大的定心丸。

人沒有私心怎麼可能!三個集體農莊自戰爭爆發前就村長,甚至可以追溯到沙俄時期。村子里的年輕人都當兵了,許多人戰死,剩下的婦女兒童,他們一直待在各自的村子里,並成為各勞動小組的骨干。想讓這些人離開自己的家跑到南邊的再蓋房子供自己住,自己的好房子留給他人,誰會情願呢?

楊明志其實根本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他根本沒意識到三個集體農莊村長顧慮的根本原因。

對此楊明志是有自己的想法,他體恤到增減現有的集體農莊人員編制,會對未來管理帶來紊亂,就是本著維穩原則,原本的三個農莊人口也是不能動的。

不過他們人員不用遷移,為增建計劃提供些物資幫助也是理所當然的,例如一些砍樹的斧頭。

「新來的難民,他們中的一部分送到霍姆尼奇、米西渡口和普里佩特河右岸,剩下的全部送到鯰魚村以南的沼澤。當然,你們三個集體農莊得提供一些手推車、鋸子和斧頭等工具,以幫助難民砍樹蓋房子,還有開墾新的土地。你們有意見嗎?」

「我沒意見!」卡維茨基表示認可,見狀,其他兩人也表示支持。

「很好!我們向南擴展,實際就是建立新的集體農莊!為此,我們也必須把集體農莊該有的運作框架率先建立起來。」說著楊明志看看薩林奇金︰「同志,您培養了很多基層政委,這些人理應在新成立的集體農莊擔任要職。」

「這……這完全沒有問題,我可以派人,前提是你得把農莊建起來!再說了,關于這個問題,您問錯了人,我們都應該听听柳得巴廖夫同志的意見。畢竟他是戈梅利市的合法的第一書記,有著充分的行政管理經驗。」

柳得巴廖夫呵呵的笑了一陣︰「薩林奇金同志,您也是過譽了。」

專業問題必須有專業人士來處理,如果說鐵匠村以北擴建和新建的兵站,都是出于軍事考慮,楊明志的決策沒人有異議。而鯰魚村以南要建設的是純粹的平民居所,那里幾乎沒有軍事設施,如何讓老百姓能夠在篳路藍縷開闢新定居點後能夠穩定生活,這是柳得巴廖夫的強項。

所以,楊明志非常識時務的將這位五十多歲的老者請到主人的位置上,躬著身子一副謙卑的模樣︰「來!您經驗豐富,此事由您處理。」

「好吧!好吧!」

柳得巴廖夫被萬眾矚目,他早就習慣了這種感覺,因而絲毫不感覺不自在,倒是要面臨的事確實麻煩。

「嗯,司令同志讓我做出決斷,我不廢話,諸位就好好听著!

吭!吭!

首先,建立居民定居點要保證三點,交通方便、飲水充分、土地合格。我們這里水源永遠的最充沛的,以至于找到堅實的土地都有些困難。

那麼我們該怎麼建造新的定居點,司令剛剛說的,利用建立化肥廠時備選的兩個位置,我認為並非最優解。

我們當沿著固有的道路建設定居點,這樣交通和水源都能得到保證。至于土地問題,通過地基改造,我們可以克服這些小困難……」

柳得巴廖夫不愧是二十年的老市長,戈梅利在干涉戰爭結束後的二十年發展的很快,他出力很多。

听了他的一些即興發言,楊明志自詡受益匪淺。一個個居民聚落,自然而然形成于河流或交通線周邊,原因無他,為的就是物資運輸方便。

人是喜歡聚在一起的,再說當前是戰爭時期,人民需要能夠緊急動員,反倒是住在交通線以外,違背了快速動員的初衷。

「根據我們的統計,從北方而來的難民有多達九千五百個家庭,合計兩萬五千五百人。有的人突擊征召為民兵,有的戰爭孤兒已經分配給三大集體農莊的家庭,刨去這近七千人,尚有一萬八千人亟待分配。據我所知,科夫帕克同志還解救了五千余難民。」

「對的!」听了他們寥寥幾人說話的科夫帕克,意識到自己終于有了說話機會,可是好好好表現一番。

他說︰「我們解救了五千五百人左右,非常可惜的是,一些難民死在撤退途中,即便如此我可以保證還有會有五千人進入游擊共和國。這些難民中,至少有四千人是從利爾楚奇鎮逃出來的!德軍不可思議的驅逐了他們,所以我們在接受足夠多的平民後,干脆就沒有再攻擊那座城鎮。」

諸如楊明志、耶夫洛夫等人已經知曉科夫帕克不打利爾楚奇的原因,那是一種計謀。在這個問題上,薩林奇金倒是有些不悅。

「我沒有見過來自利爾楚奇的難民。科夫帕克同志,您能形容一下麼?」柳得巴廖夫繼續問。

「難民?哦真是糟糕透了,那是一支幾乎有女人和孩子組成的難民隊伍!諸位絕對不會相信,我們奔襲一路看到的到處是德軍的暴行,他們屠殺了多個城鎮的全部居民,包括孩子。至于利爾楚奇鎮,很多男人被德軍強迫守城,女人兒童和老人被驅逐,不願走的全部被殺害了!從城里逃出的人,都是一樣的口徑,小孩子也聲稱他們看到了殺戮。真是……真是太慘了。」

听著這些,柳得巴廖夫內心壓抑的說不上話。他看看其他人,大家都是一臉鐵青。是啊,科夫帕克說起這個,真是太讓人痛心疾首。

「我們……我們還抓了一百個德軍戰俘,這群人都是些年輕勞動力,我們沒有將其處決。」

「你們做的很好!」耶夫洛夫大力拍桌憤而站起,「他們殺了那麼多人,簡單的槍斃真是太便宜他們了!依我看,這群屠夫全部送到硫磺礦場去,什麼時候我們戰爭勝利了,他們才可被許可從硫磺蒸汽里走出來。」

「您消消氣!」楊明志按下憤怒的耶夫洛夫,陪以笑臉︰「大家莫驚,咱們的副司令總是這樣暴躁。他的話倒是正確,科夫帕克同志的措施也很好,不錯,我們必須充分利用戰俘的廉價勞動力,讓他們勞動懺悔。」

「戰俘的事我們一會兒再議吧!」柳得巴廖夫敲敲桌子,又示意科夫帕克坐下來。

「現在,加上從西邊來的難民,既然那些人大部分是婦女兒童,想必也征不到多少合格士兵。如此我們亟待分配的難民人口,就達到兩萬兩千人的規模,依我看,按照三千余人一個農莊的標準,我們在南方建立七個集體農莊!」

「什麼?七個農莊?這麼多?」剛剛還笑盈盈勸慰耶夫洛夫的楊明志,這番瞪大雙眼看著柳得巴廖夫。

「怎麼?是不是覺得我劃分的太細了?」

「不!不!我……我有些擔心……對,我就是擔心您分得這麼細,對您的工作會造成很大困擾。」

「您完全不用擔心,管理各個集體農莊,這根本就是我的本職工作!」說著,柳得巴廖夫笑了笑,「別列科夫同志,列奇察破城後,市蘇維埃的組織框架里大部分同志可是轉入地下工作了!很多同志跟著我,平安的來到了這里,我們要興建七個集體農莊,各集體農莊蘇維埃的組織框架,就由這些人來負責。我可以保證,農莊第一天建立,第二天就能平穩運作。」

「好啊!」楊明志頓時心情舒暢。

既然定下了興建七個農莊,首先得先把農莊的名字定下來。

關于如何給集體農莊命名,其實也是個麻煩的工作。蘇聯的集體農莊化運動,興建的新農莊相當數量是以諸如「列寧」、「紅色十月」、「紅旗」、「大紅星」之類的紀念意義的名詞命名。

這類名字听著振奮,結果擁有這類名次的農莊在全聯盟到處都是!

即便是薩林奇金也不免進入這樣的俗套。

「七個農莊,就以列寧、斯大林、紅旗、鐮刀、鐵錘、紅十月和……和什麼來著。」

瞧瞧他猶豫的樣子,楊明志不禁拉起老臉,苦笑道︰「同志,這些名字僅戈梅利州就有多個吧!它太普遍了,我認為我們還是務實一些。」

「務實?怎麼個務實法?」

「這還不簡單?鯰魚村那里的泥塘鯰魚泛濫,農莊故而得名。鐵匠村出了大量的冶鐵工人,故而得名。至于黑土村,村子附近全是泥煤。

我們要建立新的集體農莊,農莊周圍的特別事物,我們就以此命名!如果當地松樹多,就叫松樹農莊。樺樹多,就叫樺樹農莊。蘑菇多就叫蘑菇農莊。」

楊明志作著這些有趣的列舉,已經惹得一些人嗤笑。

「若是蚊子多呢?」薩林奇金突然調侃問,「總不能叫蚊子農莊吧!」

說罷很多人已經笑出聲。

「您這是抬杠。」楊明志聳聳肩,「蚊子多?那就叫做青蛙村。因為青蛙吃蚊子。」

「您在開玩笑吧!」耶夫洛夫又按捺不住搶話道,「幸虧兵工廠廠長不在這里開會,他的姓就來自青蛙。」

頓時,整個辦公室陷入放肆的哄堂大笑。

隨著飯點兒的到來,上午的會議不得不中斷。至少會議是確定了北方的那些兵站、哨站的曾建工作,說實話也就屬這些工作最能趁早落實。

至于南方一口氣建立七個新農莊,瞧瞧柳得巴廖夫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楊明志非常願意相信他能做好這些。不過在落實行動前,大家至少得想出七個靠譜的名字,同時也得派人南下去選出沿著交通線的七個適合大規模蓋房子的區域。

這些問題還需下午討論呢。(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