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583章 城鎮的底細

柳得巴廖夫的論述是準確的,在戰爭之前,利爾楚奇鎮的確有一萬居民。

白羅斯的人口分布是這樣的,當199年蘇聯收復二十年前被波蘭佔領的西白羅斯,該國近九百萬人口,大部分分布在明斯克、莫吉廖夫和波洛茨克這樣的北方城市。

白羅斯的南部,尤其是平斯克到戈梅利的鐵路南部,更是人煙稀少。

在森林中出現了一個名為利爾楚奇的大型城鎮。該城鎮居民的構成,自然主要是白羅斯族和烏克蘭族。

因為歷史上整個歐洲對于猶太民族的迫害,一些猶太人宜居到白羅斯和烏克蘭交界處的森林定居,也就合情合理。

德軍終究是不費吹灰之力佔領了這里!

在1941年,數千名蘇軍潰兵撤入城鎮,城鎮蘇維埃也動員了一些民兵。然而,僅靠簡陋的武器,如何能夠抵擋進擊德軍的裝甲洪流?

何況,SS的「帝國師」,在追擊從維捷布斯克口袋逃出的蘇軍,他們順便路過了這個城鎮。

一支「帝國師」的偏師,和兩個團兵力的國防軍部隊,僅用五個小時就拿下了整個城鎮。

「帝國師」後來于北方的森林,一處小型平原,殲滅了一支蘇軍士兵。這些蘇軍,正是一年前月兌離撤退的庫茲涅佐夫第六機械化軍潰兵的第集團軍的殘部。甚至其中還有上千名不想繼續如喪家之犬逃命的84師的官兵。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楊明志和這個利爾楚奇之間存在著某種關系。假如去年這個城鎮的守軍能更好的抵擋住進擊的敵人,那麼,最終撤到沼澤地的蘇軍,很可能再增加五六千人。

過去的一切不能假設!

科夫帕克兵團于早晨八點後啟程,因為帶有大量非戰斗人員,整個隊伍沒有筆直的向著目標直撲。

部隊進行了分兵,韋爾希戈拉的偵察隊直線突進,大部隊則向南挺近茂密森林,最終迂回到利爾楚奇南方的森林中。

根據估測,高速又輕裝前進的偵察隊,將在當日傍晚抵達城鎮外圍。如果沒有做好十足的隱蔽,和守軍發生交火也是必然的。所以韋爾希戈拉得到命令,除非自身遭遇襲擊,方可進行反擊。且反擊的力度也只是將敵人打退為止,偵察隊的任務只有一個,盡量不暴露自身,努力獲得偵察情報。

至于大部隊,科夫帕克不認為能在傍晚前抵達目標。瞧瞧部隊的現狀,大量臨時制造的擔架躺著數以百計的傷病員。數百人的平民,拎著籃子、背著行囊、拉著小板車,甚至還有人牽著少量牛羊,磨磨蹭蹭的跟著軍隊走。

傷員和平民,他們就算是行軍的累贅,也真是一個人也不能舍棄。

就在會議的時候,自己被部下的眾志成城感動。現在的科夫帕克,漸漸對未來有些擔心。

倒是基層的戰士們,大家精神狀況還湊合。

政委魯德涅夫為了提高士氣,帶頭唱起了《國際歌》。

這首歌幾乎所有的蘇聯公民都會唱,它是號召貧苦人民進行階級革命的,亦是象征著蘇聯的奮斗目標。只是當前的戰爭,完全是種族之間的戰爭,斯拉夫民族在絕境中反擊著。

介于兵團中的官兵幾乎都是烏克蘭人,其中也不乏老哥薩克。士兵們接著便傳唱起《草原啊草原》、《塔強卡》,這類曲調更富有激情的戰歌。

歌曲令戰士們精神抖擻,巴爾岑卻有些擔心。

他質詢道︰「同志,我擔心這片森林中也存在少量敵人。您放縱士兵唱歌,歌聲難道不會引起敵人發覺?」

科夫帕克完全不以為意︰「這片森林是白羅斯和烏克蘭的分界線,與其考慮德國人,還不如考慮會遇到多少頭熊或鹿。」

「但是,您對這片森林詳細了解嗎?還是僅憑我們手里粗糙的地區地圖?萬一森林中還有散落的村莊,而村莊里正好有敵人?」

「村莊?敵人?我完全不擔心,屆時派上一點士兵,殲滅村里敵人,帶走所有村民,我們的隊伍不就更加壯大了?我們當前的任務之一,就是盡可能的解救人民。」

巴爾岑點點頭︰「的確如此。只是我擔心會有敵人的通訊兵藏匿村子里,一旦……」

「您杞人憂天了!」

科夫帕克打斷了巴爾岑的話,不過他尋思了一下,覺得顧問的話實在有些道理。

這兩位又對前景商討的一下。

「您既然是6集團軍的直屬偵察兵,既然您非常擔心,何不帶些戰士月兌離大部隊偵查?」

「我正有此意。現在您的偵察隊在遠處行動,就有我的人充當兵團偵查隊,也算是我盡了本職工作。」

于是乎,巴爾岑就帶著麾下六十多戰士,甚至包括娜塔莎的狙擊組月兌離大部隊,並按照以往的慣例,與隊前一公里以外偵查。

那麼說,這片東西走向的漫長森林中,真的沒有村莊?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就算這里是極端的待開發,不代表沒有人類涉足。

巴爾岑領著人走了兩個小時,與上午十一點,赫然發現了林子里有人活動。

通過望遠鏡觀察,證明那絕對是采集蘑菇的農村婦女,其戴著頭巾挎籃子的模樣說明了一切。

五個偵察兵不費吹灰之力控制了這三個農婦,安撫其精神後,不曾想農婦居然老淚縱橫。她們都是年逾五十的人了,見到游擊隊後,立刻供述了她們知道的一切。

現在,一個名為普雷巴拉維奇的村子,浮現的巴爾岑的面前。

那還有什麼好猶豫的?立刻將其拿下。

在農婦的帶領下,巴爾岑成功找到了這個小村子,旋即展開軍事進攻。

戰斗來的毫無征兆,村民還在日常勞作,村里帶著黃藍袖章的偽軍士兵無所事事的抽著煙,無情的槍彈便開始橫飛。

是誰打響了第一顆子彈已經無從而知,娜塔莎倒是到了兩槍,皆是爆頭擊殺。

擊斃叛徒的事實並不能讓她高興,反而有種難以說出口的不悅感。然偽軍也是敵人,伊戈爾忠實的記錄下娜塔莎戰績升到40人。

戰斗只用了四分鐘就結束了,合計十五個偽軍士兵死亡八人,剩下的全部投降。

蘇軍一舉解救了六十多個村民,巴爾岑也突擊審訊了投降的偽軍,試圖得到重要情報。

偽軍匯報了自己的來頭,連同死了的人,他們都從南方而來,他們全是烏克蘭人!

普雷巴拉維奇村的情況和之前的布克察村非常相似,德軍需要有人來代替他們管理村莊,遂令一小撮來自烏克蘭的偽軍駐扎這里。德軍不指望這些人有何作為,這個村子也沒有絲毫的戰略價值。偽軍的存在,就是給德軍充當眼線,以針對周圍森林的游擊隊。

這片森林真的存在游擊隊?

在科夫帕克兵團轉戰這里之前,森林中確實存在游擊隊。

並非所有的村民都願意為德國人服務!通過偽軍的供述,巴爾岑獲悉除了這個村子,森林中還存在至少兩個村莊,皆沿著普里佩特河的一條重要支流烏博爾特河排列。

偽軍的供述相當令人滿意。

巴爾岑繼續追問一個知情者︰「告訴我,這附近的最大城鎮利爾楚奇的情況。那里是不是有德國人!那里的守軍有多少?」

偽軍一听當場就懵了,他們只有十五人,被幾十名游擊隊員打敗,真是敗的合情合理。難道游擊隊還指望這點人去攻擊那個城鎮?!

「呵呵,你們真是瘋了!您們難道一無所知?!」

俘虜的傲慢令巴爾岑非常憤怒,他估模著,也許是俘虜深知免不了一死,故意這麼激怒他?

「正是不知道,才問你!快說!」

「你們……你們真是一群瘋子。難道你們指望僅用一百人就區襲擊那個城鎮?你們難道不知道,那個利爾楚奇現在有兩千多個德國人?」

這一情況,倒是令巴爾岑頗為吃驚。

「兩千人?德軍為何要重兵守衛那個城鎮?」

「為什麼?游擊隊在北方有了大動作,難道烏克蘭的德國人會袖手旁觀?那個利爾楚奇歸南邊的德國人管理,我們也是听從烏克蘭民族委員會的命令。現在,你們踏足的土地,已經是烏克蘭的領土。」

巴爾岑點點頭,顯然這個烏克蘭偽軍其實是知曉很多事情。除卻這個人,他便下令按照叛國罪,處決其余的六個人。

當看到同伴的慘死,剛剛還一副不屑模樣的偽軍士兵瞬間慫了,立刻表示自己會真誠的說明所了解的一切,只求給個活路。

這個人是否能活命,他當然必死無疑。

大部隊在正午十二點終于抵達這個村莊,並以此作為休息地。

那個祈活的叛徒終究還是被槍決,而他臨死前已經供出了大量情報,對于毫無利用價值的叛徒,這便是歸宿。

兵團實際已經獲悉了負責這一區域防御的德軍番號。

第60師,隸屬于南方集團軍群,該師的任務和諸如707師、74師如出一轍,負責後方的防衛。

這個60師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因為德軍在烏克蘭建立了一個偽政權,在許多地區,德軍許可當地人進行有限的民族自治。僅在194年,德軍在烏克蘭佔領區的統治,總體狀況比白羅斯要好許多。

尤其是西部烏克蘭,大量的偽軍從這里走出,他們多數是擔任德軍的後勤人員。至于那個名為「烏克蘭民族委員會」的偽政權,德軍禁止它建立軍隊,卻許可其成立大量偽警察部隊。

且說這些烏克蘭偽警察,按照正常的歷史脈絡,在戰爭後期,德軍改變了征兵政策,這群偽警察居然穿上德軍制服,充當「德國國防軍」士兵。更有許多鐵桿反對斯大林的人加入了SS!

德軍利用了相當規模的烏克蘭人討厭斯大林政權的情緒,組建的偽警察也成為了打擊蘇軍游擊隊的利器。

偽警察亦是成為德軍搜羅猶太人時的鷹犬,並成為大屠殺的劊子手之一。

不過,這些偽警察對于烏克蘭平民無意傷害,畢竟大家對建立一個烏克蘭民族政權,使得烏克蘭恢復到沙俄統治前的模樣,至少不是反對的(反對者要麼被逮捕判刑要麼成為游擊隊)。

再說說這個60師。

該師的指揮中樞放在名為奧夫魯奇的烏克蘭小城市,該城就貼著森林區,距離科夫帕克即將針對進攻的利爾楚奇鎮,足有六十公里。

奧夫魯奇距離茫茫普里佩特沼澤的邊緣,也僅有三十公里罷了。

該師一直關注著列奇察和其周邊地區的戰況,生怕盤踞在沼澤地中的游擊隊南下攻擊基輔。

該師的最大任務,正是衛戍南方交通樞紐基輔!就在基輔的周邊,德軍已經布置了七個師的兵力,它們貼著沼澤地南部邊緣排成一字長蛇陣,並建立的一道防御體系。

這些部隊不打算北上進入沼澤爛泥中作戰,即便基輔當局已經獲悉,二百多公里外的友軍打了敗仗。當戰斗白熱化時,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的正是這群駐扎基輔的德意志大兵。可以說,64師的北上協助剿匪,已經是南方德軍在兵力吃緊的情況下勉為其難的盡力而為。

64師落得一個大敗虧輸,繼續涉及沼澤地的戰爭,不就中了游擊隊的圈套?

所以直到戰事結束,基輔周邊的德軍正在做的,便是加強防線的防衛,以拱衛鐵路樞紐——基輔。

60師派遣一個步兵團北上利爾楚奇,此乃基輔方面唯一的「進攻性防御」之操作。

北上的也不僅僅是該師的步兵團,一千余名偽警察也被派駐,再加上利爾楚奇原本的偽警察和德軍駐軍,武裝人員總兵力居然高達四千人!

刨去武裝人員,城鎮尚有六千名和平居民生活著。他們大部分是烏克蘭人,僅有少量白羅斯人,猶太人是完全消失。

城鎮居民依舊在城鎮附近的農田種植小麥、黑麥、土豆。因為原本的集體農莊體系被解散,農民恢復了自耕農狀態。曾經被蘇聯消滅並流放的地主,他們不但回來了,在拿到土地後又成了德軍的擁躉。

至于相當數量的無土地農民,又不得不給這些地主打工,亦或者給德國打工,甚至一些城鎮婦女以出賣自身的方式獲得生存的糧食……

身處戰爭時期,至少沒有發生饑荒,城鎮居民不得不在德軍統治下低頭,苟且的活著雖然屈辱,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居民在春天播撒麥種,待到八月底收獲。至于馬鈴薯,居民今年已經收獲了兩次。不過大部分的馬鈴薯被德軍征用,留給廣大居民的糧食也就勉強糊口罷了。

因此,對于月底的麥收,居民完全不報希望。屆時所有的麥仁定被德軍征用,人民只能祈禱著,德軍會仁慈的留下一些麥穗于田地,並許可撿拾,亦或的在收麥時佔領軍能多給一些報酬。

利爾楚奇鎮的周邊三公里大部分為麥田,麥子已經抽穗,距離成熟也就三個星期了。

然北方的局勢愈發的敏感,尤其是幾天前,大批德國國防軍,開著卡車、裝甲車進駐城鎮,就仿佛這里也變成戰爭前線。頓時鬧的滿城風雨人心惶惶,居民前傳說著普里佩特沼澤的游擊隊主力將要殺過來。

許多居民擔心城鎮變成戰場,萌生的逃亡的念頭。

但偽警察向居民宣布︰「德軍在白羅斯戰場完全擊敗匪徒,德軍進駐城鎮,意圖在于攻擊南逃的匪徒散兵游勇。所有人完全不用擔心,繼續準備麥收。」(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