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531章 難民轉運行動(上)

為了能立刻引起難民注意,亦是不讓他們受驚,米羅什尼科派出的部隊可是扛著一些紅旗故意招搖。

旗桿就是砍的細樹枝,旗幟就是紅布。他們舉起了二十面旗幟,夕陽下,其映像還算顯著。

他們沿著河畔一口氣向北走了近四公里,終于和護送難民的來自「紅色十月」游擊大隊的游擊隊員接觸。

紅旗即是友軍的證明,烏龍事件沒有發生,當互相看見彼此時,大家遂用俄語喊話,便高興的擁在一起,並匯報各自身份。

「同志!我們終于等到你們了!你們是紅色十月的人?難民有多少人?」

「有整整三千人!謝天謝地,真想不到你們居然出城迎接我們。真是太好了,大家經過長時間的行軍,搜有人都累的快要虛月兌。」

游擊隊員自身的情況也有些糟糕,他們也被許諾,即到了列奇察就有充分補給,因而他們的隨身口糧只有一天的量。

為首的游擊隊小隊長問道︰「據說,你們已經在城里支起大鍋熬面粥了?」

不過,烤面的獨特焦香,立刻引起小隊長的注意。他注意到友軍戰士們背著的麻袋,好奇的問︰「那些口袋里,該不會都是面包吧?」

「不。」游擊旅一營長高興的說,「但都是些可以立即食用的干糧。」他一聲令下,一名士兵拉開口袋,將「鍋盔」展示給游擊隊員們。

「我們不可能瞬間烤制大量面包,就以這種烙餅湊合吧。我要立刻看看難民們,我的部下有三百人,他們攜帶了一批糧食,我奉命立刻將其分給難民。」

「真是太好了。」游擊小隊長甚至有些喜極而涕,他鼻子酸酸地指著後方,「他們都在那里,距離我們有一公里遠。您很快就能看到。」

「很好!」一營長一甩袖子,「同志們,我們加速前進!」

游擊旅攜帶的糧食看似很多,分到每個人手里也就是一點點。

那一對艱難前進的母女,也都分到了一些「鍋盔」。母親知道這是面粉做的,外層有些燒焦的痕跡,但面粉的焦香太誘人了。然而吃這東西有些考驗咬合力,到了小女孩這里,她只好用細小的牙齒,一點點的嗑成小塊咀嚼吃掉。

這一批糧食對難民群至關重要,他們墊了肚子再次啟程,整體的行軍速度突然加快,到了快七點時,難民三千人,他們趕著馬車、載著大量生活用品,以及少量的綿羊家禽,進入了飽經戰火摧殘的列奇察城。

迎接他們的,是兵力破萬的蘇聯紅軍戰士,他們建立了一些規模很大的野戰防御體系,因此城內僅僅駐扎了兩個團的部隊。

兩支獨立團繼續駐扎,介于大部分可用之物已經被搬到戶外統一擺放,等待運往沼澤地。士兵們的工作就變成了臨時照顧遠道而來的難民。

獨立團的戰士們,大部分就是來自被德軍蹂躪過的村莊,所以面對這些難民,難民們遭受的苦難,他們再熟悉不過。

但戰士們驚異的發現,難民群中居然以婦孺居多,大部分還都是頗為年輕的農婦。她們憔悴的臉龐激發起戰士們本能的保護欲,再者,獨立團的戰士有都是男人,既然是奉命幫助難民,那麼發生一些越界的幫助,也就在所難免。

總體而言,部隊的紀律還是不錯,士兵和女難民親密接觸一下基本沒有更進一步。反倒是那些難民,或是見到了祖國的軍人,竟豪放的撲了過去,抱著士兵的臉一頓狂親,又痛哭失聲。

基層政委和「難民轉運委員會」立刻著手與秩序控制,難民剛進城引發的小小混亂當即結束。

拉夫連季等一票軍官,對士兵們的舉動不甚關心,反正有基層政委們關著。

拉夫連季最關心的正是難民問題,當廣大難民抓緊時間吃飯,以及在「委員會」管理下劃定今晚營地時,他專門令護送難民的「紅色十月」大隊的小隊長,交到自己的指揮所里。

現在的拉夫連季可真是神采奕奕,猶豫城里發現了汽油發電機,指揮所里也就由幾盞電燈照明。

他穿著蘇軍制式軍裝,只是發放這身衣服時,根本沒發放合適的領章肩章。他穿著的實際是士兵制服,胸前掛著的四枚意義各異的勛章,證明了他的軍功。

整個蘇軍指揮室內的軍官,清一色的制式軍裝,所以當穿著打著補丁便服,散發著濃厚汗臭味的游擊小隊長見到眾人,吃驚就寫在臉上。

拉夫連季首先敬禮︰「同志,你們是紅色十月游擊大隊的同志,是吧?」

「是的長官!」小隊長因緊張,他瞪著雙眼立刻敬禮︰「我是紅色十月第一大隊第一小隊長,我叫伊萬•謝苗維奇•格里申諾夫,雅羅斯拉夫爾人。」

「我是第63集團軍近衛284步兵師第二團團長,亦是列奇察守軍的總指揮拉夫連季•拉夫連季諾維奇。」

小隊長一听,又立刻敬禮︰「您好!拉夫連季同志!」

「您不必舉例,我們不廢話。現在請您告訴我和我的戰友們,您所屬的游擊大隊,現在有何戰略意圖,攻擊目標是哪里,部隊分布在哪里。您護送的難民群有多少人,後續還有多少難民抵達……」

列奇察的緊急軍事會議,就在七月二十一日晚突擊召開。

原來,紅色十月游擊大隊愣是組織了五支難民群,他們將從多個方向涌向列奇察。列奇察成為通向南方沼澤地的必經之路,他們必須在此補充給養,才有能力繼續南下。

五支難民群,每一支的人員數量差異交到,傍晚時分首先抵達的,算是規模中規中矩的。

小隊長聲稱,有一支人數高達八千人的難民群,會從列奇察的西北方向趕來,而那個防線,也是游擊大隊目前的西部控制區的邊緣。

在戰爭時期,和敵人爭奪人口,實乃最終勝利的必要手段之一。紅十月大隊的計劃非常明確,必須竭盡所能的將目前打下來的控制區內,所有的難民收攏後,向安全的沼澤地轉運。這不僅僅是最高上級波諾馬連科的命令,亦是該游擊大隊指揮官的計劃。

「要搶救每一個人,讓法西斯無法再奴役人。」這便是游擊大隊當前的戰略。

這些情況由前線整理一番,待到晚上八點,大量電報開始向沼澤地發送。

與此同時,楊明志和眾多人員,繼續堅守在指揮部內,大量難民在向沼澤地移動,任何人不可怠慢。

為了迎接多大兩萬人的難民群,游擊共和國三大集體農莊已經行動起來。留守人員本不多,隨著普里佩特河左岸戰斗完全結束,大量參戰士兵,以及新加入的第21游擊旅,全體官兵突擊承擔起了一項大工程——蓋房子。

所謂難民們不會抱怨住所的簡陋,只要它能遮風擋雨即可。危難時期已經不所謂舒適,能抱住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蓋房子的材料的確到處都是,遵循于以往的建築習慣,新蓋的木屋必須要有樹林的掩護。士兵們砍伐大樹,先是修好框架,再鋪設木牆與天花板,由農民組成的民兵部隊,對蓋木屋子經驗豐富。

除了蓋房子,莫過于準備大量的土豆,新挖掘的土豆要盡快送到霍姆尼奇,以保證難民在把霍姆尼奇儲存的糧食吃完後還有的吃。

林林總總的工作加在一起,突然變成了大工程。固然是薩林奇金拍著胸脯向所有人保證,他會將此事完全處理好,楊明志還是有些擔心。

到了晚上八點,列奇察突然傳來大量的電報。

游擊共和國指揮部已經知曉第一批難民于晚上六點平安抵達,時隔兩個的新電報,就是對難民群體的系統報告。

翻譯後的電文鋪在大辦公室的桌案上,其內容意義重大。

「呵呵,紅色十月的這群人,他們的手段頗有我們五月份的風采。」耶夫洛夫心情還不錯,「第一批有三千人,難民還趕著一些馬車,還攜帶了不少生活物資。別列科夫同志,您猜測的很對,他們並非一無所有。」

「就是口糧幾乎沒有啊!」楊明志看了電報,已經完全明白友軍的意圖。「可能是上級向友軍說明了我們的情況,所謂游擊共和國的糧食非常充裕,事實倒也確實如此。友軍把難民的口糧精打細算,到了列奇察,難民的吃飯問題已經完全由我們負責。」

「這並沒有問題,畢竟我們繳獲了城里的德軍糧食倉庫。再說了,要讓難民撤回來,也就是幾天的事,我們這里的土豆可是能吃到明年的。」

「他們平安抵達就好」薩林奇金攙和說,「接下來的轉運工作,我可要參與了。當然,二位將軍的決策也非常重要,尤其是您,別列科夫將軍。關于如何轉運難民,我希望听听您的見解。」

楊明志也並非是剛剛看了電報,就能突然相處絕佳應對策略的絕對天才。

他頓了一下,「此事,就是我們今晚必須討論的最大問題。我們必須短時間內拿出一套合理的方案。」

原來,五支難民隊伍,最晚的一支預計會在二十二日中午抵達列奇察,至此,紅色十月大隊的重擔就全部甩給游擊共和國了。除了他們,茨岡人大隊還有五千多人,他們也會在二十二日全部抵達列奇察。

然茨岡人大隊的問題令人頭疼,該大隊控制區在日洛賓到戈梅利的中間地域,控制的村莊居民全部進行搬遷,他們要到列奇察,也是抵達城市的左岸。

鐵路橋還是公路橋,都被蘇軍炸毀,甚至炸的頗為粉碎,使得德軍想要修復都是一樁大工程。

當然,在集思廣益的研討中,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

一套初步的應對方案,在楊明志批準後,由指揮部于晚上十點,向列奇察發送。

于是乎,一場規模浩大的難民轉運行動,就在七月二十一日晚十點,正式開始了!

所有開會的軍人、官員算是長出一口氣,見得大家已經在討論難民抵達後,游擊共和國的光明前景,楊明志倍感欣慰。

當然,楊明志根據地圖,親自用尺規簡要規劃處一條合理的難民轉運線路,可是令薩林奇金非常滿意。

薩林奇金突然開口︰「別列科夫同志,也許,這就是我們的長征吧。」

「長征?」楊明志一驚,他听到的是一個特別的俄語名詞

的確,發生在中國兩萬五千里長征是一場軍事奇跡,它震撼了整個世界,主要國家對此都有專屬名詞。

或許用長征來形容過于牽強了。

楊明志搖搖頭︰「去年,德軍的進攻過于突然,我軍敗的太快,以至于均對此撤走,甚至被大規模殲滅投降,本該被軍隊護送到大後方的人民,被納粹鐵蹄控制。如今我們護送人民到安全區域,本就是我軍的職責。畢竟紅軍戰士是來源于人民的,我們必須保護人民。

如果說這是一場長征,也是人民的長征。但是它路途並不遙遠,我只希望整個過程中,不會有任何岔子,行軍路上斷不可傷亡一人。」

薩林奇金點點頭,「你的這番話體現了你崇高的思想覺悟。你是個中國人,中國人完成了上萬公里軍事遠征的壯舉,乃人類數千年歷史的第一次,比古代的亞歷山大遠征、蒙古院長,要困難上千上萬倍。也許,這種事也只有中國人能做到。」

「您的褒獎有些過分了。」楊明志多了一個心眼,莫非這是斯大林專員的試探?他馬上表示︰「我既已加入蘇聯國籍,便是蘇聯人。」

薩林奇金瞪著楊明志︰「然而,您的靈魂不還是中國的麼?」說罷,他就放肆的樂了。

「是啊。所以,這一次就用中國式的指揮藝術,從德軍的圍剿中,把兩萬平民接過來。以後這樣的行動最好多一些,如果我們能控制整個白俄羅斯的農村,即控制了白俄羅斯的絕大部分人口。而他們,無論男人女人,還是小孩子,都能成為民兵。」

楊明志的話有些慷慨激昂了,但這些並非口號與樂觀展望。楊明志是知曉歷史的,原本的歷史,白俄羅斯死了三百多萬人,又有近百萬人被擄到德國做苦役。剩下的四百余萬人,愣是被發展出了四十萬游擊隊,而其中的十八萬人,當白俄羅斯解放後搖身一變成了正規軍,甚至還有許多人打到了柏林城里。

雖然並沒有人提出一個有正式名稱的大戰略,然廣大的游擊隊,已經開始在戰爭中模索出了合適的戰略——農村包圍城市。

紅色十月和茨岡人,兩支游擊大隊,他們的兵力已經擴展成兩個步兵師的規模,白俄羅斯東南部的農村,大部分為他們所控制,德軍暫時真的只能以城市為依托堅守。戰役到此僅僅在白俄羅斯東南部,原本應發生在1943年夏季的事實,已經被提前了整整一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