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265章 備戰(五)

「笨蛋,我們可不希望你真的殺身成仁!」楊明志聳聳肩,繼續說︰「現在,該是給這些馬匹和全體御夫下達命令的時間了!我不想再磨蹭。」

馬匹已經到了,楊明志迅速按照計劃進行規劃。

在計劃上,將有四匹馬拉動一輛馬車,這和羅軍後勤的編制是一樣的。馬車車廂上,也將裝載最高達五噸的物資,得益于這種馬車的鐵肋結構,它完全能夠承擔。再者四馬力的動力,也能很好的拉動整個車廂。

但馬匹拉動的不僅僅是車廂和貨物,羅馬尼亞使用這些馬車時,其車廂尾部都有著掛鉤,羅軍的那些75毫米野戰炮,也都是通過這種方式被拖拽的。

馬車已經負重太多,拉著繳獲的那些75毫米炮作戰,有點活力過剩,因而,馬車就將拉著那些45毫米炮出征。

按駟馬一車的分配,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合計擁有125輛馬車,其可攜帶物資之大,是部隊從未有過的。

主力部隊是三個團,再加上獨立的巴爾岑偵察營,合計就是十三個標準營,基本上每個營能分到十輛馬車。

馬車運輸當然不是一波流的事,當部隊紛紛抵達預定位置後,這些馬車就能開始源源不斷的運輸,最終運輸的給養也將是個龐大的數字。

考慮到第一梯隊的任務模式,他們在行動開始後的一兩天內,需要大量的物資供應,尤其是彈藥供應,如此才能短時間內將包圍圈穩固。因而這四個營一下子分得了20輛馬車的份額,即每個營五輛,物資重量也達到了驚人的二十噸!畢竟就算一名戰士背負三十公斤負重,全營總負重也在十八噸上下。戰士們累的氣喘吁吁,還不如五輛馬車拉的多。

楊明志倒是沒打算讓戰士們把負重全盤扔到馬車上,這些馬車裝載的將是數量龐大的軍糧——土豆。

在安排完任務後,這些御夫和馬匹飼養員,就正式歸為指揮部調度了。這種情況下,指揮部內大量的參謀員就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們成為指揮部的最佳命令執行者。

鐵匠村內至今還閑置著數百輛馬車車廂,隨著大量馬匹的到來,車廂紛紛有了動力源。村民們已經被發動起來,就在6月18日,他們就開始了土豆的裝車。大量拳頭大的土豆被洗干淨後,囫圇的扔到車廂里,它們堆積成小山,最後蓋上一層麻布,再用麻繩捆扎好防止土豆掉落,一輛標準的食品馬車就這麼完成了,就等待馬匹就位。

四個營將在明日領取這些馬車,再說了,下午多羅寧所謂的炮兵團也將派人前來,他們會把那些45毫米野戰炮和大量的原裝炮彈帶來,並在當天安置在馬車上。

部隊繳獲的羅軍尚可使用的小口徑火炮如今還有32門,它們有輪軸有支架,其整體也非常輕便,實際僅靠幾匹馬就能輕松拉走。配套的炮彈數量更是龐大,其中大部分是高爆彈。這種野戰炮本來也具備反坦克炮的能力,顯然羅軍也是因地制宜的沒有攜帶穿甲彈,而是大量的高爆彈。頗為諷刺的事,這些高爆彈還沒使用多少,它們就被統統繳獲了。

第一梯隊每輛馬車都拉著一門小炮,每門備彈二百發,它們將成為遠距離襲擾洛耶夫敵人守軍的利器。每門炮配屬炮兵六人,各營安插一支簡化版的炮兵排,他們將直接隸屬于營長指揮。

整個下午,軍隊的後勤部分積極工作。彈藥正被一箱箱的從軍火庫拉出來,作為軍糧的土豆紛紛從糧倉拉出。三個集體農莊的食堂也從沒休息過一分鐘,廚師正在積極生產餅干粉,以及燻烤鯰魚肉干。

第一梯隊的行動就在6月20日早晨開始,楊明志想著自己或許該進行各演講。說些什麼呢?當然是些戰前鼓勵的話,或許這種事福明比自己其實更在行。

要演講,就要將那四個營集合一處,他們一定也在積極的備戰,在其沒有準備好時就令其緊急集合,的確非常不合時宜。

既然他們不能集合,不如自己直接下基層視察。

馬匹和御夫都離開了,小沃曼斯基和他的那點騎兵也興高采烈的回黑土村了。待在指揮部內實際也沒多少重要事宜,楊明志也就把工作全面委托給耶夫洛夫和福明。

「呵呵!總是這樣,也許你待在指揮部會更好。」福明抱怨的說。

「我還是去走走吧,到各個營區看一看。作為司令我該親自去看,僅憑那些報告文件,很難了解實情的。」

耶夫洛夫點點頭︰「那你就去吧,放心,工作我會做好的。」

284師第二團和傘兵旅的駐地就在鐵匠村,唯有284師第一團在鯰魚村。如今第一梯隊四個營已經全部聚集在鐵匠村扎營,楊明志就直奔他們的營房,在備戰的最後一個下午一探究竟。

他們都住在木質的營房中,即便是從鯰魚村「遠道而來」的卡拉夫斯基的部隊,因為鐵匠村在森林中修築了大量的定居點,直到現在還有新的房屋在建立。

楊明志不想制造太多波瀾,他換上了一件黑色皮衣,尤其注意將自己軍官的身份證明遮蓋,勛章更是被收好存放在了指揮部,腦袋上則頂了個士兵才配搭的船形帽。

只要他不主動暴露,乍一看上去和普通士兵無異。

楊明志僅帶著以阿布拉姆為首的五名衛兵,這一行六人瞧瞧的走訪了四個營的營區。視察一圈後,這些戰士都在戶外清點他們的彈藥,擦拭武器,一絲不苟的清理槍膛。他們的工作細致入微,一個優秀的士兵首先需要他有著認真對待武器的態度。所謂武器就是士兵的生命,在戰斗中,優秀的士兵總能達到人槍合一的境界,他們仔細保養自己的武器,就好像保養他們自己一樣。

這些戰士的確是精銳,他們身體強壯,背負三十公斤的重裝備還能長時間行軍。考慮到俄國人的基因決定他們很容易變得身體強壯,他們有著極高的負重能力也就不算稀奇。馬車將承擔巨量的物資運輸,楊明志估模著,他們的營長一定會呼吁戰士們,能多拿一百發子彈,就嘗試多拿二百發;能多塞一枚手榴彈,就嘗試再塞三枚。

根據指揮部的命令,這些戰士被勒令必須按照多拿彈藥,命令落實下來,士兵的彈藥攜帶量,一定會逼近其極限。

想到這些,楊明志也想到了巴爾岑的那番顧慮。的確,那些孩子們攤上這群玩兒命打仗的大人,孩子們真的能適應嗎?總之,他們的確能背動三十公斤重的裝備,只怕走上幾公里,身體就崩潰癱倒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