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百九十三章 攻堅火箭炮的戰役(一)

如果能喝上咖啡,即便工作到明日太陽升起也完全沒問題。

這個時代,也就美軍士兵能一直享受這個!

吃罷了飯,楊明志和他的研究員們,一股腦的鑽進設計局的辦公室內。

他拍這手大聲命令道︰「同志們,趕緊把桌案清理干淨!**夫,你負責把最初我們搞小口徑火箭的資料,火箭助推式榴彈的資料,統統找出來!」

**夫有個小習慣,便是完成了一個武器的研發後,相關資料必定整理完畢,很快的一個木箱被抬上桌案。

「長官,如你所見,這就是你要的資料。」

楊明志有些吃驚,這個人把文件整理的非常好。「很好,這樣就省卻了我們很多的時間。那麼你現在把無後坐力炮和最初的那些小口徑火箭的資料都翻出來。」

最終,三個木箱被擺在桌案,楊明志簡單的瞧了瞧,這里面一堆大小參差不齊、有些發黃、寫滿密密麻麻文字的紙張,居然就是幾個月以來的主要研究成果。

因為更多的心思用于指揮作戰,他差一點都忘了,這些資料有些是自己親自書寫。

不過那些連續熬夜加緊研發武器的經歷,一直刻印在腦海里。

其實即便沒有這些資料,大口徑的火箭炮還是可以搞出來的。如今,之前的研究資料完好無損,接下來的重頭戲,自然是整理資料。

楊明志令大家稍安勿躁,找到木凳整齊的做好。接著站起身就像是一個老師,敲著桌子,說明這三箱文件的重要性。

原來,在他的計劃著,新的火箭炮需要參考無後坐力炮、火箭助推式榴彈和最初的竄天猴。

其實單兵火箭炮武器早就搞出來了,奈何受制于材料,其口徑很小,威力也就相當于一個進攻手榴彈罷了,殺傷方式還停留在破片單純性物理撞擊的低級層次。

楊明志解釋道︰「去年我們已經研制成功了火箭武器,因為後來我們又成功復刻了火箭助推式榴彈,前者因為停止研發。如今我們接下來的任務,可以理解成將火箭武器的項目重新上馬。」

提到幾個月前的那些火箭,在坐的里固施科夫深有感觸,他不得不倡言︰「在坐的一些同志是知道這件事的!那些火箭武器的點火模式還是二百多年前的方式,當時我們的條件太糟糕,即便如此還是造出了火箭,就是其威力和射程太差勁了!它的出現,只是勉強增強了部隊的戰斗力,至少幫助我軍度過了幾個月的危險期。」

「我們的兵工廠廠長說的沒錯!」楊明志肯定道,「我們現在依舊在生產無後坐力炮,炮彈也是在量產的。可能會有人質疑,既然我軍已經不是去年的糟糕處境了,依靠現在的軍備,戰斗力已經很強。如此把很多材料用于新武器研發,是否非常必要。我說這很必要!因為我們要搞的是一款戰術武器,更是一款戰略武器。」

牛吹的大一點,好讓這房間里的年輕人更加亢奮。

什麼叫做戰略武器?有次武器,能打破敵我雙方戰略之平衡的武器!楊明志提到這個詞匯,大家神采奕奕。

「很好!現在大家都安靜,各自把筆記本拿出來,牢記住我的要求!」

在這之前,關于火箭炮和其配套系統最基本的性能要求已經說明,楊明志繼續補充一些內容。

很多時候,僅靠一張嘴來描述,是不能把細節說明白的。在武器研發方面,幾乎都是靠圖說話。

所以,他一邊說著,一邊在筆記本一處空白頁,用鉛筆畫著理想中的草圖。

……

穿越到這個戰爭時代,楊明志已經認同了這種命運,如何活下來不僅僅需要運氣,還在于自己依靠知識去拼。

那個位面的自己曾是某機動部隊的軍人,本來自己有保有學歷,又經歷了軍營的磨礪,對武器研發也有了自己一套看法。當時,「絕對快相對準,戰斗靠火力說話」的理念已經開始普及,因此部隊已經全面裝備了不佔編制的火箭筒。

其中最為凶殘的正是那120毫米的大管子。

雖然說口徑就是正義,這管子里裝填的飛彈,它才是破敵制勝的關鍵。其中最為凶殘還不違背國際法的、能夠以非人道的方式大規模殺敵的飛彈,正是雲爆彈。

這種武器楊明志當然操作過,而且打出去的火箭彈不少于十發,其他種類的也有不少。其殘酷的爆燃能輕松的依靠強大壓力,粉碎靶場上的傳統磚木民房,更不說壓碎敵人的身體組織。

圖紙已經花完了,楊明志也說了很多。

在人們面前展示的草圖,是一個粗管子安置在三腳架上的模樣,不止一人在說,這構造和部隊先有的無後坐力炮很像。

隨著楊明志講解的深入,這管子的構造並不復雜,它本身就是一個火箭炮的導管。

這導管的內徑足有120毫米,已經堪稱大口徑了,不過它本身沒有什麼技術含量。這單兵火箭炮發射系統的關鍵,還在于飛彈。

對于火箭彈的構造,楊明志深知當前存在著嚴重的技術障礙,只要不會影響性能,飛彈簡陋一些沒什麼不好的。

只見草圖上畫著一副飛彈的剖面圖,其構造沒什麼特別的,因為在場的人們已經先入為主的將其和喀秋莎火箭炮聯系起來。

畢竟直接參考借鑒喀秋莎的現有成果,是迅速完成研發和制造諾夫戈梅利自己的大口徑火箭炮之關鍵。

但兩者必然有著巨大的不同,那就是戰斗部裝填的東西堪稱奇葩。

經過這番講解,大家的心中也少了很多疑問。

楊明志總結性的說道︰「我們仿造已經投入作戰的喀秋莎火箭炮的結構,其戰斗部裝填硝酸 這種高能燃料,推進部主體是黑火藥,為了增大射程必須摻入化肥增強推力。

如此,我們真正面臨的技術難點有三個,一個是保證那些危險的硝酸 能安全的填入,二是最好使用撞擊式點火模式,三是保證推進部足夠結實,即便導管式的發射方式不考慮膛壓,我們也得考慮推進部內部的強大壓力。

我們最終的目標,正是只要單兵肩膀扛著發射管,亦或者安裝在三腳架上,瞄準噴出火舌的設計口扣動扳機,就等著火箭炮安全飛過去,把敵人轟殺至渣!」

三個需要注意的火箭炮系統的結構性難點,里固施科夫和**夫已經詳細的記在本子上。這些固然是困難,沒有人臨陣退縮,在楊明志的命令下,整個設計局開始了攻堅研發新型火箭炮的「戰役」。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