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三十二章 新經濟

柳得巴廖夫對于如何治理一座城市還是很有作為,根據斯大林的一系列政策,要在四十年代初完成工業化戰略,為了完成它,必須有大量的農村居民,離開集體農莊進入城市,成為國營企業的工人和職員。

安置這些廣大的勞動力,將其轉化為市民,這件事上柳得巴廖夫自詡做的很好。戈梅利城市內原本有很多這樣的國營工廠,結果戰爭突然爆,一切計劃都被打亂。

來到了這片沼澤地,這原本幾乎是未開之地,再次重新建立城市,柳得巴廖夫和他的同志們有了極大動力。

集體農莊內涌進來大量的難民,他們中很多並不是農民,而是逃難的市民。這些人雖大多是女人,至少經過一定培訓。手工作坊紛紛建立,為應對大生產運動的需求,這些作坊的數量一直在提升,這一切都是市委人員所支持的。

中午吃過飯,柳得巴廖夫只想睡個午覺,突如其來的傳令兵奉命匯報師部有會議。

「這個時候還能有什麼緊急會議,用得著把市委的主要負責人都喊上?」將信將疑的他領著幾個重要助手直奔師部。

會場已經稍微布置了一下,楊明志也趁著空歇期組織了一下語言,寫下簡單的稿子。

「你們喊我來開會,是軍隊出現了什麼問題,需要市委出面解決?」柳得巴廖夫開門見山的詢問。

「沒錯!是一個問題。」楊明志站起身,伸出右手邀請這一眾人坐下來。

會議是嚴肅的,不能向剛才那番和師部的老伙計隨性的交談。楊明志挺直了腰身,他雖不是會議主持,確實會議最關鍵的人物。

耶夫洛夫稍微解釋了一番︰「現在是下午三點,之所以諾夫戈梅利市委來,正是商討一下改革軍事管制的計劃。」

「哦?你們是不是研究出了什麼新政策?」

「是的,我們決定恢復貨幣貿易體系。」楊明志鄭重其事的說道。

對于柳得巴廖夫,軍事管制中施行嚴格的配給制是非常正確的,在面臨死亡威脅下,犧牲普通人的一些利益,全力武裝起軍隊,才能高效的打擊敵人。

楊明志早已準備好了話語,他將剛剛已經討論過的一套明明白白的介紹給市委一眾人員。帶來的反響,也在人的意料之中。

「怎麼?你們認為配給制對于集體農莊莊員的負擔太嚴重了,甚至到了制約生產力的地步?所以要恢復貨幣兌換,甚至行一種新型貨幣以代替法定貨幣。難道僅僅停止配給制,恢復貿易,就能大大提高生產力?」

耶蓮京娜于桌下踢了踢楊明志,他猛的說道︰「當然!我就是這麼認為的。」

柳得巴廖夫不由的目光尖銳起來,要知道蘇聯當局已經開始配給制了,現在他們三人商討出來的辦法,已經和領袖的政策不同。

他旋即說道︰「在今年1月份,國家開始征收戰爭稅,所有成年人都要交付,包括退休者。農業稅和各種工業稅收的比例也都提高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們能夠打贏戰爭。這些政策在和平地區正在執行。但是在交戰區,軍隊管制是絕對的。這片沼澤地的戰斗固然非常艱苦,這里依舊是交戰區,我想我們應該嚴格按照規定。如果你們的改革傷害了軍隊的展,不需要內務人員委員部的人,耀武揚威的德國人就會殺進來,後果是我們所承擔的。你們有這樣的覺悟?」

「我們當然有!而且我並不認為這里是純粹的交戰區。」楊明志義正言辭說道。

柳得巴廖夫的這番話確實有些出乎自己意料,既然這位說在和平地區,蘇聯的稅收比以往更加沉重,戰爭條件下這當然是必須的。除了這些,蘇聯人的生活水平下降的厲害,卻沒有達到活不下去的赤貧狀態。

但是諾夫戈梅利這里,逃難而來的人群的財務幾乎就是他們那身衣衫襤褸的衣服,施行完全的配給制是避免人餓死的不二法門。

楊明志說道︰「幾個月以來,諾夫戈梅利遭遇到最嚴重的襲擊,莫過于德軍空軍把鯰魚村的飛機場炸成魚塘,我們也死了不少人。除此之外各個村莊受到的損失可以忽略。一系列的地面戰斗都子止步于村莊二十公里外,我們把展現直接拉到了敵人的營地。按照這個標準,我們不能說是純粹交戰地。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施行內6和平地區的模式,在那里正常的貨幣貿易完全合法。」

柳得巴廖夫仔細端詳著這個中國人,作為軍事指揮官,最近的戰役中打出傷亡比一比五的成績,此人堪稱是罕見的名將了。他的這番話仿佛又對經濟學有所了解,此人在來到蘇聯之前,在中國國內肯定也是個人物。

他沒有再多想,284師的三位最重要的人一致通過了新決定,這里就有內務部的人。論起蘇聯的政策,有誰能比耶蓮京娜更有司法解釋權呢?柳得巴廖夫選擇洗耳恭听。

楊明志振作精神,說出自己的計劃︰「我希望市委的同志可以認同我們的決定,在諾夫戈梅利行一種能充當貨幣使用的兌換券,以糧食尤其以馬鈴薯作為擔保,再者以軍隊和諾夫戈梅利市委的信譽作為擔保。

但是配給制不會消失,我也不反對配給制。不能參與勞動的老人和幼年孩子,獲取配給的食物。工作者在完成額定任務後,才能拿到配給糧食,為了刺激他們更努力的工作,這個配給的糧食重量要下調。為了獲取更多的糧食,更多的其他物資,他們唯有努力工作……」

楊明志說了很多在他看來再正常不過的事,因為這些模式很像是那個位面的中國剛剛改開時所遭遇的。因為商品經濟不達,社會正從全面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度,糧票等各種票卷,正是這個時候楊明志口吻里的有綜合兌換、能作為貨幣使用的「兌換券」。除此之外貨幣流通也完全正常,兩者並行使得中國渡過了那段必要的過渡期。

在這方面,中國比蘇聯睿智多了。為了的蘇聯死就死在改革上,病急亂投醫後國家覆滅。

他將自己寫的稿子交到柳得巴廖夫等市委人員受傷,這里的條條框框仿佛就是一個「新經濟政策」。

經過一番審視與思考,柳得巴廖夫不由的問道︰「你決定一個兌換券對應五百克馬鈴薯,我記得一個工分也是兌換這麼多。難道一切的兌換標準就是它?你們延續的依舊是現有的工分兌換體系。」8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