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百四十四章 唐人果然狡詐

PS︰感謝書友「書友17011405001」、「小夜夜的銘哥哥」投的**,書友們的支持是我碼字的動力。

這其實並不難理解。

朱邪克勒在龜茲城外的輪番進攻,主要還是戰略性試探。

也就是說,當時他對李沐是不是已經死了,還無法肯定。

所以,他既想攻破龜茲西進,還得防著萬一李沐活著,他能自圓其說地退後。

用簡單的話講,就是一顆紅星,兩種準備。

朱邪克勒雖然自信心強大,但他確實忌憚,不,應該是說害怕李沐。

在朱邪克勒心中,這世上真正能與他為敵的,就只有李沐了。

不是因為李沐是大唐天子,而是因為朱邪克勒知道李沐深不可測,往往很多無法理解、無法達成的事,會在李沐手中一一實現。

這不應該是人力所能的,只有神,才能做到的吧?

人不能與天斗,人不能與神斗。

所以,朱邪克勒很自覺地,將李沐劃入了天神一類的存在。

這也就使得朱邪克勒,可以理直氣壯地去坦承自己害怕李沐。

害怕天神,這不丟人,不是嗎?

但這次進攻玉門關就不同了。

朱邪克勒已經很肯定李沐死了。

時間過去一個月了,龜茲、焉耆、西州、伊州十數座城池被突厥佔領,伊州城外,如此驚天動地的一場惡仗。

如果李沐活著,怎麼也該露露臉了吧?

就算李沐不願意露臉,大唐朝廷的官員們也應該逼著他露臉了。

既然不露臉,那麼就是死了。

在朱邪克勒看來,這和一加一等于二,沒什麼區別。

再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李師。

朱邪克勒必須要殺死李師,這關系到他的心境。

從哪跌倒,就得從哪爬起。

自信,對于朱邪克勒很重要,這就象是菩提明鏡上的一顆塵埃,必須將它拂去。

如果任由它存在,就會慢慢長成一顆大樹。

朱邪克勒絕不想讓它發芽成長,必須要將它清除干淨。

于是,他的命令很直接。

只要是進攻過程中,有人敢擅自後退者,殺。

殺一個不夠,殺一隊,殺一隊不夠,殺一部。

有部落敢回撤者,屠盡整個部落。

這樣的方法很殘忍,但,有效。

李大亮的壓力,自然就沉重了。

幸好,玉門關地勢險要,不利于大軍圍攻。

李大亮方才能勉力支撐下來。

這時的李大亮,有些感激起李師來。

如果沒有李師在伊州城外那場伏擊,如果那場伏擊沒有折損朱邪克勒五萬中軍。

那自己真沒有把握能支撐住十天。

李大亮在咬牙支撐。

……。

李沂也在咬牙苦撐。

他率領的兩衛大軍,也在咬牙苦撐。

從上一次那個士兵自盡之後,大軍從上而下,再沒人提傷兵回撤的事了。

但由此帶來的結果是,德軍的速度不可避免的減慢。

在一望無際的沙海行軍。

風沙和干渴是最大最無情的敵人。

明明是平整的沙土地,可人一上去,就會整隊人消失。

明明是陽光燦爛的晴空,可一不留神,風沙就會遮羞整個沙海,變得暗無天日,五步之外,不見人影。

巨大的風聲,可能掩蓋任何呼喊。

無數人被風沙掩沒。

哪怕是士兵一個個用手抓緊前面的人。

真等到風沙來時,那就是一串串,一隊隊地憑空消失。

如果不是有向導,恐怕這兩衛大軍,早已掩沒在這片圖倫磧之中。

李沂的壓力自然很大。

可除了苦撐又有什麼好辦法?

三萬多人進入沙漠,已經將近一個月,可隨行的向導總是說,前方不遠就是于闐城。

這樣的話已經說了五天了。

不但李沂不信,所有活著的將士都不信。

如果不是李沂攔著,憤怒的士兵恐怕真會將那十幾個向導撕碎。

李沂轉過身,抬起頭,眯著眼楮,看向天空。

他在祈禱,他在向東方那個日思夜想,牽掛著的人述說。

如果真失敗了,你別難過。

「快跑,往坡背面跑,風沙來了。」十幾個向導嘶聲喊道。

李沐順著他們手指的方向看去,一片上接天空,寬到無盡無盡的沙塵暴,向大軍撲來。

這是這一個月來,大軍所遇最大的一次。

李沂心中微嘆,大哥,我盡力了。

……。

從不失信的李大亮,這次食言了。

李大亮是一個謹慎、穩重之人。

指揮風格與李師率性、天馬行空完全不同。

就如伊州城外那場伏擊戰。

如果換作是李大亮,他絕對不會因一時的靈感迸發,而將一萬多人置于危險之中。

李大亮會經過精心地論證、商榷,形成一整套的作戰方案,並籌劃至少兩個以上應急預案。

所以,當玉門關危急之時,李大亮在得到李沐的首肯之後,迅速下令撤退。

李大亮在玉門關只堅守了七天。

但因為李師在伊州的那場阻擊戰,從龜茲城李大亮撤退那日開始計算,實際上,已經超過一個月,達到了三十四天。

從這一點上來說,西北軍團其實已經圓滿完成,李沐交待的任務。

況且,從玉門關至涼州,還得經過肅州和甘州,距離尚有千里。

就算朱邪克勒馬不停蹄,突厥大軍急行趕到涼州城,至少也得兩三天。

李大亮撤的很安心。

他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最大可能地把人安全帶回涼州,交給李沐。

所以,李大亮經過反復考慮,決定在當日阻擋突厥大軍進攻之後,連夜撤退。

有黑夜那幾個時辰做為掩護,等天亮被突厥人發現守軍已經撤退時,唐軍至少能撤出百里之外。

朱邪克勒自然不知道李大亮已經得到李沐的首肯,正在安排撤軍。

在他看來,玉門關就是通向涼州重鎮的最後一道屏障。

設身處地,朱邪克勒都認為,大唐不管李沐死或者不死,都不可能輕易舍棄玉門關。

那麼,他就不會去考慮,剛剛還在與自己交戰的數萬唐軍,會趁著黑夜撤退。

天色亮起,夜里城牆上燃燒的火把已經燃盡熄滅。

突厥人茫然地看著空曠的城頭,無不愕然。

朱邪克勒心里也很震怒,這說好的決戰呢?

唐人果然狡詐。

但這話只有心里想,到了朱邪克勒嘴邊,吐出時,就已經完全不同了。(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