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百二十三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

PS︰感謝書友「孫思賢」投的**,書友們的支持是我碼字的動力。

「首輔怎麼在這?」腦中所想,便是口中所問,李恪已經失去了自制能力。

房玄齡喟嘆一聲,答非所問道︰「李沂昨日已經率神策衛前往邠州。」

李恪听聞,雙腿一軟,整個身體如爛泥般滑落地上。

「不可能,李沂怎麼可能昨日就知道陛下遇險?」李恪突然抬頭嘶吼道。

「殿下啊,你可知道,段志玄率軍離開岐州,便有狼牙衛火速向長安急報?」

狼牙衛?

李恪想哭,他真得哭了。

「那段軍機呢?他現在怎麼樣了?」

房玄齡搖搖頭道︰「不知道。老夫真不知道。」

李恪如同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跪爬著向前,一把抱住房玄齡的腿道︰「首輔,你知道的,如果李沐死了,皇子剛出生,孤就是最佳的繼位人。就算不繼位,攝政親王之位也是應得的。首輔,你要助孤,你可是父皇的肱股之臣,你不能害孤啊?」

房玄齡看著涕淚滿面的李恪,伸手輕輕將李恪臉上的涕淚抹去,「殿下,事到如今,還須顧及皇族的顏面,莫得讓自己失了尊嚴。」

李恪的身體瞬間僵硬了,他怔怔地看著房玄齡,突然大罵道︰「顏面?皇族的顏面?父皇被害死的時候,首輔可想過皇族的顏面?今日孤落到如此地步,還需要什麼顏面?」

罵到這,李恪突然不罵了,他又一次泣求道︰「首輔,放孤一條活路吧,啊?只要孤出了城,是死是活,孤都不急首輔,啊?」

房玄齡眼楮有些濕潤,但依舊平靜地說道︰「晚了。殿下,真晚了。」

李恪急忙說道︰「不晚,不晚。首輔,段軍機率麾下四萬大軍正在阻擊李沐,李沐身邊僅一千人,殺他不用吹灰之力。首輔啊,給孤一天時間,就一天,不,再半天就足夠了。啊?」

「晚了,晚了。」房玄齡低著頭,用力地將腿從李恪的手中拔出,「殿下本該好好活著,大唐唯一的親王啊。可惜了。」

拔出腿之後,房玄齡揮揮手,無數的禁軍從街道邊冒出。

「虧了先皇還將你視為忠臣,房玄齡,你背主負恩!不得好死!」李恪大罵道。

房玄齡背著身,平靜地說道,「老夫一直是忠臣,前半生忠于先皇,後半生老夫只想忠于大唐。」

說完這話,房玄齡離去。

離開的那刻留下一句話,「將潤王送至邠州,將于陛下處置。」

……。

房玄齡是議政堂去的。

內閣諸臣和在京的軍機閣諸臣已經聚集完畢。

他們的議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誰將成為新君。

現實很殘酷,不管李沐多麼強大,不管李沐現在是生是死,無論是忠于李沐的還是心懷不滿的。

在皇帝遇險的第一時間,商量的第一個話題,不是如何去解救皇帝,而是商議皇帝萬一遭遇不測,誰該來繼承大統。

他們有個很堂皇的理由,國不可一日無君,民不可一日無主。

程知節依舊是火爆脾氣。

雖然在李沐強勢之下,他已經蟄伏了很久了。

但現在,他覺得可以喘口大氣了。

「諸公,陛下被段志玄那叛賊圍困于邠州城,雖說李沂昨夜已經率軍去援救了。但諸位都明白,從長安去邠州,至少得明日早上。這其間會發生什麼,利害關系想必諸位心里都清楚,萬一發生不忍言之事……陛下年少,未及時立儲,依本公看,如今最緊要的是商議一下新君人選……。」

蘇定方「噌」地起身喝道︰「程咬金,既然李大將軍已經去救援邠州了,就得等確切消息傳來之後再作定奪。你如此煽惑諸臣,究竟是何用意?」

程知節沖蘇定方瞪眼道︰「我能有什麼用意,無非是不想看著社稷動蕩。如果陛下真有不忍言之事,這一來一回,就得四、五天,到那時再商議新君人選,又得耽誤三兩天光景,這七、八天的時間天下就會無主,你我皆為朝廷柱石,難道不該防範于未然嗎?」

蘇定方憤慨地轉身,沖李靖道︰「衛國公,你是陛下仰仗之人,令孫又是駙馬都尉,你倒是說句話啊。」

李靖閉著眼楮,沉默不動。

蘇定方又轉向李道宗,「江夏王,你是宗正卿,這個時候,你也不說一句?」

李道宗微嘆道︰「國不可一日無君,民不可一日無主。蘇軍機且稍安勿躁。」

蘇定方愣住了,議政堂內無一人支持他。

這時,馬周起身道︰「程軍機所言在理,蘇軍機且寬坐。既然是議,那就各自說說心中人選吧。首輔以為如何?」

蘇定方見馬周也如此說,于是只能氣鼓鼓一重重地坐了回去。

房玄齡總算開口了,「此事關乎社稷傳承,議自然是要議的。那就如馬相所言,議議人選吧。」

蕭瑀道︰「其實沒什麼好議的,陛下膝下無非就是皇長子一人。」

唐儉道︰「蕭公所言怕是服不了眾吧?皇長子尚在襁褓之中,真要登基,難免會後公干政。不得不謹慎啊。」

蕭瑀皺眉道︰「唐公何意?難道要棄皇長子,而另立他人?」

唐儉道︰「老朽想告訴諸公四個字,主幼臣疑。以老朽之見,當從皇室中選出一成年者,承繼大統,如此方可避免亂政。」

馬周道︰「唐公心中可有人選?」

唐儉道︰「郡王李治。他原為太子,雖被陛下廢黜,但陛下一直對其友善,天下皆知。或由他來監國,等皇長子成年之後,再親政,如此最為穩妥。」

孔穎達連連點頭道︰「唐公所言,大善。皇長子是陛下血脈,理所當然該承繼大統。只是念及尚在襁褓,有郡王監國,待其成年再親政,此是老成謀國之道。」

蕭瑀不說話了。

韓瑗起身道︰「荒唐。李治監國,待皇長子成年,遠在十多年之後,到時若李治不肯罷手,又將如何?到時,在場諸公怕是都已故去了吧?誰來保證權力交接?」

這一下,堂內亂了起來。

大臣們從爭辯,到相互開始攻訐。(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