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六十一章 華佗的預判

「主公,袁紹的軍隊撤退了。」

傳訊兵如實匯報了得到的消息。

袁紹撤退了!

這個消息,對于公孫瓚來說,簡直是爆炸性的消息。

「袁紹是怎麼敗的?」公孫瓚驚問道。

要知道,早前他對袁紹進攻鄴城,是有太大期待的。 嚓袁紹敗了,這跟公孫瓚的預期完全不同。

因此,公孫瓚十分想要知道袁紹是怎麼敗的。

「呂布陣前搦戰……。」

傳訊兵一一道來,「最後,袁紹就撤退了。」

公孫瓚以及他的心月復,都是听說書一樣,仔細听著。

听到袁紹最後撤退了,差點暈過去。

眾人面面相覷。听起來挺驚心動魄的,什麼四連,什麼反殺,但其實一仗都沒有打,都沒有損失哪怕一個小屁兵。

就撤退了。

有沒有搞錯?

袁紹你是去玩耍的嗎?

帶數萬大軍橫跨數百里地,很好玩嗎?

愚蠢!

懦夫!

公孫瓚給于了中肯的評價,並對袁紹的行事,十分惱火。

要知道,公孫瓚還等著袁紹勝利的消息,從而背後給秦野一刀。

這恐怕也是他這輩子唯一一次希望袁紹勝利。

可袁紹就給他弄這個。

並且,隨著袁紹的撤退,公孫瓚就要開始背負全部的壓力。

在冀州地面上只剩下他一個人面對秦野。

秦野會放過他嗎?

「主公,出大事了。秦野率領大軍,正在向南皮方向挺近。」

這時候,來了一個細作,很緊張的樣子。

看起來,這個細作都想明白了一些事情,就別說公孫瓚這些人了。

怎麼辦?

如何面對秦野?

公孫瓚可以肯定,以秦野現在的實力和外部環境,完全可以調集超過六萬的大軍來圍攻他。

而公孫瓚在南皮只有二萬兵馬,並且其中還有一萬沒有什麼戰斗力的壯丁兵。

經過漫長的煎熬,一直到天黑。

公孫瓚和關靖等人,也沒有想出對抗秦野的辦法。

「主公,我們還是放棄冀州地區吧。」關靖黯然道。

眾人對視一眼。

公孫瓚面龐一陣抽搐,實乃心太不甘。

要知道,後世里的他,這個時候,正是縱橫幽州冀州青州的霸主時期,就算袁紹也要退避三舍。

而現在,竟然都要做出放棄地盤的舉動了。

哪一位擁有雄心壯志的霸主,能夠承受這種情況?

從弟公孫越也感到撤退是正確選擇,畢竟現在真心打不過人家,但滿是擔心,「關靖先生,我們撤退,秦野追上來怎麼辦?」

對于撤退後,關靖還是有一定主張的,就說道︰「主公可以在易地建設防線,易地是冀州通往幽州的唯一大道,又有易水為屏障。主公完全可以據河而守,建立要塞。」

古時候後勤十分艱難,大軍不走大道,是不可能進攻敵方的。

而易水,在河北省西部,源出易縣境,入南拒馬河。荊軻入秦行刺秦王,燕太子丹餞別于此。

又有詩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公孫瓚他們都想起了這個名句,便感到,這說的就是現在的秦野。

于是,公孫瓚作出了相當果決的決斷。

他開始撤離南皮。

並且,他也不準備留一個完好的地方為秦野。

因此公孫瓚開始抓捕壯丁,以這些壯丁為奴,為他修建易京要塞,開荒種地。

一時間,南皮城十余萬青壯年男女被裹挾,成為了公孫瓚的奴隸,這極大豐富了公孫瓚的家底。

…………

另一方面,在兗州東郡。

城中一座幽靜的小院里。

一位鶴發童顏,精神抖擻的老者,正在匆忙的收拾行裝。

兩個年輕人,看著他們師父,十分不解。

在這里剛剛安頓下來,怎麼突然要走呢?

吳普問道︰「恩師,如此匆匆,發生了什麼事情?」

樊阿也是瞪大了眼楮看著。

這個老頭,正是赫赫有名的神醫華佗。

「大澇之後必有大疫,我們立刻收拾行裝,這就前往濟南。」華佗道。

二個弟子頓時神色凝重起來。

他們十分敬佩自己的恩師,多少豪門貴冑給與安置,恩師都不要這些。反而是那里有疫情,恩師便是長途跋涉,吃盡苦難,也要去救助百姓。

于是二個弟子不再多說,也是急忙收拾行裝,追隨他們的師父,離開了這平靜的地方。

由于黃河大泛濫,加上中游的秦野曹操二人的地盤,由于有完善的防洪辦法。他們的地盤沒有接受龐大的洪水,這讓下游的地區,遭災更加嚴重。

可以說,是歷史上第一級別的災難。

所有的洪水,幾乎全部傾瀉到了青州西北和冀州東南部。

千里成澤國,絕非杜撰。

吳普和樊阿二人跟著他們的恩師,行進在泛濫區的邊緣。

每日看到的災民數以萬計,全部是那種衣不遮體,食不果月復。並且,泛濫區吹來的惡臭的氣息,每每讓人嘔吐。

這肯定是泛濫區內,淹死的人、動物的尸體,**所致。

二人心驚肉跳,便感到恩師的判斷是準確的。這麼大的泛濫區,大疫肯定會出現。

「不能喝泛濫的污水,要找干淨的水源,還要煮熟了才能喝!」

華佗一路走來,救助百姓。

但是,災民以是行尸走肉一般,根本沒有人去理會華佗的種種提醒。

當華佗師徒距離濟南城不遠的時候,已經發現了許多上吐下瀉、高燒的病人,其中早有人月兌水而亡。

看起來,距離爆發大規模的瘟疫,已經不遠了。

有相當經驗的華佗師徒,是可以預判的。

「恩師,咱們怎麼辦?」

徒弟們心驚。

「咱們去濟南城。」

听說受災地區的官員、士家,都集中在了安全的濟南城。

華佗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他需要借助官方的力量救治更多的人。

二日後。

華佗一行人來到了濟南,就看到城外,已經聚集了數不清的災民,而濟南城,城門緊閉,根本不讓這些災民進城。

「什麼,你是華佗?」城門校尉原本是要射殺靠近城門的華佗三人。

但他听過華佗的名聲,這才打開城門,接了進城。

華佗在城門校尉的帶領下,直奔州牧府。

而這時候,青州的代刺史王翁,正在和各家商議洪災的事情。

原本青州的士族,打算推舉孔融為州牧,但孔融不願意做,因此現在有王翁代行州事。

王翁出身瑯琊王家,王家是青州首屈一指的士族。

王翁在後世可能名聲不顯,但他替死去的哥哥養大的兒子王基,卻很有名。王基是曹魏名將,官至征南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封東武侯,死後還被追封為三公。

王翁他們听到華佗的判斷後,震驚了。

王翁心驚膽寒中問道︰「華……華佗先生,以先生的見識,我們該怎麼辦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