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賢歸袁紹

大旱。

旱災!

不單單是秦野的根據地,冀州、幽州、並州皆旱。

大自然又一次出擊,重創了北地的諸侯們。

干旱,在灌溉只能依靠人力的古代,對于農業的打擊是致命的。

這就如同在後世的鋼鐵城市中, 嚓斷水了,從哪里弄水?

田地中,到處都是哭泣的聲音。

太多百姓,都在地頭擺上了香案,祈求老天爺降雨。

而原本,根據地是即將豐收的歡聲笑語。

秦野站在地邊,看著不遠處已經出現細小龜裂的農田,火冒三丈。

真是大罵了老天爺。

怎麼能這麼打擊他?

秦野大怒。我不就是個穿越眾,還有金手指嘛。但這都是老天爺你給的,說明咱們還是朋友的,怎麼能這麼坑好友?

有意見你可以組我開黑,托個夢啥的,咱們好好談一談。

當然,秦野知道罵老天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痛定思痛,便感到,這也許是一個考驗。

水災,旱災,這都是古代最厲害的災難,克服了他們,百姓才能過好日子

也許,這是老天爺在根據地做實驗,需要自己去克服。

想到這里,很相信有老天爺存在的秦野,心里好了一些。

棗祗心急如焚,「主公,依照這個情況持續下去,將會顆粒無收。」

眾人駭然了。

顆粒無收的話,根據地馬上就自行瓦解了。

秦野還算鎮定,他相信人定勝天,「將根據地所有人的都調動起來,軍隊也要調動起來,去河里挑水。」

秦野的根據地,有三條河流過,分別是滹沱河、唐河、桑干河。

雖然是旱季,但這些河流里是有水的。

棗祗依舊擔憂道︰「近處或可解難,但遠處恐怕杯水車薪。」

秦野沉重點頭,天災為何對古代社會打擊極大,就是因為古代各方面都是靠人力,而人力畢竟有限。若是後世,完全可以調動水罐車一類的。後世道路又通順,哪怕是騎著自行車去拉水,那也肯定比古代挑水強橫百倍。

一個人來回奔波二十余里,沒有挑水的負擔也走不了幾趟,別說挑水的情況了。

因此,哪怕只是距離河流五里外,就已經是杯水車薪了。

「或者可以引水灌溉,修建引水渠,成為水澆地,就可以旱澇保收。就不是望天收能夠相提並論的了。」

秦野說道。

他的根據地內部有三條大河,自上而下流過。並且,根據地多山,山上多少有小河流下來。雖然遇到干旱,但也有些水量。若是能夠成功引入農田,就能夠解決澆地的問題。

眾人都知道可以修渠。

但不是這方面的人才。怎麼修?怎麼引?路線怎麼規劃,他們根本理不清頭緒。

「先去看看。」

兩日間,秦野奔走于三條大河,虧得騎的是赤兔馬,這才能夠快速的勘探。許多時候,往往都是他一人獨騎探察,其他人都跟不上速度。

秦野至尊法眼連閃,看出了許多最佳的引水路線。

原本他是很高興的,但歸總之後,就傻眼了。

這一日。

荀攸拿起秦野畫的圖紙後,頓時就蒙圈了。圍觀過來的文武,都蒙圈了。

這圖紙上的線條,如同農田里龜裂的土地一樣,亂七八糟,根本找不到規律。

「主……主公,這是路線圖?」荀攸失聲道。確定不是毛筆掉白紙上了?

秦野嘆了口氣,至尊法眼也不是無敵的,雖然看出了太多。但他本人承認,沒有能夠統籌安排這個的能力,根本不知道起點、經過和最後如何收尾。

還是需要有專業人才的。

稍後,文武也就明白了主公的苦衷。

「主公能夠勘探出渠道的路徑,已經不容易了。屬下無力幫助,實在有罪。」荀攸悲傷道。

眾人對于無法幫助,充滿了自責。

「只能開挖吧,走一步算一步吧。」秦野沉重道。

若是沒有計劃,肯定是事倍功半。

若是有人能夠真正主持一下,根據地百萬軍民齊心協力,有勇氣就會有奇跡。

「主……主公。」

秦野望去,就看到棗祗欲言又止的樣子,道︰「棗祗你要說什麼?」

棗祗道︰「屬下有一個朋友,叫馬鈞,擅長水力建設。」

秦野頓時大喜過望,馬鈞是誰,諸葛亮他們現在還不知道,但秦野必須知道。這就是穿越眾的優勢。

果然,荀攸問道︰「馬鈞何人?」

棗祗嘆氣道︰「也是和我一樣的人,雖有所學,但不被世人重視。」

這里世人的意思,是不被名士士族重視。

畢竟名士士族,只是重視詩詞歌賦,內政軍務一類。

棗祗說道︰「馬鈞字德衡,扶風人,曾得到過鄭國的水利工程手稿,對興修水利,頗有心得。」

鄭國修建了鄭國渠,如今依舊是起效的大工程,西蜀富庶的根基之一。

眾人面面相窺,這就很了不得了。

棗祗道︰「馬鈞還精通器械,曾做指南車,改良織布機,會做高效率的水車。」

眾人更加震驚,這人,怕是民生行業的第一人了。

為什麼得不到重視,是因為現在是亂世的開始,若有一方大勢力穩定下來,肯定會打破頭去請的。

「若是像鄭國那樣修渠,恐怕時間上來不及。」司馬懿道。

秦野卻是說道︰「我們暫且不用精修,粗挖一下,能夠保住糧食就好了。」

眾人一陣點頭,根據地百萬人齊上陣,有計劃的挖一些簡單的渠道,這個是可以實現的。

秦野便立刻讓棗祗動身,快馬加鞭去請馬鈞。值得慶幸的是,馬鈞如今就在並州大同隱居。

棗祗走後。

秦野提前布局,「現在我們也不能閑著,馬上調集軍民挖渠。先將農田四周的渠道挖出來,這樣不至于干等著。」

于是,就在這一天,根據地里,開始了大面積的挖渠工作。百姓們的積極性是極高的,挖渠工作進行的很順利。

三日後。

秦野迎回了疲憊不堪的棗祗,焦急問道︰「馬鈞先生請來了嗎?」

其實沒有人跟著棗祗回來,答案已經有了。

棗祗哭了,「屬下晚了一步,馬鈞已經被袁紹請去修渠了。」

也就是說,馬鈞已經投入袁紹麾下了。

眾人豈能不知並州也干旱,頓時沮喪,便感到天道不公。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