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

西軍的到來,使汴京的局勢一下子穩定了下來。金軍撤至北郊的牟駝岡,不敢輕舉妄動。被欽宗任命為檢校少傅、同知樞密院、京畿兩河宣撫使的種師道加強了汴京的防衛,卻不主動出擊金軍。

種師道此舉的考慮是,目前汴京兵馬尚不足以一戰而勝金軍,想等著他弟弟種師中率領其他轄鎮的西軍到來後,集中優勢兵力,一舉而殲滅完顏宗望率領的金國東路軍。

這之前,汴京受圍,諸門盡閉,城中百姓生活多有不便,城中物資供應也出現匱乏,種師道考慮到如此下去,大局不穩,遂上奏欽宗,請求開啟西門、南門,讓老百姓自由出入。

欽宗聞奏,面有難色,對種師道說道︰「卿所奏,朕無所不準;然開啟西門、南門,那金軍突擊而入,又當如何?」種師道回奏道︰「回奏聖上。就我軍現在之兵力,還不足以立即攻擊金軍,但把守汴京,萬無一失。臣奏請開啟西門、南門後,臣將部署得力戰將及兵馬,控制該區域,金軍若輕舉妄動,格殺勿論。」

欽宗聞奏,沉吟了一陣後道︰「汴京城防由卿總管,是否開啟西門、南門,由卿定奪,只是要確保京師萬無一失方好。」

種師道回奏道︰「請聖上放心,汴京安全全在臣身上。」

隨即,種師道告辭出宮,安排偏將馬忠率一萬馬軍把守並控制西門、南門,如有金兵騷擾,格殺勿論。在安排部署好防衛兵馬後,種師道下令,打開汴京西門、南門,城中百姓可自由出入。

汴京城中,物資已經匱乏,許多人家、特別是商人的存貨已經不多,得知西門、南門開啟,遂趁朝廷開啟西門、南門的機會,蜂擁出城,采購和儲備物質。

遠處有金兵見汴京西門、南門開啟,百姓蜂擁出城,遂趕忙過來阻擋。馬忠見狀,急令馬軍出動,將前來騷擾的數百金兵,悉數斬殺。

金軍大為恐慌,逃回至牟駝岡,將上述情況報告給了完顏宗望。這時候的完顏宗望也怕挑起與宋軍之間的戰事,遂將帶頭騷擾的金將斬首,然後派王汭前往宋國朝廷投訴。

王汭受令,來到汴京,在白時中、李邦彥帶領下,入宮覲見欽宗趙桓。王汭進到大殿內,邁著碎步,急趨至欽宗龍桌前,曲膝行禮,口稱「卑使拜見大皇帝」,態度甚恭。

欽宗見狀,心里甚是受用,遂謙和地說道︰「貴使莫要多禮,且請坐,有事只管奏來。」王汭望欽宗雙手抱拳,行漢族之禮,然後說道︰「啟奏大皇帝,俺受俺家二王子之令,前來貴國投訴。」欽宗問道︰「貴使有甚事要投訴?」王汭答道︰「貴國守城兵馬,擅殺我國兵士數百人,請大皇帝予以處置。」

欽宗聞奏,看著王汭問道︰「我國兵馬在何處斬殺了你國數百兵士?」王汭答道︰「在汴京西門外。」欽宗又問道︰「你國兵士到西門外作甚去了?」王汭如實答道︰「阻攔貴國百姓軍民出城。」欽宗道︰「我國百姓軍民出城,出的乃是我國之城,何由你國兵士來阻攔?」王汭遂直接說道︰「奏告大皇帝。目今之局勢已是現實。我軍抵達汴京城下,你國已請和,我國也準許了你國的請和,兩國兵馬當遵守盟約,相互約束,不得擅自違約。啟奏大皇帝,貴國的親王、太宰尚在我國兵營,請大皇帝三思,並約束貴國兵馬,不要啟動戰端,造成嚴重後果。」

若是種師道的西軍未到之前,王汭如此威脅欽宗,欽宗是害怕的;但現在,欽宗不怕了,因為種師道的西軍勤王護駕來了,且斬殺了數百名金兵,金兵也沒怎麼樣嘛,反倒是來告狀了,這是示弱的表現。基于此,欽宗對過早與金國講和,對派趙構、張邦昌去金營做人質一事後悔了。

欽宗心想,若是沒有九弟趙構及太宰張邦昌在金營做人質,朕即啟動西軍及汴京城中全部兵馬,圍殲金軍,擒獲完顏宗望,讓金人永遠不敢再竊視朕的大宋疆域。

如此想著,欽宗便對王汭說道︰「兩國之事,當然是以協商為主。只是我國汴京防衛之事,全由朝廷檢校少傅、同知樞密院事、京畿兩河宣撫使老種負責,像諸如此類的事情,朕也管轄不到,請貴使前往老種處,由老種來處理吧!」

說著,欽宗又轉首視向白時中、李彥幫二人,說道︰「二位卿可帶貴使前往老種處。二位卿見到老種後,好生勸說,讓老種對所轄大軍嚴加約束,莫要讓一些勇猛將士,不停調配,擅自出擊,攻打他國兵馬了。」

欽宗如此說,是故意恐嚇金使王汭。

白時中、李邦彥聞令,帶著金使王汭去種師道那里去了。

在種師道那里,金使王汭又將具體情況告訴給了種師道。種師道道︰「你國兵馬侵我疆域,攻我都城,反倒投訴說我國兵馬斬殺你國兵士了,世上哪有這番道理?!不過,事情已經這樣了,兩國也已經講和了,作為汴京城防總管,我可以暫時約束部下,不主動攻打你方兵馬,但你方要嚴格遵守雙方的約定,不得擅自越界,騷擾我百姓軍民,否則,格殺勿論;若有事需越界,需主動示明。這樣吧,我發給你們越界旗樣式,你們可仿照自制,越界時舉著此旗,我國將士方知緣由,就不會斬殺你國兵士了。」

隨即,種師道令部下拿了面瓖黃旗來,種師道在上面畫了個狗頭模樣,道︰「就這樣吧!」便讓部下拿與王汭。

部下將那面瓖黃旗遞與王汭。王汭接過去看了一下,遂卷了起來,與種師道告別,退出種師道的大帳,回牟駝岡給完顏宗望復命去了。

完顏宗望看了陣王汭帶來的越界旗,心里雖然不悅,然也沒有別的辦法,便命令依樣自制,所有將領兵士,無旗不得擅自越界行動。

自那後,金人畫地為牢,無人再敢越界,汴京城中軍民百姓大搖大擺出入西門、南門,采購物質,金人也只是甘看著,不敢再阻攔了。

汴京局勢暫時穩定了下來,欽宗想著收拾汴京、童貫、王黼等奸臣佞賊了。

這之前,朝廷御林軍將領已率百十名兵士,趕往永州、循州,執行欽宗誅殺趙良嗣、關押朱的旨令。

趙良嗣自被徽宗趙佶貶至湖南永州以來,整日里惶恐不安。

趙良嗣對自己被徽宗皇帝趙佶貶至永州一事,覺得甚是委屈。趙良嗣覺得,他首倡聯金滅遼,收復燕雲十六州之疆域,的確是個好動議。後來,他為與金國簽訂海上盟約,數次往返于金宋之間,終于簽訂了宋金海上盟約,也多有功勞。自海上盟約簽訂後,朝廷借助金國的力量,的確收復回了燕京六州,雲朔十州待金國擒獲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後,也將歸還朝廷。這種情況下,朝廷理應遵守雙方簽訂的盟約,而不是主動出擊,招降納叛,招惹金國。就為這事,我只是向聖上請奏了一下,請求朝廷莫要違背盟約,對金國下屬官員及將領招降納叛,結果就被聖上給貶到永州來了。

趙良嗣進一步想到,把我貶到永州來,這是小事,無非個人得失而已,看開就是了,關鍵是違背盟約後,會引發宋金大戰,而朝廷的戰力又不及金國,肯定會招來巨大災難。

一想到這個後果,趙良嗣就惶恐不安,他知道,一旦金宋之間爆發戰爭,朝廷又打不過金國,就必然拿自己當替罪羊,到那時候,自己有苦難言,百口莫辯,只好等著死了。

果然,金國以張覺事件為借口,大舉進攻宋朝。

趙良嗣聞听到這個情況,驚恐到了極點,不停地派手下親信前往北方,打听金宋之間戰爭進展。從親信那里,趙良嗣得知金軍過黃河了,徽宗皇帝禪位給太子趙桓了,徽宗皇帝也前往亳州進香去了。不斷听到這些情況,趙良嗣心里就明白了,知道自己完了,不會過太長的時間,就會有人奉旨來殺自己了。

這一日,趙良嗣正在大廳里呆坐著,想著事情,就問听到「聖旨到!趙良嗣接旨」的喊聲。趙良嗣心驚膽戰,猛地從太師椅上跳將下來,慌慌忙忙往外跑去。

趙良嗣跑出大廳,見一御林軍將領,率著百十名兵士,立于廳前。趙良嗣驚恐之際,跪伏在地,顫抖著聲音叫道︰「臣趙良嗣謹听聖旨。」

御林軍將領展開聖旨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趙良嗣乃契丹一下級官員,為求得榮華富貴,不惜編造謊言,巧舌如簧,迷惑聖聰,簽訂貽害朝廷及百姓子民的海上盟約,致使金寇入境,朝廷喪權辱國,百姓子民慘遭蹂躪,其後果極為嚴重,不殺不足以平民憤,故此,賜令將禍首趙良嗣斬首示眾。欽此!」

趙良嗣听畢,渾身顫抖,哭著答道︰「臣謹遵聖旨。」

趙良嗣話音剛落,便沖過來一名御林軍兵士,揮起手中鬼頭大刀,望趙良嗣脖子上砍去。只見趙良嗣的頭懸空飛起,一股血也飛至空中,灑落一地,隨即便听到「 嚓」一聲。

御林軍將領環視了下其他兵士,命令道︰「將禍首趙良嗣滿門抄斬!」隨著御林軍將領一聲命下,一群御林軍兵士沖入趙良嗣的大廳及所有角落,把所有搜索到的趙良嗣家眷,全部斬殺。

斬殺完畢,御林軍將領率兵士離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