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

其他大臣出殿後,欽宗下了龍椅,來到李綱身前,對李剛說道︰「卿為汴京留守,對確保汴京不失,究竟有是多少把握?」李綱見問,回奏道︰「回奏聖上。只要聖上留在京師,百姓軍民備受鼓舞,汴京便固若金湯。臣請聖上安心。」欽宗聞奏,點頭道︰「很好!汴京防衛乃重中之重,不可有絲毫閃失。朕且問卿,天下勤王之師,現在哪里?幾日內能趕到汴京?」李綱答道︰「回聖上。臣已派人催促西軍、南軍迅速馳援汴京。據報,西軍已過了澠池,正在向汴京趕來,二日內即刻抵達;只是南軍情況,尚不得知。」

欽宗聞听到西軍已過澠池,二日內即刻抵達汴京,心中大慰,高興地說道︰「只要西軍能及時趕到,朕就放心了;至于南軍,稍晚些趕來,也無大礙。」李綱回道︰「聖上所言極是。種師道、姚平仲等西軍將領,皆能征慣戰之人。西軍兵馬,久居西北,擔負固邊重任,多有戰事,戰力強大,抵御金軍,應該不是問題。」欽宗遂又問道︰「金軍現在是什麼情況?」李綱彎腰稟道︰「回奏聖上。金軍東路軍6萬余眾,在完顏宗望率領下,已抵達邊境北郊。金軍西路軍12萬余眾,被晉陽守將王稟等人阻止,無法南下。聖上,等西軍趕到後,朝廷大軍即刻主動出擊,驅逐金寇。」欽宗仍舊不放心地問道︰「金軍東路軍兵臨汴京北郊,朝廷兵馬如何迎對?」李綱答道︰「汴京城防指揮使劉延慶統籌汴京兵馬,已派汴京城防特別助理燕青將軍率兵出城,排兵布陣,迎戰金軍。」欽宗聞奏,吃驚地問道︰「燕青將軍?哪個燕青將軍?朕何時任命過汴京城防特別助理?」

欽宗對燕青的情況一無所知。李綱見說,趕忙跪伏于地。欽宗見狀,心里更奇,忙道︰「卿莫要多禮,快快平身,速將情況告知與朕。」李綱爬起身來,對欽宗一拜,說道︰「啟奏聖上。臣所說的燕青,乃被朝廷招安了的梁山好漢浪子燕青。」欽宗吃驚的說道︰「梁山兵馬被招安後,南下江南,征剿方賊,死傷眾多,十中僅存一二,所剩將領,朝廷均已給予賜封,現在各地為官為將,朕怎未听說過浪子燕青是何人?被封了什麼官職?」

李綱稟告道︰「啟奏聖上,浪子燕青乃梁山中排名第三十六位的好漢,上應天巧星,武功相當的了得。征剿方臘時,燕青將軍深入方賊大內,配合大軍攻佔了幫源垌,擒獲了賊首方蠟,功不可沒。大軍凱旋途中,那燕青因無羈放蕩慣了的緣故,不願接受朝廷賜封,于半途中不辭而別,不知去處,故此未受朝廷賜封。」

欽宗見說,又道︰「既是不願接受朝廷賜封,與半途中不辭而別,不知去處,現如今如何又到了汴京?如何成為了汴京防衛特別助理?」

那欽宗久為太子,只好佛教,興趣愛好和徽宗趙佶格格不入,也不甚關心朝中事務,徽宗趙佶也不喜太子趙桓,朝中事務從來也不召集趙桓入殿听政,故此對燕青的情況,欽宗趙桓知之甚少。李綱見狀,只好詳細奏道︰「啟奏聖上。燕青與明妃娘娘乃義姐弟關系,太上皇曾結識與燕青,賜封其為侍衛,專門護衛明妃娘娘。因金軍進犯,燕青擔憂明妃娘娘的安全,隨從歸隱地來到汴京,潛入杏花樓,以司保護明妃娘娘。開封府牧張叔夜也因擔憂明妃娘娘安危,派御林軍把守杏花樓。御林軍尉官王玉明發現杏花樓中有陌生男子,遂進樓查問,因言語粗魯,且威逼明妃娘娘為其彈琴唱曲,被燕將軍打將出杏花樓。開封府牧張叔夜得報,趕往杏花樓,方知曉陌生男子乃是燕將軍,遂將燕將軍帶至臣處。啟奏聖上,金軍兵臨城下,正值朝廷用人之時,臣考慮到燕將軍武功高強,久經沙場,忠君報國,遂命其為臣之特別助理,協助城防指揮使劉延慶防衛汴京。」

欽宗聞奏,大喜。

李綱望欽宗一拜道︰「臣未及時稟告情況,還望聖上恕罪。」

欽宗笑道︰「甚好!甚好!卿何罪之有?卿做得很好!當大大褒獎。」

李綱彎腰答道︰「多謝聖上。」

欽宗隨即臉色又嚴峻下來。

李綱見狀,心中一緊,趕忙肅立,望著欽宗。

欽宗道︰「那李師師原本煙塵女子,太上皇天性放蕩,不內斂,賜封她為明妃,以致朝綱敗壞,乃有今日之危局。她有甚的功勞?反倒被保護起來了!朕本欲撤減了她,趕出京師,又礙于太上皇顏面,未予追究。朕且問你,那李師師現在是什麼情況?」

「啟奏聖上!」李綱回道︰「據開封府牧張大人相告,他原本要將李明妃接至開封府保護起來,因李明妃欲在杏花樓中等待太上皇亳州進香歸來,不肯移居開封府,張大人遂令御林軍駐開封府提轄王江率兵士500余人,駐扎杏花樓,保護李明妃。」

欽宗哼了聲道︰「精兵強將原本該用于京師城防,卻去保衛李師師去了,成何體統!朕知道,那開封府牧張叔夜,乃忠良之士,對太上皇尤其忠誠。臣子之忠心,應當褒獎。既是張叔夜派人去保護了,就讓保護去吧,卿只管做好汴京城防便是,確保汴京安全。」

李綱彎腰答道︰「臣謹遵聖旨。」

關于皇室家事,李剛知道,做臣子的不好參與,也不便多言,遂望著欽宗又是一拜,說道︰「啟奏聖上,臣就此告退。」

欽宗擺了擺手道︰「卿先莫急著告退,朕正有要事要告訴卿。」欽宗說著,又回到龍椅上,拿起陳東的上書,看著李綱說道︰「太學生陳東上書,卿可知是為了甚事?」

陳東上書前,曾去了李綱的汴京留守府,當面請求李綱諫劾蔡京等人。李綱因汴京城防為重中之重,不能在分身去做此事,遂讓陳東直接上書欽宗。所以,陳東上書為了甚事,李剛自然是心知肚明。然而,考慮到欽宗當殿說陳東上書是關于汴京城防的,李綱就不好說他知曉陳東上書是為甚事了,遂彎腰答道︰「回奏聖上,臣不知太學生陳東上書是為了甚事。」

欽宗揮舞著手中的上書,說道︰「朕實告卿,太學生陳東上書,乃是奏請朕清算蔡京、王黼、童貫、李邦彥、朱、梁師成等人的罪行。陳東在上書中說道。」欽宗說著,便念起陳東上書中的一段話︰「今日之事,蔡京壞亂於前,梁師成陰謀於後,李邦彥結怨於西北,朱結怨於東南,王黼、童貫又結怨於遼、金,創開邊釁。」念畢,欽宗看著李綱問道︰「陳東之上書,卿如何看?」

清算朝中六賊之罪行,固是李綱所願。從當前危急情況的應對方面來看,也的確需要清算蔡京等奸臣佞賊的罪行,以鼓舞汴京軍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保衛汴京;然蔡京等奸臣佞賊,勢力重大,且有太上皇庇佑,稍微操之不慎,恐造成內亂,影響汴京防衛大事。特別是對于李綱而言,他本身官職不高,乃是危難之時被臨時啟用的,如果自己堅決主張清算蔡京等人的罪行,難免會給人取而代之的想法。如此想著,對欽宗的問話,李綱未予答復。

欽宗見李綱未言語,遂又問道︰「關于陳東上書,卿如何看?此時殿中,就咱君臣二人,言出你嘴,話入朕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卿但說無妨。」

欽宗再次相問,切說得如此誠懇,李綱不好再裝聾作啞,避之不談了,遂說道︰「啟奏聖上。蔡京、王黼、童貫、朱、梁師成皆太上皇寵臣,浸婬朝廷數十年,爪牙眾多,勢力頗大。李彥幫乃在任宰相,與耿南仲、白時中、張邦昌等人結交甚緊。況且童貫遂太上皇南下、王黼已攜家南去,朱滯留江南,京中僅蔡京、梁師成、李邦彥在朝,現在欲清算蔡京等人罪行,恐打草驚蛇,造成更多不便。啟奏聖上,臣乃汴京留守,主要職責是防衛汴京。對臣而言,目前最最要的便是做好汴京防務,以確保汴京穩若泰山,固若金湯,不便參與此等事務,恐影響了汴京防務;然從保衛汴京的角度上來講,的確是需要追究造成今日之危局的當事人,以鼓舞汴京軍民的戰斗意志,至于如何清算蔡京等人之罪行,全在聖上定奪。」

欽宗聞奏,點了點頭,說道︰「卿的意思,朕知道了。李邦彥乃當朝宰相,其過乃結怨于西北,無大罪,尚可留任;蔡京、童貫、王黼、朱、梁師成、趙良嗣等人投機鑽營,結黨營私,貪贓枉法,迷惑聖聰,罪不容赦。對童貫、王黼、朱當先行召回,再行流放;對蔡京也當予以流放,對童貫、趙良嗣,當予以誅殺。臣以為如何?」

李綱心想,對蔡京、王黼、朱、梁師成等人,不予以誅殺,恐朝中大臣及城中軍民百姓就不答應。對李邦彥之流,繼續使用,只會誤國誤民。然而,李剛知道,他的任務是汴京城防,對清算蔡京之流的罪行,只要上了議事日程,自然有人追究此事,根本輪不到他來操心。如此想著,李綱彎腰答道︰「聖上英明!」

隨即,李綱告辭出宮,操心他的汴京防務去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