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49章 今日之怒

果不其然,這事情還有後續,就听見朱元章又是一陣憤怒的說道︰「太子招降不成,心有不甘,得知陝西李思齊有月兌元的想法,便又一次親自上門招降,結果那王保保竟然搶先一步拉攏了那李思齊,太子在一次陷入險境,若不是有義士相助,說不得真要天妒英才!」

朱元章說話的時候,甚至還有些後怕的情緒,事實上當昨天這個消息穿回來後,朱元章當時差點沒心髒病發昏死過去。

畢竟他可是把朱標看的是比自己的命還要重要,若是朱標真有個三長兩短的,他還真不知道該怎麼活了。

朱標兩次的險死還生,實在是讓朱元章怕了,可不敢再讓朱標在外面待著,一封密信嚴令其立刻歸京,不得耽誤。

同時看向李洪的眼神則是更為熾熱,畢竟王保保一次,讓朱標險些丟了小命,李思齊這卻又來了一次,這已經讓朱元章對李洪文曲星的說法是深信不疑。

因為有楊憲早先一步的太子星異動的說法在前,朱元章沒有去想朱標遇險的原因,只是覺得朱標或許命中真有這麼一劫,反倒是覺得朱標之所以能逃過劫難,完全是因為李洪這個文曲星的緣故。

李洪听的也是咂舌,歷史上朱標肯定是沒有這麼兩回事的,他只是覺得自己這只小蝴蝶的翅膀是不是扇得太 了,竟然險些讓朱標這小子差點提前十幾年就丟了小命。

同時李洪也有些好奇的問道︰「這李思齊又是何人?」

朱元章聞言,有些不屑的哼了一聲,隨後言道︰「一蒙古人的走狗罷了!」

朱元章對李思齊的評價不高,但這顯然是摻雜了主觀因素的。

雖然李思齊在史書上的名號不響,但是在如今這個時代,卻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弄潮兒。

以漢人的眼光來看,李思齊妥妥的是一個漢奸行徑,元廷至正十二年,天下各地起義不斷,那時候的李思齊尚且還不是元臣,不過是一浪蕩子,但卻在這天下大亂中看到了機遇。

因此主動投靠了元廷,組織地方武裝,鎮壓紅巾軍,收復羅山。

而當地的地方官員也是個講究人,有司奏其功,授思齊縣尹。

當這件事情傳到了當時的皇帝元惠宗那里後,元惠宗又說︰「人言國家輕漢人,果然!」于是,授了李思齊寧府知府,他也不久聚眾數萬人,平定了整個陝西行省之內的叛亂。

元惠宗此舉也很好揣測,無非就是用人之際,也算是主動和漢人示好,所以才將立了功的李思齊當做了宣傳典型。

只可惜,元惠宗的算盤打瞎了,李思齊可不是什麼學得一身文武藝,當為萬世開太平的人。

出身市井的李思齊可不懂什麼叫忠君愛國,他眼里只有利益和野心。

至正十八年,李思齊見天下局勢愈發動亂,就自然而然的起了心思,當時的李思齊在陝西行省任宣慰同知,而整個陝西行省中還有兩個漢臣,那便是宣慰使張良弼以及郎中郭擇善。

還有兩個個總領全局的蒙古人,平章政事‘定住’以及總帥‘汪長生奴。’

沒錯,定住和汪長生奴是名字。

蒙古人被漢化的時間過短,因此他們的名字多是十分奇怪的音譯或是直譯,念起來繞口卻又不知其意。

王保保這個名字算是專門取得漢名,听的都有些別扭,那就更別提這些連漢名都沒有,稱呼完全是音譯的蒙古人了。

元朝有一任皇帝元仁宗,其名字竟然叫‘愛育黎拔力八達’。

要知道元朝時的聖旨或是公文大多是要用漢字和蒙文寫兩份的,其中漢字那份,對于一個皇帝的稱謂便是愛育黎拔力八達……

當時的天下局勢大亂,李思齊不說是想要起事推翻元朝,但是肯定是耐不下寂寞的,因此直接竄通宣慰使張良弼以及郎中郭擇善暗中將定住以及汪長生奴兩個蒙古人殺死,直接掌控了陝西行省的控制權。

當時的天下局勢大亂,李思齊不說是想要起事推翻元朝,但是肯定是耐不下寂寞的,因此直接竄通宣慰使張良弼以及郎中郭擇善暗中將定住以及汪長生奴兩個蒙古人殺死,直接掌控了陝西行省的控制權。

佔了陝西之後,李思齊立刻開始招兵買馬,面對元廷的責問一律不听不管,而當時的元廷早就已經是窮弩之末,竟然還真就分不出人手去管已經可以說是公然反叛的李思齊。

而李思齊有了兵馬,殺了蒙古人之後,卻又依然沒有加入起義的大軍,只是佔著陝西這一畝三分地,儼然一個土皇帝的做派。

到了至正二十五年,已經是走投無路的元廷不知怎麼的,又想起來李思齊這麼一號人物。

已經徹底無人可用的元廷,竟然以國公之位招攬李思齊這個殺了蒙古人反叛的罪臣,給其加封銀青光祿大夫、邠國公、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太子詹事兼知四川等處行樞密院事、招討使等一干名頭,而要他做的事情也很簡單,攻打已經降明的張良弼。

于是李思齊可以說是毫無道義可言,面對這個一同隨他搞事的前同事,毫不猶豫的出兵圍剿。

再之後,朱元章登基,北伐攻破元大都,元朝敗亡,自始至終都未曾踏出陝西的李思齊又一次恢復了誰都不听的土皇帝模式,因此完全可以看成是一個割據勢力。

對于這種割據勢力,且手下也算得上是兵強馬壯的存在,朱標自然是起了招惹之心,畢竟拿不下甘肅,若是能將陝西省收回來,那自然也是一件好事。

可誰知道,李思齊這麼個小人,又一次反復無常,前期和朱標幾次通信,皆都表露了歸明的意向,結果朱標剛一踏進李思齊的地盤,李思齊便突然發難,這也才有了朱元章今日之怒。

其實歷史上,李思齊在洪武元年的時候,李思齊聞明軍取河南,于是駐兵潼關抵抗,結果卻是被如今的五軍都督府右都督馮勝打的節節敗退,不得不棄了輜重逃跑,才留的一條姓命。

再到洪武三年,也便是現在,李思齊見大局已定,便直接十分干脆的投朱元章,還被賜文綺及帛二十四匹,授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子孫世襲指揮僉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