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60、第一百六十章

北安國上下都是行動派。

之前遲遲沒有動作, 全因朝堂上無法達成一致。礙于中都城,部分氏族對?庸國人的投誠心存疑慮。

如今問?題解決,趙顥數語打消眾人顧慮, 北安侯大喜,當即召見庸國來?人, 並派人前往庸都張貼告示, 告知庸國上下這個喜訊。

「凡遷移者,予田地房屋, 稅同趙地。願往草原, 予田地房屋,並予畜禽, 兩年不稅。」

告示內容簡單粗暴, 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 直截了當告訴眾人, 公子顥接受他們的投誠,不過需要離開庸國, 前往北安國和草原定居。

故土難離, 每個時代皆是如此。

知曉北安國的要求, 少部分國人打了退堂鼓,實在舍不得家產。更多人卻開始收拾行囊,準備隨來?人一同啟程。

舍棄田產房屋固然可惜, 留下來?麻煩卻會更多。

從北安國的告示可以看出?, 庸侯和出?逃的氏族早晚還會回來?,就算庸侯不回來?,繼任者也?會出?自他的血脈。雖言國人有逐君的權力,但以庸侯的作風,事後報復定會猛烈無比。

不舍手中田產, 不願離開庸都,等到?情況變化那一日?,無異于引頸就戮。

北安國開出?的條件相當不錯,去?了有田有房,稅比趙地,無需為生計發愁。願意前往草原還能領到?牛羊雞鴨,更能免兩年稅。這樣的好事簡直是天上掉餡餅,做夢都想不到?。

回想之前過的日?子,對?比告示中給出?的好處,絕大多數庸國人都下定決心,咬牙舍棄國內的一切,和親族一起踏上遷移之路。

令人吃驚的是,原本留在庸都的幾家氏族帶頭前往草原,而且是舉族遷徙。看他們的架勢,基本上去?了就不打算回來?。

他們從告示中看出?許多東西,國人庶人忽略的要點,久經政治斗爭的氏族家主不會忽略。

在做出?決定之前,幾位家主私下見面,聚到?一起商議,都認為前往草原是最好的出?路。

北安國是大國,國內氏族素來?驕橫,和西原國不相上下。他們投奔過去?,處境會十分尷尬。不至于無法立足,想要融入進去?卻是千難萬難。

與其去?北都城做個邊緣人,不如賭上一回,全族遷往草原。

郅玄和趙顥在草原建城,事情早已經傳遍各國。

建城之初條件艱苦,一切都是從無到?有。如今情況不同,從往來?的商隊口?中傳出?消息,草原雙城雄壯恢弘,勝過許多諸侯國國都。城內有專門開闢的商坊,城外有礦場工坊,還有大片無主之地。

商人說得再好,城池到?底竣工不久,又是深入草原,在多數人看來?難免有些貧瘠。但這也?意味著機遇,有幸抓住,家族非但不會衰落,反而能更上一層樓。

「國人庶人能領畜禽,我等不與其爭,以錢絹購買。」

庸國和北安國相鄰,庸國氏族大多清楚北安國的經濟情況。能一次給出?數量龐大的牛羊雞鴨,絕不是北安國的手筆,最大的可能是西原國。

西原侯和公子顥結成婚盟,趙顥要安置投誠的庸國人,郅玄在能力範圍內進行幫扶,很是合情合理,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庸國朝堂烏煙瘴氣,在外人看來?,庸侯和國內氏族都是爛到?根子里,全都無可救藥。

然而,這幾家氏族能躲過-暴-亂,平安留在都城,足見家族中不乏聰明人。

他們看出?事情背後有西原侯的影子,說不定後續還會參與更多。認真思量,都認為遷往草原是上上之選。

去?往草原,展現出?應有的價值,有極大可能獲得西原侯和公子顥庇護,遠勝去?北都城開始另一場勾心斗角。

最重要的是,庸侯現在北都城。

國君昏聵貪婪,被?國人逐走是自作孽。可身為臣子卻和-暴-亂-的國人站在一起,還要一同轉投別國,怎麼想都有些尷尬。

去?草原能避開庸侯,對?家族今後的發展也?十分有利,如何選擇,幾名家主都是心中有數。

決定既下,庸都迅速變得喧鬧起來?。

氏族的馬車排成長龍,車上滿滿登登都是金絹和糧食。

考慮到?草原的生存環境,各家把?家具全部帶上,連門板都一並拆走。若非房子是夯土結構,實在很難移動,估計會將?「舉家搬遷」具象化,扛著房子一起走。

氏族帶頭,國人庶人受到?啟發,搜集木料裝訂大車,家中能帶走的一樣不落。瓶瓶罐罐不提,墊床板的泥磚都沒留下半塊。

王宮大門敞開,逃走的氏族家中也?乏人看守,卻沒有遭遇哄搶。明知庫房中堆滿糧食,鎖頭能輕易砸開,依舊無人動手,糧食始終沒少一粒。

有人提出?分糧,立即有老者出?面制止。

「我等逐君是國人之權,奪糧卻會觸犯律法。如今投向他國,試問?誰願收留一群無視律法規矩之人?」

北安國來?人留在城內,目睹一切,鄭重提筆記錄,對?庸國人的言行十分佩服。

等到?出?發當日?,庸都城門大開,以幾家氏族為首,滿載的車隊魚貫而出?。

城內牛馬有限,部分大車由人力拖拽。從拉車人身上的衣物可以看出?,其中有不少是奴隸,八成還是氏族逃奴。

對?此,北安國來?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庸國人也?當沒看見,任其跟在隊伍中,和眾人一起離開。

車隊行進途中,陸續有隊伍加入,大多是背著包裹的村民。他們听到?消息,接連從出?逃氏族的封地趕來?。

庸國稅賦冗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收成還不夠交稅。

庸都的情況無需贅言,日?子能過下去?就不會發生國人-暴-動。封地中的情況更加糟糕,豐年亦有餓莩。實在活不下去?,許多人只能舍棄田地,逃入山中做了野人。

暴-亂的國人孤注一擲,堅持要投奔公子顥,只為能尋一條活路。

隊伍越向前走,加入進來?的人數越多。等抵達預定地點,蜿蜒的長龍已然看不到?盡頭。

庸國雖小?,國人庶人加起來?也?有十幾萬,加上跟隨隊伍的奴隸,足足超過三十萬。

這麼龐大的數量,趙顥不可能獨吞,也?不具備獨吞的條件。除去?約定交給郅玄的部分,北安國氏族也?能沾光,或多或少,大家都不會落下。

不過趙顥提前說明,氏族必須依照約定行事,給庸國人田產房屋,奴隸也?要妥善安置,不能隨意餓死。

不願錯過如此大的好處,氏族們答應得十分痛快。不過是些許房屋田產,通通沒有問?題。

在約定地點,早有數隊車馬等候。

庸國人將?在此處分開,或前往草原,或去?往北安國內。

由于人數太多,過程難免嘈雜,還曾出?現短暫混亂。隊伍中的庸國氏族主動站出?來?,幫助來?人整理隊伍,盡可能解決麻煩,不使遷移出?現問?題。

耗費三天時間,各支隊伍分配完畢。

顥城和玄城遙遠,前往草原的隊伍最先出?發。由幾家氏族帶頭,隊伍中的國人庶人如同有了主心骨,行動算得上有序,沒有發生任何混亂。

這一幕被?詳細記錄下來?,分別送往郅玄和趙顥手中。

雖然庸國氏族在國內不顯,以其目前表現出?的能力,在草原未必不能做出?一番事業。

繼第一批人離開,其余各支隊伍也?陸續出?發。

過程中有飛騎馳出?,並有信鴿放飛,專為向郅玄、趙顥以及接收的氏族傳遞消息,讓眾人有所準備。

郅玄接到?信鴿,恰好在早朝之前。

看過信上內容,郅玄心中大喜,走進前殿時步履生風,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氏族們感?到?疑惑,不明白喜從何來?。

郅玄沒有賣關子,不待群臣開口?詢問?,直接道出?將?有人口?填充玄城,數量多達十余萬。

多少?

十余萬?!

數字太過震撼,卿大夫們現出?驚容,殿內落針可聞。

「人移自庸國。」郅玄進一步解釋。

庸國發生國人-暴-亂,庸侯被?逐,大部分氏族出?逃。這麼大的事情,西原國氏族自然有所耳聞。庸國人有意投誠公子顥,事情沒有遮掩,在庸國人的有意宣揚下,周邊國家幾乎傳遍。

但和當初的北安國氏族一樣,眾人都認為事情難為,中都城那一關就不好過。

不想趙顥大方接受庸國人投誠,仿佛不擔心人王會有不滿。

消息傳來?沒多久,國君竟在朝堂上宣布要接收十萬余人口?,全部來?自庸國。

種種消息串聯起來?,卿大夫逐漸明白過來?,事情背後怕是有自家君上的影子。

「接收庸國人,不佔庸土。」郅玄看向群臣,笑?道,「十余萬人抵達玄城,還需諸位協助。」

前一句告訴群臣,庸國不滅,土地尚在,中都城就挑不出?毛病。後一句明示會給大家分潤好處,基本上見者有份。

前一句尚罷,後一句直接讓卿大夫們雙眼發亮。

十多萬人,既有國人也?有庶人,怎能不令人眼饞。

庸國人擅長種植,手中還有良種,分到?自家封地,好處完全能夠預見。只要能多分一些人,別說兩年不收稅,五年都可以。

有人就有田,有田就有糧。田地規模擴大,糧食豐收就不擔心會沒有稅收,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庸侯就是不明白這一點,才落得今日?下場。

西原國代人王牧守西方,數百年屹立不搖,氏族們不會竭澤而漁,都清楚怎麼做才對?家族最為有利。

四?個卿交換眼神,看向上首的郅玄,連向來?自持的範緒都不免心頭火熱。

英主在位,國之大幸!

國戰之前喜從天降,實為吉兆。此次同東梁國開戰,西原國必勝!

郅地中,羊琦等人奉命前來?,查驗過身份,被?準許加入軍營。

入營之前,跟隨前來?的家臣心存傲慢,自詡幾經殺陣,非新軍可比。結果到?軍營數日?,目睹新軍訓練並親自參與進去?,最傲慢的家臣也?學會了閉嘴。

龐大的攻城器械令人震撼,包裹全身的甲冑使人心驚。

普通卒伍竟能著半甲,還配有削鐵如泥的利刃,在任何一個氏族麾下都難以想象,如何不令人大吃一驚。

新軍的訓練方式也?別出?心裁,令人眼前一亮。

軍陣演練之外,全軍上下竟要負重奔跑。全副武裝的甲士、身著半甲的卒伍乃至軍中伙夫都要參與進去?。

羊琦等人的家臣不服氣,嘗試扛起圓木跟著隊伍一起奔跑。路程不到?三分之一就接連掉隊,被?遠遠甩在後邊。

甲士卒伍也?就算了,竟連伙夫都跑不過!

家臣們回到?駐地,看到?跑完全程繼續投入訓練的新軍,一邊劇烈喘氣一邊心中驚駭,這究竟是怎樣一支軍隊,體力竟然恐怖如斯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