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 46 章 第 46 章

「他叫朱元璋。」

吳普一點都沒隱瞞,表情也沒有絲毫心虛,看起來就是在實話實說。

宇文愷點頭︰「對,應該就是這個皇帝。他當了二十幾年的貧民,才開始投身起義軍。」

說完宇文愷又看了眼朱元璋,心中基本確定這應該就是那位歷史上有名的泥腿子皇帝,只不過現在他用的名字並沒有記入史冊而已。

朱元璋本來心里也有一點小小的期望,听到這個陌生的名字就按捺住了那點念頭。

朱元璋高興地說︰「我和這朱家皇帝一個姓,說不準還是本家來著。」

吳普笑眯眯地點頭,招呼他們一起燙肉吃。

本來照著宇文愷和徐昭佩她們的食量,這一桌子菜是掃不光的,可桌上還有個吃不飽的朱元璋,門外又有蹲守著的貓貓,一頓飯下來居然吃得一點不剩。

期間連王嬙都喝了兩杯葡萄酒。

吳普意識還算清明,關掉直播把徐昭佩和王嬙送回住處去。

徐昭佩喝了最多,卻沒醉個徹底。她笑著問吳普︰「他就是朱元璋嗎?」

「對。」吳普坦然點頭。

「你可真是個壞小子。」徐昭佩調侃,「要不是你不想騙我和昭君,說不準我們早被你騙了去。」

吳普一臉正氣凜然︰「我從不騙人。」

他一句謊話都沒說,能算是騙人嗎?

徐昭佩快活地笑了起來,總算放吳普離開。

吳普溜達回自家住處,就看到老童在那徘徊。

「老師。」吳普麻溜喊人。

老童坐到屋外的石桌上,打開手機問吳普︰「這是你請來的朱元璋?」

吳普湊過去一看,網上已經討論開了。

都說這肯定就是老朱,哪有那麼巧,又是放牛又是和尚,還剛好姓朱。

甚至有人深扒野史,表示朱元璋年輕時確實用過另外的名字,不僅僅是小時候的重八和後來的元璋。

反正,這一出肯定是吳館長在忽悠少年朱元璋,可憐什麼都不知道的朱元璋還跟著激動。

有了這麼個分析,本來平平無奇的對話頓時變得趣味盎然起來,不少人都忍不住倒回去欣賞起這個「少年朱元璋」的演技。

吳普說︰「對。現在很少人有耐心看歷史書,連上歷史課都不耐煩听的,找點活生生的人和大伙交流交流,也算是寓教于樂的科普了。」

老童看了眼滿屏的討論,覺得吳普這法子還真行得通。

論專業性他自認不比誰差,但遺憾的是他們很多研究成果是普通人不會關心也不想多看的。

確實需要用年輕人的方法去吸引年輕人。

老童點點頭說︰「你心里有數就好。」他這才和吳普說起正事,「系主任那邊說想要把中秋活動放到博物館這邊舉辦,你看能不能把中秋那天給空出來,讓學生們過來參觀參觀。還有中秋晚會的表演,學生們可能得提前過來彩排。這事兒可能挺麻煩,要是你不樂意,我這邊就拒絕了。」

吳普笑道︰「我這邊沒問題,正好人多,熱鬧。」系里算上領導,滿打滿算也就一千人,系統計算出來的負載量可是兩千四。

這是參觀得還算舒服的那種。

正好可以看看員工們目前能不能接待團體出游,以後可以和各個單位合作︰本博物館提供完全免費的團建地點,只需要單位自掏交通費和餐費就可以了。

吳普讓老童安心睡覺去,自己會和系主任那邊聯系。

兩邊一拍即合。

既然是合辦中秋活動,吳普這邊自然也要參與。

他數了數這邊能拿出來的活動,大概就是剛抽到的七盤舞。

吳普沒著急,他手頭有小繡娘她們提前做好的許多燈籠,大不了到時候張燈結彩地一掛,剩下全交給系里去搗鼓得了。

吳普很光棍地睡了個好覺,他去宇文愷那邊一看,宇文愷已經回去了。

再看看曲水池邊的空地,岳飛也不在那兒。

唉,人少了這麼多,一時半會有點不習慣。

吳普趁著早餐時間把人喊到一起集思廣益,看看怎麼給中秋玩點新意。

六個百戲藝人對自己的老本行非常有信心,尤其是在昨天吃過大碗大碗的牛肉之後更是想要積極表現,爭取以後能留在這里表演。

他們給吳普打起了包票︰「我們一定會好好演出。」

窮書生也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立刻給自己攬活︰「我可以給他們題畫扇面,簡單的花花草草和詩文我都可以寫。」

廚師們表示可以做點手工月餅,正好應景。

吳普點點頭,再加上七夕那會已經傳給清陽村村民的扎燈籠手藝,博物館拿出這麼些活動也差不多了。畢竟系里說他們準備了節目,他們只需要在場地方面配合一下就可以了!

吳普把員工們的想法都記下來了,旁邊的徐昭佩卻說︰「你怎麼不讓我們也表演一個?」

吳普兩眼一亮,看向徐昭佩和王嬙︰「你們能上台表演嗎?」

「可以。」徐昭佩說,「昭君彈琵琶,我舞劍。」

王嬙在旁邊輕輕點頭,表示自己沒有問題。

吳普大喜過望,說道︰「那好,我記下了,你們可不能反悔。」

王嬙帶來的琵琶和後世的琵琶不大一樣。

據傳漢武帝時期的和親公主劉細君遠嫁烏孫,漢武帝考慮到她出嫁時道路遙遠,命人制作出一種可以在馬上彈奏的新樂器陪著她遠嫁塞外。

這種新樂器參考了弦鞀之類的胡人樂器,也參考了箏、築等等傳統樂器,圓體、直項、四弦,往下彈可以發出「批」聲,往上挑可以發出「把」聲。

就是歐陽修所說的「推手為琵卻手琶」。

于是時人比照著琴瑟之類的樂器將它起名為「琵琶」。

這位和親公主是個可憐人,她爹江都王造反,全家被砍頭,只有她因為年紀小活了下來;好不容易以罪臣之女的身份長大成人,她又被漢武帝安排遠嫁烏孫。

這位烏孫王也是個神奇人物,他娶了劉細君沒幾年,考慮到自己年邁體衰,就提出讓劉細君嫁給自己孫子。

劉細君再嫁之後生下一女,沒過多久就去世了,一共只出嫁五年。

王嬙過來前會手撫琵琶滿心傷懷,也是想到自己和劉細君相似的境遇︰遠嫁外族,被迫再嫁。

吳普對王嬙的琵琶一直很感興趣,不過那琵琶屬于王嬙這樣的大美人,他倒是不好跑過去討來看看。

小姑娘小小年紀就遠嫁塞外,瞧著怪可憐的,他沒打算壓榨得太過分。

偶爾露個臉吸引吸引觀眾就好。

不過,要是她們自己提出來就不一樣了。

她們本人提出要求的事,能算是壓榨嗎?

王嬙被吳普灼灼的眼神看得有點不好意思,她說道︰「我彈琵琶可能沒昭佩姐姐的劍舞好。」

吳普一本正經地提出建議︰「不要緊,你們練習點現代人不知道的,彈錯了跳錯了也沒人知道。」

王嬙︰「…………」

徐昭佩︰「…………」

吳普被兩大美人默默盯著,果斷轉開話題︰「你沒有劍在手,想要什麼樣式的,我去給你借來。」.

他認識的人挺多,各行各業都有,其中就有個愛好收藏好劍的。

他可以照著徐昭佩的要求去順——哦不,去借一把回來。

徐昭佩說出了自己的要求,還給吳普畫了圖紙。

幾個互動活動和表演節目都確定下來,吳普愉快地宣布散會。

朱元璋緊跟在吳普身邊,等其他人都散去了,才失落地問︰「我可以做點什麼嗎?」

剛才吳普把所有人都安排下去了,就差他一個人沒事干在這邊白吃白喝。

朱元璋不想當白吃飯的閑漢。

吳普說︰「我帶你去借劍吧。」

朱元璋遺憾地說道︰「我沒模過劍。」

元朝對普通百姓管得很嚴苛,最過分的時期是要求百姓每十戶才能有一把菜刀,連切菜都要輪流切。至于武器之類的,那更是踫都不許踫。

吳普說︰「我也沒怎麼模過,一會去那邊正好可以模個過癮。」

吳普領著朱元璋出了博物館,開車前往市區。

一開始朱元璋還只是好奇地往外看看遠郊的景色,觀察一下來來往往的車輛。

到後來道路兩旁的高樓大廈越來越多,朱元璋就有些震驚了,忍不住問吳普︰「這里面住的都是什麼人?」

吳普看了眼,那一帶似乎是個科技園,他一本正經地回答︰「住的是些窮苦勞動人民,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每年都有人半夜猝死,人到三十幾頭就差不多全禿了,怪可憐的。」

朱元璋更震驚了。

現代社會的窮苦勞動人民,住的居然是這樣的大房子嗎?

吳普見朱元璋一臉的不敢置信,給朱元璋講了講首都住房有多昂貴。

他們這樣辛辛苦苦干十年,壓根買不起茅草屋那麼大的房子,有個落腳處就不錯了!

房價高,老板心還黑,一天到晚忽悠說什麼「996是福報」,打工人日子難混啊!

朱元璋听得一愣一愣的。

「996是什麼?」朱元璋好奇地問。

「就是每天早上九點上班,晚上九點下班,一周得工作六天。」吳普耐心解釋,「大概就是巳時干到亥時吧。」

朱元璋一听,干到亥時,那是有點累人。

可早上九點才開始干活,不是挺晚的嗎?

他在家時可是四五點就听著雞鳴起床的。

朱元璋提問︰「一周有幾天?」

吳普答︰「七天。」

朱元璋好奇︰「那還有一天就不用干活了嗎?」

吳普︰「…………」

不愧是你,老朱!

吳普深深地看著朱元璋,心里覺得這家伙要是生在現代,指不定是要當資本家的。

不過當皇帝,能剝削的勞動力似乎更多。

怪不得要打倒資本主義、打倒封建主義、打倒帝國主義,這些家伙全都吃人不吐骨頭啊!

吳普給朱元璋科普︰「正常來說,應該是朝九晚五,一天工作八小時,一周休息兩天。」

只可惜現在雙休的工作難找,不加班的工作更難找。

朱元璋感慨道︰「還能這麼輕松啊,那一個月就能有八天不干活了?地里的莊稼能長得好嗎?」

吳普說︰「現在糧食問題不是很大,小麥、大米、玉米畝產量都能有一千多斤,低的也能有七八百,就連大豆也能畝產三四百斤。要是實在撐不住了,還能用畝產幾千斤的土豆紅薯堵堵缺口。」

朱元璋听得目瞪口呆︰「能產這麼多嗎?」

吳普點頭說︰「是能產這麼多。」

朱元璋情緒有些低落︰「要是我們那會兒的地也能產這麼多糧就好了,這樣我爹娘就不會活活餓死。」

吳普說︰「我們現在能產這麼多也不容易。」

吳普在心里回憶了一下元明時期的糧食產量記載。

宋元時期糧食畝產量不算特別高,到了明清時期農業飛速發展,巔峰時期糧食產量基本就和建國初期持平了。

建國初期的畝產量也低得很,畝產三四百斤都算是良田。

那會兒也鬧過饑荒,有過艱難無比的苦難歲月,農業、工業都從零開始重新發展,他們曾得到過幫助,也曾被落井下石;他們曾走過錯路,也曾咬牙苦苦堅持。

無數人付出青春、付出血汗,甚至付出自己的性命。

經過幾十年的不斷發展,不管理論、技術以及耕作方式都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才終于讓糧食逐漸變得「不值錢」。

一直到2006年,農民才不用再繳農業稅。

整個九十年代,農民們每年豐收後都還得挑著新米去交公糧。

發展這種事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凝聚著無數人的艱辛努力。

朱元璋听完吳普的講述,沉默了一會才贊同地說︰「是不容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