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京城的成康公病了。
他再是厲害,也是七十二的人了。
人生七十古來稀,他如今已經夠老了。
家中人人擔心,不過他還是撐著病體做自己的事。他比誰都清楚,蘇南丞如今需要支持。
西北大戰在即,他絕不能這時候倒下。
蘇英渠比起他來,到底還是差一點意思。
而且,如果自己不成了,蘇家幾個房頭難免要亂一陣子。
除非等老七回京,不過眼下蘇南丞肯定是回不來的。
蘇南丞不知道祖父病了,他被瞞著呢。
不然容易亂了軍心。
六月頭,兩軍在甘陽府以北終于打了起來。
京城中,長公主與蘇臣風大婚已經辦了。長公主自然是有公主府的。蘇臣風搬去公主府。
皇帝也與韓家的女孩子定了親事,只要再等一年,就可以大婚了。
成康公的病越來越嚴重漸漸也就瞞不住了。
蘇南丞知道後,也沒什麼好說的,只能安撫手下人。
也緊急調派了人守在京城內外。
並且京城還有人。
蘇英渠如今管著吏部,如今又要接管戶部了。同時,蘇英濟也調任回京。
看得出,這就是因為成康公病重,外頭人看,怕是他不行了。
蘇南丞也緊急調了吳三燈回京,這幾年,他也已經是正三品了。
有他和馬和回京守著,京城就不會亂。
人是爭不過天命的。
到了六月中旬的時候,成康公就不能起身了。
除了老四還沒趕回來,其他三個兒子都在這里,不過孫子們卻都駐守各方,老二,老四,老六,老七都不在。
眾人輪流侍疾,不過成康公還是一日不如一日。
西北戰事正激烈,蘇南丞是怎麼都不可能這時候回京。
倒是日夜兼程的吳三燈回京,與馬和一起內外調管,絕不會允許成康公一旦過世京城有任何變動。
一日午後,成康公將自己身邊的三個兒子和幾個孫子全都叫來前院。他勉強撐著坐著與他們說話。
「今日我清醒些,要與你們說些話。」
眾人都應了。
「我死後,家中十年不許分家。十年後可不可以分,要看持玉的意思。」
他說完這話,眾人都有些驚訝。
不過僅限于蘇英渠兄弟三人。
其他孫輩,到是沒有太過意外。
「父親,持玉年輕,怎麼能做長輩的主?」蘇英渠說這話,也是給弟弟們面子,不管怎麼樣,都是叔父。
「這個家如何走,就是要听持玉的。你們有他的本事?」成康公看幾個孫子︰「你們要是沒有意見,就都出去吧,各家留一個就是了。」
其他幾個孫子自然沒什麼好說的,都出去了。
只留下了蘇錦丞,二房的蘇扶丞,三房蘇明丞。
四房的兒子是跟著他父親走了的。
成康公被扶著做好些,看著他們咳嗽了幾聲︰「你們不服?」
蘇英濟忙道︰「父親說哪里話,自然是服氣的。」
「從心里服氣才好,蘇家到如今這一步,是不能走錯一點的。你們心里多少要有數。我不是偏心他,只是如今的蘇家,你們誰的本事比他大?誰的爵位比他高?」他頓了頓又道︰「家里要怎麼走,你們如今不會心里沒數吧?」
眾人都是一陣沉默,本來沒數的,如今也有數了。
「一個家里,不能有兩個管事的。你們仗著是長輩對他發號施令,不管他听不听,都要耽誤了他的事。如今他聲名赫赫,不會听你們的,他手底下的人也不允許他听你們的。蘇家,不能與他蘇持玉背道而馳。你們懂不懂?」
「是父親,我們明白。」三人齊齊道。
「老大,我今日要你發誓。不許你以父親的名義干涉他的事。你可以提點,可以在他走錯的時候說一句,但是不許你用身份壓人。你要如我一般,盡力的輔左他。」
「是,兒子都記住了。」
「老二老三,你們如何說?」成康公看他們。
「我們沒什麼好說的,听佷子的就是了。」蘇英濟道。
「我也是,只管听佷子和大哥的。」蘇英茂點頭。
「既如此,你們都出去吧。老大和錦兒留下。」
不多時,三兄弟和幾個孫子都出去了,屋里只留下了蘇英渠父子和成康公。
「我沒幾日好活,臨終都未必還能見著他。我只囑咐你們幾句話。」他頓著看這父子倆。
「老大,你自幼就是我教導的,並不愚笨。在官場多年,更是一點就通。你兒子如今的所為,你也不會看不懂。持玉還年輕,十年,二十年,總有那麼一日的。到了那一日,你要是已經歸西,自不必說,你要是還在世。你要收起權欲之心,安心做你的國公,或者做個親王。不可有別的心思,你明白嗎?」
明白。
只是這話太過驚世駭俗,蘇英渠好一陣才艱澀道︰「父親您……用心良苦。」
「蘇家不能內亂。」成康公長長的嘆息︰「蘇家不能內亂啊。」
其實他想的是,蘇持玉啊,是下得去狠手的。
要是有那一日,自家父子兄弟爭斗起來了,蘇英渠,蘇錦丞絕沒有勝算的。
「好了,你們去吧,我沒什麼力氣了想睡一會。」成康公擺手。
蘇英渠父子伺候他躺下,出了這邊院子。
出去後,蘇英渠看著一向寄予厚望的長子︰「你祖父的話,你都懂了嗎?」
蘇錦丞點頭︰「都懂了,父親放心吧。」
祖父全程沒跟自己說什麼,卻每一句都要叫自己听著,還有什麼不懂的?
「做好自己的事,你本來要做的,都能做到。」
本來要做的是什麼?位極人臣。
確實,也許都能做到吧。
至于七弟,他早已上了九霄,與他們不在一處了。
蘇錦丞沒什麼不舒服的心思,早在就連他兒子都覺得七叔最好最有本事最有出息,二弟回京也說七弟真是有本事,我們兄弟都不如的時候,他就沒什麼心思了。
能輔左七弟,也沒什麼不好的。
人啊,最好是有多少本事吃多大碗飯,德不配位,必有災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