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近半。
烈日高懸,萬物懨懨。
燕軍臨時營寨中軍大帳內。
伴隨著此議最後一事徹底落定。
一眾分列于中軍大帳左右兩側的燕軍將領們。
無不相繼告退離了中軍大帳。
轉而投身于先前大戰的最後收尾事宜之中。
待燕軍各部將領身影徹底消失于中軍大帳後。
端坐于太師椅之上的許奕不徐不疾地自太師椅站起身來。
略展筋骨後隨即看向始終侍奉于一旁的問心首領。
「傳葉文雄、齊維才、寇德厚、尚岩慶四人速來見孤。」
許奕略作定神,隨即出言下令道。
其口中的葉文雄、齊維才、寇德厚、尚岩慶四人不是他人。
赫然正是此番軍事大議中即將被調往朵顏左衛、朵顏右衛擔任副將一職之人。
其中葉文雄、齊維才二人分別為陷陣營甲乙兩曲曲長。
而寇德厚、尚岩慶二人則分別為先登營丁戊兩曲曲長。
此四人無一例外皆出身于老陷陣營。
初時僅為老陷陣營伍長、什長之職。
後來隨著許奕就藩、老陷陣營抵燕、燕王大營重啟。
葉文雄、齊維才、寇德厚、尚岩慶四人先後被許奕提拔至屯長、伯長之職。
後來隨著葉文雄、齊維才、寇德厚、尚岩慶四人于新軍中陸續嶄露頭角。
且于軍伍中素來兢兢業業、恪盡職守。
又先後被許奕委以百戶、曲長等重任。
身為許奕親手自底層提拔上來的中層將領。
葉文雄、齊維才、寇德厚、尚岩慶四人對許奕的忠心程度自是不言而喻。
甚至于可以毫不夸張地說。
只要許奕有需。
無論前方是那火海也好,還是那刀山也罷。
葉文雄、齊維才、寇德厚、尚岩慶四人皆會毫不猶豫地坦然上前。
哪怕明知前方為必死之路,此四人亦會連眉頭都不皺一下地坦然赴死。
而如葉文雄、齊維才、寇德厚、尚岩慶這般之人。
燕軍嫡系三大營中自不在少數。
且隨著許奕對燕軍的掌控愈發地根深蒂固以及燕軍自身勢力愈發地壯大。
如葉文雄、齊維才、寇德厚、尚岩慶這般之人。
日後自會愈來愈多。
燕軍臨時營寨中軍大帳內。
問心首領聞言當即快步出列。
隨即面朝許奕俯身重重抱拳行之一禮。
「遵令!」
問心首領抱拳行之一禮,隨即快速告退而去。
待問心首領身影徹底消失于中軍大帳後。
許奕不徐不疾地再度落座于太師椅之上。
隨即自書桉一側取出載有燕軍各部將士功過的功過簿凝神細細翻閱。
待葉文雄、齊維才、寇德厚、尚岩慶四人各自帶著兩百嫡系兵馬走馬上任後。
原陷陣營甲乙兩曲以及先登營丁戊兩曲則勢必空出四個曲長之位以及數個百戶、伯長之位。
甚至于就連屯長、什長、伍長之位亦會空出些許。
與此同時。
原陷陣營甲乙兩曲以及先登營丁戊兩曲。
亦會隨著葉文雄、齊維才、寇德厚、尚岩慶四人以及八百將士的離去而不成建制。
若是此事放在其他軍伍。
領兵主將定會毫不猶豫地裁撤其他不成編制的軍伍。
將兵力補充至建制勉強尚全的軍伍之中。
從而組成一支完整的軍伍建制。
然而。
此舉雖然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解決軍伍不成建制這一核心問題。
但卻極其容易造成全新軍伍建制內部不和。
甚至于主副將領離心離德之惡果。
尤其是在大軍大獲全勝的情況下。
簡而言之。
同為有功之臣。
同因作戰而不成建制的軍伍。
憑什麼裁撤我們而不是裁撤他們?
憑什麼是我們要融入他們而憑什麼不是他們融入我們?
憑什麼原本平級但現在卻要听令于他們?
歸根結底。
不患寡而患不均。
此乃人性使然,與其他無關。
此事若處理不好。
輕則內部不和,主副將領離心離德。
重則內部分崩,徹底葬送全新建制軍伍。
更甚于影響局部戰役乃至全面戰役的勝敗。
故而。
此事雖小。
但卻絕不能等閑視之。
所謂︰千丈之堤,潰于蟻穴,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大抵便莫過于此。
也正因此。
許奕方才會對此事格外的重視。
一兩刻鐘後。
就在許奕仍端坐于上首太師椅之上。
凝神細細翻閱著手中載有燕軍各部將士功過之事的功過簿之際。
相較于營帳他處略顯安靜的中軍大帳外忽然傳來數道馬蹄之聲。
聞聲。
許奕不由得頓住翻閱功過簿的手掌。
隨即提起一桿嶄新狼毫筆夾于功過簿中。
「主人。」
「葉文雄、齊維才、寇德厚、尚岩慶已至帳外。」
許奕方將夾有嶄新狼毫筆的功過簿挪至書桉一側。
問心首領便已然掀開帳簾邁步而入。
「入帳。」
許奕微微點了點頭,隨即出言吩咐道。
「是。」
問心首領聞言當即抱拳行之一禮,隨即告退而去。
不多時。
四道高低胖瘦雖不同,但卻無一例外皆身披全副甲胃,身上軍伍之息極其濃烈的身影緊隨問心首領行至中軍大帳內。
「末將拜見王爺。」
葉文雄、齊維才、寇德厚、尚岩慶四人止步于上首五步外,隨即面朝許奕深深俯身抱拳行禮道。
「免禮。」
許奕微微點頭,隨即示意四人落座。
「謝王爺。」
葉文雄、齊維才四人見狀當即再行一謝禮。
隨即緩緩退至中軍大帳左右兩側尾部數張胡床旁。
「孤今日正式立下兩支由匈奴降兵組成的軍伍。」
「其名分別為朵顏左衛、朵顏右衛。」
「領兵主將則分別為木華、阿古力。」
「孤今日召汝等前來所為正是此事」
「」
「」
待葉文雄、齊維才、寇德厚、尚岩慶四人徹底落座後。
許奕開門見山地道出今日召集四將前來的目的。
如朵顏左衛、朵顏右衛的設立。
如朵顏左衛、朵顏右衛的未來發展、規劃等。
如燕軍內部該如何徹底掌控這兩支由異族人擔任主將,其內兵馬超九成皆為異族人的軍伍等。
如其希望由葉文雄、寇德厚二人分別擔任朵顏左衛左右副將,由齊維才、尚岩慶二人分別擔任朵顏右衛左右副將。
以及代其監察朵顏左衛、朵顏右衛之事。
待諸事皆道明後。
許奕微微一頓,隨即環顧葉文雄、齊維才四人一周。
「汝等可願往?」
許奕略作定神,隨即不徐不疾地開口問道。
人皆有私心。
並非所有人都願意離開現有的舒適圈。
高升至一個明顯大不如前的陌生環境擔任所謂的副將。
若葉文雄、齊維才、寇德厚、尚岩慶四人不願。
許奕自然亦不會為難四人。
然而。
許奕話音方落。
葉文雄、齊維才、寇德厚、尚岩慶四人便齊刷刷地自胡床站起身來。
「末將願往!」
葉文雄、齊維才、寇德厚、尚岩慶四人未有絲毫猶豫地朗聲抱拳道。
「朵顏左衛、朵顏右衛初立。」
「內部將士之間仍需大量磨合。」
「而在這期間。」
「朵顏左衛、朵顏右衛極難得到攻堅重任。」
「而這便意味著汝等軍功定然大不如前。」
「汝等可需再三思慮?」
「此事一旦定下,便再無回環余地可言。」
許奕聞言不由得微微一頓,隨即再度出言詢問道。
「回王爺!」
「末將願往!」
「只要能為王爺分憂。」
「莫說是軍功大不如前。」
「縱使前路是那刀山火海!末將亦會毫不遲疑地前往!」
葉文雄滿臉鄭重之色地出列深深俯身重重抱拳行禮道。
「回王爺!」
「末將亦願往!」
「葉曲長所言亦為末將之想!」
齊維才、寇德厚、尚岩慶三人緊隨其後深深俯身重重抱拳道。
「有汝四將在,孤心甚安。」
「朵顏左衛、朵顏右衛無憂矣。」
許奕聞言不由得大為感慨道。
「為王爺效命!末將之職責所在!」
「縱使前方是那刀山火海!末將亦在所不辭!」
葉文雄、齊維才、寇德厚、尚岩慶四人齊聲回答道。
「好。」
「好。」
「好。」
許奕連叫三聲好,隨即自上首太師椅站起身來。
「葉文雄、寇德厚!」
許奕略作定神,隨即出言點將道。
「末將在!」
葉文雄、寇德厚二人聞言瞬間無不再度俯身重重抱拳行禮道。
「孤今日拜汝二人為我軍朵顏左衛左右副將!」
「代孤行監察朵顏左衛軍政之責!」
許奕沉聲下令道。
「遵令!」
葉文雄、寇德厚二人聞言當即重重抱拳領命道。
「齊維才、尚岩慶!」
許奕微微側首看向齊維才、尚岩慶二人,隨即再度出言點將道。
「末將在!」
齊維才、尚岩慶二人聞言當即再度重重抱拳行之一禮。
「孤今日拜汝二人為我軍朵顏右衛左右副將!」
「代孤行監察朵顏右衛之責!」
許奕再度沉聲下令道。
「遵令!」
齊維才、尚岩慶二人聞言當即再度重重抱拳領命道。
待拜將一事徹畢。
許奕邁步走出上首書桉,隨即行至葉文雄、齊維才四人身旁耳提面命長達兩三刻鐘之久。
兩三刻鐘後。
葉文雄、齊維才、寇德厚、尚岩慶四人大有所獲地告退而去。
待葉文雄、齊維才四人身影徹底消失于中軍大帳後。
許奕再度行至上首書桉後,穩穩落座于太師椅之上。
隨即再度取出先前被其暫置一旁的功過簿凝神細細翻閱。
足足過了近三四刻鐘之久。
許奕方才暫時將視線自上手中的功過簿上挪開。
隨即腰背後靠于太師椅椅背之上,閉眼靜靜沉思片刻之久。
片刻後。
許奕緩緩睜開雙眼,隨即微微側首看向始終侍奉在一旁的問心首領。
「傳董敬賢、蔣志文、簡兆軍、裴道濟四人前來見孤。」
許奕略作定神,隨即出言吩咐道。
斟酌再三過後。
許奕最終還是決定保留各曲原有建制。
待自燕地重新募兵、並加以嚴格操練後。
再行補足各曲兵力之舉。
而在這之前。
凡建制尚算完整者。
皆隨軍繼續征討匈奴。
而兵力折損半數及以上,原有建制嚴重不整者。
則在保留原有建制的同時,全部劃撥至常三金麾下。
由常三金全權調遣,坐鎮野狐嶺後勤要地,為前方燕軍守好塞外自留地。
並在燕地六千民夫中有志留軍者中,擇優加以嚴格操練。
待日後時機成熟後,與燕地新募將士一並正式納入燕軍三大營中。
而曲長高升為朵顏左衛、朵顏右衛左右副將之職的陷陣營甲乙兩曲以及先登營丁戊兩曲。
則分別提拔戰功最為顯赫的一名百戶官暫代曲長一職。
待日後表現優異後,自會取代曲長三字中的代字。
而陷陣營甲乙兩曲以及先登營丁戊兩曲中落選的另一名百戶官。
則會隨葉文雄、齊維才、寇德厚、尚岩慶四人一同前往朵顏左衛、朵顏右衛。
而許奕方才令問心首領所傳的董敬賢、蔣志文、簡兆軍、裴道濟人。
則是此番以軍功獲升曲長一職的百戶官。
而四人中的裴道濟。
亦將成為自燕王大營重啟至今。
唯一一個因戰功而獲升曲長一職的新兵。
許奕心有預感。
待裴道濟因功而獲升曲長一事徹底自軍中傳開後。
燕軍一眾同為百戶官的新兵定然會瞬間瘋狂心熱。
屆時。
只需稍加引導。
燕軍將士的軍心士氣以及戰力定會因此拔高數籌。
思及至此。
許奕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揚一瞬,勾勒出一抹發自內心的笑容。
隨即再度凝神望向手中載有各部將士功過得失之事的功過簿。
不徐不疾地細細翻閱著。
當各曲建制一事徹底定下基調。
當陷陣營甲乙兩曲以及先登營丁戊兩曲暫代曲長一事徹底定下人選後。
剩下的如協助曲長治理一曲的百戶官一職,以及領兵百人的伯長一職、領兵五十人的屯長一職。
甚至于領兵十人的什長一職,領兵五人的伍長一職人選則變得格外的簡單起來。
無非就是以軍功論官職罷了。
倘若兩者軍功完全一致。
則暫置提拔官職一事。
待不久後與渾邪王堅昆、新日王兀吐司大戰徹了後。
再以軍功輪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