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320章︰拒絕泰山封禪,朕的終極目標

這一次。

趙頊並沒有召開年底會議,因為大宋今年取得的成績實在是太輝煌、太耀眼了。

這一年,攤丁入畝正式施行,民間滿是贊頌之音。

這一年,南北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國庫、州府、郡縣、百姓糧倉都有了贏余。

這一年,大宋滅了東瀛,收了高麗與西夏,順帶還將南方的越李朝教訓了一番。

大宋國力強盛,達到了歷年之最。

熙寧七年,元月一日。

在趙頊的授意下,禮部將大朝會辦得尤為豪華,盛況空前。

國外來使無不贊嘆大宋的強盛富饒,汴京百姓們將腰板挺得直直的,為自己能夠是一名大宋人而倍加自豪。

官員們更是昂首闊步,步步都顯露出天朝上國的氣質與胸懷。

……

整個元月份。

大宋都沉浸在一片歡樂的節日氛圍中。

官員們也都在月底才開始正常辦公。

二月初五,上午。

趙頊吃過早飯,剛走到垂拱殿門前,便看見韓琦與耿春和正一臉笑容地站在那里。

二人的表情,就像是要當新郎官似的。

臉上的笑容足以擠出一層層褶子。

並且,韓琦的手里還拿著一份奏疏。

趙頊落座後,笑著問道︰「到底是有何喜事,引得二位竟然如何高興?」

韓琦拱手道︰「稟官家,京東東路兗州知州許慶來報,在二月初二龍抬頭之日,泰山山頂的雲團中出現了一條金色巨龍,足足有十余丈,並且還傳出了龍吟之聲。周邊有數百名百姓都看到了,人人皆稱此為大吉之兆,乃是上天希望官家前往泰山封禪的征兆……」

韓琦說完,將奏疏呈遞給了趙頊。

趙頊看完後,微微一笑。

他作為一個無神論者,根本不相信此等神跡。

他若前往泰山封禪,那首先將大赦天下,然後獎賞群臣,此後才能出行登山,可謂是許多人受益。

因為好處巨大,所以肯定是有人制造出了金龍出現在泰山之巔的幻象。

不過,當下的宋人非常相信天象。

趙頊搖頭道︰「朕還年輕,何德何能就去泰山封禪,不妥不妥!」

「官家,您的成就已經可比肩太祖太宗了,此乃是上天的示意,您完全有資格前往泰山封禪,由此也可向天下證明,我大宋必將開創萬世基業……」耿春和扯著喉嚨說道。

「再等等吧!」趙頊擺了擺手。

當即,韓琦與耿春和退了出去。

二人走出垂拱殿後,韓琦疑惑道︰「看來官家對泰山封禪並沒有太大興趣,估計還要再等許多年吧!」

韓琦之所以收到此大吉之兆後,便建議關鍵去泰山封禪。

乃是因為依照官家目前的功績,其實已經超越太祖太宗了,完全有資格去。

且封禪的越早,證明官家建立的功勛越大,而他們這些老臣自然也想跟著去沾沾天子之氣,這對于他們名垂千古乃是大有裨益的。

若官家真到了五六十歲去封禪,那他們早就化為一捧黃土,陪伴官家享受榮耀的便是另外一群人了。

故而,朝廷文武百官皆希望趙頊能夠盡早封禪泰山。

「韓相,非也非也!下官認為官家乃是客氣。泰山封禪,那可不是一般君王能做的事情,誰能拒絕這等榮耀?」

「始皇帝統一華夏,開啟泰山封禪大典;漢武帝建立盛世,打通西域,多次前往泰山封禪;光武帝重建大漢在泰山之巔更衣行封禮;還有唐高宗、唐玄宗,建立大唐盛世,遂有封禪泰山的資格。此外,便是我朝真宗皇帝,在泰山之頂,詔王旦撰《封祀壇頌》、詔王欽若撰《社首壇頌》、詔陳堯叟撰《朝覲壇頌》,一時傳為世間佳話……」

「而今,官家之功德,已不弱于六位帝王,豈有延緩封禪之理?」

「下官以為,我等群臣應紛紛上書請求,共同促進這一項盛事!」耿春和一臉認真地說道。

大宋,規矩繁瑣,禮儀頗多。

比如,有些官員請辭,皇帝本想答應,但也必須再三挽留,等官員多次上書後,才能離開。

耿春和以為,趙頊乃是與官員們客氣。

韓琦听到耿春和的解釋,不由得認可地點了點頭。

很快,泰山之巔出現金龍的事情,便傳到了民間。

百姓們各個激動,紛紛請求官家封禪泰山。

封禪泰山,意味著能夠大赦天下,能夠免除賦稅,乃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自然是人人贊同。

一時間,呼聲越來越高。

「我以為,就憑借官家滅掉西夏、高麗和東瀛,便完全有資格去泰山封禪!」

「咱們官家最厲害的是武事嗎?是新政。官家憑借攤丁入畝的國策,以及讓天下再無饑饉之患的目標便可以在諸多帝王中排進前五名了!」

「前五名?我覺得咱們官家乃是千古第一帝,其他皇帝雖勇雖強,但是有幾個是為咱們老百姓真正考慮的,但官家率先考慮的便是我們的利益,並且還付出了實踐!」

「官家之功德,堪比堯舜禹湯,我大宋已經是真正的盛世了!」

「遼國已經是兔子的尾巴不長了,若我預料不差,最多一年,遼國便會因為內亂而潰散,到時遼國的百姓將會求著我們收留他們。」

……

百姓們心情激動,一個個吐沫翻飛,聊著趙頊登基以來所做過的各項豐功偉績,幾乎成了無腦夸。

趙頊听到估計都會臉紅。

與此同時,大宋的官員們更 。

中書省、樞密院、御史台、諫院、大理寺、以及地方的各個州府軍監、都紛紛呈遞奏疏,懇求趙頊前往泰山封禪。

這些臣子們都是長篇大論,最短的都能寫八九百字。

要知,這些都是文言文,表達的內容極多,趙頊看著都頭痛。

除了民間百姓和官員們不斷請求外,此事還波及到了後宮。

太皇太後和太後也認為趙頊已有資格封禪泰山,應循眾臣之意,完成此番大盛典。

一時,趙頊哭笑不得,不知道該如何拒絕。

什麼是泰山封禪?

古人認為,泰山乃是上天連接人間的通道。

上天就是老天爺,而皇帝皆為天子,就是替老天爺來治理人間的。

泰山封禪,直白來講就是,天之子在人間做的很好,需要向老天爺匯報一下自己的功績。

趙頊不願去泰山封禪,理由有二。

其一,宋真宗封禪泰山與其他幾位帝王比起來,其實是有些弱的,可以說直接拉低了封禪泰山的檔次。

但天下人其實不知真實原因。

當年,宋真宗耗費巨資,封禪泰山,不惜花完了內藏庫的巨額財產。

並不是為了自己能夠名垂千古,而是為了大宋的名頭。

那時,大宋與遼國剛簽過澶淵之盟,遼國自稱北朝,並稱呼大宋為南朝。

此舉意味著,大宋並非正統,兩國都可一統天下。

澶淵之盟給的歲幣不算多,但卻足夠丟臉。

宋真宗眼瞅著大宋是天下正統,受命于天的身份就要丟了,便策劃出了封禪泰山的計劃。

而趙頊,若此時封禪,會讓宋真宗更加難堪,後世不解的聲音會更多。

所以趙頊並不想立即封禪,但他並不是未來不想封禪。

理由二就是,趙頊想代表著大宋往昔的所有帝王,來一次曠古爍今的大封禪。

但是憑借趙頊目前所創的功績,最多也就和秦皇漢武齊平,還遠遠達不到這種資格。

他還有一些宏大的目標沒有完成。

三日後。

整個朝堂都是懇請趙頊封禪泰山的聲音。

趙頊想了想,將韓琦、王安石、司馬光、王珪、王陶、文彥博、韓絳、呂公著等朝廷大臣全都召進了垂拱殿。

韓琦等人得到消息後,甚是興奮,以為官家乃是要安排封禪泰山的任務了,當即便紛紛朝著垂拱殿趕去。

半個時辰後。

韓琦等人出現在垂拱殿中,各個都是面帶笑容。

而趙頊走進來後,大家都是探著腦袋,已經迫不及待地等著趙頊布置任務了。

趙頊面色平靜,坐下後,看向眾臣說道︰「諸位,應該也都听到這幾日的消息了,你們覺得朕有資格去泰山封禪嗎?」

「官家功比堯舜,德勝禹湯,完全有資格封禪泰山!」群臣異口同聲地說道,就像練習過一般。

「朕曾說過,待天下再無饑饉之患,朕才有資格成為盛世之君,但是現在,朕覺得還是沒有做到啊!」

一旁的王珪似乎早就料到趙頊會說出這個理由,在趙頊講了一半時,他便邁出了半步。

待趙頊講完後,他立馬站到大殿中間,拱手道︰「官家,其實你已經做到了,在您定下攤丁入畝的國策之後,在周圍各個國家再也無法欺負我們的時候,天下再無饑饉之患的目標,注定會實現,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並且,天下再無饑饉之患,乃是一個宏觀說法,誰能調查出,每個百姓每一頓都能吃得特別飽,每一晚都不會受凍,這個大目標,我朝其實已經算是完成了!」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群臣紛紛站了出來,他們已經迫不及待地讓官家同意封禪泰山了。

而這時,趙頊卻搖了搖頭。

「封禪泰山,朕一定會去的,但不是現在,因為朕若要去,就要以千古第一帝王的身份去!」

听到這話,群臣都呆住了。

這時候,司馬光突然來了一句︰官家,在我們眼里,您已經是千古第一帝王了!

這個馬屁拍的,甚是滑 ,其他臣子都紛紛點頭。

趙頊緩緩站起身來,朝著下面走去。

「大家是不是以為我大宋的新政已經結束了,接下來只要秉承現有的發策,深入執行,我大宋便會越來越富庶,百姓的生活就會越來越幸福?」

眾臣紛紛點頭,然後疑惑地看向趙頊︰難道不是嗎?

趙頊微微搖頭。

「還沒到那個時候呢!剛才,王副相講,朕所提的讓天下再無饑饉之患,乃是一個宏觀的目標,無法量化,其實我們已經達到了,或是很快就要達到了,其實不是!」

「在朕心里,這個目標不是宏大的,而是具體的,它有量化準則,只是朕怕嚇著大家,才沒有說出來!」

「今日,朕就告訴大家,讓天下再無饑饉之患的量化表現是什麼!」

臣子們紛紛抬頭看向趙頊。

趙頊一臉認真地說道︰「當有一日,我大宋朝廷可免除百姓田賦、僅靠朝廷專營稅收或商稅便能讓國庫充足之時,那便是天下再無饑饉之患了!」

此話一出,整個垂拱殿都寂靜了下來。

呼吸都是緩慢的。

韓琦等人都在思考。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日朝廷可以不再需要百姓交納田賦。

如果真有這一天的到來,那即使是饑荒之年,百姓依然能夠達到溫飽。

更甚者,在遇到天災人禍,百姓無助之時,朝廷還可以幫助百姓。

但是。

這極為依賴于大宋的商貿發展,依賴于朝廷在其他方面的賺錢能力。

真做到這些,那就真的可成為朝廷從此後再也不會剝削底層百姓了。

官家想的實在是太高遠了。

如果官家真能讓大宋做到這一點,那他將會是妥妥的千古一帝。

不止,還將會披上聖人的光環。

王安石面色激動,這實在是太有挑戰性了。

而韓琦、文彥博、王珪、韓絳等人則是覺得在他們有生之年,可能很難實現。

司馬光則是有些哭笑不得。

他本以為以後在中書的時光就是看看書、喝喝茶、修修史了,沒想到突然又來了一個極具挑戰性的任務。

唰!

王安石率先出列。

「官家,臣支持官家反對此時封禪泰山。另外,臣將殫精竭慮,再思讓天下百姓免于田賦而朝廷可自足的策略!」王安石無比興奮地說道。

其他臣子,也都看到了官家的遠大抱負。

此刻再懇請官家封禪泰山,那就相當于變相地規勸官家不要再努力而選擇躺平享受了。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大臣們再次被趙頊說服了。

趙頊露出開心的笑容,道︰「諸位,那接下來如何說服天下官員和民間百姓就看你們的了,讓我們為了這個共同的目標一起奮斗!」

說罷,趙頊心情愉悅地離開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