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255章︰鋒芒畢露,司馬君實要顯聖了!

告夫有罪否?

經過三日的發酵,楚三娘告夫已成為汴京城中最熱鬧的事件。

其中,認為楚三娘告夫無罪的呼聲遠遠高于有罪的聲音。

勾欄里的很多女子也都參與到了討論中,認為女子也應有休夫的權利,不然就是逼著女子上吊或投河。

後宮之中,就連向芯兒、林映衣等四女也都為楚三娘鳴不平。

趙頊知曉了民意之後,開始思索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百姓們看到的都是表象。

如今的重點已不再是告夫是否有罪,而是到底要不要修改《宋刑統》。

趙頊御筆一揮,便能赦免楚三娘。

但要想修改《宋刑統》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了。

《宋刑統》乃是太祖時期,建隆四年刊印頒行的法典,一直都是大宋刑罰的法令依據。

《宋刑統•序》言︰終宋之勢,用之不改。

此法歷經百年,唯有在乾德四年小修小補過,其它時間都沒有任何變動。

毫不夸張地講,《宋刑統》就是大宋朝廷管理百姓的一把戒尺。

戒尺一動,很多事情都會隨之改動。

若趙頊松了這個口子,因楚三娘之事修改了《宋刑統》,那以後人人都可因事建議修改《宋刑統》。

那法令的權威何在,損傷的將是大宋的皇權與官威。

這種破壞,比告夫是否有罪帶來的危害性大多了。

而就在這時。

汴京城中,又一件熱鬧的事情發生了。

汴京城東,南山茶館一位叫做袁成山的說書先生講了一段故事,名為︰鰥夫張樵。

故事講的是,在汴京城外的一個村莊里,住著一位張姓的砍柴人。

其妻子早逝,無兒無女,在六十歲時生了一場大病,無人看管,最後因無柴生火,被活活凍死在茅草屋。

此故事並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但此位說書先生在後面說了一句話。

「民女告夫有人管,鰥夫病危無人問。腰中若無錢千貫,人人老來一樣糟。」

此話,一下子戳中了許多百姓的軟肋。

當下的大宋,養老已經是個大問題。

除非是家境特別殷實的富商與官員家庭,不然一旦過了六十歲,很多老人便無法安置。

子女孝順的人家還算好一些。

但一旦踫到子女不孝或沒有子女的,那就幾乎完了。

六十歲之後,一些人很快就會喪失勞動能力。

特別是城鎮里面的小生意人,家里沒有田地,老了之後,連口吃的都掙不到。

即使年輕的時候有些錢,但六十歲以後,僅僅是尋醫買藥,便會將積蓄迅速耗完。

汴京城的老人還能吃上藥。

一些貧困鄉下的老人,基本靠熬。

熬過去也就罷了,若熬不過去,那就提前給自己做一口棺材,有的甚至連棺材都沒有,隨便挖個坑,裹一張草席就埋掉了。

人人都是晚年不詳。

趙頊听到這個消息後,心中感慨萬千。

其實,這是大宋實行農兼商法後,大多數百姓解決暫時溫飽後的一種群體顧慮。

兩三年前,百姓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第二天的伙食都不知去哪里找,根本沒人去想老了怎麼辦。

但是現在,大宋不斷施行新法。

孩子有書讀了,百姓有事做了,故而將注意力放在了養老問題上。

之前,蔡京曾經提過讓老有所養,但並未落地執行。

而今,這個問題成為了一個大問題。

一時間,民間竟對朝廷產生了一股怨氣,認為變法的根本應該是為天下百姓解決問題,但現在根本沒有解決。

一些正義感十足的書生,甚至以寫詩或演講的形式,建議朝廷應該改變新法思路,一切從百姓的切身利益出發。

這一日。

韓琦、曾公亮和富弼三人出現在垂拱殿中。

「官家,如今民間流言四起,很多年輕書生都主張變法之道應該傾向于百姓利益,若再不進行制裁,恐會生出事端呀!」韓琦說道。

曾公亮緊跟著說道︰「臣以為,這些人就是吃得太飽了,百姓養老問題,自古有之,不是靠著一次變法便能解決的!」

「臣附議!臣認為我大宋如今的言論管理有些過于輕松了一些,一些不懂裝懂的讀書人妄議朝政,會將一些百姓帶歪的。」富弼也拱手道。

趙頊微微點頭,想了想後說道︰「百姓的嘴巴,堵是堵不住的,還不如讓他們說個痛快。有問題,不見得是壞事!」

「你們速速擬一道旨意,稱朝廷將放開言論,調查當下百姓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人人皆可暢所欲言。然後讓御史台將這些信息匯總整理,能解決的,咱們一並解決!」

「臣……臣……遵命。」

三人愣了一下後,才紛紛拱手應答。

在以往,民間出現詆毀變法的事情,官家一般都是要下令嚴懲的。

這一次卻再次放開言論,有些出乎三人的意外。

趙頊見三人都有些迷惘,笑著說道︰「當下的大宋,就像是一棵茁壯成長的大樹,如今大樹的主干已經能夠抗擊一切災害意外了,該是讓那些細下的枝椏也強大起來了,朝廷變法的方向,確實該朝著百姓的基本生計問題上傾斜傾斜了!」

三人頓時恍然,大宋的變法確實已經走向下一個階段,該考慮百姓的基本生計問題了。

很快,旨意一出,便引發了汴京城百姓的一場狂歡。

無數百姓將自己的意見呈遞給開封府或御史台。

當然,也有些很奇葩的建議。

比如,有人建議,禁止驢車、馬車走上汴京城主街道,因為它們隨地拉屎撒尿,將街上搞得臭氣難聞。

有人建議,朝廷應該在城外多建幾座寺廟,增多度牒個數,讓更多不再貪戀紅塵的人出家。

還有人建議,應該不再以科舉定功名,應鼓勵更多的大商人擔當朝廷官員。

……

奇葩的建議很多,基本都被御史台過濾掉了。

御史台要搜集的乃是來自百姓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共性難題,且側重于窮苦百姓。

這些問題才是朝廷應該率先解決的。

七日後。

御史台將百姓提供的問題進行數次篩選後,提取了反饋最多的五個問題。

其一,窮苦人家無錢看病。

汴京城雖然腰纏萬貫者很多,但也有窮人。汴京城的房價與物價都遠高于其他城市,尋醫看病的價格自然也很高。

其二,孤苦老者無人贍養。

這也是百姓討論最熱鬧的一個問題,大多數百姓都覺得在六十歲以後,就剩下一個任務,那就是︰等死!

其三,女嬰溺亡的惡俗應該遏制。

這是從楚三娘事件引申出來的事件,由于這個年代沒有什麼避孕措施,故而溺亡女嬰的事件幾乎是經常發生。

其四,無主尸體藏于荒郊。

汴京城人口近二百萬人,城外更是居住著許多人,有些窮苦人家的老人逝去,便找個地方隨便埋掉了,有時甚至連個標識都沒有,有些人挖地都能挖到棺材,故而需要整治一番。

其五,女性的地位問題。

此事,其實就是楚三娘的事情,若不制定相關法令,以後定然還會發生許多類似楚三娘的事件。

趙頊看完這些問題後,當即令御史台將這些問題告知群臣,三日後,將在垂拱殿中,听眾臣如何解決。

……

三日後,垂拱殿內。

三品以上,凡是在汴京城有實職的官員們都來到了大殿中。

趙頊坐在龍椅上,看向眾臣,發現大家的氣色都不是很好。

很顯然,這三日研究這些問題非常費腦子。

畢竟,這五大問題並不是當下才有,而是累計了數百年的頑固問題了。

要想將其徹底解決,並不容易。

「咳咳!」

趙頊干咳兩聲,坐穩了身形,臣子們也都精神起來,紛紛抬起頭。

趙頊朗聲道︰「咱們這次倒著來,先解決第五個問題,楚三娘的問題。」

「從民意看來,百姓都是認同妻告夫無罪的,朕也可以赦免楚三娘。但是朕若特赦楚三娘,以後還會出來很多類似楚三娘的事情。如果不特赦,就要修改《宋刑統》了,眾卿可有什麼好建議?」

趙頊看向下方。

「臣以為,修改《宋刑統》茲事體大,有傷我大宋官法權威,絕不可隨意修改,但民意又不能不听,此事特赦即可,若以後還遇到此類事件,理應還是按照《宋刑統》懲罰,若有內情,再特事特辦!」

一名御史率先站出來說道。

這算是非常折中的一種處理方式。

「臣以為不妥。如此做,根本不算解決問題,臣認為應該修改《宋刑統》,但此次乃是破例修改。民意比什麼都重要!」王安石站出來說道。

民意比什麼都重要。

听到此話,歐陽修、王陶、呂公著等人紛紛站出來附議。

他們覺得相對而言,此法還是要比特事特辦更加合理一些。

韓琦、富弼、曾公亮三人則是眯著眼楮。

這三人是老狐狸了,並且他們一旦發表意見,很多臣子都會追隨,故而他們一般都最後說話,且只有遇到自己特別看好的建議,才會表態。

這時候,司馬光站了出來。

「臣以為,兩者都不妥。趁著這個時機,應大修《宋刑統》!」

听到此話,群臣將目光都聚焦在了司馬光的身上。

對《宋刑統》小修小補都會對大宋皇權官威造成傷筋動骨的危害。

怎麼能大修呢?

趙頊也看向司馬光。

司馬光慢條斯理地說道︰「從楚三娘事件中,我們明顯看出《宋刑統》是有缺陷的,不改不行,但改又擔心對皇權官威有損。不如,就大改!」

「如今,我大宋變法正在火如荼地進行中,我們將《宋刑統》的修改也算入新法之中,逐條進行檢查修改,讓《宋刑統》變得更加完善。如此大改,一方面可解決楚三娘的問題,另一方面這是在朝廷變法過程中的一次大修,此等情況,後世能遇到幾次?誰敢說此次修改乃是肆意改之。將《宋刑統》進行大改,必然能成為我朝變法中的一樁美談!」

司馬光擲地有聲,有理有據。

听到他的理由,很多官員都不由得眼前一亮。

確實。

大修《宋刑統》,將其當作變法的一項措施,那所有人都能接受,且後世有人想要修改《宋刑統》,是很難遇到這種變法條件的。

「臣附議!」韓琦第一個走出來說道。

「臣附議!」

「臣也附議!」

……

大宋的臣子們都是人精,皆知曉如此修改《宋刑統》的好處,故而盡皆附議,連王安石都高聲贊同司馬光的這個建議。

趙頊面帶笑容,一句話拍板。

「此計策可行,可行,《宋邢統》不是不能修,但修必要大修!」

緊接著。

趙頊環顧四周,道︰「第五個問題已然解決,我們現在開始解決前四個問題。關于第四個問題,眾卿可有良策?」

話音剛落。

司馬光再次大步走出。

「啟稟官家,在臣看來,這四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問題,臣有一策,可適用于這四個問題。」

「細講!」趙頊頓時大喜。

周圍的群臣都看向司馬光,五大頑固問題,他們想一個策略都費盡了腦子。

沒想到司馬光竟然可以用一策解決四個問題。

韓琦看了一眼司馬光,又看了看不遠處低著腦袋的王安石,不由得笑了。

「哈哈……老夫的位置,不止是王介甫能坐,司馬君實似乎也要搶一搶了!」

不遠處。

文彥博、歐陽修、富弼、曾公亮、韓絳等老臣也都看出了端倪。

以往的司馬光雖然堅持自我的意見,但從未像今日這般鋒芒畢露。

想必是前些日子,王安石提出的「五星商鋪」之策,讓司馬光有了危機感。

趙頊坐在上面,看下面的小動作乃是一清二楚。

他從前排這幾個老臣的眼神里也看出了異樣。

細細一想,頓時恍然。

司馬光是準備和王安石爭奪未來首相的位置了。

不過,這種內卷,他非常喜歡。

而此刻,王安石則是低著腦袋。

他並沒有去想司馬光在干什麼,而是在思索如何解決下面的四個問題。

在王安石的腦子里,沒人是他的對手,他的心里自始自終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成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