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189章︰趙頊畫餅,你真的很厲害!

一夜好眠。

當趙頊起床時,窗外已經是一片明媚的陽光。

翠綠的竹林里,竹葉隨風搖曳,空氣中彌漫著女敕竹的清香,令人神清氣爽。

趙頊與華沁一剛吃過早餐,洪文便來匯報了。

「官家,已經查明,那綿竹小報乃是惠安書坊主人陸惠安印制,此人年約三十五歲,多次參加科舉未中,但頗有商業頭腦。印制的小報,免費贈送到各個旅館酒樓,憑借著收取商家在第三個版面上的彷單,也賺下了不少錢財,不過綿竹縣的文人都不太喜歡他,導致他的書坊經營比較慘澹!」

所謂彷單,即廣告。如店鋪信息介紹、產品介紹等。

說罷,洪文將數張不同時期的綿竹小報遞給了趙頊。

「綿竹縣南崔獵戶家,母雞頻頻丟失,究竟是何人所為?」

「那年,杜工部與綿竹縣令韋續深夜秉燭夜游,到底所聊何事!」

「綿竹人速看!齊家紙坊將于三月八日營業,所有紙張七成出售!」

「緊急提醒,三月天綿竹百姓們且莫吃此物。」

……

趙頊看完這些簡單粗暴的標題,頓時明白綿竹文人們為何不喜歡陸惠安了。

此類文字,在大多數文人書生的眼里都是粗鄙至極,甚至不配印刷成墨字的。

且綿竹文藝發展繁茂,文人的那種自我優越感更強,自然就更看不上這類粗俗的文字了。

但是,趙頊卻越看越喜歡。

因為他知道,對大多數識字不多的百姓而言,這些內容,是消遣,是娛樂,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那些國之策論有趣多了。

趙頊不由得想起以前未曾成形的一個想法。

曾經,他便想在汴京城做一份屬于百姓的報紙。

畢竟,《大宋月刊》太正了,且屬于朝廷刊物,講述的都是朝廷政策,民政消息。

而隨著農兼商法的施行,汴京城越來越熱鬧,每天都上演著各種五花八門的事情。

百姓們滿足溫飽之後,需要有一種娛樂性的文字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對商業貿易而言,也需要加大宣傳,而宣傳的最好方式,便是報紙。

另外只要掌控了報紙的內容調性,其實更容易控制民間輿論,朝廷也能更為清楚地了解百姓的訴求。

畢竟,文字比軍隊能夠更好地管理百姓。

趙頊之所以沒有去做,乃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

朝堂上的士大夫官員都太直太正了,讓他們去撰寫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即使他們能做,也很難做好。

而現在,趙頊覺得這位惠安書坊主人陸惠安便很合適。

這種靈性,萬里挑一,更何況他還擅長凋版印刷,非常清楚印制的流程。

若能將汴京的報紙做出來,那各地州府一定會爭相效彷。

這樣一來,全國的新聞幾乎都能鏈接在一起。

「徐虎,洪文,走,跟著朕去惠安書坊看一看!」趙頊放下綿竹小報說道。

大約一刻鐘後。

趙頊三人剛走到惠安書坊,就看到其門口停著一輛驢車。

幾個身穿薄衫,書生模樣的男子將驢車上的兩筐書,五匹綢緞,還有數壇劍南燒春酒都搬了下來。

這時候。

一個身材偏瘦,身穿灰白長衫,面色偏白的男子從里面急匆匆走了出來。

「王兄,你……你這是干什麼,我……我送這些乃是為了綿竹文社,你們……」

那位被稱為王兄的男子,從懷中掏出一張銀票,面色冰冷地說道︰「陸惠安,這是你的一百貫錢,也原數退回!」

「這……這……」陸惠安面露窘色。

而此刻,一旁商鋪的百姓也都圍觀了過去。

那位被稱作王兄的中年男人,環顧四周,然後看向陸惠安道︰「今日,各位父老鄉親都在,我王某就向你說個明白。」

「我綿竹文社成立已逾五年,共吸納社員一百六十三人,這一百六十三人每一個都是能寫詩詞,能撰策論者。而你陸惠安,尚不夠資格入我文社,這些學商人送禮的陋習,莫放在我綿竹文社上,就你那粗俗筆墨,恐怕再練十年,也沒有資格入綿竹文社,還是專心賣你的小報吧,以後莫要再搞這些小動作!」

說罷,王姓中年男子與身後的長衫青年便拂袖而去,絲毫不給陸惠安面子。

「唉,天下之大,卻無人懂我陸惠安!」

陸惠安一臉沮喪,長嘆一口氣後,走進了書鋪內,而一旁的伙計開始將那些書籍、綢緞、劍南燒春酒搬入屋內。

趙頊一旁的百姓說道︰「陸掌櫃靠著綿竹小報賺了那麼多錢,為何還要非加入綿竹文社啊?」

「唉,人各有志唄!陸掌櫃最大的夢想就是考取功名,而綿竹文社是咱綿竹文人聚集的地方,經常討論一些朝廷大事,還能結交一些州府官員呢,可惜,陸掌櫃的文采還是不行呀!」

「怎麼不行,我倒是覺得綿竹小報挺好看的,比那些人寫的賣都賣不出的狗屁詩詞強完了!」

「小點兒聲,那群文人特別小心眼!」

……

听到這話,趙頊仔細回味了一番,突然意識到,幾乎每張綿竹小報的第四版面,都有一首陸惠安的詩。

不過他的詩,確實很一般,基本都是打油詩。

當即,趙頊走進惠安書坊。

陸惠安見有客人到來,不由得抬起頭來說道︰「客官,不好意思,本店今日歇業,你可以去別的書坊轉一轉!」

說罷,陸惠安拿起一本《杜工部詩集》認真地看了起來。

趙頊並未離開,而是走至櫃台前,看向前方櫃台兩側木牌上的兩行字,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做綿竹文人眼里的大宋月刊;成綿竹百姓心中的精神食糧。」

趙頊將其念了出來,然後微微搖頭道︰「此等追求,怪不得得不到綿竹文人的尊重呢!」

啪!

听到此話,陸惠安將《杜工部詩集》拍在桌子上,然後驟然站起身來。

「你……若是來挖苦我的,算是找錯地方了!德平,德宇,速速將他趕出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

徐虎和洪文往前一站,走過來的兩個伙計頓時慫了。

趙頊接著說道︰「你知道自己為什麼入不了綿竹文社嗎?並不是你文采不行,而是你的綿竹小報,沒有得到他們的認可。」

陸惠安面帶疑惑。

「這不是一個意思嗎?若我文采斐然,綿竹小報自然就能得到他們認可了!」

趙頊要了搖頭,道︰「綿竹小報若改成文人筆墨,恐怕你在酒樓旅店中賣不了那麼多,你若得到他們的認可,恐怕就得不到百姓的認可了!」

听到此話,陳惠安不由得眼楮一亮。

他之所以堅持用通俗話語做綿竹小報,就是因為百姓們喜歡,這個從收益上完全能夠看得出來。

「你……你懂我!」陸惠安甚是激動地說道︰「德平,快快上茶!」

「我看你也像個讀書人,你可有辦法讓我加入綿竹文社?」

趙頊微微一笑,反問道︰「你為何要加入綿竹文社?」

「為……為了得到尊重嘛,在綿竹,加入了綿竹文社,就意味著成為了上等人,所言所寫,自是高人一等,甚至還可經常與州府的官員切磋詩詞,我……我現在是個書商身份,他們根本看不上我,更是不斷嘲諷我的綿竹小報,因為這個,我這個書坊,根本賣不出去書,若不是有綿竹小報撐著,書坊早就倒閉了!」

「你無非就是覺得自己做的是文人之事,卻混不進文人的圈子罷了,我將你這牌子上的兩句話,改一改,保準你不但能夠得到綿竹文人的認可,還能得到天下文人的認可!」

「嗯?如何改?」

當即,趙頊拿起一旁櫃台的毛筆,蘸了蘸墨水,然後在牌子上勾畫起來。

少頃。

陸惠安走上前來,念道︰「做大宋文人眼里的大宋月刊;成大宋百姓心中的精神食糧。」

趙頊將兩邊的「綿竹」二字,全部改成了「大宋」,將一縣改為了一國。

陸惠安一愣,然後說道︰「這位公子,你……你太高估我了,我做的就是一張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小報,寫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很多故事還是道听途說得來的,怎麼可能做到讓全天下人盡皆知,你太高估我了!不可能……不可能!」

趙頊坐在一旁椅子上,先喝了一口茶,然後緩緩說道︰「當下,我大宋正處于改革圖新之時,各種事物都在變,因為水泥路和百姓私塾的快速發展,各種事物的傳播也將更快。且隨著商兼農法的施行,百姓的流動也會更快。由此將會需要更多的信息傳遞。而此類小報,與大宋月刊不同的是,其不但能夠為商家宣傳,還能夠讓百姓即時了解更多的信息,甚至還可以作為娛樂消遣的存在。」

「在綿竹縣,你的小報一期能賣三千份不?」

「二千八百余份。」

「是不是只要購買過一期的,後面的一定會買。」

「是,你怎麼知道?」陸惠安無比驚訝地問道。

「因為他們享受到了信息的好處,形成了看小報的習慣,而小報也能讓他們得到利處。所謂文人,不一定要能解決家國大事,很多文人其實也沒有這個本領。但是此小報卻能夠給百姓帶來快樂,尤其是你這種文字風格。你若去汴京,按照此形式復制,我保準你每一期能賣出去至少十萬份!」

「十萬份?」

陸惠安听得目瞪口呆,想都不敢想。他自己也沒有覺得自己這麼厲害。

「這……這……我干不了吧,這都是難登大雅之堂的,再說,我去汴京無依無靠的,恐怕做不起來。」

「我和你合作,你缺人,我為你找人,你缺地,我為你找地,還能找來更好的印刷師傅!我只要你保持你的文字風格!」

陸惠安听到這話,眼眶都濕潤了,他做小報近三年,這是第一次有人夸贊他的文字風格、

「可是……可是……還是算了吧!」

陸惠安還是有些鼓不起勇氣。

「你想一想,如果你還在綿竹縣生活,可能五年,十年後,你還是只能買賣這兩三千份小報,雖然生活無憂,但綿竹的文人還是瞧不上你,認為你這種乃是不入流的小道。但是,如果你能夠賣到十萬份,那必將轟動汴京城,到那時,朝廷的翰林院甚至都會邀你入職,你不是想和朝廷的士大夫官員吃飯、談論詩詞嗎?只要你做的好,汴京城的韓琦相公、富弼相公、歐陽修相公,都有可能與你同桌共飲!」

趙頊將餅畫得又大又圓,熱氣騰騰的。

陸惠安听得心情激動,但還是有些猶豫不決。

這時,趙頊又說道︰「到那時,你們這些綿竹文人,綿竹的縣官,甚至漢州的官員都以和你同桌吃飯為榮呢!」

听到這話,陸惠安咬了咬牙,道︰「我,我……干了!」

趙頊不由得長呼一口氣。

他若用身份壓制陸惠安,對方也能做,但肯定不會傾盡全力。而現在的陸惠安則是帶著一種要和韓琦、歐陽修能夠同桌吃飯的一種目標去做,自然會傾盡全力。

「那……我如何做呢?我在汴京沒有一個熟人。」

趙頊想了想,說道︰這樣吧,六月十日,你抵達汴京豐樂樓,你住下後,自然有人與你聯系。」

「沒問題!」

陸惠安挺了挺胸膛說道,此刻的他,氣吞山河,滿是斗志。

緊接著。

陸惠安非常熱情,將自己私藏的劍南燒春酒拿了出來,非要請趙頊吃飯,被趙頊拒絕後,又將自己的竹紙拿了出來,送給了趙頊兩捆,甚至還從自家後院拔了五根竹筍。

盛情難卻,趙頊只好將東西都收了下來。

而趙頊直到近午時,才回到了竹葉居。

他本欲吃過中午飯便離開綿竹縣,哪曾想,剛吃完飯,天氣便陰沉下來,然後又下起雨來。

雨敲青竹,濕潤的空氣里滿是竹子的清新氣味。

趙頊無奈,只得決定明日再出發。

而此刻,陸惠安坐在店鋪中,面前,一壺酒,四個菜。

一人獨坐,傻傻地笑著。

「綿竹的文人們,你們等著,待我靠著小報出人頭地的那一天,讓你們求著我入社!」陸惠安的眼楮閃亮,心中勁頭十足。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