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135章︰發兵五萬八,宣稱十五萬,不過分吧

翌日一大早。

趙頊喜得龍子以及生出大吉之兆天象的消息,便傳遍了汴京城的大街小巷。

大宋百姓無不歡喜雀躍,設宴相慶。

這些年來,皇家向來少子,而今他們最喜歡的官家有後,天象又預示著大宋江山必將興盛綿長,百姓們自然開心。

官員們也都長呼一口氣,官家有子,他們的心便有了寄托,不必再像仁宗朝那樣到處為官家尋兒子了。

根據大宋皇家的起名規矩,趙頊兒子的名字很快就定下了。

名為︰趙臨。

對此,趙頊覺得還挺順口的,只要不是叫做趙佶,他便能接受。

近午時。

汴京皇宮,太皇太後的住處,慶壽殿。

太皇太後笑著說道︰「頊兒,老身剛從你那邊回來,你便跟過來了,有事情嗎?」

趙頊一臉認真,朝著太皇太後拱手道︰「祖母,月底發兵吐蕃,朕還是希望能夠御駕親征!」

昨晚,趙頊想了許久。

若瞞著太皇太後和太後御駕親征,也不是不行。

但他認為,太皇太後一定是有大局觀的,一定是能被他說服的,只要太皇太後同意,太後便不會反對。

如此以來,後宮才會安定,他也不會在返回後無法解釋。

更何況,昨晚龍子誕生,天生大吉之兆,太皇太後正是心情愉悅的時候。

太皇太後長嘆一口氣,道︰「我大宋以武立國,當年太祖和太宗皇帝御駕親征,一個是為打天下,一個是為守天下。太宗皇帝雖然多次御駕親征,但在朝中施行的卻是崇文抑武的政策,因為他也並不想打仗,也不願發起戰爭。真宗皇帝也曾御駕親征,但當時乃是被逼去的。至于你皇爺爺和你父親,都不願意天下再發生戰事,他們也從未生過御駕親征的想法。」

「你和他們都不一樣。這一年,你的所作所為,祖母都看在眼里,群臣和百姓也都看在眼里。未來,你可能比你皇爺爺更受百姓擁戴,取得的成就也比你皇爺爺高。但老身不想讓你成為開拓邊疆的漢武帝。窮兵黷武,傷的是天下百姓,毀的是大宋後世子孫的江山。老身不願官家御駕親征,甚至不願意大宋發生戰事,一方面是不想讓官家在戰場出了意外,另一方面,老身不願讓官家成為一個滿身是血的皇帝……」

……

太皇太後受宋仁宗的影響頗大,在她眼里,一個好皇帝不一定要開疆擴土,只要讓他的百姓過上好日子就行了。

對于這點,趙頊並不反對。

但現在的情況是,趙頊若不發兵吐蕃,待西夏緩過勁來,便會聯合吐蕃攻擊大宋。

到那時,大宋將會完全處于不利局面,甚至還會遭到遼國的威脅。

趙頊絕不願意讓大宋處于被動狀態。

他想了想,說道︰「祖母放心,朕不是弒殺之人,也並非要窮兵黷武。滅吐蕃,滅西夏,再滅遼國,這不是當下的大宋能承擔的。朕的目的是以戰止戰。唯有大宋顯露出鋒芒,外地才不敢侵犯……」

「朕向祖母保證,一定會保障自己的安全,絕不冒進。另外這場戰事不會太長的,打完之後,換來的將是大宋更長久的太平……」

太皇太後听完趙頊的講述,突然笑了。

「罷了罷了!老身所講也不一定對,老身也攔不住你,只要能保證官家的安全,老身就滿足了,其他的事情,就讓官家和朝臣們定吧!」

「謝祖母,那麻煩你勸說一下我母親了!」趙頊再次拱手。

「哼,你還真敢張嘴!」太皇太後忍不住笑出聲來。

……

趙頊無後顧之憂後,便開始全力準備御駕親征的事情了。

正月二十,垂拱殿。

富弼、韓琦、曾公亮、司馬光、文彥博、韓絳六人,站于兩側。

趙頊看向文彥博,道︰「樞密使,此次調兵皆以你為主,你是如何安排的?」

文彥博當即拱手道︰「此次出兵吐蕃,乃是為了拓邊,收復河湟地區,以此孤立西夏。臣欲調中央禁軍五萬,西北禁軍五萬,另由八千將軍預備營士兵作為御前軍護衛官家安全,並攜帶兩千桿突火槍與五十門突火炮。軍中主帥為官家,副帥為殿前都指揮使高茂山與預備將軍營教官種諤,王韶為都虞候……」

副帥人選與都虞候王韶是趙頊親定的。

讓八千預備將軍營士兵全員出戰,也是趙頊定的。

這些人唯有上過戰場,立過軍功,趙頊才放心將他們分配到各地的禁軍隊伍中,通過他們的力量,自下而上地改造大宋禁軍。

然後,將大宋所有的軍事權力都緊緊握在自己的手中。

文彥博又說道︰「此次我們實際出兵十萬八千人,但對外我們可以宣稱出兵十八萬!」

听到這話,趙頊不由得笑了。

出兵十萬八,宣稱十八萬,這已經是打仗的必備套路了!

大宋的軍隊,共有禁軍、廂軍、鄉兵三種。

但經過新法《兵政三百條》後,廂軍和鄉兵大幅度縮減,已經不可能大量征用了,另外作戰能力也不行。

大宋,能依賴的只有禁軍。

而禁軍也分為四類。

其一,是中央禁軍;其二,是西北禁軍;其三,是河北禁軍;其四是南方各路的禁軍。

不過南方各路的禁軍加起來,也沒有前三個中的任意一個人數多,實力強!

中央禁軍,拱衛開封府;西北禁軍,防御西夏與吐蕃;河北禁軍,則是防御遼國。

其中,最厲害的莫過于西北禁軍,因為他們是近幾十年來作戰最多的,從將到兵,各個戰斗力強悍。

趙頊看向韓絳,道︰「三司使,十萬人的物質供給,可能要持續兩到三個月,軍費方面可有難處?」

韓絳咬著牙說道︰「臣算了算,勒一勒褲腰帶也能過得去。」

趙頊想了想。

「這樣吧,調派三萬中央禁軍,兩萬西北禁軍即可,其他照舊!青唐吐蕃也不過六七萬兵,不至于我們派出那麼多人!我們又不是要把整個吐蕃都滅掉!當然,對外可以宣稱十五萬大軍!」

听到此話,文彥博和韓絳都不由得看向富弼和韓琦。

其實,文彥博和韓絳都覺得調派八萬禁軍便足夠了,但富弼和韓琦又加了兩萬禁軍。

二人加兩萬士兵的原因在于,此次官家御駕親征,無論遇到什麼危險,什麼意外,到最後必須是大獲全勝的結局。

這一點,母庸置疑,若戰敗,那將是對大宋最沉痛的打擊。

另外,二人也有所擔心。

在他們眼里,官家年輕且沖動,萬一出一些魯莽的主意,大家仗著人多便不會出現特別糟糕的事情。

殿下發生的眼神互動,趙頊一抬頭便看到了。

富弼當即走出,說道︰「官家,為了穩妥起見,還是帶上十萬人吧!吐蕃地廣人稀,環境惡劣。而西夏也有可能隨時發兵,人多,更妥善一些!」

趙頊頓時明白了這些臣子所想。

「朕明白了,你們是覺得朕年輕愛沖動,還沒有打過仗,故而要多多益善,對吧!」

富弼等人都很默契地低下了頭。

其實就是默認了。

此刻,趙頊絲毫沒有覺得群臣看不起自己,而是內心深處涌起一股溫暖。

這種感覺,就像是老一輩對晚輩的溺愛,在吃飯時因怕晚輩吃不飽,便使勁朝著碗內加米加菜。

司馬光第一個覺察到氣憤有些不對勁,當即解釋道︰「官家,不是這個意思,你畢竟是第一次御駕親征,多一些士兵總是好的!」

趙頊搖了搖頭。

「不行,不算預備將軍營,最多帶五萬士兵,不然軍費消耗太大了,人多,並不一定是優勢,有時反而是累贅!」趙頊非常堅決地說道。

五萬裝備精良的士兵,外加把八千名預備營士兵,打青唐吐蕃,其實完全足夠了。

富弼忍不住再次懇求道︰「官家,八萬,帶上八萬士兵吧,不能再少了!」

趙頊搖了搖頭,道︰「五萬八千人足矣,若有問題,再征調西北禁軍即可。」

出兵作戰,軍費如流水,花錢容易掙錢難,當下根本不需要那麼多的士兵。

這時,韓琦站出來說道︰「臣認為官家所言也有道理,八萬人確實有些多了!」

此話一落,富弼等人同時看向韓琦。

這家伙完全不按照之前商量好的來啊!

韓琦又說道︰「帶五萬八千人可以。但是臣以為,高茂山、種諤、包括文官王韶雖然擅于軍事,但在平衡大局方面還差一些,官家還需再帶上一個能文能武,穩妥一些的老臣!」

听到此話,一旁的曾公亮頓時樂了,心中喃喃道︰「能文能武,又通兵法,這不就是我嗎?」

就在曾公亮以為韓琦點自己名字的時候,只見韓琦重重拱手,高聲道︰「老臣韓琦,願陪君出征!」

【目前用下來,听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 換源App】

其他人不由得白眼,這個老家伙心眼真多。

曾公亮的臉色一下子黑了,當即出列道︰「官家,老臣以為,我更適合陪官家出征,韓相雖也有戍邊的經驗,但與老臣相比,還欠缺一些。

韓琦回頭說道︰「曾相公,你老人家可都七十歲了!」

「是六十九,老夫距離七十歲還有足足七個月呢!你不也六十歲了嘛!」曾公亮瞪著眼楮說道,對自己的年齡尤為較真。

趙頊見富弼、文彥博、司馬光也想站出來,連忙開口道︰「別爭別爭,讓朕好好想一想!」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