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臣王之良,拜見陛下!」

南京紫禁城的在乾清宮,朱慈烜接見了從江西趕來,要接任李邦華的都察院御史一職,掌都察院院事王之良。

此時,穿著一身明黃色的常服,頭戴金絲翼善冠。

就是從朱慈烜的太爺爺萬歷皇帝朱翊鈞陵墓里面出土的那個同款。

自唐太宗李二之後,翼善冠在後世,便流行了起來,朱慈烜還是一個比較喜歡土豪金的人,所以,就仿照萬歷,制作了這麼一個翼善冠戴著。

也算是向太爺爺他老人家表表孝心了!

見王之良起來行禮,朱慈烜在大手一揮,笑呵呵的說道。

「免禮,免禮!」

說罷,朱慈烜朝旁邊的太監小李子,笑呵呵的說道。

「小李子,給王卿賜座!」

一旁的太監小李子不敢有絲毫的怠慢,連忙按照朱慈烜的吩咐,搬過來了一張凳子,王之良掀起自己個的衣擺,小心翼翼的坐下。

「此番從江西過來,可有什麼要稟告于朕的?」

朱慈烜詢問。

「皇上,臣確實有一事要稟報于陛下!」

聞言,王之良不假思索道。

隨即,他從自個的懷里,掏出來了一份奏折,隨即,送到了朱慈烜的手上,然後說道。

「皇上且看!」

「這是臣,一路上寫就的!」

「哦?」

朱慈烜有些疑惑,他放下手上,把玩著的那個商朝玉龍,隨即,朝小李了遞了個眼神,後者心領神會,連忙小步上前,將王之良手上那份奏折,給接過來,隨即,呈到了朱慈烜的面前。

朱慈烜打開奏折後,便迅速的看了起來。

自朱慈烜登基之後,大明朝的奏折,還有公文,就顯得有些不太「文雅」了。

少了許多,華麗的詞藻,也不允許篇幅的引經據典,更不允許似後世那般,堆砌各種純粹是空話屁話,湊字數的各種點啊,性啊,听著都能夠把人听糊涂的東西。

朱慈烜對于百官們上報的奏折,有三點要求。

一是語言盡是精簡凝練。

二是言必有事,不能夠弄些空話,比如說地方官上份奏折,問問皇上近來身體可好什麼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

三是事必詳盡。

就是不能夠光提一下,光用文字形容,還要提供精準時間地點人數數據,這些必須是實際的,既不能夠腦補也不能夠藝術性加工,更不能夠夸張。

這三點,在朱慈烜登基之後,就被朱慈烜給「約法三章」,用邸報通知了文武百官。

而且也注明了違反的懲罰條例——懲罰條例就是,一口氣寫同樣的奏折一百篇。

既然你喜歡寫這玩意,那就多寫點好了!

作為一省督撫,王之良對于中央政治風向,把控的還是蠻準確的,他寫的這份奏折,寥寥不過近千字而已。

相當于後世網絡小說的半章。

相當于一篇中學生作文。

此刻,不過數分鐘,朱慈烜就將其給仔細的看完。

並且,忍不住皺起了眉頭,因為王之良提供的奏折,詳盡異常,他通過自己的職權之便,(王之良是江西巡撫,雖然下任,但還是能夠靠故誼調動一些官吏辦事)特地的抽取了江西南昌豐城縣一縣,進行調查,得出了一個詳盡的數據。

看到這個數據後,朱慈烜是有些不滿——他不圖一聲令下,徹底的廢奴。

但至少,面上也得過去啊?

江西豐城,歷來「刁民」就比較多——「刁民」當然多了,這地的民一直「刁」到了後世,還把幾千年的皇糧國稅給刁沒了。

這麼多「刁民」的地方,結果,主動,或是被動,完成釋奴的人家,竟然只有不過三成而已,那其他地方呢?

一想到這,朱慈烜臉黑了下來。

要知道,江西歷史就是華夏漢地,朝廷直轄的地方,而且如今大明國都遷到了南京。

豐城距離南京不過千余里而已,完全算不得什麼天高皇帝遠。

可就這,對于自己的政令,執行起來竟然打了這麼大的折扣,朱慈烜自然是相當的不滿了。

「王之良!」

「臣在!」

朱慈烜一發聲,王之良連忙站起來。

「廢奴此事,依你之見,如何辦?」

「陛下的旨意,內閣上下,又嚴加督促,各省的督撫,也都下發了執文,可時至今日,廢奴一事,仍沒有太大之進展,臣以為,此事非朝廷政令不利,陛下聖斷不妥,實乃是各地地方官員失察瀆職!」

說罷,王之良隨即,抬眼,迎上朱慈烜的目光。

「臣以為,臣即日上任都察院後,應該竭力調查此案,各部,各省,各州縣官員,廢奴不力者,都在都察院監察範圍之內,另外,還應該嚴懲一批,辦事最為不力的官員!」

「失察瀆職?罪名就這麼輕?」

可朱慈烜卻是有些不樂意,他看著王之良,搖頭連連說。

是啊,失察瀆職頂多罰俸祿,或者貶官一級,打發回家吃老米。

還能怎麼著?

「臣也覺得如此!」

听朱慈烜如此說,王之良隨即應聲,他拍馬屁說。

「法者,天下之程表也,吏者,民之所懸命也,哪怕是微末小吏,其身上,也干系著無數生民百姓,就拿這廢奴一事,一日不廢奴,則一日有無數百姓,為奴為婢,我國朝祖制,向來以民心為本,以民為重,民重而官輕,若是輕罰這些官員,實在不妥!」

「那你說說,該如何懲治?」

朱慈烜問——他雖然想嚴懲,但卻怕自己把握不好這個度。

嗯,朱慈烜有個特點,那就是他喜歡殺人,還喜歡流放人。

可是,按照朱慈烜的懲治法,卻又不行——廢奴一事不比甘肅一省貪墨案,甘肅一省貪墨案,頂多牽連一省的官員,而甘肅又是新設省,轄區亦因為連年戰亂,地廣人稀,所以殺掉的人數量會很少。

而廢奴一事的話,那可是要把大明朝除中樞之外的絕大多數地方州縣官員,給全部的牽連到其中的。

這可就不妥了——少了這些人,朱慈烜的統治就是空中樓閣了。

政權這種東西,向來都是自下而上,才有的,少了基層,那朱慈烜的大明朝就得玩完!

「皇上,臣以為,應該重懲一批,辦事不力,且有其他罪名的官員,其規模嘛,定在半成!」

「此乃殺雞儆猴也!」

說罷,王之良又提議道。

「另外,朝廷應該開一科恩科!」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