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一十八章 通信實驗室

《東方之子》的節目播出只有十分鐘,可是在1995年,卻會在央視一套、二套、四套,全天候滾動播出四次。

常年穩定收視人群超過了三億。是當時央視當之無愧的黃金強擋欄目之一。

整個節目時間並不長,卻讓全國人民第一次真正認識到了楚青。

雖然從《感動中國》後,他的傳奇經歷就已經在全國出名了,可由于他一項低調的作風。

外界關于他的影像並不多,很多新聞報道,也都是截取的上一次《感動中國》的資料。

這次算是他第一次,正式的接受采訪,也是讓全國觀眾,第一次正式認識他這個人。

陽光帥氣、沉穩自信。

尤其最後那句對成功的霸氣回答,一時間成了無數年輕人學習模彷的榜樣。

進入九十年代,史玉柱是第一次成為創業榜樣的人。

今年更是被《福布斯》列為內地富豪第8位。

然而隨著央視的這期《東方之子》播出,楚青逐漸有了取代史玉柱,成為年輕人新偶像的趨勢。

畢竟史玉柱和他比起來,不說兩人錢多少,光是長相上,史玉柱比起楚青就差了一百個馬芸。

況且兩人一個是做保健品的,另一個是做高科技的,技術含量也完全不一樣。

連帶著,不少人對步步高也轉變了些許印象。

年初的時候,對步步高鋪天蓋地的抹黑,可是沒那麼輕易就讓人轉變過來的。

只是當節目播出的時候,楚青人已經不在京城了。

「科研是賭博!不敢干就注定要失敗!」

深圳步步高和華為合作成立的研究院,老任見到楚青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個。

雖然東方之子,最終還是沒有播出楚青關于聯想的那一段。

可他的那句話還是通過一些渠道,傳到了上層的耳朵里。

就在前幾天,紀委的人進駐了聯想,開始對一些事件進行內部調查。

就連已經來步步高和華為聯合研究中心的倪先生,也緊急回了京城,接受調查。

所以已經听到風聲的老任,才會當著楚青的面如此感慨。

去年華為,如果不是正好遇到老柳奪權的關鍵時期,華為投入重金研發的的交換機項目,就會淪為陪襯。

很多時候就算你賭對了,可差了那麼一點點時運,也會功虧一簣。

「好在我運氣不錯,賭對了。」

楚青笑著和老任握了握手,現在想來,能贏索尼,還真是運氣不錯。

雖然上一世就證明了索尼的選擇是錯誤的,可身處局中的時候,才會知道,任何選擇都會改變歷史的走向。

畢竟這一世,楚青已經改變了許多,上一世東芝陣營能贏索尼,還有一個強大的盟友松下在後半段的加入。

這一次,沒有了松下在米國的關系,楚青即便知道先拿下娛樂業的重要性,可依然會隨時出現意外。

「你的運氣確實不錯,風口上的豬,這個比喻很有意思。」

說道運氣,老任想到那句風口上的豬,也開口打趣了他一句。

「這是我今天听到的第十個人,和我說這個梗了。早知道當時就不那樣說。」

楚青當時面對采訪說這個梗,也確實只是隨口一說。

可節目播出後的效果,還是讓他沒想到。

現在只要見個人,基本都會把這句話拿出來調侃一下。

「其實在我看來,你這句話總結的非常到位,我們能發展起來,確實是站在了時代的風口上。」

「希望GSM也會是下一個風口。」接這句話的不是楚青,而是站在老任旁邊的華為副總裁鄭寶勇。

自從老任從京城回來,決定和步步高一起投資開發GSM,在華為的內部,就有著很大的反對聲音。

而作為華為二把手和研發骨干的老鄭,就是最不看好GSM的那個。

畢竟這年代GSM還沒證明自己,之前華為已經入局了小靈通,這才剛剛有點起色,就又急著投錢去做GSM,難免內部會有人反對。

「風口不風口的,現在都還說不準,任總,鄭總,我們還是先進去吧。」

知道這位鄭總對GSM有意見,楚青也沒去接話,稍微回了一句就轉移了話題。

楚青之所以今天專門從京城回深圳,其實是來參加和華為合作實驗室落成典禮的。

雖然早在一年多以前,華為就和步步高一起聯合成立了研究院。

可專業的實驗室,卻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

尤其是這種先進的數字信號處理實驗室,里面的精密儀器,很多都得從國外引進。

光是手續都經歷了一年,再有選址建設還有國家審核等一大堆的程序。

能在一年半建設完成,並過審投入使用,這已經算非常快的。

實驗室地址選在步步高園區內,一個靠近河邊的角落。

四周用假山樹林將其圍了起來。

在楚青的帶領下,一行人走進了這棟五層高的大樓。

從外觀看,是一棟很普通的大樓,如果不是知道內情的人介紹,一般人絕對不會知道,這樣一棟不起眼的大樓,建設居然花費了3個多億。

此刻實驗室的幾位負責人已經等候在了那里。

當先一人,是華為技術部的徐文偉,在他身後還站著李一男,陳明永這些人。

雙方已經合作一年多了,所以今天的落成典禮,也並沒有走那些形式上的東西。

畢竟步步高這邊實驗室的主要人物,倪先生今天並沒在。

一行人在實驗室入口換了衣服後,就在徐文偉的帶領下,正式進入了實驗室的內部。

「這邊是信號與信息處理研究中心,目前有三個部門,DSP硬件設備實驗室、DSP算法研究與DSP算法實現工作中心、還有射頻信號研究部門。」

在徐文偉的帶領下,電梯下行,到了負二樓,隔著玻璃開始給兩家公司的老板介紹起了實驗室的配置和功能。

「DSP硬件設備實驗室。」

「這里主要研發的方向,是數字信號處理芯片的開發應用能力。其中有一部分技術是來自華晶和美滿的制成設計。」

這個實驗室,目前集中了華為和步步高兩家手里,所有能拿得出手的資源。

畢竟作為國內第一個民營數字技術實驗室,在沒有國家支援的前提下,想做到技術突破,就不能再藏著掖著。

好在不管是楚青還是老任,對這點都看得很明白。

「目前射頻中心,已經研發出了手機射頻芯片,下一步就是GSM工作模塊的研究。」

「這個是GSM研究中心的主任劉江峰。」

地下三層,楚青一行人見到了剛剛搬進來的劉江峰。

他和他的團隊,正是上次楚青兩人找了李士鶴之後,從東方通信集體辭職那群人。

如今他們也納入到了實驗室當中,成了GSM項目的主要開發團隊。

「怎麼樣進展如何?」

這還是他們加入研究所之後,楚青第一次見到他。

畢竟楚青這幾個月不是在京城就是在國外,GSM項目從一開始,他就沒有時間去過問。

「還好,進度比我們想象的快。主要還是設備好。」

看了眼全新建成的實驗室里的一眾新設備,劉江峰也很是感慨。

原來他們在東方通信,雖說是國企。

可里面的研究設備和技術資料,其實全是六七十年代的。

和這處實驗室比起來,已經差了好幾代。

「如今GSM的實驗系統,我們已經基本弄出來了,下個月就能進行實驗,如果成功,最多八月底,就能拿出具體的商用方案。」

GSM雖然有著歐洲的技術支持。可畢竟是通信技術,核心的部分還需要進行自主研發。

能在半年就拿出商用方案,這已經是很快的了。

這還多虧了步步高和華為之前有小靈通的技術在,這才能讓GSM的系統研發這麼快。

如果換了其他企業,最快也得一年,才能拿出基本成果。

「辛苦你們了,GSM是一場戰爭,能不能研究出屬于我們自己的通信系統,就全靠你們了。有什麼技術和資金需要,可以直接找徐所長。我們會全力支持你們的。」

听了劉江峰的介紹,楚青很是欣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多好的人才啊,差一點就被國企給埋沒了。

「夠了,就現在這些已經足夠了,剩下的就是時間問題。」

被楚青這樣一拍,劉江峰差點沒哭出來。

不怪劉江峰來了這里後如此感慨。

原來在東方通信,一個月工資只有400塊錢,這還是工作幾年之後從原來的170元漲上來的。

去年年底的時候,上面領導給他們下發GSM系統研發任務,只給他們十人的研究團隊,調撥了八十萬的經費。

要知道GSM即便在歐洲,也是一個需要上千人團隊的大工程。

可在國企,卻只給了他們幾個人,那麼點經費。

可就算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依然把GSM系統的大部分技術給吃透了。

就算沒有這一遭,他們靠著人力慢慢磨,也能在一年內把系統給做出來。

如今來了研發中心,他們的團隊不但擴大到了一百人,經費直接給了五千萬。

設備也全是世界上目前能買到的最先進的。更何況,來了這里的工資,他們基本每人漲到了八千元。

雖然很早劉江峰就听說深圳是快寶地,可進了實驗室他才知道,工資居然還能如此高。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于有了解決之道,這里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果在這麼大的支持下,他們還沒法在半年內做出來,就簡直是愧對大家的期待。

听到GSM能有如此快的進展,一開始非常反對的鄭寶勇也很是吃驚。

老任回來說要和步步高合作開發GSM,他之所以反對,是因為對這項新技術全然不了解,貿然進入怕拖垮華為的資金鏈。

上一世華為在啥都不懂的情況下,一頭扎入GSM,然後就被套牢了。

然而這一世,有著楚青出面,直接找到通信大老要來了成熟的班底,再有兩家公司巨量的資金技術支持。

才能讓進展如此快。

可就算是這樣,還是落後了愛立信和諾基亞一步。

自從四月愛立信宣布和粵東電信達成合作,就開始在粵東大地上鋪設GSM網絡了。

時間雖然才過去兩個月,目前GSM網絡,已經可以在粵東部分城市使用了。

隨之而來的,外國GSM手機也開始在內地進行銷售。

「下個月FJ電信會對GSM系統進行招標。我覺得我們可以先出手了。」

視察完實驗室,楚青和老任走在步步高的園區,聊起了GSM的情況。

「下月就去競標,會不會太著急了。」

老任沒想到楚青會如此急切。雖說目前實驗系統已經完成,可商用方案畢竟還沒拿出來。

「粵東已經被愛立信拿下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福建大概率會被諾基亞爭取過去。如果兩家公司接連成功,剩下的其他省份,在選擇的時候,就會更傾向于國外企業。這對我們後續進入市場,會有很大的阻力。」

不是楚青要著急,而是眼前就有一個扳倒對手的機會,他實在不想就此錯過。

木材廠起家的諾基亞,雖然已經成立一百多年了,可在1991年卻遭遇了一場破產危機。

如果不是約瑪•奧利拉,果斷拋棄了其他業務,孤注一擲選擇了GSM,這個芬蘭的通信巨人早就已經不存在了。

諾基亞之所以在GSM上取得成功,除了他們的手機業務上的成功,更多是GSM基礎網絡建設賺來的利潤,給了他們慢慢調整的機會。

孤注一擲進入GSM領域的諾基亞,一開始並不順利。

歐洲市場,因為固定電話和BB機的大量普及。

GSM剛剛開始商用的時候,使用的人並不多。

不管是諾基亞、西門子、愛立信等歐洲企業,當時在GSM上的投入,基本都是出于虧損狀態。

都急需一個龐大的市場,來支撐GSM的商用進程。

而恰巧當時沒有任何優勢的內地市場,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地域廣闊,人口眾多,還沒有自己的技術標準。

比起愛立信一來中國,就能得到粵東省的訂單不同,一開始諾基亞也是四處踫壁。

多方尋求合作無果的諾基亞,正好遇到福建GSM招標。已經走到破產邊緣的諾基亞,放下一切包袱,在和愛立信的競爭當中,搶下了福建市場。

正是這次的成功,讓諾基亞的GSM打開了市場,並讓他們的手機也進入了內地。

依靠內地的龐大市場,才讓諾基亞扭轉了頹勢,從破產邊緣找了回來。

正是知道這一點,楚青才會在商用方案還沒出來之前,就想提前入局福建GSM的招標。

這是一個可以在諾基亞還沒強大之前,就將其狙擊掉的重要機會。他實在不想就此錯過。

(PS︰今天郁悶死了,昨天寫了三千多的稿子,居然被軟件給我吃了,以後再也不用CG了。我碼字本來就慢,今天晚上九點多才回來,搞得差一點就趕不上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