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八章 考察學習

一個行業想要做大,光靠一個人是不行的。

尤其現在國家本身就很困難,就算是有心想要支持,也拿不出錢。

這時候民間有識之士還是不少的。不少賺了第一桶金的人,拿著大把的錢卻沒地方去。

與其讓他們以後投入房地產的泡沫中,還不如找個新興行業,讓他們去霍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于有了解決之道,這里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所以楚青要做的,就是幫忙把這個氣球吹大,讓更多人,提前了解這個朝陽產業。

電動車,其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在汽車發展的初期,就已經有電機驅動的車輛。

只不過隨著石油開發,和內燃機技術提高,電動車就慢慢失去了優勢。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時的電力供應問題。

一直到1990年之前,造電動車,都是民間自發的一種行為。

很少有大企業,願意花大價錢去投入這個行業。要不怎麼說葉文貴的行為很值得敬佩。

可是隨著1990年後,全球石油危機開始顯現。電動車就再次被提上了日程,1990年福特的Impact純電動轎車項目啟動。

1992年福特鈣硫電池的Ecostar研制成功。1996年豐田使用鎳氫電池的RAV4LEV。雷諾汽車的Clio。都相續面世。

有著這些產業巨頭的加入,才真正帶動了電動車行業的發展。

直到2000,我們國家正式明確電動車生產研發。才有了十幾年後,我們在電動車行業的大爆發。

比起內燃機的技術優勢,電動車是我們唯一可以彎道超車的項目。

早發展十幾年,建立起來的優勢,將不是後來者能輕易突破的。

正是知道這些,楚青才願意在這個時候推一把。

等市場開始熱起來的時候,他才好從中獲利。

只不過他不會像葉文貴那麼莽,上來就奔著轎車而去。

以現在國內的行情,就算是造出來,也沒人能買得起。

不過不造汽車,不代表不能造其他的。

比如電池,比如電瓶車。

電池的應用就不用說了,只要解決了續航問題,很多方面都能開展。

而電瓶車,以現在的技術,卻是可以快速投產,並且是馬上就能銷售出去的產品。

90年代全國銷量最多的車,不是汽車,而是摩托車。整個九十年代,摩托車的銷量是五千多萬量。

如此龐大的市場,完全可以帶動電池技術的發展。

12月28日,楚青終于回到了步步高。

一個半月的奔波,讓幾人都有些精疲力盡。

畢竟這年代的出差,不是一種享受,而是折磨。

除了旅途的勞累,還有路上的各種突發事件。

在去昆明的路上,他們就差點遭人搶了。

要不是晚上守夜的楊丘山提前發現,估計他們就只能走路回來。

這還是一路上盡量坐火車的情況下,如果是走國道,估計能不能到都是一回事。

「截止到目前,總生產5萬台。其中A3游戲機1.5萬台,P2學習機3.2萬台,P1高端機3000台。」

楚青剛回來,就召集所有管理層開了一次總結會議。

自從新廠投產之後,原來日產400的產能,直接提高到了1200台。

開足馬力的步步高就像一台印鈔機。

一個半月的時間,營業額就破了千萬。

隨著各地旗艦店開始建成,售後保障開始逐步推開。這一銷售數據還在增加。

「現在廠里的產能還能不能在提一點。」

看了眼手中的數據報表,段勇平不愧是在集團公司手里培養出來的。

上面的每一個數據,和增長節點,前因後果都寫的很清楚。

不用楚青自己去總結分析,就能清晰明了的指出,那些方面帶來的增長,是屬于長期的還是短期的。

「按照現在的生產能力,還是有一定提升空間的。最多可以做到日產1500台,不過還有一個月就春節了,不少員工會返鄉。到時候產能會有所下降。」

眼看著1992年的春節就快到了。

國人春節還鄉的習俗,是每一個工廠都在面臨的問題。

「趁著現在人手充足,產量必須在往上提一提。元旦節假期取消,當然娛樂節目照常上,我要停工不停產。另外元旦上班給他們發雙倍工資。春節不回家者,每人補貼100元。」

听了段勇平的匯報,楚青權衡之後,露出了資本家的一面。

春節前後原本就是銷售旺季,以步步高如今的市場存量,根本不夠賣的。

在有春晚的加成。年後的步步高一定會迎來一次爆發。

不趁著這段時間加緊趕工,明年將會更加手忙腳亂。

至于擴工擴產,楚青暫時沒有這個想法。

現在是步步高的快速增長期,產能跟不上是正常的。

日常1200台的產能,其實已經能基本保障市場的需求了。

就算真要擴產,也是明年之後了。到時候升級款產品投產,在擴產,才能利益最大化。

而且如果真的銷售需求過大,也能對部分環節進行外包,自己工廠只做核心零部件。

選擇長安建廠最大的好處,就是這個周邊,本身從事電子生產的廠商就不少。

澹季的外包加工他們也有接的。完全可以當做步步高的補充存在。

至于這段時間會出現缺貨的情況,有時候饑餓營銷,反倒對銷售有好處。

就好比小米剛上市的時候,他是真的生產不出來嗎?

「另外我們這里收到了一份文件,需要你看一下。」

就在楚青盤算著市場銷量時,段勇平又拿出了一張紅頭文件。

上面的內容很簡單,步步高作為優秀高科技合資企業,要求做好年底接待工作。

會有一些單位和省里的考察團,下來進行考察學習。

這年頭,考察學習,既是政治任務,也是招待任務。

他們這種合資企業,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還相對較少。

如果是集體企業,做到步步高這樣恐怖的銷售額。估計顧客還沒上門,就已經先被全國各地的考察團把門檻踏平了。

八十年代許多率先改革的集體企業,後來之所以倒下,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被接待考察團而拖垮的。

一個考察團,來了不但得包吃包住,技術毫無保留不說,走的時候還得拿一份禮走。

根據後來的統計,當時集體企業用來支出的接待費用,佔比高達總產值的百分之15。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