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九章 笑傲卷終

正魔大戰十年後。

整座江湖也平靜了十年,華山派在正魔大戰後的第三年,正式劃分為華山劍宗與華山氣宗,氣宗宗主為唐安,劍宗宗主為令狐沖,兩宗同屬華山派門下,由掌門岳不群統領。

十年來華山劍氣二宗人才輩出,華山派也在岳不群的帶領下發展的蒸蒸日上,不止是在江湖上,在市井百姓的口中也是鼎鼎有名!

哪怕是廟堂之上大明王朝也與華山派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這還要從七年前說起,彼時江湖已平靜了數年。

恰好此時倭寇大舉來犯,福建沿海地區十室九空,倭寇在我華夏神州竟敢行此惡舉!這不僅激怒了大明皇帝,也激怒了唐安與所有華夏的武林中人,唐安帶領著上千名武林高手組成聯軍,直接就坐船渡海殺向了倭寇的大本營。

大明皇帝也在震怒之下下旨,命福建本地衛所所有的軍隊一齊出動,圍剿這股在大明沿海作亂的倭寇。

可是令大明皇帝沒想到的是,大明朝在福建衛所的三萬衛所正規軍,竟然被數千名倭寇擊敗!!

大明皇帝他哪里知道這數萬「正規軍」里,都是些被臨時拉來的農戶,其中真正的軍人少之又少。

其實真要說起來這衛所軍隊打了敗仗也與這朝廷的國策有關,大明朝在當時還是軍戶制,大明的兵源由二百萬「軍戶」提供,每戶會出一個男丁,代代相傳不變。

民戶被編入軍戶大部分是處于強迫,就算是出于自願,也常常是基于權宜之計,而且大明王朝當初軍戶制建立時,答應給軍戶的優待最後也沒落實多少,軍戶家庭的生活都成了問題,以至于無人想當兵。

所以各個駐兵的衛所剛剛成立時,士兵的逃亡和換籍的事件就層出不窮,這個制度延續了一百多年,以至于一個衛所的實際兵員數量比編制規定的數量要少得多,加上貪官污吏橫行,貪軍餉,吃空餉屢見不鮮,當官的把自己喂飽了就行了,下面大頭兵的死活他們這些官老爺才不管呢,可想而知衛所的實際戰力能有多少?

【鑒于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盡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 】

在退化最為嚴重的衛所中,竟然僅有規定編制兵員的百分之二或三,而且這些有限的士兵還常常被軍官當作營造和運輸的勞工,再不然就是留在軍官家中當僕役,這樣的軍隊如何去剿倭寇?

最後大明皇帝還是在西北邊境,調來了邊防軍才徹底把這股倭寇給剿滅!

在說回唐安他們這邊,此時的日本還處于一個戰亂時期,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政權,大大小小的有數百個大名組織,小一點的大名麾下數十上百人,勢力大一點的大名治下人數也沒過萬人,唐安就帶著這些武林中人一路橫推,從北打到南,他們的前方沒有任何敵手。

歷時一年時間,便提前幫助日本完成統一!

統一之後唐安便派人去信與大明王朝,信上言說日本銀礦儲藏量驚人,可將此地入我華夏神州,可增加大明朝一府之地!建議其將日本設為倭府,按地域劃分十五個州縣,使倭人從此學習漢語,讀儒家文章讓大明王朝派文官武將來管理,如此不消數十年倭患自平。

此信一傳至大明皇帝手中便把他開心壞了,去年吃了敗仗的郁悶一掃而空,如今日本、不對應該說倭府已入大明疆域,還有什麼好計較的?

而且唐安信上說的大量銀礦,這才是真正能吸引到在朝諸公的。

此信一經公布便引起了軒然大波,各方人員勢力紛紛請命去駐守倭府,朝廷火速便派人去了日本查明情況,確認情況屬實後,馬上一大堆官員便走馬上任了。

海上風浪?土地貧瘠?人口稀少?大明官員表示,這一切問題在儲量驚人的銀礦面前都不是問題!

大明王朝來人之後也帶來了朝廷的封賞,大明皇帝鑒于唐安的功績正式冊封他為「武國公」,希望唐安能帶著人馬繼續為朝廷效力,唐安本人拒絕了封賞,讓麾下的人馬自行決定去留。

等到朝廷來人把倭府諸事都已接手,唐安便獨自一人返回了中原,他才不在乎倭府以後的民生發展這些問題,管他這些大明官員如何折騰。

唐安回了華山之後便潛心武學,此後兩年功力一直在增長直至進無可進之地,卻死活也打不通這奇經八脈的最後一脈。

這時唐安才想起來,他還有一個武學聖地還沒去呢!

沒錯就是少林寺的藏經閣,唐安沒有提前通知少林,一個人帶著一把劍便上了嵩山少林寺。

上門道明來意,一眾高僧雖不願卻也不敢拒絕,沒看到人家帶著劍來的嗎?這是什麼意思,不給他參觀他就自己去唄,就是用武力威脅你。

最後還是方證大師做出了這個違背祖宗的決定,允許唐安入藏經閣參觀,沒有時日限制想怎麼參觀就怎麼參觀,每日還讓人安排好齋飯。

見少林寺如此識時務,唐安便也沒再計較他們從前拿五岳劍派當槍使的事,安安心心的就住在了少林寺藏經閣。

等到晚上少林諸人皆出了藏經閣後,唐安便去翻找《愣加經》,後世網絡上傳聞九陽神功便藏于這《愣加經》的夾縫之中。

唐安翻遍了藏經閣也只看到了四本《愣加經》此四本經書皆是沒有發現,不要說九陽神功了,連夾層都沒看到,想想也是這麼多年了,少林怎會沒有發現,如果發現了又怎會不練?定是不在此地了。

只不過唐安也不急,這里的九陽神功沒有了,可是還有一個地方能找到的幾率比較大,那便是倚天屠龍記中朱武連環莊附近的山崖里,藏有九陽神功。

接下來幾日唐安也不急著去找九陽神功,畢竟如果經書還在的話它也跑不了,還是先把少林寺的武功都看完,唐安看到武學秘籍也不管有用沒用,先用腦子記下來在說,耗時一月終于把少林寺的武功都記了下來,唐安便沒再停留。

出了少林寺便直奔昆侖派而去,唐安直接找到昆侖派讓這個地頭蛇幫忙,很快便在前朝朱武連環莊舊址附近,發現了一個目標之地。

當先下了懸崖,唐安在半空中發現了一個洞口,心中基本確認了就是這個地方,洞口有些狹小唐安拿著星華,硬砍出了一條一人高的通道,在崖後的洞天內找尋了五日,終是找到了九陽神功的埋藏之地。

帶著九陽神功回華山之後,唐安便開始專心閉關修煉不問外事。

翻開九陽神功經書,只見上書︰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

力從人借,氣由 發。

胡能氣由 發?

氣向下沉,由兩肩收入 骨,注于腰間,此氣之由上而下也,謂之合。

由腰展于 骨,布于兩膊,施于手指,此氣之由下而上也,謂之開。

合便是收,開便是放。

能懂得開合,便知陰陽

九陽神功共有九層境界,氤氳紫氣、易筋洗髓、至陽熱氣、縮骨大法、龜息大法、壁虎游牆、諸毒不侵、金剛不壞、反彈攻擊!

九層圓滿之後功法特性還會增加一個愈使愈強!

唐安看完九陽神功經書只覺博大精深,遠在紫霞神功之上便沒在猶豫,專心去修煉九陽神功。

又一年後終破督脈入絕頂之境!九陽神功也修至第八層金剛不壞。

突破之後武功便難得寸進,唐安也就也沒在執著于武學,此方世界的任務唐安覺得,自己應該是已經完成了的,只是不知為何還不能回去,難道又要他自殺回歸?

唐安還沒活夠,也就沒去嘗試,萬一失敗了那樂子就大了,心態放緩一切隨緣吧!

出關之後唐安向師傅岳不群說明自身志向,不願為世俗之事所累做這個華山派掌門,只願寄情于華山的山水之間,探尋這武道的盡頭,也建議師傅岳不群以後將華山掌門之位傳于唐三。

畢竟二師弟令狐沖確實不是一個合適的掌門人人選,性格太過單純天真,只是因為這個世界有唐安插手,他與岳靈珊的結局才算圓滿,兩人已與前年成親還育有一子一女,一家人過得十分幸福。

華山諸事處理完,此後數年唐安便醉心于音律。

一為陶冶情操,二也是為將來的世界做準備,多點一些技能總歸是沒錯的,在這古代你想學科技也學不了,只能點藝術類的技能了。

而且笑傲江湖世界對音律一道發展的很好,想想也是,笑傲江湖?

這不就是劉正風與曲陽做的曲子嗎!

就連武林中人都這麼痴迷音律,民間的高人不是更多?

江南四友的黃鐘公也是彈得一手好琴,還有那莫大先生,拉的一手好二胡!

這俗話說的好!

二胡稱尊,嗩吶為王!

不是升天、便是拜堂!

數年後

這日只見一白衣男子,手握玉簫靜立于華山之巔。

觀其面龐清秀、白淨如玉,眼神深邃似蘊星辰,一頭烏黑長發瀟灑的隨著山風飄蕩在肩上,好一個古風美男!

(這一段完全是作者菌,根據觀眾老爺們的形象做出的描繪!)

白衣男子緩緩抬起手中的玉簫,放置于唇邊,自語道。

「學簫半年終有所得,一首笑傲江湖曲送給大家」

ps︰笑傲卷完,感謝各位觀眾老爺觀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