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章 姜維,拜見師君

建安後期,劉備于涼州擊退曹操,為了防止曹操卷土重來,劉備遷徙天水、隴右等漢人至漢中,擴充漢中人口。

姜維就是在那個時候跟著母親被遷移至了漢中,因自幼好讀書,喜歡鄭學,長大後又苦讀沉學,頗有才干,于是這兩年被郡里征為上計掾,負責數據統計。

此刻他來到沉晨面前,向沉晨拱手說道︰「大都督,現在漢中有田畝一百七十七萬,丁口二十二萬。」

「只有這麼點?」

沉晨皺起眉頭︰「我記得張魯時期漢中人口就有四十多萬了呀,後來陛下又從涼州遷徙了十余萬百姓過來。」

姜維回答道︰「是的,不過後來漢中被分為漢中郡和上庸郡,人口和土地被分割了。」

「哦。」

沉晨一拍腦袋,說道︰「是我的疏忽,居然忘記了這事,那兩郡加起來呢?」

「兩郡加起來田地有二百五十七萬畝,丁口四十四萬。」

「還有十余萬丁口去哪里了?」

「遷移至巴蜀了。」

「現在漢中就只有這麼點田嗎?」

「是的。」

姜維回答道︰「這已經是經過副相治理,在未治理之前,田畝更少。」

「都是大畝嗎?」

「是的。」

「小畝地呢?」

「小畝地有二百六十五萬畝,合計五百二十二萬畝。」

听到這句話,沉晨皺起眉頭。

不應該啊,漢中盆地居然才這麼點田?

漢代一畝地跟後世不同。

當時一百步為一小畝,大概是140平方米的樣子。

然後二百四十步為一大畝,大概是465平方米。

而後世的一畝為666平方米。

根據《漢書•食貨志》記載,一個勞動力平均大約種地50小畝,或20.83大畝,合今14.4市畝;每戶有田100小畝,或41.66大畝,合今28.8市畝;每口佔田20小畝,或8.332大畝,合今5.76市畝。

也就是說,一戶五口之家要想解決基本溫飽以及賦稅問題,就得種28畝666平方米的田才能夠維持得了生活,基本上每名丁口種田比例為1比8漢畝。

而目前漢中盆地總田地也才五百二十二萬畝,算起來也就337萬大畝田,按照比例來算,只能養得起42萬人。

當然。

除了大小畝田以外,還沒有算大量的菜地、池塘、桑林、養殖地,這些也都屬于耕地範疇,也能夠生產糧食。

如果算上這些,漢中總體量來說,這些耕地能養得起五六十萬人。

大概就是歷史上張魯在漢中的極限。

然而漢中盆地五千平方公里,平原區一千四百平方公里,按照畝數來說,應該有將近三百萬畝田,而且這還是按照後世一畝666平方米來算。

如果按照漢畝來算,正常情況下,只算平原區,漢中極限的耕地面積也能有五百多萬畝,還遠遠達不到極限。

所以沉晨問道︰「漢中面積還是非常大的,還能夠繼續開墾土地嗎?」

姜維回答道︰「可以開墾,但受限于水源。」

「原來如此。」

沉晨頓時明白了原因。

後世科技時代,工業發達,開鑿河流不在話下。

而古代技術水平落後,全靠人力來做。

所以哪怕漢中水資源豐富,可要想讓水源貫穿每一處平原,難度還是非常大,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因此產生的問題就是,雖然還有很多平原面積可以開墾土地,可因水源不足,不能擴展。

想到這里,沉晨點點頭,背負著雙手走在隊伍最前面,對身旁的黃忠李嚴他們說道︰「將來陛下要北伐之時,我們要從漢中出兵進攻關中,漢中就成為了糧草提供處,然而此時漢中也僅僅只是自給自足,駐扎數萬兵馬還能夠養得起,可一旦北伐,調集大量民夫徭役,糧草就必須由巴蜀供養,蜀道本就艱難,雖然我們不缺糧草,但這樣對于巴蜀之地的負擔太重了,所以我們必須要做到盡量囤積大量糧草,在和平時期,由雇佣巴蜀少量民夫螞蟻搬家似的往漢中運糧,同時也要大力發展農業,做到讓漢中、上庸兩郡之地,就支撐起我們的北伐戰爭。」

李嚴說道︰「可是大都督,現在漢中耕地已經到了極限,很難再開墾新田地了。」

「遇到困難,就要想解決的辦法。」

沉晨說道︰「這大山深處到處都是水源,就看我們如何利用了,你們听說過永昌郡哀牢縣的梯田嗎?」

「梯田?」

眾人互相對視,這個信息不發達的年代,何況還是後世雲南深山老林里,他們上哪知道去。

「不錯。」

沉晨點點頭︰「漢中溫度適宜,適合種北方粟麥,也適合種水稻,而且這里地下水豐富,降水充沛,水稻比粟麥更好種植。如果想開墾農業,一者要多挖池塘,修建水渠,挖出地下水來。二者就是在山里種田,在山中的河流上游區域,開墾出梯田。」

作為深扎于基層的驃騎大將軍,沉晨不僅上馬能帶兵打仗,下馬能治國安邦,同時還能下田干活。先不談他前世穿越前作為設計狗走遍大江南北,采風建築的同時,也了解了一些農村生活情況和農作物種植。

單說他穿越前和穿越後從小生活的環境,也讓他接觸農村,知道農事。穿越前他的家庭也是農村出身,小時候還跟著父母插秧種地,上山放牛羊,按照他們當地話來說,每年春耕種地,叫做「辦吳」,要先在旱地種秧苗,再把秧苗插入水田里。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出身是後世湖南湘中南部的一個窮困縣小山村,他們家的田地就是梯田,老家地區還有著名的紫鵲界梯田風景區。

因此對于梯田沉晨其實並不陌生,也打算在南方進行推廣,如此就能夠多增加人口和糧食產量。

听到他的話,此時跟隨沉晨過來的弟子們頓時開始做筆錄。

這次進西川,沉晨的本部兵馬並沒有帶多少,包括甘寧部都沒有帶過來。但卻帶了黃門卒以及州泰、鄧艾、霍漾、吳當、吳濤、單彝等參軍的得力弟子,其余謝暉、張黎、胡沔、李求等人是文官,已經調任地方不在他身邊。

姜維本就是上計掾,本就是記數據的吏,看到鄧艾他們在寫,于是也想寫,結果一模身上才發現,根本就沒有帶筆墨。

他頓時看向鄧艾他們的目光就變得不同起來。

還是先生的學生聰明,原來跟在先生身邊,就應該隨身帶著紙筆。

可他又沒有筆,急中生智,在地上撿了根柴火,沾了些泥巴,在紙上也開始做起了記錄。

李嚴此時說道︰「若是如此,當應該考察一番各地的水源。」

「嗯。」

沉晨點點頭道︰「在山里種地不比平原,這樣會分散很多,不過若是能在山里的水源地附近找到地形相對平坦的地方,就能建立起村莊,對于願意進山開荒的百姓,我們也應該扶持,減免徭役賦稅,鼓勵他們多事生產。若漢中上庸能有大田八百萬畝,丁口百萬人,何愁不能有糧北伐?」

眾人就一邊說著,一邊往北進入了南鄭縣。

當天沉晨召集漢中諸將以及官員們開了個會,如今劉備集團以休養生息為主,但他們作為前線卻一定要時時刻刻準備好備戰。

漢中的問題就在于運糧困難,歷史上巴蜀在諸葛亮的治理下一直是個大糧倉,從來都不缺少糧食。諸葛亮也將漢中作為糧草基地,可即便如此,也還是時常因缺糧而不得不停止北伐。

由此可見糧道問題對于西南來說,有多麼嚴重。

會上沉晨總結了一些目前漢中面臨的困境,比如運糧道路不好,糧食生產力較低,丁口較少,一旦發生戰事,抽調徭役和民夫,將幾乎把漢中一地青壯掏空等問題。

按理來說,他才剛到漢中,也不了解實際情況,卻直接開會說起這些東西,難免有高談闊論、不切實際之感。

但沒有人認為他說的是錯的。

因為這些都是徐庶總結出來的東西,諸葛亮也曾經到漢中視察過,認為這些確實是漢中的困局。

所以沉晨說的這些其實屬于老生常談,漢中早就已經存在的弊病。

那麼如何改變呢?

沉晨當時並沒有給出指導意見,而是認為應該先視察一下漢中,親自走一走各地,再做結論。

會後沉晨召來了那個叫姜維的漢中郡上計掾。

漢中太守府後院。

已是傍晚時分,太陽接近下山。

天氣陰沉沉的,作為秦嶺深處的一塊盆地,這里降水量非常豐富,漢水上游也由雨水匯聚而來。

此刻還未下雨,沉晨下午給將領官員們開會之後,就暫時居住在了此地。

帶來的將士們由趙雲、龐德率領,在城外軍營駐扎。

沉晨身邊除了保鏢單彝、吳當和杰出弟子鄧艾以外,其余人現在都各自回了軍營,承擔起他們作為中級軍官的責任與義務。

庭院廊下,沉晨盤膝坐在地上,身邊坐著鄧艾,對面則盤膝跪坐著姜維。

姜維神情有些緊張。

因為他學的就是沉學,除鄭學以外,還治《諸子言》與《沉氏經》。

現在寫這兩本書的人就坐在他面前,這種感覺就像後世一個法學生上課的時候,忽然一抬頭,發現今天給自己上課的老教授,就是咱們國家的法律制定者一樣。

「你叫什麼?」

沉晨問道。

「姜維,字伯約。」

姜維老老實實地回答道。

旁邊鄧艾正在泡茶,看著他笑了笑,然後把泡好的茶水送到了沉晨手里,又給姜維泡了一杯。

「你既在郡中做上計掾,想來對郡中事務有些看法。」

沉晨說道︰「如今漢室第二次滅亡,陛下效彷光武皇帝在南方繼承大統,立志要北伐曹魏,恢復大漢江山。派吾來西北,便是為了攻打關中,還于舊都,你覺得我們能做到嗎?」

「能!」

姜維毫不猶豫地說道。

「為什麼?」

「因為只要先生在,就一定能。」

「哦?」

沉晨笑了起來︰「這麼相信我?」

姜維叩首拜服道︰「我也學《諸子言》和《沉氏經》,從中我能看到先生有大智慧,所以維相信,只要先生在,就一定能。」

馬屁精。

鄧艾和旁邊站崗的單彝吳當都翻了個白眼。

沉晨哈哈大笑道︰「哈哈哈,既然你學《諸子言》,那我考考你。建安三年,徐子問︰「物在外,如何與身、心、意、知是一件?」我是怎麼回答的?」

姜維想了想說道︰「先生說,耳、目、口、鼻、四肢,身也,非心安能視、听、言、動?心欲視、听、言、動,無耳、目、口、鼻、四肢亦不能。故無心則無身,無身則無心。但指其充塞處言之謂之身,指其主宰處言之謂之心,指心之發動處謂之意,指意之靈明處謂之知,指意之涉著處謂之物,只是一件。意未有懸空的,必著事物,故欲’誠意’,則隨意所在某事而格之,去其人欲而歸于理,則良知之在此事者,無蔽而得致矣。此便是‘誠意’的功夫。」

「不錯。」

沉晨滿意地點點頭,然後說道︰「這說明你確實學得很好,你還沒有回答我之前的問題,你對郡中事務有什麼看法?」

姜維就說道︰「先生說的運糧問題確實是個老問題,先生也在想解決的辦法。如果要我來說的話,除了運糧問題以外,還有涼州與漢中交通不便,兵馬難以迅速溝通,又有軍隊日益疏于訓練,武備松弛等情況。」

「嗯。」

沉晨嘆道︰「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自關中之戰後,漢中已經兩年未打過仗了,長時間保持訓練狀態不容易,要給士兵們提供足額的糧食,這也是節約的一種辦法。」

士兵每天訓練的話,體力耗費巨大,他們就要保證充足糧草供養,消耗會非常高。

所以減少訓練,比如以前是三天小訓,五天一大訓,現在改為十天一小訓,十五天一大訓,平時士兵可以做農活,就能夠減少士兵的消耗,多保存糧食。

「不過既然我來了,要準備攻取長安,自然要改變這樣的情況,我會在漢中待幾個月,解決漢中的一些問題,然後去涼州。」

沉晨看向姜維道︰「听聞你是涼州人,你可願意隨我同去?」

「自然願意。」

姜維大喜,納頭便拜道︰「我治沉學,自希望常跟在先生身邊聆听先生教誨。」

「哈哈哈哈。」

沉晨笑道︰「你既學于我的學說,也算是我外門弟子,可願拜我為師?」

姜維瞪大了眼楮,然後狂喜,毫不猶豫地磕頭道︰「萬分願意,姜維,拜見師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