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51章 白皮書和三輛馬車

「里,亭,鄉,縣,郡,州,中央這直下的七級,要和所有招商的商旅,簽訂白皮書,分批結算,誰主張誰負責!」

「營造進度完成三成,由官府檢驗之後結算一成,營造進度完成六成,結算五成,營造進度完成,結算七成,一年後沒有問題,結清。」

「這就是招商的標準!」

「愛干不干!」

嬴城呵呵一笑,對于巴晨所提出的第二個問題,完全沒有任何動搖。

算是駁斥。

因為要大量的將朝廷手中的營造工程和工業生產轉手出去,需要大量的商人接手。

而商人在此時表現出疑濾,完全是因為對這種新的商業模式產生的疑慮,不敢輕易下場。

商人表現出拒絕的態度,並不是不想做,而是在權衡之中。

等有人吃到好處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蜂擁而至。

其實這是不需要刻意的拉近關系的。

聞言。

巴晨只能心中一嘆!

招商之事,不容易啊!

就在巴晨剛剛奏報結束,一旁的田震迅速的道︰「大律令,恐怕田地的事情,會鬧出不少的亂子。」

「按照目前咸陽城周圍的農田統計來說,僅僅兩日,咸陽的田畝數量,就多出來了三千傾不在記錄之中的上等良田!」

「下官問詢了戶籍司,也在這兩日的時間,多出了近三千戶不在戶籍的農戶,近三萬人!」

「這些田地隱戶,多是以區域分布。」

「下官說句不好听的話,咸陽城內每一個侯爵勛貴官員,都參與其中,有些是自發開墾的,有些是侵佔的,還有一些是借助職權之便人死田銷的田地。」

田震顯現出很深的擔憂,擔心如果繼續統計下去,會生出大亂。

嬴城點了點頭,這種情況早有預料,問道︰「可有人阻礙統計?」

田震搖頭道︰「這倒沒有,如今朝廷整個風向都在革舊從新,尤其是有大律令坐鎮咸陽城,都在觀望之中,沒有一人出面阻止,甚至于那些已經被統計出來的田畝隱戶,都無人前來認領!」

嬴城不解,疑惑道︰「沒有調查具體歸屬?」

田震搖頭道︰「這些田畝隱戶本就屬于灰色產業,以往朝廷為了維持穩定,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

「而他們經營的方式也是由管家之類家奴出面,並不直接經手,不少隱戶只知道這背後權勢很大,但具體是誰,就無人知曉了。」

嬴城無語道︰「馮世杰在干什麼?」

田震道︰「想來大樂司和春耕之事,就足以讓內史使出渾身解數了。」

嬴城當即道︰「傳內史立刻馬上前來大律府!」

內史騰,巴晨,田震三人無人應聲,旁邊一名內侍迅速離開前去傳召馮世杰。

雖然不說,也沒有彈劾。

但造成這種局面的,並不是朝中官員,而是咸陽令馮世杰。

也就是馮世杰默認之下,才會有隱田和隱戶這種情況出現。

不過。

三人也明白。

治理一縣之地本身就難,各種關系錯綜復雜。

而治理咸陽是治理地方難度的十倍百倍,能將咸陽城各方關系維持到穩定的程度,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

任何一個政令,都可能撤出來一個公候。

嬴城也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有些事情,是必須要做的。

農業司成立了七個司署。

但不管是哪個官署,都涉及到一個根本問題。

那就是接下來要推行的農業戰略總方略,搞集體化農業。

這是目前關于大秦農業前進方向爭議最大的地方。

按照馮去疾的意思,是完全不需要改變如今大秦農業的,只需要平定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第四糧食生產基地,形成關中平原、華北平原、成都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個主要產量區,就足以維持大秦的穩定。

目前三個主要產量地已經穩定,而在長江中下游區域正在梳理河道,河道梳理清楚就能完成四大產量區的建設。

但是!

這只是擴大耕地面積,不可能解決根本問題,土地掌握在權貴階層的手中,並遏制不住的發生土地兼並的問題。

「所謂農業三輛馬車,糧食、糧食的二次使用,糧食的多次使用,土地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問題,但從來都不是問題!」

「有水的地方便有農田,沒水的地方也有農田,有農田的地方便有人可以有人居住,當農田無法養活人的時候,便有百姓自發的遷移尋找新的生存之地,而華夏大地到處都是無人區,就算是窮極一生,都不一定能開墾完畢。」

「而對于現在的大秦來說,讓百姓生存並扎根在土地上,穩定的生活,才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而作為掌管天下的朝廷官員,將目光放在農田的身上,這本身就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作為朝廷官員,更應該考慮整體的農業戰略調整,制定天下農業發展方略。」

「富民之論一直以來都是兩個爭論的重點,究竟是要富民還是要富國,國富民強還是民富國強?」

「其實,沒有一個百姓在吃飽喝足之後去想造反的事情,因為對于一個普通的百姓的來說,什麼樣的日子才算是把日子過好呢,一代人蓋了草屋,下一代人蓋了土房,下下一代人蓋了磚瓦房,下下下代人蓋了羊圈豬圈,這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等到普通百姓頓頓吃到肉,有穿不完的綾羅綢緞皮靴,或許我大秦已經過了萬世了。」

「恰恰相反的是,如李,馮,蒙,王這樣的累世勛貴,甚至不需要一代人,十幾年的時間便會達到財富和權力的瓶頸,追求不再是富貴衣食無憂,想要繼續擴張只有造反可走,分封之路其實就是對待他們這般累世勛貴的唯一出路。」

「只是,天下一統是我華夏文明淵源流傳的唯一前進之路。」

馮世杰被傳召而來需要不少時間,嬴城便借著間隙再次開始了灌輸之路。

而下方。

內史騰,巴晨,田震三人也是听的非常認真,並時不時的點頭。

尤其是田震。

甚至在記筆記。

因為嬴城所說,對大秦農業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農耕方式,所涉獵的問題,都是非常核心的農業問題,值得深思與沉澱。

尤其是這個農業三輛馬車。

如果在此前大秦農業來說,這三輛馬車他覺得是農田、農民、糧食。

但現在。

農田和農民不再是硬性標準。

這是需要去思考的,需要去嘗試其的正確與錯誤。

而在他看來。

農業司所進行的農業改變,嬴城是屬于民富國強支持者。

這與管仲之學,商鞅之學,大多數的治國國策不同,同樣是需要思考和驗證。

但正如嬴城所說。

縱觀各種小規模叛亂,只有無糧可食而造反的百姓,沒有吃飽喝足造反的百姓。

這也是民富國強最大的支撐理由。

普通農戶所關注,不過一日兩餐罷了!

正因如此,他是贊同嬴城所推行的農業改變。

「只是,這其中還存在一個根本的問題。」田震頓了頓,道︰「民何以致富?」

「縱然是朝廷減輕賦稅,百姓家有余糧,可這,便是農戶之家一年之精力,依靠賣糧是根本不可能致富的,糧價是一定要維持在一個貧富都能夠購買得起的位置。」

「而百姓除了糧,別無他物。」

「即便如大律令所說,糧食的二次使用,無非麥面,米面,蕎面,敷面等,再加稻米的蒸煮食用,糯米的營造使用。」

「糧食的多次使用,米面成各種食物。」

「但這,如果弱化城池地位,以集體化鄉里來發展農業,那人人都有自家糧食可食,百姓又怎麼會購買別人的糧食,別人做的飯食呢。」

「而到時候,就會出現一個困境,朝廷需要花費非常大的代價來購買糧食來讓百姓致富,因為糧食將成為百姓唯一致富途徑。」

听著田震的質疑,內史騰,巴晨都忍不住的點了點頭了。

雖然,田震的質疑對目前大秦來說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但這爭議戰略發展,就是要預測將來集體化農業會遇到的問題。

糧食價格波動不能太大,重點發展農業一定會產生糧食富余甚至過多而無法消化。

因為。

農業發展難,但真正穩定之後推動農業,其積累的速度是其他任何行業都拍馬不及的。

天下無大災,朝廷減輕賦稅,只需要三年,百姓糧缸便能裝滿!

甚至上等良田,只需要一年收成好,就能裝滿糧缸。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嬴城笑了笑,對于田震的思考,他必須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要的就是糧食過剩。

「所以,在大秦國策上,也要有三輛馬車,農業,商業,工業!」

「農業規劃之中,是需要戰略調整糧食種植的,稻米,小麥,粟米,豆麻等農作物,進行地域性規範,以此產生區域性糧食種類稀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

「就以咸陽頻陽,雍城,驪邑三地來說,在頻陽只種植稻米,在雍城只種植小麥,在驪邑只種植豆麻,頻陽的稻米就需要運送到雍城驪邑,雍城的小麥就需要運送到頻陽驪邑!」

「由誰來運送呢,自然而然,商業就參與其中,但商業也需要利潤,所以,頻陽的稻米五錢一斗,商人運送到雍城售賣,就需要六錢,八錢,乃至十錢一斗。」

「可是呢,維持糧價穩定,就必須要規定稻米在頻陽五錢一斗,在雍城也要保持五錢一斗,那麼農民,商人如何盈利呢?」

嬴城正解說著,巴晨 然驚醒,詫異道︰「其實,朝廷要做的,只是維持糧食價格,但是,糧食的二次使用,糧食的多次使用,並不需要嚴格控制價格。」

「而糧食的二次使用,由此便催生出農業石磨作坊,磨成面由商人運送售賣,價格便可因地而貴。」

「同樣,糧食的多次使用,將面制作成干面,便催生出干面作坊,將面送至食肆,價格也可以因地而貴。」

「朝廷控制糧價,是因為有不法之人低價囤貨奇居,造成糧荒,以高價再獲利,進而影響到民間穩定,所以朝廷對這部分心懷不軌的人,予以嚴厲的懲戒。」

「可糧食二次或多次使用,並不影響朝廷以儲備糧食來調整。」

「以地域之別來消化糧食出現的區域過多,如果再多,朝廷再來全盤消化。」

嬴城笑了笑,思考問題才是為官該有的思維,也是道︰「同樣,糧食過剩,自然而然就能讓農民開始向畜牧轉變,用低劣的敷面來飼養豬,用不能食用的秸稈來飼養牛羊。」

「如此,豬牛羊等肉食又要進入如糧食一般的流程,糧食多,豬牛羊便能更多,以此多到對外售賣的程度。」

「牛羊再多,褥襖,皮革,皮衣所產生的手工業,商業便能興盛,以此制作的皮衣褥襖反手又會回到百姓的手中。」

「直到用一個閉合的循環能夠處理掉由百姓生產糧食並通過幾十道再以其他之物回到百姓手中的各種剩余,形成內循環,才是真正穩定的時候。」

「而朝廷,就是強勢介入來形成這樣的內循環,糧食少,那就強勢介入來令糧食富余,豬牛羊少,那就強勢介入來令豬牛羊富余。」

「多,從來不是問題,少,才會出現麻煩。」

「天下很大,有足夠的底蘊來消化任何剩余,就看,究竟要以什麼樣的方式來消化剩余。」

嬴城毫無保留的解釋,一點也沒有教會徒弟餓死師父的想法。

內循環啊!

這才是華夏之所以能夠屹立世界五千年,為世界中心的真正底蘊所在。

至于對外輸出。

更簡單直白來說,如果有一天黃金在大秦遍地都是,每戶都有一頓的黃金,而朝廷為了維持黃金穩定,就必須要大規模的對外跟散財童子一樣換其他可進入內循環之物。

恰好石頭是稀缺之物,到時候必然會出現一車黃金換一車石頭的場面。

什麼東西值錢,是沒有具體物品衡量的,能為我之所用所喜之物便值錢,沒必要具體將其其劃定在特定物上。

就在這爭議之中。

內侍迅速的湊近嬴城稟報道︰「內史馮世杰應召前來,在門外等候。」

嬴城停止了解說,冷聲道︰「傳馮世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